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历史视野

毛泽东与王明不一样的地方

张家康 · 2013-11-14 ·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毛泽东曾经对师哲说过这样的话,“王明问题的关键症结之所在,就是他对自己的事考虑得太少,对别人的事却操心得太多了。”所谓“别人的事”,指的是中国之外苏联的事,真是精辟之至,一针见血。

  大革命时期,王明的出发点、着眼点是共产国际,这才产生出教条的“左”倾冒险错误;抗战时期,王明又为苏联着想,惟恐得罪国民党,才产生妥协退让的右倾错误。与之相反的是,毛泽东的出发点、着眼点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正是在面对和处理这一核心利益时,他们之间分歧明显,而这之中却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起始点和立脚点

  毛泽东长王明11 岁,两人虽然都家境贫寒,可他们却有着不一样的父亲。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是个勤劳节俭的农民,正是靠着他的克勤克俭,才使得毛家在小小的韶山冲,也算得上不大不小的财东。他对儿子没有过高的奢望,只是要求也像他一样,靠劳动和算计,成为韶山冲更大的财东。

  在毛泽东的记忆中,他6岁就做力所能及的农活和家务,刚识字就帮父亲记账,稍大就和长工一起干农活。父亲讨厌无休止的读书,他的理想是儿子识字记账,再学会打官司就行了。和毛泽东不同,王明的父亲陈聘之是个读书人,当过私塾先生。

  毛泽东6岁就干农活,王明5岁则随当私塾先生的父亲读书。与毛泽东9岁入私塾读书相比,王明要早4年,而更重要的是,有父母的期待和支持,王明的读书求学,根本用不着像毛泽东防范父亲那样,偷偷摸摸,鬼鬼祟祟。

  少年毛泽东是被父亲当作“长工”一样使唤,就因为读书,不知被父亲痛骂过多少次,在与父亲的争执中,他变得更为敏感和叛逆。少年王明乖巧聪明,一手工整娟秀的楷书,使小小年纪的他,每逢腊月都要给街坊邻居写春联。大人们的赞不绝口,使他的虚荣心得以满足。和毛泽东在私塾读书相比,王明倒是个听话的学生,凡教过他的先生没有不欣赏他的。

  生活在农村的少年毛泽东,天天和农民在一起,有时也被父亲催逼下田当“泥腿子”。他与农民有着最为亲近的情感联系,常常为他们的遭遇抱不平。1910 年4 月,长沙发生饥荒,粮价飞涨,民不聊生。饥民们去官府请愿,非但没有受到安抚,反而遭到枪弹的镇压。消息传到韶山,毛泽东十分痛心,对官府的镇压,极为不满和愤怒。几十年后,他还感慨地说,这件事“影响了我的一生”。

  王明所缺乏的正是这种感同身受的体验,他基本是在父母的呵护下,在远离实际的私塾里,渡过了自己的少年时光。

  1910 年秋,17 岁的毛泽东走出韶山冲,先入湘乡继入长沙后入北京,纷繁多变的世界给予他极大的感官和精神的刺激。他信过康有为、梁启超,信过孙中山,最后又信过陈独秀,成为五四运动中的积极分子,他对政治有着一种莫名的冲动,这在他写的《民众的大联合》中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文章说:“我们知道了!我们醒觉了!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这种社会的担当,这种历史的责任,这种年轻人一往无前的霸气,已是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在他参与发起的驱逐湖南督军张敬尧的运动中,他已成为风云人物,报刊上频频出现他的姓名,社会各界已将关注的焦点集中于他。此时的他还没有固定的政治信仰,对于“种种主义,种种学说,都还没有得到一个比较明了的概念。”1920 年夏,他在上海与陈独秀相会,陈所谈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话,使他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不久,陈独秀在相约各地共产主义者创建共产党时,毛泽东成为湖南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王明在16 岁那年,考入设在六安县的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钱杏村也就是阿英是他的国文教员。1924 年夏,王明考入国立武昌商科大学。时值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到处都洋溢着“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革命高潮,他亦为潮流所激荡,成为商大的积极分子。正是在商大,他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使思想理念和政治信仰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用他的话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耳目为之一新,思想为之一变”。

  1925 年10 月,王明在商大加入中国共产党。11 月,王明等60 余人,由上海启程来到苏联莫斯科,入中山大学学习。时势造英雄,尽管王明在商大的政治活动比较活跃,但是如果没有去苏联的四年留学生活,他的政治命运决然不会那么的富有色彩。

