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历史视野

《读者》怎能以谎言欺骗读者?

岳青山 · 2009-10-19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读者》岂能用谎言蒙骗读者?

岳青山

我对《读者》颇感兴趣,长期订阅,但近二年来却常觉失望。它的有些文章,读后使我感到《读者》竟是在用蒙骗读者。今年第四期的《饥饿的作家》(以下简称《安文》),是恶劣的一例。

这里所谓“饥饿的作家”,就是颇有名气的作家莫言。《安文》虽是安恬,主旨是说是莫言在毛泽东时代的“饥饿史”,理应经他过目审定。

《安文》全然上顾事实,一派胡言乱语,造谣毁谤,极尽攻击污蔑之能事。读后令人震讶惊、愤慨。

这种奇文,原想无须评说,只因事关如何看待共和国的前三十年,忍无可忍,一吐为快。

先从标题《饥饿的作家》说起。

这一耸人听闻的标题,完全是一个耸人听闻的谎言。

网上搜得:莫言1956年3月5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大栏乡一个上中农家庭。6岁进校读书,12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文革”爆发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 。18岁时走后门到县棉油厂干临时工。1976年8月参加解放军 。1979年秋调至解放军总参谋部,历任保密员、宣传干事,1981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了处女作《春夜雨霏霏》。1984年秋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85年发表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1986年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这是说,莫言成为作家 ,最早也1981年以后的事。而在此之前,他同“作家”绝对粘不上边。  

如果“饥饿的作家”能够成立,那理所当然是指莫言从80年代成为作家以后如何挨饿。然而,莫言80年代一旦成了“作家”,也就直上青云,成了时代的“知识精英”,享不尽荣华富贵,又何来“饥饿”之苦?

其实,《安文》所谓莫言“挨饿”,执意丑化、毁谤的,明明是攻击毛泽东时代的莫言如何挨饿。只不过在此时段,即莫言的青少年时期,压根儿不是作家,退一万步说,就算《安文》所谓“饥饿”全属真实, 也不能说成什么“饥饿的作家”?如其不然,那就请问:那时段这位“饥饿的作家”又是怎样成的“作家”?其代表作又是什么?

《安文》的大标题《饥饿的作家》不是谣言,还能是什么?

 

再看,所谓莫言和同学饿得课堂里“嚼黑煤块”问题。

《安文》讲到60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造谣更是造出了水平,看来已达登峰造极的地步。说什么:“那是1960年的春天,能吃的东西–草根、树皮、屋檐上的草-几乎都吃光了。有一次学校拉来一车好煤,他拿起一块就放进口里嚼,同学们也跟着一起嚼,都说越嚼越香。一上课,老师在黑板上写字,他们就在下边嚼煤,嘎嚼嘎嚼一片响,全都是一嘴角乌黑。”

这种谣言编织得实太离奇和荒唐!

但谎言毕竟不是事实。莫言1956年3月5日出生,到60年春天才四周岁。当时孩子一般7 岁入学,他怎么四岁就在小学读书了?  

60年春天,农村普遍都是公共食堂制度,哪能有公共食堂长期集体断炊,使得大家都饿得去寻“草根、树皮”吃之事?《安文》胡说什么那时“能吃的东西 –草根、树皮、屋檐上的草-几乎都吃光了”,然而农村春天,“能吃的东西 –草根、树皮、屋檐上的草”,山上、田梗、地头到处都是,“几乎都吃光”有可能吗?按照人的生理极限,公共食堂集体断炊之后,大家靠“草根、树皮”维生,能不能支撑得到“几乎吃光草根”而不早就统统饿死?

就算大家个个“坚强”没有饿死,总也是奄奄一息了吧!那时的莫言和同学还能照旧坚持上学?是走着去的还是爬着去的?再说, 那位 老师怎能还有气力照样站着“写黑板”?至于说什么莫言和同学都在课堂里嚼起黑煤块,“都说越啃越香”,这能是客观实在?那时的人民教师,对学生“极端的负责任”,听到课堂同学啃着黑煤发出“嘎嚼嘎嚼一片响”,能够置若罔闻,不闻不问?这种蓄意毁谤、污蔑,无耻至极!   

