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篇 时代的再现
三、一个再现了张怀英和陈永贵的时代
凡是昔阳人,都不会忘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张怀英为第一书记的昔阳县委一班人,不仅培育了大寨、刀把口、白羊峪这三支花,创立了全国第一个文化县,制定的“四级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制度受到毛主席的表扬。人们更不会忘记,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陈永贵的带领下,昔阳人民大刀阔斧学大寨,三年粮食产量翻了一番,率先建成了大寨县。
这两个时代无疑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昔阳经济发展史上的两个里程碑。改革开放以来,昔阳县经过了几次阵痛,又迎来了一个辉煌的时代,大县城,大大寨,大项目的宏伟战略构想又一次震动了徘徊中的昔阳人。后来,这个宏伟战略构想虽然又被大动作、大发展、大变化的口号所取代,但并没有令昔阳的战斗场面逊色,不仅气势宏伟,经济效益也令人可观,创造了由吃财政饭到十几亿财政收入的伟大创举。
一个辉煌的时代决定了一代辉煌的人才,从大县城、大大寨、大项目到大动作、大发展、大变化的跨越,有两个人在昔阳人中有口皆碑,一个是县长丁雪钦,另一个是县委书记刘润民。
由于大县城的建设,也给年轻的县长丁雪钦带来了一连串故事。我首先借用散文作家孔令贤的作品里对县长的各种评价来说明这一点。他在自己的散文集里进行了这样的表述:2009年县城盛传的几则故事;为此提供了注脚。一则说在全县煤矿整合的当口,有个煤老板欲想行贿,苦于连续几晚等不着在建设工地奔忙的政府主管,后来辗转找到,却被巧妙地“请君入瓮,”贿款变成了支教善款,令行贿者哭笑不得。另一则说城中村居民因水管老化破损,长时间断水,在求告无门,走投无路间,在建设工地邂逅的政府主管,一个电话解决了问题…..。讲到这里,孔令贤又说,民间传说难免添枝加叶,但框架基本真实,说故事主人公乃新来的县长。尔后,孔令贤还说到新县长到任后拜访老干部的情景,说他三十七八岁,中等偏高的个头,身板健壮,说话爽直,典型的晋北汉子,轻车简从,没有前呼后拥的官场庸俗,他感到此人低调实在。
然而,我尽管住在乡村,远离县城,山高皇帝远,却也听到了不少。说县长步行沿着松溪河走了几十里路,走一路看一路,弄得下边的官员们也不敢坐车。说他在夜间有意到街上散步发现了异常,一个电话打到公安局破了个大案,如此等等。这许多消息还不仅仅是在县城里听到,更多的是在远离政府的山谷里听到的。因为大县城的变换,大项目的实施都映入了人们的眼里,也成为昔阳人的共识,一个园林式的县城就是最好的证据。孔令贤在文章中透讯说,之后不久,百姓间又传近百名离休干部排着队伍沿新建路前往政府大楼,一路敲锣打鼓放鞭炮,给县长送旗。据说那是一面镶有黄丝线流苏的红绒长方锦旗,极普通的,对了缝嵌着大伙用心书写的颁奖词:好县长。说者传情,听者动心,我40年从政经历不算短,司空见惯了上级给下级以褒彰,却从未见过群众为领导颁奖。
有关丁雪钦县长的行为,常常为数以成计的昔阳公民所关注,当大县城、大大寨的项目实施几年以后,昔阳观众在电视台的昔阳频道上看到了丁雪钦的镜头,又一次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说丁县长的头发也白了……。
