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8年1月新华出版社出版、李鹏撰著的《和平、发展、合作——李鹏外事日记》详细记述了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等一些重大事件,及中共中央应对的策略。本报对这些内容分三次摘要刊出,敬请读者关注。
中央瞩目苏联的“改革”
1986年3月4日星期二晴
戈尔巴乔夫2月25日在苏共二十七次代表大会上作了政治报告,要点是:一、承认苏联在经济和社会精神领域出现了“不利趋势”、“停滞现象”。二、承认经济增长明显降低了,1985年结束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没有完成。三、经济管理“必须进行彻底改革”,“改革不能半途而废”。应当发挥大中型企业的作用,赋予价格体系更大的灵活性。用经济方法来进行经营。四、强调对外政策的灵活性。苏联和西方要互相妥协。
1987年11月19日星期四晴
中央开会讨论苏联改革问题。有的同志认为,过去我们对苏联的改革评价过高,实际上戈尔巴乔夫喊得多,做得少。有的同志认为,戈尔巴乔夫的一些做法为自己树立了反对派,而中国则团结了大多数干部。我认为,妨碍苏联发展的原因之一是军备竞赛负担太重。大家一致认为,要认真研究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新思维”。
1988年7月14日星期四晴
中央开会讨论苏共代表会议问题。苏共会议主要讨论了政治体制改革,提出要对政治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革”,并把它提到“首位”,其中心内容是把权力中心从党向苏维埃转移。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我发言认为,中国的民主只能是渐进的,在保持安定团结、加强法制建设的基础上推进。戈尔巴乔夫有些提法是在讨好西方。戈尔巴乔夫的民族政策可能导致苏联的分裂,如果各加盟共和国都独立了,苏联就只剩下一个俄罗斯,就不成为超级大国了。
1989年9月4日星期一晴
上午,邓小平同志和中央常委同志谈话。在谈到国际形势时,小平同志说,美苏两家打不起来,就没有世界大战。中国自己要稳住阵脚,否则人家就要打我们的主意。国际形势还有一个方面,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动乱。东欧、苏联乱,我看也不可能避免。中国要实现第二个翻番,这就是社会主义的成功。现在问题不是苏联旗帜倒不倒,而是中国旗帜倒不倒。中国社会主义是变不了的,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
匈牙利政局剧变
1989年10月19日星期四晴
匈牙利政局发生变化。昨天,议会通过宪法修改草案,把“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改为“匈牙利共和国”,这意味着,社会主义在匈牙利宣告终结。早在今年8月,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与9个反对派和7个社会团体达成协议,停止政党在国家机关和军队中的活动。这就是说,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已经丧失了在政府、司法机关和军队的领导权。
民主德国总书记昂纳克下台
1989年10月20日星期五晴
东欧局势发生变化,民主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昂纳克已宣布下台,由克伦茨继任。
1989年11月16日星期四伊斯兰堡晴
今天,我继续在巴基斯坦访问。
上午9时,在拉瓦尔品第国宾馆附近的一所建筑,据说是老布托的官邸,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有记者问,中国对民主德国昂纳克总书记下台而引起的事态发展作何评价。我说,首先不应该把民主德国发生的事件和中国发生的事件联系起来,因为两者有许多不同之处。中国一贯不干涉别国内政,也不干涉和中国共产党保持友好关系的兄弟党的内部事务。中国一贯认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应该根据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和本国人民的利益制定自己的政策。
1989年12月5日星期二晴
下午,中央的同志讨论东欧形势。我讲了3个观点:一是东西矛盾缓和,新的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但苏美矛盾依然存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南北之间的矛盾正在加剧;二是东欧是一种“和平演变”,但不是资本主义的最后胜利,那里局势仍然是动荡的;三是戈尔巴乔夫不是一个马列主义者,他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民主党人,他主持的政权有可能被推翻。现在只有中国有条件,有可能扛住社会主义这面大旗。关键在党的领导核心的团结,经济的稳定。
