忆父亲熊向晖,母亲谌筱华(节选)
熊钢
一.传奇一生的传奇结尾
2005年9月9日23时25分,父亲走了。走在他生命的第八十六个年头,走在毛泽东主席逝世的同一天。
父亲追随毛泽东追随了一辈子。老天似乎有意成全,安排他恰好走在了毛泽东主席逝世纪念日的这一天,为他的“无怨无悔,生死相随”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2005年9月13日,父亲的遗体火化。
那天一早便阴沉沉乌云密布。当我们将父亲的骨灰移灵送葬时,久旱的北京突降大雨。下葬时雨停了。葬礼结束后,天边的一缕金色阳光又送来了夕阳晚晴。
父亲不迷信,我也不迷信。理智上我知道所有这一切都只不过是巧合。只是这些巧合实在太巧了,巧得令人感情上忍不住要疑惑疑惑冥冥中是否真有天意,来了个“惊天地、泣鬼神”,来了个“英雄泪,洒长空,化作秋雨洗愁容”,为父亲充满传奇的一生安排了一个充满传奇的结尾。
二.不称职的儿子
父亲是一个称职的父亲。他和母亲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健康,给了我爱,给了我一个温馨的家,做到了一个当父亲的需要做的一切。
但我却是一个不称职的儿子。
对父亲为我所做的一切,我几乎从无回报不说,更关键的是——我对自己的父亲实际一直都怎么不了解。而任何一个称职的儿子起码应该了解自己的父亲。
我跟父亲第一次见面,就充分表现出了自己的“不了解”。
我出生时父亲还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我开始记事时只知道母亲。直到快两岁时我才第一次见到父亲。
母亲告诉我:当时父亲向我伸出了双手,母亲在旁边让我“叫爸爸”,我却皱起了眉头,盯着父亲的脸一声不吭,就是不肯投入他的怀抱。母亲再三催促,我却一扭身跑到母亲的床边,盯着床头的照片看了半天,再回过头来看看父亲,来回看了几遍之后才大叫了一声:“爸爸!”
从此,父亲进入了我的生活。但我始终只知道承受,不知道回报,只习惯父母的关注,却没学会关注父母。结果就是对自己的父母一直不大了解。
中学以前,我对父亲几乎一无所知。我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不知道他干过什么,不知道他擅长什么,也不知道他喜欢什么。可以说,除了知道他是我父亲外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当时我只看见父亲回家后总是看书看报剪剪贴贴的,从来不见他管家里的事,全是母亲在管家。于是我以为父亲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文人”。
到了高中,从同学的家长口中知道父亲是地下工,曾潜伏在胡宗南身边。后来父亲也告诉了我一些他过去的故事。但我当时不知道胡宗南有多重要,所以也不觉得父亲的工作经历有多了不起。虽然当时已经知道父亲不是单纯的“文人”,而是“干部”,但周围的左邻右舍、同学朋友的家长中当干部的多得很,因此我一直不觉得父亲的经历有多不寻常,而且觉得那不象军功那样威风凛凛。
“文化革命”中,几乎所有干部的老底子都给公开翻了个遍,这倒促进了我对父亲的了解。一开始我被吓得够呛,因为不知道“抓叛徒”会不会抓到父亲头上。而且担心父亲即使不是叛徒也说不定会被当成“白区党错误路线追随者”给揪出来。这时我才开始积极打听父亲的过去,才知道父亲原来从来没有被捕过,“抓叛徒”无从抓起;才知道父亲当时的工作是党的最高机密,一直由毛主席周总理等最高领导亲自过问,这才松了一口气。
从那以后,我对父亲才真正有所了解,不象小时候那样没心没肺熟视无睹麻木不仁了。父亲也开始把我当成个大人,跟我说些“大人话”了。
但是,我对父亲的了解仍然很有限。
姑夫不止一次当着别人的面对我说:“凡是不想让敌人知道的事就不能让你知道。你嘴上没有锁,只要你一知道什么事,马上就广播出去了。”父亲虽然没有直接说过这样的话,但看样子结论也差不多,反正从不跟我谈他的日常工作。所以关于他干了些什么、正在干什么、要干什么、怎么干、有什么成果之类我一概不知,想说也无从说起。实际上连他的办公室在哪里我都不知道。
我不知道父亲交往的人中有没有父亲的私敌,有没有父亲的“铁杆”朋友,如果有,都是谁。
我不知道来家见父亲的人都来干什么:公事?私事?求助?叙旧?