  出国留学最大的困难,莫过于语言交流。聪明刻苦的王明,很快就能说会写俄文。也就在此时,王明被中大副校长米夫所看中,米夫只比王明大3 岁,是个少年得志的布尔什维克,这个人是王明一生中所遇到的“贵人”。米夫教授的是列宁主义课程,主要宣讲斯大林的《论列宁主义基础》。米夫是个不重实际的人,讲课时很少联系实际,从概念到概念,一堂课下来,也不知教授了多少政治名词术语,而这又正中死记硬背的王明的下怀。他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俄语,在课堂上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就这样引起米夫的重视和青睐。

  1927 年1 月,米夫以联共宣传家代表团团长身份来华,王明作为米夫的翻译,由海参崴乘船,于3 月到达广州。回国期间,王明除充当翻译角色外,还帮助米夫作一些具体的工作。当时,共产国际六大通过了一个纲领,其中的精髓是:“保卫苏联已成为目前各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

  王明多少也有些倚洋人而自重,据当时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的宋侃夫说:“王明这时活动多,到处讲话,做报告。”内容多与保卫苏联有关。他还在《向导》发表文章,阐发共产国际纲领,提出苏联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救星”,他把当时中苏两国断绝外交关系,看作是“武装进攻的第一个信号”,并指出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尤其是值得革命的中国民众注意;因为它直接关联着世界革命的命运”。这个观点成为困扰他的终生心结,他为此而担惊受怕,为此而呕心沥血,这是他政治崛起的起始点和立脚点。

  井冈山与莫斯科

  毛泽东在党内的资历和声望,显然比王明高。中共三大为中央执行委员,进中央局为秘书,成为中共领导核心之一。国民党一大上,他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上,他又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期间,他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主编机关报《政治周报》,是国民党中央农民部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1927 年,中国政坛波谲云诡,变幻莫测。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共五大在广州召开,时在广州的王明作为米夫的翻译列席了会议,毛泽东则是会议的正式代表。以毛泽东在会议期间一再强调农民运动、土地政纲等,王明应该对毛泽东有印象和记忆。

  王明回到莫斯科后,正值中山大学内所谓“党务派”和“教务派”斗争激烈的时候。王明看准时机,向副校长米夫献计,先争取超然于两派以外的力量,然后再向“党务派”靠拢,以此挫败“教务派”,进而控制“党务派”。王明的计策果然得逞,米夫当上中山大学校长后,不久又担任共产国际东方部副部长。米夫自此更视王明为难得的人才,据曾在中山大学留学的陈修良《在莫斯科中山大学里的斗争》中回忆:“王明在米夫的支持下,一跃而为‘中大’的秘书,实际上成了‘中大’的‘无冠之王’,支配全校同学的命运。”

  王明在米夫的支持下,无障碍的进行宗派活动,拉帮结派,并开始罗织罪名,排除异己。有人对王明等进行了描述,可谓深刻透彻,入木三分:“他们这些人,对马列主义的书本是啃得多一些,一讲起话来就引经据典,张口马克思、列宁在哪月哪本书第几页上怎么说的,不用翻书,滔滔不绝,出口成章。仗着能说会道,骗取第三国际领导的信任;然后又利用第三国际的威望来压制、打击不同意见的人,特别是王明,作风很不正派,善于在领导面前吹吹拍拍,因而取得第三国际东方部副部长米夫的完全信任。

  因为他得到第三国际领导的信任,他又以此为资本,去骗得张闻天、沈泽民、王稼祥等人对他的信任,以为他就是‘国际路线’的代表,跟着他没有错。”此时,毛泽东以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的身份,从长沙启程分赴宁乡等十余县考察党务,实际是考察农民运动。历时32 天,行程700 公里。

  昔日被人欺的“泥腿子”,如今在乡村也挺直了腰杆说话,农民正以“暴风骤雨,迅猛异常”之势,“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在几乎一边倒的农民运动“糟得很”的责难声中,惟有毛泽东看到了农民运动的远景希望,大声疾呼农民运动“好得很”。针对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中国共产党相继发动了武装起义。这些起义包括南昌起义,为维护与国民党左派的关系,打的都还是国民党的旗帜。在运筹秋收暴动时,毛泽东响亮地提出:“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以与蒋、唐、冯、阎等军阀所打的国民党旗子相对。国民党旗子已成军阀的旗子,只有共产党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