1989年12月11日星期一晴
苏共中央全会闭幕,传来消息,会上,有的代表对戈尔巴乔夫的东欧政策提出质问,戈尔巴乔夫以辞职相威胁,争论才作罢。苏共中央成立了俄罗斯联邦局。戈尔巴乔夫兼主席。在莫斯科普希金广场发生群众集会,是从“左”的方面来的,反对戈尔巴乔夫镇压。我想,苏联从此将进入多事之秋。
1989年12月19日星期二晴
匈党十四大已决定将“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改建为“匈牙利社会党”,实行多党制议会基础上的民主社会主义。12月17日,在匈工人党前总书记格罗斯主持下,重新召开“十四大”,反对改制,匈工人党从此正式分裂。这与7月布什总统访问,起到对匈政局变化推波助澜的作用,不无关系。
1989年12月20日星期三晴
上午,中央的同志议论东欧局势。我讲了3条意见:一、东欧不是改革,是和平演变;二、从东欧局势看,中国平息动乱是正确的,捍卫了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共和国;三、在对外关系上,要坚持原则,多做工作,为改革开放创造一个较好的外部条件。
罗马尼亚总统被处死
1989年12月26日星期二晴
罗马尼亚救国阵线宣告成立后,接管了政府及立法机构一切权力,并宣布建立多党制,三权分立,举行自由大选。罗救国阵线选举伊利埃斯库为主席,罗曼担任临时政府总理。
齐奥塞斯库夫妇已被特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并已执行。还说他在瑞士银行有10亿美元的存款。我方发言人表态,强调中国将继续与罗马尼亚人民保持友好关系,对事件本身未作评价。
1989年12月27日星期三晴
下午,江泽民同志主持政治局常委学习,讨论罗马尼亚形势。江泽民同志讲,不仅应防止西方渗透和腐蚀,还要打主动仗,对干部和群众加强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教育。会议决定就罗马尼亚的变化,对各省区市、部委、大军区发一通报,表明中央的态度,要求各级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沉着应对现在东欧所发生的变化,保持社会的稳定。
捷克斯洛伐克总统易人
1989年12月30日星期六晴
捷国内局势发生急剧变化,11月26日,由40多个反对派联合组成的“公民论坛”,发表行动纲领,要求“政治多元化,外交转向西欧”。不久,胡萨克辞去捷总统职务。捷共召开特别代表大会,通过《行动纲领》,主张建设民主的社会主义。在12月29日的大选中,剧作家哈维尔当选总统。从此捷共失去执政地位,捷克斯洛伐克的社会主义制度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苏联局势动荡
1990年1月10日星期三晴
一位苏联外交官员谈国内情况,认为戈尔巴乔夫的威信从未像目前这么低过,苏联国内状况从未像目前这样糟糕过。特别是去年12月20日,立陶宛共产党宣布脱离苏共,与苏共保持“平等的伙伴关系”。立陶宛问题对戈尔巴乔夫的地位是一个严重考验。戈下决心亲自前往立陶宛,但估计仍不能解决问题。看来立陶宛的问题不能解决,就可能引起连锁反应,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等也可能效仿。
1990年1月11日星期四晴
上午,中央的同志议论了苏联政局发展趋势。我估计苏联前途有3种可能:一是戈尔巴乔夫政权继续维持,在国内要采取强硬立场,制止苏联的瓦解;二是戈尔巴乔夫下台,被比较稳健的政治家代替;三是戈尔巴乔夫下台,被自由化分子取代,导致社会动乱,苏联共产党变质。
1990年1月14日星期日晴
戈尔巴乔夫立陶宛之行以失败告终,他没有说服立陶宛共产党,因此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之势可能风靡全苏。我们对苏前途甚感担忧。
波兰国徽上白鹰戴上了皇冠
1990年2月1日星期四晴
波兰局势从去年开始就动荡不安,执政的波兰统一工人党与各反对派举行圆桌会议,决定实行三权分立,建立议会民主制度。在国民议会选举中,工人党的雅鲁泽尔斯基以微弱多数当选为总统,随后任命团结工会的马佐维耶茨基为总理。在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国家中,任命非共产党人为总理尚属首次。这已表明团结工会势力在波兰的崛起。议会又通过修正宪法,把“波兰人民共和国”改名为“波兰共和国”,把波兰国徽由“红色天幕下的白鹰”改为“红色天幕下戴皇冠的白鹰”。今天又得到消息,波兰统一工人党召开的十一大通过了该党停止活动的决议,至此波兰工人党丧失了执政地位。
1990年2月14日星期三晴
上午,我主持会议,讨论当前国际形势和对策。大家认为,大规模的战争一时打不起来,仍可为我国建设提供一个和平环境。西方在东欧得手后,今后会加大对我的压力,但世界上各种矛盾仍为我提供回旋余地。在外交斗争上,我要把反对西化、分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在外交政策上坚持“四条”不变,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变,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政策不变,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团结和合作的政策不变,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不变。对苏联和东欧关系,不论那些国家怎样演变,我们都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1990年2月25日星期日小雨