最后,所谓毛泽东时代是“大多数中国人挨饿的年代”问题。

《安文》开门见山,竟然断言,莫言“从出生起就吃不饱,赶上大多数中国人挨饿的年代。”这是把共和国的前三十年、毛泽东时代恶毒污蔑为“大多数中国人挨饿的年代。”这些年来,李锐、谢韬等人时不时放出三年困难时期“饿死的年代”的毒箭攻击毛泽东,《安文》不仅在为这种反毛大合唱摇旗呐喊,而且作出了“新的贡献”,以至于把整个毛泽东时代恶毒污蔑为“大多数中国人挨饿的年代。”

莫言是1956年3月5日 出生的。所谓“从出生起就吃不饱,赶上大多数中国人挨饿的年代”,直接指的是1955年至1958年这期间。这就是说,不仅三年困难时期是“挨饿的年代”,而且它前面的好几年合作化期间也诬为“挨饿的年代”。而其实,从1955 至1958这四年,正好我国农业是连年丰收的四年,粮食总产分别是18395万吨、19275万吨、19505万吨和20000万吨,同比增长分别为8.5%、4.8%、1.2%和2.5%。而1949年全国的粮食总产,仅为11320万吨。在此期间,我国农民生活比起解放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少数社队可能粮食不够,但把这一时期说成我国“大多数农民饥饿的年代”,则纯属污蔑。不仅如此,“大多数中国人”当然包括广大工人、干部、知识分子和城市居民,他们都有国家规定的定量粮食供应,根本不存在所谓“饥饿”问题。《安文》说:“1976年,他当了兵,从此和饥饿道别了。从新兵连分到新单位时,精粉小馒头,他一次就吃了8个。”

这是说,整个毛泽东时代,都是“饥饿的年代”,不管在农村也好,当工人也罢,直到参军后“才道别挨饿的年代。”

《安文》如此信口雌黄,污蔑毛泽东时代是“大多数中国人挨饿的年代”,潜台之词,解放前的国民党时期倒真是“丰衣足食的年代”! 

 

总上可知,《安文》是一堆精心编织的谣言。这些东西如果出自当时台湾蒋介石的“对大陆广播”,倒是自然之理,而在社会主义中国,则是不能不令人极其惊讶。当然,就那些对共和国前三十年,对毛泽东 ,对社会主义怀着深仇大恨的人来说,放出这么一堆东西,也不足为怪!

谣言编得太离奇,连造谣者自己也常被弄得糊里糊涂。 

《安文》在连篇的谎言中,难免不漏出若干真象,以至陷入自相矛盾的窘境。请看《安文》在快结尾时描绘莫言是如何 “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当作家”的吧!

“当然饥饿的体验,并不一定就能成为作家。他成为作家,缘于偶然。那次,有个‘右派’大学生说他认识个作家 ,写了本书,就得了成千上万的稿费。听说作家每天吃三顿饺子,而且还是肥肉馅儿的,那些肥油就劲地往外冒。他不相信天下竟有每天吃三顿饺子的人,但那大学生用蔑视的口吻对他说:‘人家是作家!懂不懂?作家!’那时,他就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当作家。”

唉呀呀!这不是清楚说明:在毛泽东时代,那个“大多数中国人挨饿的年代”,莫言这个不是作家的‘作家’据说饿得“嚼黑煤块”,而真正的作家却“每天吃三顿饺子,而且还是肥肉馅儿的,那些肥油就劲地往外冒”咧。

所谓“饥饿的作家”就这样自己打自己的嘴吧。大千世界,说怪也真不怪!

《读者》竟然用这样的谣言来蒙骗读者,究竟是为了什么?想干什么?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执中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欧洲金靴|教育之乱,祸起萧墙
  2. 日本女优横宫七海自杀身亡——畸形的社会还要逼死多少人?
  3. 司马南:公开丑化河南人民,是可忍孰不可忍!
  4. 以前那么“穷”,为什么大家还怀念从前?
  5.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6. 星话大白|越南
  7. 《邓选》学习 (十)
  8. 对菲律宾斗争的关键是,让它的挑衅得不偿失
  9. 影评:电影《熔炉》看资本主义特权
  10. 大快人心,知名“电子宠物”在美落网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4.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5.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6. 这是一股妖风
  7.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8.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9.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0. 朝鲜领导落泪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大快人心,知名“电子宠物”在美落网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