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反腐如打仗 志在一战定乾坤
梁煜璋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反腐败的根本任务和出路在于,严厉地惩治腐败,极大地震慑腐败,有效地预防腐败。只有这样,才能逐步遏制腐败,减少腐败,取信于民。
反腐当学毛泽东,亦如打仗不轻松;运筹帷幄烽烟起,志在一战定乾坤。毛泽东打仗的特点就是:不轻易打,打就要打出声势、打出威风,打一次就要顶事、管用、能解决问题,一仗打下来就要保几十年太平。反腐也是这样。建国以后,毛泽东亲自领导、集中反腐也仅有一次,就是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全国范围开展的 “三反”、“五反”运动。“三反”、“五反”,说到底就是反腐败。也就那一次,至少是确保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风清气正,成为举世公认的廉政楷模。因此,新时期反腐败应该学学毛泽东反腐思想和韬略。
毛泽东对干部工作始终是重视的,对干部的腐败问题也是始终警惕和加以防范的。但毛泽东在具体做法上却是有所区别、有所侧重的。比如基础性的、经常性的工作是教育干部,常抓不懈,而且是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了前头,注重教育引导,特别是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而在处理干部时往往比较慎重,可谓是处心积虑。他深知培养一个干部有多难,而处理一个干部却是轻而易举。他不愿做这种“赔本买卖”。即便是一个问题干部,也不能白白浪费,总要想方设法让他“死”得其所,产生价值,这就是“反面教材”理论,就是要以一换十,教育和挽救更多的人。
毛泽东开国“三反”就是打了一场反腐硬仗,意义非凡,影响深远。有这样几点是需要我们认真汲取的:
一是动手比较及时。防微杜渐,见微知著,露头就打,不给腐败发展和蔓延的空间和机会。从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警告到“三反”的动手,期间不过两三年时间,尽管“严重的贪污案件不断发生”,但从共产党长期执政来看,这还属于早期,还处在量的积累阶段,这个时候动手就比较容易解决问题。
二是解决比较彻底。这里彻底是指比较全面,比较深入,比较有力。就是反腐的广度、深度和力度能够保证彻底反腐的需要。群众自下而上检举揭发,毛泽东自上而下亲自督办,横向还要比较甚至“指标”竞赛和运用奖惩机制,通过压缩空气,限定时间,集中力量,就比较容易把一个个腐败“脓包”挤出来。
三是震慑作用深远。“三反”一个最大亮点就是敢于碰硬,打大老虎,穷追务获,从快、从严、从重处理。尤其是毛泽东亲自下令枪决了刘青山、张子善两个大贪污犯,极大地震慑了腐败犯罪。新中国成立前的“钟声”再加上共产党执政伊始的“枪声”,对于广大党员干部保持清醒、清廉起到了关键作用。
四是群众监督有力。“三反”、“五反”运动实际上就是一场人民战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毛泽东给腐败分子布下了天罗地网,把腐败分子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同时,毛泽东和各级党委、政府在“三反”、“五反”中比较注意维护群众权益,改善民生,解决就业,也激发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