我不知道父亲对有交往的人都有些什么样的评价,喜欢谁,讨厌谁。
我甚至不知道父亲交往的人都是干什么的,管不管事,管什么事。所以即使想求人帮忙都无从谈起。
我一直觉得父亲更像个“书呆子”,没什么“门路”,没什么“神通”,不会拉关系,也办不成什么事。
最关键的,是我一直不知道如何了解父亲的心思。我不知道父亲希望我干什么,不知道他对我的人生选择是赞成还是不赞成。我只知道如何必然会让他不高兴,但我就是不知道如何才会让他高兴。直到父亲去世,这对我来说仍然是一个迷。
所以我在父亲面前经常是惴惴不安,经常不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不知道该怎么说,不知道下一句话说出去会让他高兴还是会让他生气。
父亲不高兴时也不发脾气,连话都不说,只是脸一沉,眉一皱,头一扭,转过身去不理不睬,把我晾在一边。这就够我受的了。
既然说话没把握,那最保险的办法就是别开口。虽成不了事,但也坏不了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至少不至于惹父亲心烦。所以尽管我在别人面前总是谈笑风生、口若悬河、夸夸其谈,但在父亲面前常常会一坐几小时不敢吭一声。
作为这样一个不称职儿子回忆自己的父亲,我只写得出亲眼所见的东西,亲耳所闻的东西,其他的我想写也写不出来,因为我的确不知道,也猜不出来。
但我却是一个不称职的儿子。
对父亲为我所做的一切,我几乎从无回报不说,更关键的是——我对自己的父亲实际一直都怎么不了解。而任何一个称职的儿子起码应该了解自己的父亲。
我跟父亲第一次见面,就充分表现出了自己的“不了解”。
我出生时父亲还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我开始记事时只知道母亲。直到快两岁时我才第一次见到父亲。
母亲告诉我:当时父亲向我伸出了双手,母亲在旁边让我“叫爸爸”,我却皱起了眉头,盯着父亲的脸一声不吭,就是不肯投入他的怀抱。母亲再三催促,我却一扭身跑到母亲的床边,盯着床头的照片看了半天,再回过头来看看父亲,来回看了几遍之后才大叫了一声:“爸爸!”
从此,父亲进入了我的生活。但我始终只知道承受,不知道回报,只习惯父母的关注,却没学会关注父母。结果就是对自己的父母一直不大了解。
中学以前,我对父亲几乎一无所知。我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不知道他干过什么,不知道他擅长什么,也不知道他喜欢什么。可以说,除了知道他是我父亲外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当时我只看见父亲回家后总是看书看报剪剪贴贴的,从来不见他管家里的事,全是母亲在管家。于是我以为父亲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文人”。
到了高中,从同学的家长口中知道父亲是地下工,曾潜伏在胡宗南身边。后来父亲也告诉了我一些他过去的故事。但我当时不知道胡宗南有多重要,所以也不觉得父亲的工作经历有多了不起。虽然当时已经知道父亲不是单纯的“文人”,而是“干部”,但周围的左邻右舍、同学朋友的家长中当干部的多得很,因此我一直不觉得父亲的经历有多不寻常,而且觉得那不象军功那样威风凛凛。
“文化革命”中,几乎所有干部的老底子都给公开翻了个遍,这倒促进了我对父亲的了解。一开始我被吓得够呛,因为不知道“抓叛徒”会不会抓到父亲头上。而且担心父亲即使不是叛徒也说不定会被当成“白区党错误路线追随者”给揪出来。这时我才开始积极打听父亲的过去,才知道父亲原来从来没有被捕过,“抓叛徒”无从抓起;才知道父亲当时的工作是党的最高机密,一直由毛主席周总理等最高领导亲自过问,这才松了一口气。
从那以后,我对父亲才真正有所了解,不象小时候那样没心没肺熟视无睹麻木不仁了。父亲也开始把我当成个大人,跟我说些“大人话”了。
但是,我对父亲的了解仍然很有限。
姑夫不止一次当着别人的面对我说:“凡是不想让敌人知道的事就不能让你知道。你嘴上没有锁,只要你一知道什么事,马上就广播出去了。”父亲虽然没有直接说过这样的话,但看样子结论也差不多,反正从不跟我谈他的日常工作。所以关于他干了些什么、正在干什么、要干什么、怎么干、有什么成果之类我一概不知,想说也无从说起。实际上连他的办公室在哪里我都不知道。
我不知道父亲交往的人中有没有父亲的私敌,有没有父亲的“铁杆”朋友,如果有,都是谁。
我不知道来家见父亲的人都来干什么:公事?私事?求助?叙旧?