另一位值得关注的人物就是来昔阳挂职的晋中市委副书记,昔阳县委书记刘润民。他上任伊始,便提出“大大寨,”的发展理念。在近千名代表参加的县党代会上,这位来自省城的年轻领导干部发出高瞻远瞩的呼唤:“要把‘大大寨’战略作为昔阳走向全国,搏击市场,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一号’工程,大手笔策划,大力度扶持,大投入包装,把‘大大寨’战略和大县城战略对接起来。关于刘润民主政昔阳的轶事传闻,我也听到一些,说他到某个乡里查岗,发现乡党委书记和乡里几位领导缺岗,当即进行处理……。
有数不清的实干家们,不仅在改造县城的战斗中不辞辛苦,在建设大大寨的战斗中,也和当年建设大寨县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干。按他们所说,干部就是干活的,不干活就不叫干部。不同的是时代不同了,理念不同了,干的活也和过去不一样了,过去是“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现在则是更新观念,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向跨越式发展。大县城的建设已经为全县人民所认可,也影响到娘子关内外,大大寨的项目又是如何,一直在我的思念之中。我已经有好多年没有光临大寨,这次在大寨的考察中换了我的胃口。
因此,在2014年阳春三月的一天,我由热衷于收藏大寨文物的大寨镇副镇长李彦晓作向导,又一次登进了大寨的寨门。
一辆小车拉着我跨过了松溪河大桥,举目一望,只觉得眼睛长得不够。
首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我脚下踩着的这条通往大寨的柏油公路。这条公路我究竟走了多少回?实在说不清楚,他对我实在是熟悉不过。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在这半个多世纪里,我看着它由河滩里凹凸不平的羊肠小道几经改造,发展到松溪河上架桥,用柏油铺出来的一条十多米宽的省级大道,我觉得这也够了吧。没想到走进我视线里的这条路也和县城里的街道一样,大刀阔斧,浩浩荡荡,动用了宏大的人力和物力。双向四车道中间被高标准的绿化分隔,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被绿化点缀的格外高雅,道路干净整洁,车来车往畅通无阻,公路两侧用现代材料砌出了整齐的人行道,看起来不仅美观又十分安全,人行道笔直宽敞,两旁的人行道树层与延伸出的边坡绿化相映成趣美不胜收,照明路灯双相向而立,一条具有都市气息的大寨景观路已然成型。我想,家有梧桐招凤凰,有了闺女不愁没有上门女婿,送给你这么一条引人注目又十分便利的路,那些名人骚客、肥婆富汉、达官贵人不愁他不来。
“老秦、你看。”李彦晓举起手往左边一指,这是正在进行改造的留庄村。我的视线往左边一转,似乎不太相信,我记忆中的留庄村和出现在眼前的留庄村完全是两个模样。过去那种东一条街,西一道巷,南一座瓦房,北一个草棚的村落已经被七、八座楼房所替代,似乎和城里的小区分不出两样,然而它又不是小区,这就是我所听说过的小城镇,也是我心理想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吧。
随着小车的飞速前进,我又看到了过去非常熟悉的武家坪村。我每逢走进大寨,尤其是步行迈进大寨的时候,武家坪总离不开我的眼睛。这个村也属于一个“爱唱戏,爱生气”的村子。陈永贵在过去不敢扛着红旗回大寨,怕武家坪人指责他当模范是想吃劳模会上的蒸馍。不久从外地回来个李喜慎,顶着逆流要学大寨,也为社员们修起了一排又一排的靠山石窑,是当时最好最大的新农村建设村。然而时代发展到今天,由于年久失修倒塌损毁已接近废墟,与大寨发展红色旅游格格不入,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恢复改造,已经不适应小康社会的需要,必须要向小城镇的目标发展。于是,靠在公路边上的一排破烂瓦房不见了,变成了绿色的风景公园。那两排300多眼青石窑洞也进行了一番梳妆打扮恢复了原来的风貌,和县城的红旗一条街具备了同样的特点。据说这个杰作也是出自张怀英的崇拜者,现代派画家乔万英之手,在青石窑的墙壁上布满了美术和文字,那文字都是学大寨时期的豪言壮语:“向思想要干劲,向时间要劳力”,“山河要想变,就得艰苦干”,不减武家坪人当年学大寨的气势。
