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喜——为劳动者历史价值正名的典范
:阳光
一
18世纪欧洲的尤其是英国的工人和技师们,是人类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的主要功臣,既是说工人和技师是人类从手工制作进入机器制造,从而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力军。这里面,既有为纺织机的发明到逐步完善做出杰出贡献的技师凯伊、织工哈格里夫斯、工人康隆普顿等人,又有对原始蒸汽机作出重大改进的徒工出身的技师詹姆斯·瓦特。瓦特发明的蒸汽机,迅速被纺织业、采矿业、冶炼业和交通运输业广泛采用,自此,火车的轰鸣声,划破了二牛抬杠的田野沉寂;蒸汽机推动的铁甲巨轮、遥逐了海面的布帆木船;而大工业生产的琳琅满目的商品,产生的新的生活方式,彻底改变了欧洲和北美洲城乡的面貌。总之,在世界工业革命的历史谱系上,工人和技师扮演的是开路先锋的角色。
工业革命之前,西方列强中不管欧美人还是日本人,都是抱着参访、观摩、经商的态度,客客气气叩响中华帝国大门的,但是工业革命之后,他们开始对中国实行武力征服和占领,从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公元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为止,在这105年间,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列强都先后侵略过中国,而国内呢,则是战乱不断。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曾经出现过两次工业化尝试,第一次是清朝政府洋务派主导的洋务运动,第二次是20世纪20——40年代国民党政府主导下的工业化,但是这两次努力都因国内政治腐败、封建势力干扰、政治路线不正确、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化后导致民变,加上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破坏而夭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中华民族第三次工业化努力:首先在建国大纲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工业国的战略目标,其次带领人民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经济建设。
那么,谁将是新中国的凯伊、哈格里夫斯、康隆普顿和姆斯·瓦特?好在历史已经走过了60年,60年,已经为我们记载下以“铁人”王进喜、雷锋、倪志福、张海迪、李素丽为代表的千千万万的劳动英模的名字,60年,亿万劳动者和劳动英雄们,为古老的中国献上了一幕又一幕的披肝沥胆、战天斗地的感人事迹,做出了无数次的技术革新,为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使我国在60年后,成为了居世界第4位的经济大国。
在为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做出贡献的英模代表中,就有一位甘肃人,他就是被誉为“铁人”的王进喜。
王进喜,甘肃玉门亦金村人,1938年至1960年初,一直在玉门油田工作,不过,解放前只是个无权摸石油钻机刹把的打杂工,解放后才掌起了钻机刹把,并逐渐成为钻井队队长、全国劳动模范。1960年春辗转东北黑土地,为我国第一座特大型油田——大庆油田的开发和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在中国第三次工业化进程中,脱颖而出的众多劳动英雄中的一位。
二
提起“铁人”王进喜,我们马上会产生许多联想:他以东方雄狮的气势,曾经在大庆荒原上面对他的工友们振臂一呼,以一声“石油工人一生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抒发了被压抑了数千年的全体中国劳动者能有的英雄豪情;他曾像个奔向工业化征途的壮士,出征之前握紧拳头,向祖国向人民做过如此宣誓:“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他像个向血肉之躯挑战的极限战士,曾经跳进泥浆池,用身体代替搅拌机,搅动一池水泥,制服了井喷;他又像个心胸远大的创业者,在开国的年代赞成、支持了国家将有限资金优先用于工业生产的决策,将艰苦的生活当作了乐事、光荣的事,当作了为子送后代辟一片福荫的好事,这一点,尤其能让人延伸联想,联想到他有这般胸襟,或许是吸取了卧薪尝胆时代某位良士的精气神;他能够吃大苦、耐大劳,或许和历史上一切杰出的拓荒者的精神力一起,和宇宙之中的一道闪光联接着;绝大多数时候,他又像个耕牛,自觉地、默默地肩荷了国家和民族复兴的责任,呕心沥血地拉犁、任劳任怨地奉献。
总之,他是铁打的人,“铁人”王进喜,当年油田里的工友这样亲切地称呼他,过去和现在,被全国人民所熟知,更铭刻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化建设的史册上。这个“铁”字:包含着让一个民族像铁塔钢墙巍然而立的精神基因;包含着让一个民族迎着世间最艰巨的困难和挑战奋发而上的志气和士气;包含着中国广大劳动者拥有着的智慧。
三
王进喜1923年出生于甘肃玉门亦金村。6岁时因家境贫寒,曾经拿根木棍拉着双目失明的父亲沿街乞讨,8岁时开始给有钱人家放羊。1938年,15岁的他进入玉门石油公司当了徒工、一次干活不小心砸伤了腿,自此失了业,伤好后顶了别人的名字才重新谋得差事。当时,采油技术一直被美国技帅垄断,王进喜在矿里做了十几年工,没有上过一次钻台,没有摸过一次钻机刹把,可见当时的技术垄断多么严重。作为一名工人,他为劳动投入的体力、投入的时间和实际收入也严重扭曲,甚至卖不起像样的铺盖,一直盖的是破羊皮,铺的是稻草。