我不知道父亲对有交往的人都有些什么样的评价,喜欢谁,讨厌谁。
我甚至不知道父亲交往的人都是干什么的,管不管事,管什么事。所以即使想求人帮忙都无从谈起。
我一直觉得父亲更像个“书呆子”,没什么“门路”,没什么“神通”,不会拉关系,也办不成什么事。
最关键的,是我一直不知道如何了解父亲的心思。我不知道父亲希望我干什么,不知道他对我的人生选择是赞成还是不赞成。我只知道如何必然会让他不高兴,但我就是不知道如何才会让他高兴。直到父亲去世,这对我来说仍然是一个迷。
所以我在父亲面前经常是惴惴不安,经常不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不知道该怎么说,不知道下一句话说出去会让他高兴还是会让他生气。
父亲不高兴时也不发脾气,连话都不说,只是脸一沉,眉一皱,头一扭,转过身去不理不睬,把我晾在一边。这就够我受的了。
既然说话没把握,那最保险的办法就是别开口。虽成不了事,但也坏不了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至少不至于惹父亲心烦。所以尽管我在别人面前总是谈笑风生、口若悬河、夸夸其谈,但在父亲面前常常会一坐几小时不敢吭一声。
作为这样一个不称职儿子回忆自己的父亲,我只写得出亲眼所见的东西,亲耳所闻的东西,其他的我想写也写不出来,因为我的确不知道,也猜不出来。
三.接待尼克松访华二三事
1.“谁起的草”
我在尼克松访华后很久才见到父亲。
父亲一见面就问我:“你对尼克松访华怎么看的?”
我说:“真了不起。真想不到。真戏剧性。”
父亲问:“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我说:“一个是《中美联合公报》,一个是周总理在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词。简直绝了。”
父亲问:“哪里绝?”
我说:“联合公报的方式绝了,太奇特了。我见过的联合公报都是大谈一致之处,从来不讲分歧。这次的公报把分歧全亮出来,乍一看哪是联合公报啊,简直是针锋相对。但仔细一想还真合理,省得含含糊糊让所有的人都不放心。我先前一直纳闷,这个联合公报会是个什么样子?要说有多少共同之处,取得了多少一致,恐怕谁听了也不会相信。可如果不这样写又能怎么写呢?我猜了又猜,就是没想到会是这个样。广播公报时我一开始没注意到前边有‘中国方面声明’这句话,光听到广播‘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还真吓了一跳,以为尼克松投降了呢。等后来听到‘美国方面声明’,才明白原来是各说各的。再仔细一想,好象也只能这样写最合理,不这样写反而不可思议了。这样的联合公报恐怕全世界是独一份。这公报是谁起草的?”
父亲笑着用手一指胸口:“我。”
我又惊又喜又有点疑惑:“是你?!怎么由你来负责起草公报?”
父亲说:“别人拟的草稿主席不满意,说太软,后来才让我上的。”
我说:“我特别欣赏‘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句话。说得真巧妙。这句话也是你想出来的吗?”
父亲说:“不,这句话是基辛格想出来的。还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
我说:“再有就是周总理在欢迎宴会上祝酒词的那句话:‘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这句话也妙极了。这是谁想出来的?”
父亲笑了,用手再一指胸口说:“也是我。想不到你还有点眼光。”
我钦佩地说:“是你?真棒!我先前还直纳闷:这一段历史该怎么提呢?不提绕不过去,要提又得有个说法。真叫人难死了。想不到是这样解决的,让谁都没话说。”
父亲说:“还能怎么样?又不能骂他,又不能顺着他。他们原来的草稿写的是:‘由于美国方面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总理一听就给否了,说怎么能在欢迎宴会上骂人家呢?于是改为‘由于不是中国方面的原因……’总理说这也不行,这跟‘由于美国方面的原因’没什么两样。于是我就出来建议改为‘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总理一听立刻说好,这才既坚持原则又符合外交礼节,结果就成现在这样了。”
我由衷地说:“想不到这两份历史文件都出自于你之手。历史上有你一笔呀!”
2.“星”“条”旗之争
我问父亲:“听说尼克松一行对中国很友好,是这样的吗?”
父亲说:“也不尽然。有友好的,也有不那么友好的。还有到处找碴的。那个助理国务卿格林就老挑衅,跟我吵了好几架。”
我问:“他怎么挑衅了?”
父亲便讲了个他和格林之间关于“星”“条”旗之争的故事。
格林问父亲:“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这五颗星都代表什么意思?”
父亲:“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四个阶级。”
格林:“那么究竟哪颗星代表工人,哪颗星代表农民,哪颗星代表城市小资产阶级,哪颗星代表资产阶级呢?”
父亲:“国旗只是一种象征,没有明确规定哪颗星代表哪个阶级。”
格林:“你们中国人就是不精确。连国旗都是如此。”
父亲马上反唇相讥:“你们美国国旗是星条旗,十三根‘条’代表美国建国时的十三个州;五十颗‘星’代表现在美国的五十个州。是不是这样?”
格林:“是这样。”
父亲:“这十三根‘条’有七条是红色,六条是白色,对不对?”
我在尼克松访华后很久才见到父亲。
父亲一见面就问我:“你对尼克松访华怎么看的?”