武家坪和大寨只是一路之隔,我还没把武家坪看够,国家4A景区“大寨欢迎您”就立即进入我的眼帘。我已经好几年没来大寨了,我这一次看到大寨村景和几年前记忆中的大寨又完全不同。我在大寨镇的大门口下了车,由李彦晓作向导,要往我住过的大寨国际旅行社迈步。猛一看,那一切的一切都在争夺我的眼睛,它已经不是我心目中熟悉的旅行社了,一上街就布满了景点。从旅行社往大寨公社旧址走,不仅坡度下降了许多,而且也使这条街变成了艺术品。不知谁为它起了个名字,叫:“大寨故事剪纸街”,这就是说,这条街是向旅游的人们讲述大寨的红色故事。街的右面,都是用铁艺流韵工艺制作的美术剪纸作品和文字书法,打首篇的是“毛主席接见陈永贵,阳光雨露润心田”,展示了毛主席在大寨人心目中的形象。接着用“苦难窝、苦难人”开始,把大寨的历史和后来的发展变化都一一展示出来。街的左侧,则摆满了践行群众路线学习班的石碑石雕,不仅有优美的文字,也有引人入胜的花纹。两侧是圆形灯光隧道的路灯,加上新时期大寨精神灯箱的点缀,这给游人们的感觉是什么,是可想而知的。
我们从红色故事一条街返下来,看到的是见证历史的“农业学大寨”的大红旗,下面是1:1造型各异的劳动雕塑,像是重新走回到了那个热火朝天、艰苦奋斗的红色岁月,顺着红旗向左看,那里是国家级的“大寨旅游服务中心”和宽敞优美的生态停车场,相互辉映,是时代的变迁,更是精神的延续。可见,发展中的大寨已经有了新的理念。
这样的发展并不平坦。李彦晓和镇纪检书记贾彦明几个人介绍了这一段惊心动魄的历程。说弘扬大寨精神不是说只有一个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就够了。县领导强调的对工作不等不靠不推不拖,咱们能做到,可是要解决疑难问题往往总是棘手,有时候弄得你真没办法。尤其是纪检书记贾彦明,他本身就是个大寨人,说大寨人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他没有经历过,但老辈人的故事他知道不少。那时候大寨人和落后保守势力斗争换来一个新大寨,现在要建设大大寨还敢不敢和落后、保守、难缠、钉子户作斗争?这个问号在工程一开始就暴露出来了。誓师大会一开,工程要上马,人员和各种机械要进入现场,按预定的方案进行施工。铲车要开始作业,必须要把过去经营过的保暖菜棚和沿路30000平米的违章建筑拆除,这时候有人就表现的很“牛”,究竟是他知道不知道现代科技项目的利益要比原来的利益更大?他们不去回答这个问题。他们只是紧紧地护着自己的小利益不放,我就顶着你不能干活,你能怎么样?铲车你要敢推我的棚棚,拆我的店店,我就站在顶棚上不动,你总不能铲了我这条命吧?年轻人似乎觉得不好出面,就请出了“老黄忠”或者“佘太君”,那些胡子白的不能再白的老头和皱纹皱的不能再皱的老太太“出战”了,拿着菜刀、扛着汽油或举着铁锹镢头来宣战,我就是这么“牛”。当初我们建棚也是你们领导号召的,现在要端俺们的饭碗,你来端命吧!人家就是这么“牛”,铲车只好灭火。
面对此情此景,工程上的人员无可奈何,只好登进乡书记的办公室,只是皱眉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也只能长叹一口气,说了一句“没办法”!以此来作个交代。乡书记不仅有位置,也有办法。他这个人快人快语,说张飞在长坂坡上能大喝一声水倒流,我二郎担山也要把大大寨项目担起来。不是说这事就该我来干嘛!不是说流汗流血不流泪嘛!人家站在大棚顶上那么“牛”你就干不下去啦?人家拿起刀你们就害怕啦?人家扛汽油你们就退缩了吗?走,跟我上!