  毛泽东成功地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顶着中央要求攻打长沙的压力,带领起义军“退往湘南”。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十分弱小,革命处于劣势,为求生存和发展,断然不能前往城市,惟有农村惟有两省或数省交界的山区,才是发展革命壮大军队建立根据地的最佳去处。历史证明毛泽东独具慧眼,如果当年不是向湘南退却,向井冈山进军,哪有后来的朱、毛会师,哪有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当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与国民党进行殊死武装斗争时,王明作为莫斯科中山大学第一期学生,也完成学业毕业了。他成了米夫的忠实帮手,而为了在中山大学脱颖而出,更是受苏共党内斗争的影响,挺槊而出,左击右刺,制造了好几起冤案,后来又把斗争的矛头直指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直指在党内有一定威信的瞿秋白、俞秀松等,以此显示自己更加布尔什维克,难怪中山大学的“多数同志称陈绍禹(王明的原姓名,注)等是‘米夫的走狗,只知当翻译,拿高薪’,借着米夫的势力,专门做小报告,打击同学。”

  王明还写了多篇文章,鼓吹城市暴动,认为“革命高潮即将到来”,“全中国大暴动”和“全中国苏维埃革命的总胜利”即将实现。文章的理论基础和语言风格完全苏俄化,一个以苏俄模式为样板的中共未来领导人,在苏联产生了。1929年3 月,他奉命回到中国上海。在震惊中外的中东路事件中,王明借批判陈独秀之机,又把苏联摆到高于中国的位置,提出武装保护苏联的口号。他奉苏联为世界革命圣地,保卫苏联就是保卫世界革命,保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就保卫了本国的革命。苏联模式和城市中心,占据了他整个大脑,成为他至死都没有放弃的“真理”。

  1931 年1 月,共产国际代表米夫包办了中共六届四中全会,硬是扶持王明上台,压制不同意见,使王明一步一层天,由中央委员到政治局委员,再成为政治局常委,从而实际掌握中共中央实权达4 年之久。正是此时,毛泽东运交华盖,一直受到临时中央局的排挤,宁都会议解除了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职务,并开展实际针对毛泽东的“罗明路线”的批判。毛泽东在30 多年后与外国朋友还谈起这段“走麦城”的经历,他说:“我这个菩萨,过去还灵,后头就不灵了。他们把我这个木菩萨浸到粪坑里,再拿出来,搞得臭得很。那时候,不但一个人也不上门,连一个鬼也不上门。我的任务是吃饭、睡觉和拉屎。还好,我的脑袋没有被砍掉。”

  独立自主的分歧

  1935 年7 月,共产国际七大提出建立广泛的反法西斯战争的统一战线。根据这个精神,王明起草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以中国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于8 月1 日在巴黎的《救国报》发表,通称为《八一宣言》。这是他在抗战中最为炫目的亮点,他也以此而常常炫耀。他的问题是又由对国民党的全面排斥改为一切服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他说:“建立真正全中国统一的军队的基础已经有了”,“政治制度民主化的过程已经开始”,“中国正在成为统一的和有组织的国家”。

  与之相比,毛泽东早就看清蒋介石的用心,即让红军大批地开赴华北前线,借助日军精锐消灭红军。所以,他一再坚持红军是“独立自主分散作战的游击战争,而不是阵地战,也不是集中战,因此不能在战役战术上受束缚。只有如此才能发挥红军特长,给日寇以相当打击”。根据这个精神,中共中央在洛川冯家村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即洛川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强调坚持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对国民党要保持高度的阶级警觉性。

  洛川会议后,王明衔共产国际和斯大林之命回国。行前,斯大林和季米特洛夫特意接见了王明,让他作为“熟悉国际形势的新生力量”,回国“帮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斯大林之所以派王明回国,是担心中共独立自主的原则,会得罪蒋介石,从而失去苏联的东面屏障,招致苏联受到两面夹击的危境,说穿了,斯大林担心苏联的国家利益会受到威胁。回延安不到一个月,王明便急切地提议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即十二月会议)。他作主题报告,声称所传达的都是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指示。他批评洛川会议的方针,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一切经过统一战线”。这些明显与洛川会议相抵触的意见使与会者犯起迷惑,可因他有“尚方宝剑”,与会者大多采取了赞同的态度。

  彭德怀感到为难的是,“王明讲话是以国际口吻出现的,其基本精神是抗日高于一切,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彭德怀自己也糊涂了,“在会上并没有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路线,也没有拥护或反对王明的错误路线,是采取了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 更使彭德怀感到困惑的是,会议结束后如何传达贯彻,实在没有办法,只得在传达贯彻时说:“毛主席是怎么讲,王明又是怎么讲,让它在实践中去证明吧。”

  高级指挥员如彭德怀都如此困惑,更不用说其他指战员了,而十二月会议所造成后果,也正如彭德怀所说:“共产党对八路军的绝对领导作用有些降低,党的政治工作也有些削弱,从而发生了个别军官逃跑和国民党勾引八路军官兵叛变的现象。同时,国民党对八路军的发展加以限制,对共产党的发展也加以限制,国民党的反动面目更加暴露。”