新中国成立后,王进喜当上了国营甘肃玉门石油管理局勘探公司三大队的石油工人,副司钻,1956年升任1259钻井队队长,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中国的钻井技术还很落后,钻井进尺也非常低,为此,他提出了“月上千,年上万,钻透祁连山,玉门关上立标杆”的口号。通过一次次技术攻关,到1958年,他领导的钻井队终于创造了月进尺5OOO米的全国纪录,成为中国中型钻机最高标杆单位,荣获“卫星井队”红旗,并被命名为“钢铁井队”。
那时美国等西方国家一直对我国实行全面的封锁政策,包括石油在内的许多物资都遭到禁运,而当时国产石油量又非常少,大部分石油都从苏联进口,进入50年代末经济困难时期,中苏关系出现紧张,经济交往随之受到影响。1959年王进喜到北京参加群英会,看到北京街头的公共汽车背着个鼓鼓囊囊的大包,就奇怪地问人:“背那家伙干啥?”人们告诉他:“因为没有汽油,烧的煤气。”作为采油工人,他听了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恰在这时,我国在黑龙江发现了大庆特大型油田,中央决定抽调力量展开石油大会战,就这样,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离开家乡甘肃省,离开工作了22年的玉门油田,驰骋数千公里,赶往大庆,在一个叫马家窑的大草甸子上扎下营。
当时他们面临的困难是,茫茫荒原根本没路,运输成了大问题,车辆和机械也不足,还有吃和住都成问题。但是王进喜和同事们下定了决心:有天大的困难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钻机到了,吊车不够用,几十吨的设备怎么从车上卸下来?王进喜说“咱们一刻也不能等,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钻机运到井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就这样,他们用滚杠加撬杠,靠双手和肩膀,奋战3天3夜,终于将38米高、22吨重的井架矗立在荒原上。这就是会战史上著名的“人拉肩扛运钻机。”要开钻了,可是水管还没有接通,等,会耽误开钻时间,按现在的说法“时间就是金钱”哪,怎么办?只见王进喜振臂一呼:用盆子舀用水桶挑。于是工人们在他的带领下,跑到附近水泡子里去破冰取水,硬是用脸盆、水桶,一盆盆、一桶桶地往井场端了50吨水。经过这一番艰苦奋战,仅用5天零4小时就钻完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生产井。又经过5天5夜苦干,终于打出大庆第一口喷油井。在随后的10个月里,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和1202钻井队,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双双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毫无疑问,王进喜和当时各行各业创造的一个接一个的工业奇迹、科学创造,使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突然绽放井喷式的创造奇迹,这极大提高了中国人建设强大社会主义国家的信心和士气,在此之前,长达100多年的内忧外患,腐臭的浊气一般,熏噬了一些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甚至让一些人的精神基因发生畸变,阿Q,孔乙己,闰土,祥林嫂,以及汪精卫之流就是明证,所幸新中国逐渐改变了民族精神基因出现的这一颓势,并开创了一个奋发创业的时代,造就了无数王进喜式的有志气有智慧有干劲的劳动英雄。
在那些奋战的日子里,王进喜身患重病也顾不上去医院看,仍然战斗在生产第一线。一次几百斤重的钻杆掉下来砸伤了他的腿,他到医院做了包扎后,不顾医生让住院的劝告,匆匆赶回了油井,拄着双拐继续指挥。一天,突然出现了井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粉,王进喜当即决定用水泥代替。成袋的水泥倒入泥浆池后却没有搅拌机械,这时,一道雄狮的豪气一闪,那是王进喜,只见他甩掉拐杖,跃入齐腰深的泥浆池,张开双臂,扭动身躯,搅动了一池泥水,工友们也纷纷跳进入。经过三个多小时,井喷被制服,保住了油井和钻机,王进喜身上却被碱性很大的泥浆烧起了大泡。房东老大娘见他连续几天几夜奋战在井场没有回来,就感慨地说“王队长真是个铁人啊!”从此“王铁人”的名字传遍了油田,并通过新闻媒介的宣传响彻了全中国。
1964年,王进喜出席了第三次全国人大会议,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同年毛主席向全国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1965年他担任了大庆油田钻井指挥部副总指挥。大庆既为新中国输送了源源不断的黑色石油,又为中国工业战线树立了一面火红的旗帜——大庆红旗。王进喜本人则被誉为了油田铁人。
1969年4月在党的“九大”上,他以工人代表身份当选中央委员。1970年4月,王进喜在玉门参加石油现场会回到大庆之后,经医生检查确诊是胃癌晚期,11月15日在北京去世,时年47岁。