到了现场,双方对峙的状态一触即发,棚主叫来了许多亲戚朋友助威,有的拿刀,有的准备放火,围观的人是越来越多,有好几百人,见此情景,书记上前对棚主说,你们是要讲道理还是要比人多?比人多,你们没我多,你们就四户人家,我背后有大寨镇3万多群众和全县24万人民。要讲道理,也请你们掂量一下是大道理管小道理,还是小道理管大道理。如果是大道理管小道理,建设大大寨就是大道理,你的小棚棚只是小道理。搞现代科技示范园是群众的整体利益,是大道理,你的棚棚是你自己的小利益,是小道理,总不能因为你自己的利益去牺牲整体利益吧?况且按照补偿安置办法,你们的补偿安置款已全部到位,应享有的优惠全部兑现,涉及50多户腾迁,只剩下你们5户了,你们自己拍拍自己的胸脯,问问自己的良心,共产党待你们薄吗?安置补偿少吗?
顿时在场人一片哗然,都谴责这5户人的行为。书记时而横眉立目,时而又浮现笑容,这么苦口婆心地劝,不厌其烦地劝,有些最牛的就劝的不牛了,也有些以为他老,还要继续顶下去。乡书记只好动真的,不是说流汗流血不流泪嘛!根据行政强制条例规定,可以对你们强制执行,执法队上。话音未落,棚顶上站的三个人放下汽油扔掉铁锹镢头从棚顶上跳下来,说:孔书记,我们就是想吓唬吓唬,多要些钱……
大大寨项目最使我感兴趣的是大寨•华通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这个占地500亩的庞大建筑物是一栋四面都是用有机玻璃筑起来的农产品会展中心。这个会展中心是靠室内无数条管道的小孔来生长蔬菜。李彦晓告诉我,植物的生长特点是用天然气来调节温度,生长要素是要靠营养液吸收,不用土壤栽培。这样的解释和这样的展示就引起我的不解:没有土,怎么能生长植物呢?李彦晓进一步解释说,它的特点必须是无土壤和无污染,实行工厂化操作。因为它是靠管道输送营养液来生长蔬菜,一般的农民是操作不了的,必须有相当文化水平的人才能适应这种高科技生产。我又看了叶菜展示馆和四季南果馆等高科技的展示,才知道这是农业部规划的高科技项目。李彦晓说,这个项目已经获得了成功,现在还没有投入使用,究竟它的经济效益如何?我期待着它的未来。
我通过一个材料看到,大寨镇镇长张向明向晋中市市长汇报时说到:围绕全县西菜东果中养猪,山上山下种蘑菇的发展思路,实施了一期投资2亿元的大寨现代科技农业示范区,先后建成了一期投资1400万元,占地120亩的大寨食用菌产学研基地和投资1000万元,占地6万余平米的恒达综合物流园区……这就意味着,高科技农业项目不仅走进了大寨的寨门,而且覆盖了大寨镇乃至要向整个昔阳延伸,这就是他们向往的大大寨与大县城的无缝对接。
由此我看到,昔阳县提出了大大寨项目,和当年建设大寨县一样,是建设昔阳,发展昔阳的战略部署,使昔阳县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宏伟蓝图。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大寨镇实践大大寨目标也和建设大县城一样,首先使大寨、武家坪、留庄实现红色园区。然后继续实施留庄城镇化,武家坪新村、大寨旅游基础与县城对接为城镇一体化。大寨名仕家园建设已延伸至新城区,现代高科技企业入驻园区,油脂饮料厂、农副产品加工、现代商贸、红色记忆园等已拉开框架,继续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园、洪水川佛教生态区、杜庄川通道环境美化等大大寨建设阶段目标工程。为保证大大寨建设的成功,大寨镇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推动,又调研制定了大寨第三次创业,实现第三次腾飞的规划,树起了十杆红旗,惩处了三个职务犯罪分子,使大家干有方向,学有目标,汲取教训,大大寨建设得到了保障。
上世界五十年代,以张怀英为首的县委班子解决了土地属于谁的问题;上世界七十年代,以陈永贵为首的县委班子解决了人们不饿肚子的问题;近几年来,新的县委政府班子弘扬大寨精神,践行群众路线,总结昔阳学大寨的经验和教训,使昔阳的经济建设跨越了一大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幸福的问题。我认为,大县城的建设和大大寨的发展使世人有目共睹,这几年的发展是一个不是张怀英时代的张怀英时代,是一个不是陈永贵时代的陈永贵时代,它是昔阳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传承的是毛泽东思想、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理念。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