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学大寨”这五个极为普通极为平常的字一经伟大领袖之口,就变成了一种潮流,就放射出灿烂的光华,就显示了强大的力量,就产生了社会效应。他已经影响和正在影响着新时期的一代人。就在笔者精心整理陈永贵的遗物的时候,又采访了河北省获鹿县高迁东街党支部书记,村农工商经理,全国劳动模范张银周。他所在的村子是一个吃粮靠供应,生活靠贷款,人均收入只有70元的穷村。他担任党支部书记以后,靠艰苦奋斗的精神,苦干了几年,变成了亩产1000斤,公共积累80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1300元的水平。三中全会以后,他总结了学大寨运动中的经验教训,在巩固农业的基础上又发展工业,搞起了17个村办企业,年产值达到了2000万元,主要产品钛铁粉占到全国钛铁产量的45%。而在农业方面不仅改革了由他一统制的作法,又没有照搬包产到户的大撒手作法,创造了一个代营法的生产责任制,不仅粮食亩产保持千斤以上,而且全村实现了机械耕种,受到了国务院的重视。昔阳县李家庄乡北南沟村的现状也给笔者一个较大的启示。他是在昔阳普遍实行包产到户以后,坚持集体生产的几个典型之一。他既接受了过去统得太死的教训,又避免了搞包产到户放得太散的弊病,实行了以产计酬的家庭承包责任制,不仅粮食亩产每年递增5%至10%,农田基本建设也常年不懈。由于坚持集体化生产,他的工副业也有了惊人的发展,人均收入比同类地区提高一倍。靠大寨精神,山东和河南等地不少地方也走出了一条农村集体化和农村工业化的道路。昔阳、大寨前去参观的人请他们介绍经验,他们首先回答是靠大寨精神,走集体化道路发展起来的。无论处于什么时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都是立于不败之地的。但是,过去一些可取的东西,往往随着一个人政治上的浮沉而默默地沉落了,这对时代的发展是没有益处的。因此,根据陈永贵的毕生经历,实事求是地去研究大寨经验的成功与失误,为中国农业开辟一条比较畅通的发展渠道,对中国农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