我说:“真了不起。真想不到。真戏剧性。”
父亲问:“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我说:“一个是《中美联合公报》,一个是周总理在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词。简直绝了。”
父亲问:“哪里绝?”
我说:“联合公报的方式绝了,太奇特了。我见过的联合公报都是大谈一致之处,从来不讲分歧。这次的公报把分歧全亮出来,乍一看哪是联合公报啊,简直是针锋相对。但仔细一想还真合理,省得含含糊糊让所有的人都不放心。我先前一直纳闷,这个联合公报会是个什么样子?要说有多少共同之处,取得了多少一致,恐怕谁听了也不会相信。可如果不这样写又能怎么写呢?我猜了又猜,就是没想到会是这个样。广播公报时我一开始没注意到前边有‘中国方面声明’这句话,光听到广播‘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还真吓了一跳,以为尼克松投降了呢。等后来听到‘美国方面声明’,才明白原来是各说各的。再仔细一想,好象也只能这样写最合理,不这样写反而不可思议了。这样的联合公报恐怕全世界是独一份。这公报是谁起草的?”
父亲笑着用手一指胸口:“我。”
我又惊又喜又有点疑惑:“是你?!怎么由你来负责起草公报?”
父亲说:“别人拟的草稿主席不满意,说太软,后来才让我上的。”
我说:“我特别欣赏‘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句话。说得真巧妙。这句话也是你想出来的吗?”
父亲说:“不,这句话是基辛格想出来的。还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
我说:“再有就是周总理在欢迎宴会上祝酒词的那句话:‘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这句话也妙极了。这是谁想出来的?”
父亲笑了,用手再一指胸口说:“也是我。想不到你还有点眼光。”
我钦佩地说:“是你?真棒!我先前还直纳闷:这一段历史该怎么提呢?不提绕不过去,要提又得有个说法。真叫人难死了。想不到是这样解决的,让谁都没话说。”
父亲说:“还能怎么样?又不能骂他,又不能顺着他。他们原来的草稿写的是:‘由于美国方面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总理一听就给否了,说怎么能在欢迎宴会上骂人家呢?于是改为‘由于不是中国方面的原因……’总理说这也不行,这跟‘由于美国方面的原因’没什么两样。于是我就出来建议改为‘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总理一听立刻说好,这才既坚持原则又符合外交礼节,结果就成现在这样了。”
我由衷地说:“想不到这两份历史文件都出自于你之手。历史上有你一笔呀!”
2.“星”“条”旗之争
我问父亲:“听说尼克松一行对中国很友好,是这样的吗?”
父亲说:“也不尽然。有友好的,也有不那么友好的。还有到处找碴的。那个助理国务卿格林就老挑衅,跟我吵了好几架。”
我问:“他怎么挑衅了?”
父亲便讲了个他和格林之间关于“星”“条”旗之争的故事。
格林问父亲:“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这五颗星都代表什么意思?”
父亲:“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四个阶级。”
格林:“那么究竟哪颗星代表工人,哪颗星代表农民,哪颗星代表城市小资产阶级,哪颗星代表资产阶级呢?”
父亲:“国旗只是一种象征,没有明确规定哪颗星代表哪个阶级。”
格林:“你们中国人就是不精确。连国旗都是如此。”
父亲马上反唇相讥:“你们美国国旗是星条旗,十三根‘条’代表美国建国时的十三个州;五十颗‘星’代表现在美国的五十个州。是不是这样?”
格林:“是这样。”
父亲:“这十三根‘条’有七条是红色,六条是白色,对不对?”
格林:“对。”
父亲:“那么请问哪几个州属于‘红条’,哪几个州属于‘白条’?”
格林顿时张口结舌,无言以对,最后只好跑去请教白宫发言人齐格勒。
齐格勒楞了半天,才说:“这个问题从来没有人问过,也永远不可能有答案。无论你说那十三个州是属于‘红条’还是属于‘白条’,州里都会吵翻天的。”
父亲向格林微微一笑:“你们美国人就那么精确吗?”
四.间谍的规律
有一次我问父亲:“是不是间谍有没有规律可循?”
父亲说:“如果不是为了信仰,是不是间谍一般可以看两条:一看家属去向,二看经济来源。”
我问:“真的吗?”
父亲说:“虽然不那么绝对,但一般如此。比如《三国演义》里曹操派蔡瑁的弟弟蔡和、蔡中诈降,但没有带家属,一下子就被周瑜看破了,说:‘此二人不带家小,非真投降’。所以家属去向是很关键的调查线索。如果当间谍不是为了信仰,那一般都是为了利益。仔细查经济来源往往也能看出眉目来。”
父亲:“那么请问哪几个州属于‘红条’,哪几个州属于‘白条’?”