在苏共中央开会的前夕,莫斯科今天举行了大规模的游行集会,号称50万人参加,要求更多的民主,结束一党制,反对保守派。没有发生暴力冲突。有支持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也有反对的。但法新社和美联社报道只有10万人参加。游行队伍被禁止在克里姆林宫前集会,集会是在外交部门前和高尔基公园门口进行的。
邓小平同志谈国际形势
1990年3月3日星期六晴
上午10时,江泽民和我等几位同志去邓小平同志处,听取他对国际形势的看法。邓小平同志说:新的格局没有形成,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没有结束。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解决,发展问题更严重。我们的对外政策:第一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第二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体做法,要同所有国家都来往,对美国对苏联都来往。不管苏联怎样变化,我们都要同它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关系,包括政治关系,不搞意识形态的争论。
1990年3月14日星期三晴
苏联第三次非常代表大会选举戈尔巴乔夫为苏联首任总统。会议同时还通过决议,删去苏联宪法中有关苏联共产党在国内政治生活中领导地位的条文。
1990年4月20日星期五晴
上午10时,江泽民同志、杨尚昆同志和我到邓小平同志处,听取他对国际形势以及我访问苏联的意见,要点如下:
我国家总理访问苏联,本身就是一件大事。总理访问苏联,要办成几件事,如改善中苏关系,建立和平边界,增加高层往来,扩大贸易。边界问题争取原则上达成协议,双方军队后撤,成为和平的边界。整个国际形势在发生变化,我们应与苏联建立友好关系。
现在美国对苏联态度强硬。东欧比过去更困难。立陶宛问题可能是苏联的极限,一旦越过这个极限,苏联就可能垮台了。立陶宛是苏联的内政,而东欧是苏联的外交,两者不一样。
正式访问苏联
1990年4月23日星期一晴
上午9时许,我在首都机场登机飞往莫斯科。陪同我访苏的除大琳外,还有外交部部长钱其琛等同志。在莫斯科伏努科沃二号机场,我们受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夫妇的欢迎。机场上举行了欢迎仪式。
与戈尔巴乔夫举行会谈
1990年4月24日星期二晴
上午10时去红场,向列宁墓和无名烈士墓献了花圈。
11时至下午1时,与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进行了会谈。在谈到东欧剧变问题时,戈认为,有东欧自己的原因,不改革,社会矛盾严重。他对德国统一表示支持,但强调统一后的德国应保持中立。他主张苏方中立,但表示不从民主德国撤军。
戈尔巴乔夫介绍了苏联改革的进展情况。他认为前一段苏联主要精力是搞政治改革,而现在主要精力应搞经济改革。他表示苏联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实行有国家调节的市场经济。而昨天雷日科夫讲的是“在苏联要实行市场调节的计划经济”,我的感觉是他们的观点并不一致。
1990年4月25日星期三晴
下午,我举行记者招待会,300多名外国记者以及中苏两国记者出席。在谈到苏联改革和东欧形势时,我指出,每个国家的情况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各自都应当根据自己的国情决定,没有什么统一的固定模式。不论东欧国家是坚持还是放弃社会主义,中国都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他们保持正常的国家关系。
1990年4月28日星期六晴
上午,在向中央介绍我访苏情况时,我讲的要点如下:
一、戈尔巴乔夫、雷日科夫都称,苏存在3种势力:一种是保守,一种是激进,一种是中间。戈尔巴乔夫、雷日科夫都自称为中间,并认为激进派盅惑人心,对国家和人民不负责任。现在莫斯科、列宁格勒两市的苏维埃中激进派占多数。三方都争取在7月份召开的苏共二十八大上抢占上风。
二、中苏都愿意进一步发展关系。采取分歧点不争论的方针。双方都承认各自走有不同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
三、戈尔巴乔夫认为,苏在改革中有失误,但改革也是一个探索过程。开始搞加速发展经济,忽略了人的因素。后来搞政治体制改革,也过了点头。现在转过头来,认为根本问题还是要搞经济改革。
四、在立陶宛共产党要独立的问题上,苏联不准备让步。
五、在中苏边界问题上,苏联同意已达成协议的部分先签订下来,未达成协议的部分双方继续谈判。在边界撤军问题上,双方已达成口头谅解,尚需进一步加以落实。
