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篇 时代的再现
二、二十世纪昔阳县弘扬大寨精神
大寨是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亲手树立起来的一面农业战线上的红旗。大寨精神是陈永贵、贾进才等老一辈大寨人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出来的一种大无畏精神,大寨精神不仅仅是大寨人独有的精神,而是中华儿女的一种奋发图强,勤俭建国的民族精神。昔阳从50年代就开始学大寨,1967年开始全面修田造地学大寨,在那种生产水平低,财政家底薄的情况下,10年间搞工程6418处,造地6万多亩,每年卖粮1亿多斤,给全国的学大寨作出了表率,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
大寨陷入低谷以后,不仅陈永贵和大寨人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就连推行大寨精神,积极培育扶持过大寨的张怀英这一批昔阳干部和各级领导也受到了株连和迫害。大寨精神不仅不能受到保护和发扬,而且在最初几年里还在“彻底肃清学大寨运动中极左路线的流毒”的口号下加以压制。
因此,如何对待大寨和昔阳,如何对待大寨精神,就成为当时各级领导的重大课题。大寨的工作一垮再垮,昔阳的形势每况愈下,经济形势为晋中地区倒数第一,连财政吃饭也保证不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不断变化,社会对大寨和昔阳,对大寨精神的看法逐步走向公正。也正如宋代岳飞一样,秦桧以叛国罪将岳飞杀害,但是经过时间的推移,历史还给岳飞一个民族英雄的本来面目。本世纪最初几年,昔阳县委,昔阳县政府在规划昔阳经济发展的同时,就提出了利用大寨品牌,发展大寨旅游,研究大寨发展的问题,但并未列入县委、县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但此时,大寨的二次创业并没有真正和昔阳的整体工作接轨。
真正使大寨二次创业和昔阳工作接轨还是在2011年。在这一年6月份,县委召开了第十四次党的代表大会,确立了以学习弘扬大寨精神,实施“大县城,大大寨,大项目”三大战略,建设民富县强,人和政通,山川秀美,人民幸福新昔阳的总体发展思路,明确了大寨精神在推动全县经济转型赶超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学习弘扬践行大寨精神,精心打造推动昔阳“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提出了具体要求。
大县城的建设目标是以改造旧县城为目的,向城镇化,园林化发展。在建设红旗一条街的规划中,要恢复文革时期的原貌,成为具有文物价值的文化大街。
大大寨的发展目标包括打造大寨品牌,发展大寨旅游,建设大寨,大寨拓展的宏大规划。大大寨建设不仅仅是实施文化旅游项目,而是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各个层次,要立足于一个、两个五年计划来实施一系列重点工程项目。要大幅度地拓宽大寨的发展空间,把武家坪、留庄、井沟、高家岭等附近的十几个村庄都纳入大寨的范畴去考虑发展,也可以让目前全县经济实力较强的村庄和大寨实行“强强联合,”继续实施大寨二村的做法,连续发展大寨三村,大寨四村…….统一规划,分别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景,一村一色的模式,先建设一批“大寨,”发挥先富带后富的辐射作用,采纳“大华西村”的经验。
大项目要全力实施昔阳博物馆,大寨展览馆,全周文化园,西水东调旧址等项目,从时间上划分,为“十二五”期间率先发展三分之一的“大寨村”,确定三分之一赶超发展先进村,帮扶三分之一脱贫致富村,力争实现在三个五年计划内建成大大寨。第三要从体制上,机制上创新。根据昔阳的实际状况,建设大大寨应该从多种体制,多种机制上加以尝试。大大寨的建设要坚持尊重自然规律,尊重经济规律,尊重科学,尊重发展,尊重人本的原则,程序化,法律化推进。
新一届县委、政府认为,大寨村是个体,大大寨是整体。在大大寨建设中要把好整体和个体的关系,大寨村的发展带动大大寨的建设,大大寨建设促进大寨村的发展。要在处理典型与一般的关系,先富与后富的关系,要把建设大大寨和建设大县城的目标结合起来,实现无缝对接,相互促进,通过大县城的扩展,延伸城市文明的覆盖面,通过大大寨的融入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把调整城乡结构,乡村建设城镇化,城镇建设现代化纳入大大寨建设范围,从整体上加快大县城建设推进力度,不断壮大大县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为能使大县城和大大寨无缝对接,大大寨战略项目整体布局,依据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编制的总体规划,聘请同济大学规划院,河北多科设计院,山西建材设计院等对实施项目进行规划设计。项目区域南起高家岭,北接厚庄桥,东含虎头山,呈“丁”字形分布,总占地面积3000余亩。该项目采取一次性编制规划,分年度梯级式推进,实施工程项目主要有大寨、华通现代农业示范园、大寨4a级景观、武家坪村保护改造、留庄村开发、景观大道、星级旅游接待中心、大寨学院、名仕家园、百万吨水泥、光伏电站、千人敬老院、食用产学研基地、万亩核桃、百万吨洗煤厂等,总投资概算46亿元,当年已完成投资10亿元,另外还配套大大寨的文化精神,挖掘研发,传承保护,宣传教育,学习弘扬等意识形态方面和外围的各建设工程。
昔阳县二十四万双眼睛看到,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动了真格。来来往往的人群都看到,市政广场竖立着两条醒目的标语,一条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条是“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这就给全县人民造成了一种大干真干,下死劲干的气势,捧起双手向全县人民奉献一个新的县城,新的大寨和新的昔阳。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