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给数千年来一直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以主人公的地位,细细分析导致出现这种选择的历史背景,不难发现,这与18世纪的欧洲工人和技师们被工业革命所选择有着某种相同之处,不过当年的欧洲工人和技师,被工业革命选择成为技术革新时代的先锋战士,源于文明进程机制的自动选择,源于历史发展规律的自然选择,而中国共产党做出这种选择,依据大概来自于四个方面:来源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启蒙运动的理论和实践;来自于欧洲18世纪开始的,劳工阶级通过技术创新所开辟的崭新的工业文明的价值观的启发和影响;来源于正确理论的指导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体制确立和实践;来源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开展的群众运动和人民战争实践——可以断言,正是认识了、发现了人民群众身上蕴藏着的巨大智慧、力量和变革要求,才让中国共产党人立下推翻国民党政权建立新中国的决心,而人民群众身上蕴含的力量一经被共产党解放,立刻就汇成了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呼啦啦一冲,就将一个旧时代冲垮。这样,新中国的开国领袖们选择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体制,便是自然的事,而60年来的社会实践表明,这一体制是适合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成为工业大国需要的,尤其是承认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劳动群体的政治地位和劳动价值,是顺应人类历史发展内在要求的。
王进喜和千千万万的劳动英模,正是在这一正确的历史抉择中涌现而出的,在王进喜身上,体现着这样几个优秀品质:
他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品质。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能将国家缺少石油的压力,自觉担在自己的肩上,并化为实际工作中的压力和动力,由此,我们完全可以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一新的界定:这种品质,不只属于政治领袖和知识分子,王进喜和新中国的劳动者以他们的事迹表明,他们忧天下、报国家的觉悟和精神,要比数千年来许多政治领袖和知识分子表现得纯粹的多、真诚的多。
他具有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王进喜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从来不等、不靠、不要,关于这一点,让我们再回放一个经典的身影吧,只见他在茫茫荒原上,面对了阻隔前进道路的堆积如山的困难,超人一般的向同伴们挥动了手臂:“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声音,震动了天宇,或许宇宙深处的那道闪光伸过来,与之紧紧联结,于是乎,这群一手老茧、一身油包的粗健的劳动者们,开路机一样的向前挺进了,碾倒了一个个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就是我们的“铁人”王进喜和他的工友们,一群普通的劳动者,留下的值得深思的一段奋斗场景。
他具有艰苦创业的品质。如果一个国家或一个人,立誓要勤俭建国、艰苦创业时,为了不使这个口号成为空头炮,实际步骤大致应该这样:将有限的资金优先投放于生产需要,自己在生活上则暂时勒紧裤带,不铺张浪费。王进喜和大庆开发时期的工人兄弟们,就是这样做的,当初,王进喜和工友们住的是简陋的房子,吃的是粗茶淡饭,但是他们毫无怨言,始终保持了一份乐观的情绪,和炉火一般红旺的奋发工作的积极态度。
他具有自强不息的品质。王进喜说过一句名言,他说“一个国家要有名气,一支军队要有士气,一个人要有志气。”这句话和王进喜说过的其它有关立志的话,如迸发在一截向前舞动的红线上的几个闪光——红线,是王进喜的生命本质,那些话只是其生命本质外露的短暂瞬间而已,而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它是存在于王进喜的实际行动当中的、为他默默作出的一个又一个的骄人成绩所张显。由此,我们愿意这样想,王进喜的生命本质,大概是个内驱动力极为优秀、极为卓越、极具创造力的构造。正因为如此,才使王进喜具有了强烈的为国家为民族争光的愿望和信心,具有了“铁人”般不知疲倦、敢于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敢于创造和能够创造奇迹的特质。
今天,“铁人”王进喜留下的事迹,留下的“铁人精神”和“大庆经验”,就铭刻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的丰碑上,刻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卷写的史册上,也得坦言,现实生活当中,许多人大概快淡忘了他,为此,我们有责任写点文字,以唤醒人们关于铁人王进喜的记忆。
也许有人会不以为然,他们或许会说他们是尊重“铁人”王进喜的,也不反对宣传“铁人”王进喜,接着,他们会话锋一转,说现在提倡科学精神更重要。理由嘛,就是凯伊、哈格里夫斯、康隆普顿和詹姆斯·瓦特等人所以成为18世纪工业革命的弄潮儿,不过是以技术为先导的工业革命性质所决定的,等到工业革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技术不是出现了对科学的依赖?科学不是最终取代了技术的位置,成为了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核心动力?这种看法笔者不能同意,因为,中国虽然产生过以五四运动为标志的一系列启蒙运动,却并没有达到根除封建意识和传统的目的,例如,从建国之初到今天,还有一些人将政治卑贱、智力低能的标签贴在劳动者身上,他们拒绝承认劳动者的政治地位,拒绝承认他们的劳动价值,拒绝维护他们的权益,并且,这种封建意识一直假借各种时髦理论的外壳屡屡抛向社会,屡屡向劳动者发难。所以,大力宣传铁人的精神和事迹是必要的,是时代发展所呼唤所需要的。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