六、戈尔巴乔夫支持德国统一,高方案是统一后的德国实行中立,低方案是德统一后苏联仍不撤军。
七、苏联经济改革模式,戈尔巴乔夫称之为实行“国家调节的市场经济”,而雷日科夫则称之为“市场调节的计划经济”,两者有所差别。戈尔巴乔夫希望搞得快一点,雷日科夫则要求稳一点。
八、雷日科夫认为苏联总统委员会事实上已取代苏共中央政治局的职能。
1990年5月29日星期二晴
今天,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对苏联一些地区出现的市场抢购风,呼吁全国人民“不要惊慌失措”,不要抢购市场上原本就匮乏的商品。
俄罗斯联邦加盟共和国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29日举行选举,叶利钦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事实上,叶利钦已掌握了俄罗斯的大权。俄罗斯是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土地面积、人口、经济实力都占绝对优势,且官方语言又是俄语,因此叶利钦对整个苏联来说,内政实权在握。
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27日晚发表电视讲话,呼吁苏联人民在物价改革面前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失措。莫斯科和其他一些城市还开始实行票证和定量供应办法,以此来对付抢购风。
苏共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召开
1990年7月13日星期五阴有中雨
苏共二十八大开得很热闹,似乎主张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苏联统一的意见占了上风。大会确定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政治路线。叶利钦发言10分钟,在会上宣读了退党声明,离开会场。戈尔巴乔夫受到叶利钦和一些代表很严厉的批评,包括来自军方和克格勃的,但总的看来在苏共二十八大上,戈尔巴乔夫仍能控制局势。
1990年7月21日星期六晴
上午11时半,我在钓鱼台会见并宴请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马斯柳科夫夫妇,大琳参加。马斯柳科夫用俄语直接告诉我,苏共有30%党员退党,30%的党员加入到叶利钦组建的新党,40%还留在苏共。
1990年9月19日星期三晴
苏联政局似乎又稳定下来。戈尔巴乔夫像是在走钢丝,直到最后一分钟,即在17日的最高苏维埃会议上,才拒绝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提出的辞职要求,对沙塔林的500天的私有化市场经济计划画了一个休止符号。戈还说土地私有化要经过全民投票公决。(未完待续)
两德统一
1990年10月3日星期三晴
今天,两个德国宣布实现统一。社会主义东德就此结束。德国统一进程由来已久,早在今年2月,美、苏、英、法4国加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外长就在加拿大渥太华举行会议,商量德国统一问题。8月,民主德国人民议院正式通过了10月14日加入联邦德国的议案。
保加利亚政局动荡
1990年11月30日星期五晴
受东欧剧变的冲击,保加利亚政局出现动荡。去年,日夫科夫辞去任职长达45年之久的保共中央总书记。接着,保共召开特别代表大会,新党章规定要建立民主社会主义。随后,保共改名为“社会党”。
今年6月,保进行多党选举,保社会党虽然以52.7%的多数继续执政,但以“民主力量联盟”为首的反对派不甘心失败,继续组织抗议活动。8月,民盟主席热列夫当选为总统,反对派继续向由社会党人卢卡诺夫为总理的政府步步逼近。在10月31日保加利亚大选中,民盟得票略多于社会党,但联合其他反对党占据了议会多数。11月29日,卢卡诺夫总理被迫辞职。不久,总统下令军队、司法机关、外交部门非政治化,使社会党失去对这些重要部门的控制,随之社会党内部又发生分裂,在议会不足半数,丧失了政治形势。
苏联外长辞职
1990年12月22日星期六晴
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在苏联人代会上突然辞职,不仅在苏联,而且在西方国家引起轩然大波。西方担心苏联外交政策有变化,特别是怕苏联的海湾政策有变。
谢辞职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一、戈尔巴乔夫、谢瓦尔德纳泽唱双簧,目的在于打击“强硬派”。二、戈尔巴乔夫趋向强硬,戈、谢有严重政见分歧,谢与戈划清界限。三、反映中央与格鲁吉亚加盟共和国之间的矛盾。谢是格鲁吉亚人,站在自己民族利益一边。
1990年12月27日星期四晴
苏联政局没有任何稳定迹象。戈尔巴乔夫在人代会上获得新的权利。谢瓦尔德纳泽外长辞职不允,暂时留任。雷日科夫总理得心肌梗塞症,已送医院抢救。
1991年1月14日星期一晴
戈尔巴乔夫已任命帕夫洛夫(53岁)为总理,驻美大使为外长。对苏联对立陶宛采取的动武行动,戈声明不是苏联中央政府所为。
苏联举行全民公决
1991年3月21日星期四晴