  十二月会议后,王明来到武汉任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他虽在该会占了上风,可会议毕竟没有形成决议,所以,到武汉后他未经中央允许擅自发表《中共中央对时局的宣言》,片面强调国共两党精诚团结,忽视两党抗战路线的区别,并在中共中央已经公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后又提出新的六大纲领,其实质内容是“统一指挥、统一纪律、统一武装、统一待遇、统一作战计划”。蒋介石看到了王明的价值,更赏识他关于国共合作的一些讲话。在王明来延安时,蒋介石一再希望王明“来(武)汉相助”,共同商量解决两党关系的问题。在国民党、蒋介石喊叫“只要一个军队”和“统一军令”时,1938 年2 月,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王明却附和这种声音,指出在军事上要服从国民党的统一指挥。

  毛泽东看到了王明的问题,在决定王明是否还去武汉时,明确提出:“在今天的形势上,王明同志不能再到武汉去。” 中央也作了决定:“王明同志留一个月再回来。”可是,王明根本没有执行这一决定,一直到六届六中全会且在中央的一再催促下, 才姗姗回到延安。

  他自己也直言不讳:“ 不愿留在延安工作。”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延安有个名正言顺、合理合法的中央,他的言行总要受之约束。他在武汉可以避开延安,况且他的共产国际身份,在此可以充分展现其能量。

  1938 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作《论持久战》的讲演,这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件。7 月上旬,中共中央致电长江局,让在武汉出版的《新华日报》刊登此文,王明借口文章太长不予刊登。

  中央又致电长江局,让分期刊登,王明仍然不理不睬,就是不同意刊登,至于为什么,王明直到晚年才透露其心机,他说:我和秦邦宪(博古)、项英、凯丰及其他同志一致反对这篇文章,因为该文的主要倾向是消极抵抗日本侵略,等待日本进攻苏联。这个方针既同中国人民的民族利益,又同中国共产党的国际主义义务相矛盾。共产党的政策是,中国人民应当积极同日本侵略者作战,这一方面是为了保卫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另一方面则借以阻止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反苏战争,所以,我们决定不在《新华日报》上发表《论持久战》一文。

  毛泽东有意回避,尽量忍让,却使王明产生错觉,以为他的钦差大臣的地位本该如此,更是将长江局凌驾于中央书记处之上,凡事都是不请示汇报,先斩后奏,客观上已与中央闹独立性。这些被早已赋闲的共产国际前代表李德看得一清二楚,他和很多人都把长江局称作“第二政治局”,并说毛泽东“在这段时间里,他除了去抗大以外,却很少露面”。连张国焘也说王明“是一个无经验的小伙子,显得志大才疏,爱放言高论,不考察实际情况,也缺乏贯彻其主张的能力和方法”。

  对美关系的分歧

  1938 年七八月间,王稼祥由莫斯科回国,带回共产国际的新指示,肯定了朱、毛领导的八路军“执行了党的政策”。中共中央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在领导机关中要在以毛泽东为首的领导下解决,领导机关中要有亲密团结的空气”。正是在此情况下,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作《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重大命题。

  会议结束的那天,毛泽东为会议再作结论报告,他说:“总之,我们一定不要破裂统一战线,但又决不可自己束缚自己的手脚,因此不应提出‘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口号。‘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如果解释为‘一切服从’蒋介石、阎锡山,那也是错误的。我们的方针是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既统一又独立。”

  六中全会对王明采取了温和式的批评,毛泽东根据王明“完全同意各报告”的态度,指出:“王明在党的历史上有大功,对统一战线的提出有大的努力,工作甚积极,他是主要负责同志之一,我们应原谅之。”王明则口服心不服,对毛泽东在六中全会所作的报告,一直持抵触情绪。王明的“完全同意”,其实是敷衍过关,他仍然攻击中共中央自抗战以来的方针太左了,指责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和《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是只要民族资产阶级,不要大资产阶级,这是不好的。认为目前应当以国民党为主,我党跟从之。

  毛泽东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适时地改变了对美方针,有着与美国结成反日统一战线的良好期待。美国注意到中共在抗日战场上的突出作用,也开始重视对中共的工作。1944 年7 月,美国政府派美军观察组访问延安,中共中央对此十分重视,毛泽东将之称为中共“外交的工作开始”。他亲自为《解放日报》修改社论,称美军观察组为“战友们”,指出美军观察组到延安,“是中国抗战以来最大兴奋的一件大事”。希望美军观察组的工作“会增进中美两大盟邦的团结,并加速最后战胜日寇的过程”。

