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 廉政之道
一、一生“廉洁”
“廉洁”二字保持了张怀英的一生。
凡是接触过张怀英的人,都会作出这样的评价。
张怀英的廉洁,始终保持了他的一生。他从区委书记到地委书记有一个习惯:从不沾钱,也不喜欢古董,更不追求什么豪华的建筑和高档的享受。在他家里除了书外,没有一件高档家具,饮食也只是昔阳传统的家常饭。他走到哪里,就住在当地政府给他安排的住所内,唯一的喜爱就是读书。无论到哪里,书是不可缺少的家妆。他引用宋人王安石的话评价说:“穷家因有书而富,富家因有书而贵。”除了书架的书以外,家里的其它东西他从不多理会。他还有一个特点,他做为第一书记从不批条子,办什么事花什么钱也不插手,大型的开支由常委会决定,具体的事务由分管人去办,谁的责任由谁来承担,有什么便宜他从不沾边。他一生从不抽烟,更不贪酒,也不喜欢打扑克下橡棋之类的交际,只是以书为伴,他读过的书,页面上常常留下用笔圈阅过的痕迹。
张怀英的廉洁也是众所周知的,就连在工作上与他观点对立的一个厅级干部在他逝世之后,也亲自向他送去一个挽帐,用“一生正直不谋私,昔寿人民好口碑”的来评价他廉洁的一生。
上世纪六十年代是我国最困难时期,当时西方国家对我封锁,日本要复活军国主义,特别是前苏联逼债,而且国内又面临严重的自然灾害,中国人民又处于一个生死存亡的关建时刻,张怀英也和昔阳的老百姓一样,过着饥不饱食的日子。然而,张怀英无论艰难到什么程度,从没有贪心。1960年,县百货公司采购回一批廉价毛毯供给县委主要领导。因为这是便宜货,县委领导大多数人都想要,但谁也不敢带这个头,都在等待张怀英的态度。百货公司领导不知是出于对张怀英的关心,还是别的考虑,亲自将毛毯送到张怀英的办公室,说了句关照性的话。张怀英面对这崭新的毛毯,连看也没有看一眼,斩钉截铁地说道:“拿回去吧,该给谁就给谁,我这里不需要?”百货公司的领导很扫兴地将毛毯拿回了公司,再也说不出什么话来。这一举动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县委的其他领导们本来还想买一点便宜货,听说张怀英退了毛毯,有要了毛毯的,也都不约而同地把毛毯退了回去,这也成为了当时昔阳县的一大美谈。此事就使一些有历史知识的人联想起赵匡胤禁止官吏经商的事情来,爱好讲古的王富元就说到琼州知州周仁俊倒买贩马,被改授为平凉县令,受到降职处分;就连对他十分有恩的宰相赵普,一旦“营邸店”牟利,也要严加追究,决不放过。张怀英也是这样,他对任何犯罪案件从不手软。只要发现,当即批示查办。类似像南渡海管理区的集体贪污案,商业局的职务犯罪案,大瓦邱的贪污粮食案件等,都是在发现之后当即组成调查组,通过侦破迅速处理。他对自己身边人也从来是严格要求,只要发现有收受礼品或侵害群众利益行为的,就过不了他这一关。曾经出现过在最困难的时期,群众连吃野菜也困难,而有些干部却偷偷到县糖酒公司走后门多买了供应饼干,被他发现后,就在内部文件上通报,责成本人写了检查,杜绝了此类问题的发生。
还是在上世纪70年代,张怀英回昔阳重新工作后,有一天到刀把口公社他的家乡检查工作,临走时,公社书记出于家乡人的心意,便在他的车上塞了一袋土豆,张怀英看见了问道:“这是什么?”书记说:“带点土豆,回去给孩子们吃吧。”张怀英说道:“可不能这样,这个头我不能带。”书记无奈,只好把土豆又搬了下来。
张怀英从岗位上退下来后,就回到昔阳县城定居。当时正是全国批大寨的时候,政治形势对他很不好,但他回来之后,昔阳人民依然对他一如既往的关心和爱戴,不断有人前来他的住处看望他,对他问寒问暖,来人还经常在他家里吃住。那时的干部工资都不高,家里的经济状况也并不宽裕,很多人出于对张怀英生活上的关心,想给他送点钱,还提出要给他买辆车,都被他以不同的方式婉言谢绝了。还说“我的生活比昔阳的农民强多了,我现在一个月的工资,农民是拿不到的呀!”。还说“过去,为了杜绝行贿受贿,我曾处理过一些人。现在虽然休息了,也不能贪财呀!”。这就是张怀英,始终把自己的生活与普通人民群众的生活相比,从不奢望什么荣华富贵,从不追求一点不劳而获,但对知识却始终在追求,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始终放在心上。
上世纪八十年代部队大搞“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生产经营时,个别人知道山西煤矿资源丰富,也想在山西开小煤矿,就委托他的儿子找关系,被他知道后严厉地批评说“部队经商,历来是兵家大忌,你是军人开什么煤矿。”被他批评后,他的儿子就回到部队一心从事专业研究,不久便研发出了“步兵雷达模拟训练器”,添补了我军这一领域的空白,荣立二等功,解放军报还以“吹尽狂沙始得金”为题对这一成果的研发进行了报道。