格林顿时张口结舌,无言以对,最后只好跑去请教白宫发言人齐格勒。
齐格勒楞了半天,才说:“这个问题从来没有人问过,也永远不可能有答案。无论你说那十三个州是属于‘红条’还是属于‘白条’,州里都会吵翻天的。”
父亲向格林微微一笑:“你们美国人就那么精确吗?”
四.间谍的规律
有一次我问父亲:“是不是间谍有没有规律可循?”
父亲说:“如果不是为了信仰,是不是间谍一般可以看两条:一看家属去向,二看经济来源。”
我问:“真的吗?”
父亲说:“虽然不那么绝对,但一般如此。比如《三国演义》里曹操派蔡瑁的弟弟蔡和、蔡中诈降,但没有带家属,一下子就被周瑜看破了,说:‘此二人不带家小,非真投降’。所以家属去向是很关键的调查线索。如果当间谍不是为了信仰,那一般都是为了利益。仔细查经济来源往往也能看出眉目来。”
五.父母告诉我的周总理的故事
1.外国记者起的“外号”
父亲告诉我,新中国刚建立时,周总理兼任外交部长。没过多久外国记者们就给周总理起了两个“外号”:
1).“周铁嘴”。
2).“美男子”——“无论按西方的标准还是按东方的标准,这都是一个美男子。”(——主要是外国女记者)
2.记者招待会的“意外”
有一次我问父亲:“听说外国记者很厉害,是吗?”
父亲说:“你有准备就不觉得厉害,没有准备就觉得厉害。”
我问:“那你们怎么准备呢?”
父亲说:“一要靠基本功,熟悉情况和国家政策,二要事先分析,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对方可能会问哪方面的问题,准备好回答要点。”
我问:“总理开记者招待会也是这样吗?”
父亲说:“当然。毛主席说的,‘不打无准备之仗’嘛。不过事先的分析和准备答案主要是底下的人做,列出个提纲,供总理参考。”
我问:“那有没有事先没料到的问题呢?”
父亲说:“当然有。有的问题你想都想不到。那就全靠总理随机应变了。”
我问:“能告诉我个例子吗?”
父亲说:“有一次一个西方女记者问总理:‘你为什么总是这么年轻英俊?’这样的问题事先谁料得到?”
我问:“那总理怎么回答的?”
父亲说:“总理说:‘因为我按照中国生活方式生活。’顿时全场鼓掌,人人由衷钦佩。”
我听了也由衷钦佩。
3.切蛋糕
周总理访问巴基斯坦时,巴方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会。会上献上了一块大蛋糕。按当地习俗,应由客人来切第一刀。当总理接过刀走到蛋糕前时,发现蛋糕上用奶油浇出的图案是巴基斯坦国旗。总理立即刀锋一偏,只切下蛋糕的一个小角,避开了蛋糕上的巴基斯坦国旗。此举立刻轰动整个巴基斯坦。当地报纸头版头条写道:中国这么大国家的总理连在切蛋糕这么小的事上都想到尊重巴基斯坦,实在令人感动……
父亲告诉我,新中国刚建立时,周总理兼任外交部长。没过多久外国记者们就给周总理起了两个“外号”:
1).“周铁嘴”。
2).“美男子”——“无论按西方的标准还是按东方的标准,这都是一个美男子。”(——主要是外国女记者)
2.记者招待会的“意外”
有一次我问父亲:“听说外国记者很厉害,是吗?”
父亲说:“你有准备就不觉得厉害,没有准备就觉得厉害。”
我问:“那你们怎么准备呢?”
父亲说:“一要靠基本功,熟悉情况和国家政策,二要事先分析,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对方可能会问哪方面的问题,准备好回答要点。”
我问:“总理开记者招待会也是这样吗?”
父亲说:“当然。毛主席说的,‘不打无准备之仗’嘛。不过事先的分析和准备答案主要是底下的人做,列出个提纲,供总理参考。”
我问:“那有没有事先没料到的问题呢?”
父亲说:“当然有。有的问题你想都想不到。那就全靠总理随机应变了。”
我问:“能告诉我个例子吗?”
父亲说:“有一次一个西方女记者问总理:‘你为什么总是这么年轻英俊?’这样的问题事先谁料得到?”
我问:“那总理怎么回答的?”
父亲说:“总理说:‘因为我按照中国生活方式生活。’顿时全场鼓掌,人人由衷钦佩。”
我听了也由衷钦佩。
3.切蛋糕
周总理访问巴基斯坦时,巴方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会。会上献上了一块大蛋糕。按当地习俗,应由客人来切第一刀。当总理接过刀走到蛋糕前时,发现蛋糕上用奶油浇出的图案是巴基斯坦国旗。总理立即刀锋一偏,只切下蛋糕的一个小角,避开了蛋糕上的巴基斯坦国旗。此举立刻轰动整个巴基斯坦。当地报纸头版头条写道:中国这么大国家的总理连在切蛋糕这么小的事上都想到尊重巴基斯坦,实在令人感动……
4.巧妙保护女演员
周总理陪同一个友好国家的元首观看东方歌舞团的演出。演出过程中,那位素有“花花公子”声名的元首指着台上一位非常年轻漂亮的女演员问总理:“我可以请她吃晚饭吗?”