  美军观察组成员谢伟思回忆:“我们刚一到延安,毛泽东就在一天夜晚的联欢会上对我说过这样的话:我非常想更多地了解你们,当然,你们也想更多地了解我们。我们的想法是一样的。后来,在枣园,毛泽东曾与我进行过长谈。他直率地向我谈起我们之间的关系,同时详尽地向我解释了中共的政策,解释了他的关于新民主主义的观点,并展望了战后形势的发展。我强烈地感觉到,他为了进行中国的建设,确实希望同美国进行合作。他十分希望把这些信息传达出去。”

  这些信息很快便传至美国白宫。1944年11月,美国总统特使赫尔利访问延安,与毛泽东会谈,协调国共关系。会谈结束后,毛泽东应赫尔利的请求,给罗斯福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深愿经过你的努力与成功,得使中美两大民族在击败日寇、重建世界的永久和平以及建立民主中国的事业上永远携手前进。”

  王明对此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认识,说毛泽东走得太远了,已经背离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立场,笔者不妨将他在《中共五十年》中的叙述,摘录如下,让读者去细细品味他与毛泽东的区别之所在,他说:1944 年8 月,毛泽东在和美国驻华使馆二秘约翰·谢伟思谈话时说,“我们不等待俄国的援助……中国和美国的利益是一致的……我们应该合作”。当时他甚至对美国记者格·福尔曼说,“我们并不追求苏维埃俄国那种社会政治模式的共产主义。我们宁肯这样认为:我们所做的无非是林肯在国内革命时期为之奋斗的事情,这就是解放奴隶……。”

  1945 年4 月,毛泽东在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论联合政府》中宣称,“我们的资本主义是太少了”,“为新民主主义奋斗的时间还是长期的”。他肯定,“没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其他经济的发展,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他坚决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旦胜利,就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正确观点。

  王明还说在国共内战爆发时,毛泽东就“幻想由美国迫使蒋介石建立一个以国民党为首、有共产党和其他党派、团体参加的‘联合政府’”;批评“打倒蒋介石”的口号,为什么迟迟在1948年的“五一口号”才提出;解放战争时,毛泽东“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各部队不向美军开一枪一炮。政治上他沿袭‘门户开放’的策略以期同美国合作。”朝鲜战争时,毛泽东犹豫一旦中国出兵,“中美传统友谊就完了!”出兵后,当得知杜鲁门严禁麦克阿瑟下令轰炸中国东北时,毛泽东又懊悔中国不该出兵,寻求尽快地“结束战争”,以“逐步恢复中美友谊”。

  由此,他得出这样的结论,毛泽东是个“亲美狂”。为进一步论证毛泽东与美国的关系,他甚至说:“1964 年和1965 年白宫先后把斯诺、李宗仁派往中国与毛泽东密切接触。”并说:“不言而喻,毛泽东和斯诺这样的老朋友无疑反复讨论了‘文化大革命’的准备和如何开展等问题,尽管斯诺没有写过与此有关的报道。”

  凡是没有偏见的人都有目共睹,毛泽东在处理中美关系时的高瞻远瞩,因势利导和远见卓识。王明则带着有色眼镜,固守一成不变的东西方冷战思维,甚至憧憬着“使中国返回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大家庭”。凡是与之相违,则都是“反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是王明所不能容忍的,这也难怪,因为在他70 年的生命中,竟有最为关键的30 年是在苏联度过的,他的思维乃至语言都与苏联融为一体了。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昆仑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2.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3.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4. 我对胡锡进和司马南两个网络大V的不同看法
  5. 菲律宾冲撞中国海警船,中国会打吗?
  6. 一个王朝是怎样崩溃的?
  7. 否定了错误,并不代表问题不存在了
  8. 近20年中国社会分层剧变的特征与趋势: 一位清华教授的直言不讳
  9. 张志坤|“先富”起来的那些人将向何处去
  10. 就算明着不要脸,你又能怎么办呢?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6.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7. 朝鲜领导落泪
  8. 读卫茂华文章:“联想柳传志事件”大讨论没有结果,不能划句号
  9. 司马南|南京市政府通告里面没讲的内容
  10. 房地产崩盘,对经济的影响超出你的想象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7.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77年前,2583名英雄儿女踏上北撤之路
  2. 大蒜威胁国家安全不重要,重点是他为什么会那样说
  3. 相约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关于推出纸质阅读资料的公告
  5. 欧洲金靴|“一切标准向毛主席看齐!” | 欣闻柯庆施落像上海福寿园
  6.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