张怀英逝世之后,有人回忆起他在担任县委书记时期严予律已的事情,说他是不卖狗皮膏药的干部。说他27岁就担任昔阳县委书记,是全国最年青的县委书记之一,当时生活还比较困难,有时他的叔叔大爷进城办事去县委会看他,到吃饭时间,张怀英总是自己拿出钱来给叔叔大爷,让他们到街上食堂吃饭,从没有在县委会的食堂招待过。
就是到了晚年,张怀英也从不把自己的利益看得过重。他回丁峪老家时,顺便想招待一下村里的人,又觉得还得麻烦乡政府,实在不愿意因为自己给乡政府添麻烦,就叫人在城里买了菜,找上厨师由张银昌开车送他,一并带回乡政府现做。这事首先把张银昌弄得哭笑不得,不听吧,对老张有点不尊重,听吧,这算什么?且不说一个乡政府,就是个人家里谁还吃不起一顿饭?这件事也让丁峪乡的官员们看了不可思议,说不就是顿饭嘛,何必这么认真?但是张怀英不这么看,他不愿意沾公家的便宜,自己买东西用一用人家的锅灶就够麻烦人了,不要破了规矩。虽然这是小事一桩,但也是他的一贯作风。
就从张怀英个人的情况来看,他有四女一子,五个孩子没有办过一场婚礼,更没办过酒席。其中四个孩子在农村老家从小由爷爷奶奶照管,和他们在一起生活的时间不是很长。他们走出校门涉及到工作之类的事都靠自已奔波,结婚成家也都是各自操持。从这点上说,他并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有一次我去看望他的时候,沙发上坐着两个陌生人,正在谈论着如何对待子女的事情,记不得其中一个陌生人说了句什么,张怀英就说:退下来以后,很多人就被孙儿孙女拴住,其它事就什么也干不成了。要让子女们自食其力,不要依赖父母,生下来把他们养大,读了书有了文化,以后的路子让他们自己走。美国人有一个习惯,十八岁走出校门就再也不管了,让他们自己奋斗。
张怀英对子女们的态度似乎要实践“让他们自己奋斗”这条真理。儿子参军后一直在部队工作,依靠自己的努力,先后荣立二等功、三等功,从普通士兵一直晋升到了大校军官,几个女儿中有教授、有副厅级干部,工作都很出色,他们的成就都是依靠自己的勤奋工作取得的。凭我的观察,张怀英并非没有人情,对广大人民群众有那么深厚的感情,难道就不关心自己的子女吗?不是的。他也喜爱孩子。有一次快过年的时候,儿子带着他的孩子回来看望爷爷奶奶,小孙子在张怀英的陪伴下正在写字,我记得小孩写了个“飞飞是个大好人”几个字,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字写的很有点气势,也赢得了爷爷的称赞。张怀英看着“飞飞是个大好人”几个字,脸上出现了少有的喜悦,充满爱意地笑了一声对我说:“看,我的孙子!”,尔后又安慰孙子说:“行了,去休息一下再练!”。还有一次,我到他那里的时候,一进门他正在给一个小外孙打电话:听道说“你妈顾不上就不要来了,我这有些好吃的,过几天让人给你送去啊。”大概他从别人口里得知,我在子女们身上操心太多,竟对我说:“在子女问题上,你的做法不对,爱是对的,但还要严,他们的事情还是要靠自己?有句老话说的好:‘严是爱,宽是害’呀。”后来的生活实践证明他的话是对的。
张怀英对子女是这样,对待他的亲戚也是这样。他的仨个外甥都是农村人,大外甥当时在公社开车,因为有一个掌权的舅舅,他想让舅舅开开口,能够安排一个更好的工作。他就叫了一声“大舅,能不能给县里说一说让我去县委小车队去……”话还没有说完,张怀英不高兴了:“小孩,你现在的情况,比农民在地里干活好多了嘛!”他的外甥曾经对我说,亲戚们找工作,谁也不敢找他,找了也是白的。
张怀英不仅保持自身廉洁,而且也保持了一个班子整体的廉洁。就在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县委和县政府班子成员没有出现多吃多拿和多占的问题。县委常委会议在讨论群众饿肚子我们怎么办的问题时,田根栋果断地提出,我们也要坚决把供应标准降一降,和群众一样渡过难关,于是就决定把每天供应的九两粮食降为七两。县长王贵科家里人口多,供应粮少,每顿都要上秤一秤一秤地秤面做饭。粮不够吃就用红薯片等代食品充饥。张怀英下乡检查工作照样和群众一起排队吃饭,吃不饱就煮菜根吃。张怀英为能保持机关干部和群众一样渡荒,曾经对生活特殊化的几名干部进行了严肃处理,对整个机关干部都起到了震慑作用。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