总理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可以。她和她的丈夫一定准时前往。”
这顿“晚饭”于是不了了之。
5.“这样的总理全世界难找”
1967年1月,父母奉命从英国回国参加“文化大革命”。一下飞机,就从堂堂外交官变成了“炮轰”、“火烧”、“批判”的“革命对象”。焦头烂额且不了解具体情况之余,回家还没缓过气就听到我大骂江青。父亲大惊,跟我开起了“家庭辩论会”。
我举一条理由他引经据典驳一条。爷俩谁也说不服谁,反而越说越僵。
眼看就要闹崩时,我甩出了最后一条理由:“她反周总理!”
父亲一怔,问:“你有根据吗?”
我一听有门,赶紧把我听到的看到的一切一古脑抖了出来。
父亲听了沉默了。过了一会抬起头来看着我,缓缓说:“我到过那么多国家,见过那么多总统总理外国首脑,从来没见过哪个人能象总理那样,平时到大食堂排队买饭,吃完饭还自己刷碗的。这样的总理全世界难找。如果有人要打倒总理,我是要保的,即使被打倒我也要保。”
周总理陪同一个友好国家的元首观看东方歌舞团的演出。演出过程中,那位素有“花花公子”声名的元首指着台上一位非常年轻漂亮的女演员问总理:“我可以请她吃晚饭吗?”
总理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可以。她和她的丈夫一定准时前往。”
这顿“晚饭”于是不了了之。
5.“这样的总理全世界难找”
1967年1月,父母奉命从英国回国参加“文化大革命”。一下飞机,就从堂堂外交官变成了“炮轰”、“火烧”、“批判”的“革命对象”。焦头烂额且不了解具体情况之余,回家还没缓过气就听到我大骂江青。父亲大惊,跟我开起了“家庭辩论会”。
我举一条理由他引经据典驳一条。爷俩谁也说不服谁,反而越说越僵。
眼看就要闹崩时,我甩出了最后一条理由:“她反周总理!”
父亲一怔,问:“你有根据吗?”
我一听有门,赶紧把我听到的看到的一切一古脑抖了出来。
父亲听了沉默了。过了一会抬起头来看着我,缓缓说:“我到过那么多国家,见过那么多总统总理外国首脑,从来没见过哪个人能象总理那样,平时到大食堂排队买饭,吃完饭还自己刷碗的。这样的总理全世界难找。如果有人要打倒总理,我是要保的,即使被打倒我也要保。”
~~~~~~~~~~~~~~~~~~~~~~~~~~~~~~~~~~~~~~~~~~~~~~~~~~~~~~~~~~~~~~
附件一
附件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上海公报》)
(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的邀请,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自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至二月二十八日访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陪同总统的有尼克松夫人、美国国务卿威廉•罗杰斯、总统助理亨利•基辛格博士和其他美国官员。
尼克松总统于二月二十一日会见了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两位领导人就中美关系和国际事务认真、坦率地交换了意见。
访问中,尼克松总统和周恩来总理就美利坚合众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系正常化以及双方关心的其他问题进行了广泛、认真和坦率的讨论。此外,国务卿威廉•罗杰斯和外交部长姬鹏飞也以同样精神进行了会谈。
尼克松总统及其一行访问了北京,参观了文化、工业和农业项目,还访问了杭州和上海,在那里继续同中国领导人进行讨论,并参观了类似的项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领导人经过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接触之后,现在有机会坦率地互相介绍彼此对各种问题的观点,对此,双方认为是有益的。他们回顾了经历着重大变化和巨大动荡的国际形势,阐明了各自的立场和态度。
中国方面声明: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国家不分大小,应该一律平等,大国不应欺负小国,强国不应欺负弱国。中国决不做超级大国,并且反对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方面表示:坚决支持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各国人民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本国的社会制度,有权维护本国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外来侵略、干涉、控制和颠覆。一切外国军队都应撤回本国去。中国方面表示:坚决支持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人民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作的努力,坚决支持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的七点建议以及在今年二月对其中两个关键问题的说明和印度支那人民最高级会议联合声明;坚决支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一九七一年四月十二日提出的朝鲜和平统一的八点方案和取消“联合国韩国统一复兴委员会”的主张;坚决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和对外扩张,坚决支持日本人民要求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平和中立的日本的愿望;坚决主张印度和巴基斯坦按照联合国关系印巴问题的决议,立即把自己的军队全部撤回到本国境内以及查谟和克什米尔停火线的各自一方,坚决支持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维护独立、主权的斗争以及查谟和克什米尔人民争取自决权的斗争。
美国方面声明:为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需要对缓和当前的紧张局势和消除冲突的基本原因作出努力。美国将致力于建立公正而稳定的和平。这种和平是公正的,因为它满足各国人民和各国争取自由和进步的愿望。这种和平是稳定的,因为它消除外来侵略的危险。美国支持全世界各国人民在没有外来压力和干预的情况下取得个人自由和社会进步。美国相信,改善具有不同意识形态的国与国之间的联系,以便减少由于事故、错误估计或误会而引起的对峙的危险,有助于缓和紧张局势的努力。各国应该互相尊重并愿进行和平竞赛,让行动作出最后判断。任何国家都不应自称一贯正确,各国都要准备为了共同的利益重新检查自己的态度。美国强调:应该允许印度支那各国人民在不受外来干涉的情况下决定自己的命运;美国一贯的首要目标是谈判解决;越南共和国和美国在一九七二年一月二十七日提出的八点建议提供了实现这个目标的基础;在谈判得不到解决时,美国预计在符合印度支那每个国家自决这一目标的情况下从这个地区最终撤出所有美国军队。美国将保持其与大韩民国的密切联系和对它的支持;美国将支持大韩民国为谋求在朝鲜半岛缓和紧张局势和增加联系的努力。美国最高度地珍视同日本的友好关系,并将继续发展现存的紧密纽带。按照一九七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决议,美国赞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停火继续下去,并把全部军事力量撤至本国境内以及查谟和克什米尔停火线的各自一方;美国支持南亚各国人民和平地、不受军事威胁地建设自己的未来的权利,而不使这个地区成为大国竞争的目标。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儿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