苏联就是否保留联盟问题进行全民公决,有76.4%的人赞成保留联盟。但又同意俄罗斯加盟共和国设总统,实际上是闹独立。看来,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矛盾在增大。
1991年4月25日星期四晴
戈尔巴乔夫绕过苏共中央和最高苏维埃,与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9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举行会晤,发表了“9+1”声明,提出要尽快签订新联盟条约。
1991年4月27日星期六晴
戈尔巴乔夫又渡过一个难关。苏共中央全会结束,绝大多数委员拒绝戈的辞呈。
阿尔巴尼亚政局骤变
1991年6月17日星期一晴
1989年东欧剧变的风暴很快在阿尔巴尼亚引起连锁反应。劳动党十大上决定把“劳动党”改名为社会党,决定实行多党制,与其他政治力量共处。新任社会党主席纳诺,在闭幕词中宣称社会党要和过去决裂,向欧洲左翼政党转化。
苏联“八一九政变”
1991年8月16日星期五晴
戈尔巴乔夫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新联盟明确放弃了联盟的社会主义性质,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更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这就从法律上否定了国家统一,特别是改变了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
1991年8月19日星期一晴
今天苏联发生政变,戈尔巴乔夫被赶下台,由副总统亚纳耶夫开始履行总统职务。
下午就听到塔斯社宣布消息,苏联成立了紧急状态委员会,由副总统亚纳耶夫任主席,紧急状态委员会发表的告苏联人民书指出,苏联正面临致命的危险,由戈尔巴乔夫发起并开始的改革政策,已走入死胡同,整个国家已失去控制。
1991年8月21日星期三晴
苏联事态发生了急剧变化。亚纳耶夫已告失败。原来估计要过三关,即街头民主关、民族问题关和国际压力关,哪一关也没有过去。戈尔巴乔夫已发表声明,宣布他已经全面控制了局势,这几天即可履行总统职务。
1991年8月23日星期五晴
苏联电视台播放了戈尔巴乔夫出席俄罗斯议会的实况。看样子,叶利钦像是审判官,戈尔巴乔夫却是受审者,代表纷纷向戈尔巴乔夫提出质问,要戈尔巴乔夫放弃社会主义,取消共产党。叶利钦当众宣布说,苏共和俄共参加了“政变”,所以暂停苏共和俄共在俄罗斯联邦领土上活动。当场签署命令,没收苏共中央大楼。戈尔巴乔夫在这个命令上签了字。
苏共垮台
1991年8月25日星期日晴
苏联局势进一步发展。戈尔巴乔夫已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要求苏共中央自行解散,各共和国的共产党和地方党组织自行决定自己的前途。
1991年11月6日星期三晴
叶利钦再次下令,完全禁止苏共和俄共在俄罗斯境内的活动。其他加盟共和国的共产党有的被宣布为非法,有的宣布更名另立新党。这意味着,经历了93年曲折历程的苏联共产党宣告垮台。
苏联解体
1991年12月21日星期六晴
消息传来,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开了会,宣告苏联解体,要求戈尔巴乔夫辞去总统职务,并同意由俄罗斯取代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的位置。
中国是否应该与独立出来的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建交,是一个重大问题,应提交中央认真讨论,做出决策。今天我分别征求中央各位领导同志对解体后外交行动的意见,他们一致同意先派经贸部长去苏联各加盟共和国探路。在建交问题上,已是大势所趋,不能太迟,条件是这些国家必须保证不与台湾建交。
1991年12月25日星期三晴
今晚,戈尔巴乔夫在克里姆林宫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克里姆林宫顶上的镰刀铁锤旗在寒风中悄然下落,一面俄罗斯联盟的三色旗取而代之。从此,苏联就这样黯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经贸部长李岚清来电说,俄罗斯方面表示,认为中苏已有的协定,只改成中俄就可以,在对台关系上,俄重申一个中国立场,希望中国支持俄罗斯接替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
1991年12月27日星期五晴
上午,江泽民同志主持会议,对苏联解体后的形势作了分析。一致同意,我方承认原12个加盟共和国独立,承认俄罗斯继承苏联在安理会的位置。这样可避免涉及联合国修改宪章。在讨论苏联解体的原因时,我认为,一是接班人选错,二是执行了错误路线,三是放弃了党的领导,四是西方“和平演变”得手。江泽民同志说,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只要把经济搞上去,就什么也不怕。
牛增慧荐自《和平、发展、合作——李鹏外事日记》,李鹏/著,新华出版社2008年1月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