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问我,当年韩信不过无名小卒,萧何为何如此赏识?
这里我们要从韩信拜将之时说起。
刘邦拜韩信为大将之时,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对话,从中我们能看出韩信卓越的战略洞察力。
1、抓主要矛盾。
我们现在都知道,刘邦争天下的主要对手就是项羽。
但当时的情况却是,天下被项羽分封得乱七八糟,除了楚汉双雄之外,尚有大小诸侯十多个。刘邦要打天下,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谁是刘邦集团的朋友,谁是刘邦集团敌人。
团结谁、中立谁、打击谁,这是争夺天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韩信在纷繁复杂的局面中,一针见血地指出,项羽才是刘邦唯一的真正的对手。
(信已拜,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上曰:“然。”)。
2、卓越的分析能力。
在指出项羽集团是主要的打击对象之后,韩信详细分析了项羽集团的四大错误:(1)干部路线的错误。(2)政治方针的错误。(3)力量部署的错误。(4)军民政策的错误。
(1)干部路线方面。
韩信认为项羽的干部路线有两个问题:
(a)不能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韩信说,“项王意乌猝嗟,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上特匹夫之勇也。”
(b)干部的激励措施严重缺位。韩信说,“项王见人恭谨,言语姁姁,人有病疾,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刻印刓,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韩信指出的这两点非常关键,事实上,这样错误的干部路线,导致项羽集团那些有潜在能力的干部不能在实际战斗中得到锻炼,因此项羽集团培养不出多少独当一面的人才。
这就使得项羽要一人多任,经常不得不扮演战场上救火员的角色。比如楚汉在成皋对峙的关键时期,彭越攻击项羽集团的后勤补给线,项羽就找不到一个可靠的人与彭越周旋,只得自己不断往返于成皋主战场和彭越的游击战场之间,最终顾此失彼。
不仅如此,刘邦集团中好些极其出色的人物,就是从项羽那边出走。韩信就不用说了,史书称韩信“数以策干项羽,羽弗用”。项羽根本不给新人展露的机会。刘邦集团的另一个重要人物陈平,也是从项羽集团出走而归顺的。他们出走都有各自的特殊原因,但是项羽错误的干部政策,乃是根本。
(2)政治方针方面。
最初,义帝熊心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是最高政治领袖。项羽集团本以义帝熊心为招牌,凝聚楚国民心,以图反秦大业。但是在推翻暴秦之后,项羽没有任何遮拦,直接过河拆桥,杀掉义帝熊心(韩信拜将时还未杀害熊心,但已经违背义帝之约),导致项羽在政治上极为被动(韩信分析项羽集团的政治错误,项王“又背义帝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逐义帝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自王善地。”)。
刘邦还定三秦之后,就是高举为义帝报仇的政治旗帜,出兵攻打项羽的。(汉王为义帝发丧,袒而大哭,哀临三日,发使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江南,大逆无道!寡人悉发关中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3)力量部署方面。
秦国能够一统天下,和地理优势有较大关系。最初,秦国占据了中国地理第二阶梯的核心位置——关中平原,其后在惠文王时期,派司马错攻占四川平原,最终形成了东向以制天下的有利局面。
项羽推翻暴秦之后,不把自己的嫡系力量部署在最有力的关中平原和四川平原,却把主要力量部署在彭城(韩信说,“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这样的力量部署是极为错误的。不仅如此,项羽还把关中分封给章邯等人,这进一步加剧了自身错误(这一点在后面分析)。
(4)军民关系方面。
项羽以反抗暴秦为名举兵,但是自身行径与暴秦无异。韩信说,“项王所过亡不残灭,多怨百姓,百姓不附,特劫于威,强服耳。”这说明项羽的军队没有任何群众基础,是一支纯靠暴力维持的军事集团。韩信认为,这样纯靠暴力维持的军事集团,烧杀抢掠、丧尽民心,不可能持久(韩信说,“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
在分析了项羽集团的四大错误之后,韩信明确提出,刘邦集团需要吸取教训,执行正确的干部路线、政治路线和军民路线。
分析到这里,韩信已经得出结论,刘邦和项羽的强弱之势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此举兵反楚是完全可行的。“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如果举兵反楚,第一步先打谁?是北上攻打关中,还是东进直接攻打西楚?怎么选?为什么这样选?
3、优异的综合分析能力。
韩信认为,刘邦举兵反楚的第一步,应该是北上攻打关中。为什么要北上攻打关中呢?韩信并不是从军事地理的角度出发分析,而是从“群众基础”的角度出发分析,这体现出韩信优异的综合分析能力。
韩信敏锐地把握住了问题的关键。
统治关中的三位秦王,在关中没有任何群众基础。
他们本是秦人,在义军反秦战争时,长期率领关中子弟在外征战,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其次,他们投降义军,导致数十万关中子弟被项羽坑杀。这样的三个人,背负了多少血债,关中父老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结果项羽居然将他们三人封为三秦之王,关中父老大失所望(“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而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人,唯独邯、欣、翳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于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
而刘邦在关中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刘邦入关之时,废除暴秦苛政,与民约法三章,深得关中民心,关中百姓心中均盼望刘邦能当秦王。(“且大王之入武关,秋毫亡所害,除秦苛法,与民约,法三章耳,秦民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两相对比之下,刘邦拥有巨大的优势。如果刘邦能够指挥得当,这种优势将迅速转化为胜势。因此韩信认为,举兵反楚的第一战,应该是兵锋北指、还定三秦。
4、小结
韩信拜将台上的一番分析,明确指出了刘邦集团的主要敌人是项羽,详细分析了项羽集团的四大错误,并进而指出刘邦集团在干部路线等方面只要能反其道而行之,执行正确的路线,就能由弱转强,而项羽集团由于持续执行错误的路线,必然会由强转弱,此消彼长之下,看似强大的项羽集团,完全是可以被打败了。
不仅如此,韩信还明确指出,举兵反楚应该先利用关中的群众基础,一举拿下关中这个战略要地。如此一来,刘邦集团控制的地盘就大致相当于秦惠文王时期的地盘,就能形成“东向以制天下”的优越战略地位。
一番分析下来,基本解决了刘邦在楚汉之争初期的主要战略困惑:争夺天下的主要敌人是谁,我们能不能打赢这个敌人,要打赢这个敌人我们应该怎么做,如果正式起兵主要的攻击方向是哪里。
在听完韩信的整个分析后,“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提炼出诸多矛盾,并找出最重要的那一组,这表明韩信是一个优秀的战略家。
战争是这样,经济也是这样。
当前经济形势纷繁复杂,面对诸多现象,到底怎么分析,哪个是主要矛盾,这是每一个关系经济的人,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