考虑到国际关系的上述这些原则,双方声明:
──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
──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
──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任何一方都不准备代表任何第三方进行谈判,也不准备同对方达成针对其他国家的协议或谅解。
双方都认为,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
双方回顾了中美两国之间长期存在的严重争端。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早已归还祖国;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制造“一中一台”、“一个中国、两个政府”、“两个中国”、“台湾独立”和鼓吹“台湾地位未定”的活动。
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重申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考虑到这一前景,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在此期间,它将随着这个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逐步减少它在台湾的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
双方同意,扩大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是可取的。为此目的,他们就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方面的具体领域进行了讨论,在这些领域中进行人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将会是互相有利的。双方各自承诺对进一步发展这种联系和交流提供便利。
双方把双边贸易看作是另一个可以带来互利的领域,并一致认为平等互利的经济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的。他们同意为逐步发展两国间的贸易提供便利。
双方同意,他们将通过不同渠道保持接触,包括不定期地派遣美国高级代表前来北京,就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进行具体磋商并继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双方希望,这次访问的成果将为两国关系开辟新的前景。双方相信,两国关系正常化不仅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利益,而且会对缓和亚洲及世界紧张局势作出贡献。
尼克松总统、尼克松夫人及美方一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人民给予他们有礼貌的款待,表示感谢。
尼克松总统于二月二十一日会见了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两位领导人就中美关系和国际事务认真、坦率地交换了意见。
访问中,尼克松总统和周恩来总理就美利坚合众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系正常化以及双方关心的其他问题进行了广泛、认真和坦率的讨论。此外,国务卿威廉•罗杰斯和外交部长姬鹏飞也以同样精神进行了会谈。
尼克松总统及其一行访问了北京,参观了文化、工业和农业项目,还访问了杭州和上海,在那里继续同中国领导人进行讨论,并参观了类似的项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领导人经过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接触之后,现在有机会坦率地互相介绍彼此对各种问题的观点,对此,双方认为是有益的。他们回顾了经历着重大变化和巨大动荡的国际形势,阐明了各自的立场和态度。
中国方面声明: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国家不分大小,应该一律平等,大国不应欺负小国,强国不应欺负弱国。中国决不做超级大国,并且反对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方面表示:坚决支持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各国人民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本国的社会制度,有权维护本国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外来侵略、干涉、控制和颠覆。一切外国军队都应撤回本国去。中国方面表示:坚决支持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人民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作的努力,坚决支持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的七点建议以及在今年二月对其中两个关键问题的说明和印度支那人民最高级会议联合声明;坚决支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一九七一年四月十二日提出的朝鲜和平统一的八点方案和取消“联合国韩国统一复兴委员会”的主张;坚决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和对外扩张,坚决支持日本人民要求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平和中立的日本的愿望;坚决主张印度和巴基斯坦按照联合国关系印巴问题的决议,立即把自己的军队全部撤回到本国境内以及查谟和克什米尔停火线的各自一方,坚决支持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维护独立、主权的斗争以及查谟和克什米尔人民争取自决权的斗争。
美国方面声明:为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需要对缓和当前的紧张局势和消除冲突的基本原因作出努力。美国将致力于建立公正而稳定的和平。这种和平是公正的,因为它满足各国人民和各国争取自由和进步的愿望。这种和平是稳定的,因为它消除外来侵略的危险。美国支持全世界各国人民在没有外来压力和干预的情况下取得个人自由和社会进步。美国相信,改善具有不同意识形态的国与国之间的联系,以便减少由于事故、错误估计或误会而引起的对峙的危险,有助于缓和紧张局势的努力。各国应该互相尊重并愿进行和平竞赛,让行动作出最后判断。任何国家都不应自称一贯正确,各国都要准备为了共同的利益重新检查自己的态度。美国强调:应该允许印度支那各国人民在不受外来干涉的情况下决定自己的命运;美国一贯的首要目标是谈判解决;越南共和国和美国在一九七二年一月二十七日提出的八点建议提供了实现这个目标的基础;在谈判得不到解决时,美国预计在符合印度支那每个国家自决这一目标的情况下从这个地区最终撤出所有美国军队。美国将保持其与大韩民国的密切联系和对它的支持;美国将支持大韩民国为谋求在朝鲜半岛缓和紧张局势和增加联系的努力。美国最高度地珍视同日本的友好关系,并将继续发展现存的紧密纽带。按照一九七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决议,美国赞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停火继续下去,并把全部军事力量撤至本国境内以及查谟和克什米尔停火线的各自一方;美国支持南亚各国人民和平地、不受军事威胁地建设自己的未来的权利,而不使这个地区成为大国竞争的目标。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儿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
考虑到国际关系的上述这些原则,双方声明:
──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
──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
──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任何一方都不准备代表任何第三方进行谈判,也不准备同对方达成针对其他国家的协议或谅解。
双方都认为,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
双方回顾了中美两国之间长期存在的严重争端。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早已归还祖国;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制造“一中一台”、“一个中国、两个政府”、“两个中国”、“台湾独立”和鼓吹“台湾地位未定”的活动。
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重申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考虑到这一前景,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在此期间,它将随着这个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逐步减少它在台湾的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
双方同意,扩大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是可取的。为此目的,他们就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方面的具体领域进行了讨论,在这些领域中进行人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将会是互相有利的。双方各自承诺对进一步发展这种联系和交流提供便利。
双方把双边贸易看作是另一个可以带来互利的领域,并一致认为平等互利的经济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的。他们同意为逐步发展两国间的贸易提供便利。
双方同意,他们将通过不同渠道保持接触,包括不定期地派遣美国高级代表前来北京,就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进行具体磋商并继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双方希望,这次访问的成果将为两国关系开辟新的前景。双方相信,两国关系正常化不仅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利益,而且会对缓和亚洲及世界紧张局势作出贡献。
尼克松总统、尼克松夫人及美方一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人民给予他们有礼貌的款待,表示感谢。
************************
附件二
附件二
周恩来总理在欢迎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宴会上的祝酒词,刊载于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二日《人民日报》。
中美友好来往的大门终于打开了
中美友好来往的大门终于打开了
(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首先,我高兴地代表毛泽东主席和中国政府向尼克松总统和夫人,以及其他的美国客人们表示欢迎。
同时,我也想利用这个机会代表中国人民向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民致以亲切的问候。
尼克松总统应中国政府的邀请,前来我国访问,使两国领导人有机会直接会晤,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这是符合中美两国人民愿望的积极行动,这在中美两国关系史上是一个创举。
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来往的大门终于打开了。目前,促使两国关系正常化,争取和缓紧张局势,已成为中美两国人民强烈的愿望。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们相信,我们两国人民这种共同愿望,总有一天是要实现的。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中国政府早在一九五五年就公开声明,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坐下来同美国政府谈判,这是我们一贯奉行的方针。我们注意到尼克松总统在来华前的讲话中也谈到,“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找某种办法使我们可以有分歧而又不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首先,我高兴地代表毛泽东主席和中国政府向尼克松总统和夫人,以及其他的美国客人们表示欢迎。
同时,我也想利用这个机会代表中国人民向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民致以亲切的问候。
尼克松总统应中国政府的邀请,前来我国访问,使两国领导人有机会直接会晤,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这是符合中美两国人民愿望的积极行动,这在中美两国关系史上是一个创举。
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来往的大门终于打开了。目前,促使两国关系正常化,争取和缓紧张局势,已成为中美两国人民强烈的愿望。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们相信,我们两国人民这种共同愿望,总有一天是要实现的。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中国政府早在一九五五年就公开声明,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坐下来同美国政府谈判,这是我们一贯奉行的方针。我们注意到尼克松总统在来华前的讲话中也谈到,“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找某种办法使我们可以有分歧而又不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