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有的精神气概、独有的情怀、独有的气质,是毛泽东同志伟大人生的“三大精神要素”。这“三大精神要素”,对毛泽东一生的成长进步、读书学习、理想信仰、知识文采、智慧才华、文韬武略、政治远见、领导才能、谋略造诣、战胜敌人、夺取胜利等等多个方面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它是推动毛泽东一生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勇于斗争、勇往直前、战胜敌人、获得胜利成就辉煌的巨大的精神动力。
下面就联系毛泽东同志人生的具体实际逐一阐述、诠释笔者的观点、看法与想法。
一、毛泽东同志独有的精神气概
1.青少年时代的精神气概和精神追求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毛泽东言志诗--《咏蛙》,《毛泽东的110个故事》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第27页。)这是毛泽东13岁就读东山学堂时写下的诗。从这首诗的字里行间就可以看到,毛泽东少年时代心里绘制出的这幅独有的精神气概的画卷就已初显端倪。
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只拿上自己几件破旧的衣衫、一把旧雨伞及几本他爱看、在看的书籍,就匆匆地辞别家人和父老乡亲,匆匆离开家乡韶山冲,走向外面更广阔的天地。临行前,他怀着非常激动的心情写下一首诗夹在他父亲每天必看的账薄里,算是与父亲、母亲及家人的告别: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泽东用此诗借以表达自己一心求学、胸怀祖国、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决心拯救中国乃至全世界受苦受难人民的崇高志向。
1912年春,毛泽东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著名的湖南省立高等中学(后改名为湖南省立第一中学)。半年后他又离开了湖南省立第一中学,到湘乡会馆(依托湖南图书馆)自学读书。在这里他如鱼得水,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每天图书馆一开门,他是第一个进门的人。中午肚子饿了就去买两个烧饼充饥,就又一直到图书馆晚上关门,他才最后一个出来。他自己曾回忆这一段的读书生活时是这样说的:“进到图书馆,看到图书馆书架上放满的书籍,就一本接一本地不停地读。如同牛跑进了菜园子,看到到处是新鲜的青菜,一个劲地不停地吃!”特别是他每天都能见到的图书馆墙上挂着的那张《世界坤舆大地图》,更使他开阔了眼界,受到了启迪,大长了见识。通过这张地图,他知道了世界之大,湖南之小。由此,他联想起很多,韶山的劳动人民生活苦,湘潭的劳动人民生活苦,湖南的劳动人民生活也很苦,那么全中国、全世界的劳动人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这种大多数人受苦,少数人享受的现象,是绝对不合理的,应当彻底改造!从此可以看出,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就已经萌生出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决心拯救中国乃至全世界受苦受难的人民的心理幼芽了。这也就是说毛泽东青少年时代头脑里、心理上就已经孕育出一种独有的志向和理想追求。
为了实现心中开始孕育并逐步形成的远大抱负,他发愤读书,持之以恒。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时候,毛泽东将明代学者胡居仁的自励对联改写为:“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有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他认为读书不必三更才睡觉,五更就起床,读书学习贵在坚持,持之有恒。而后又在《致湘生信》中写道:“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从青年起,毛泽东同志就对读书学习有了自己独有的认识、独有的思路、独有的行动。
实际上,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已经在思想上、头脑里、心理上和实际的行动中立下了拯救民族于危难的远大志向。1919年,26岁的毛泽东,在《湘江评论》的“创刊宣言”中写道:“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顺他的生。逆他的死。”年轻的毛泽东,“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既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仰天长问,又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浩然壮气。毛泽东青年时期就形成的追求真理、拯救中华民族危难的远大志向抱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是在他读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共产党宣言》之后逐步形成并越来越坚定的。
《共产党宣言》是毛泽东1920年读的第一本马列主义著作,时年是27岁。从此,他就确立了对共产主义的终身信仰,开始了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在此后的革命生涯中,不管是“倒海翻江卷巨澜”,还是“雄关漫道真如铁”,毛泽东始终都矢志不移、执着地追求、忘我地为之而奋斗。此时,毛泽东心里想到的远不是韶山的劳动人民,湖南的劳动人民了。他的心中更多的想到的已经是“全中国、全世界的劳动人民了”
2、用独有的思想理念、智慧才能在长期的奋斗追求的实践中引领全国各族人民构建起独具特色的“中国精神”谱系
踏上革命征程,毛泽东同志在长期不懈的奋斗追求的实践中,用他的独有的思想理念、智慧才能,引领全国各族人民构建起独具特色的一幕幕永载中华史册的“中国精神”谱系。这种“精神”谱系是凝心聚力的立国之本、治国之宝、强国之基、富国之道。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年代,充分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国精神,通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自强不息、前赴后继、英勇顽强奋斗的精神气概,引领全中国各族人民梦寐以求地推翻了压在身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从伟大的建党精神,到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再到抗战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以及“两弹一星”精神,大寨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等等,毛泽东都是构建这些“中国精神”的主要领导者、引领者和重要参与者、践行者。在这些“中国精神”的构建和形成过程中,闪烁着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执着追求,对强国富民伟大事业必胜的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行动,对国家对民族的无限忠诚以及对人民和事业的无限热爱等等。简言之,就是“中国精神”的直接作用与具体呈现,也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独特智慧才华、独特水平能力和独特精神气概、独特情怀、独特气质的具体显现。
毛泽东同志用他的有限的时间生命和无限的精神要素构建起来的这些“中国精神”谱系都已成为中国人民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都已浓墨重彩地书写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史册上,深深地刻印在中华各民族人民的心里。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伟大的“中国精神”谱系永远是激励、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向前、赓续红色血脉、夺取更大胜利,创造更大辉煌的精神力量源泉!
3、毛泽东同志说:“人是要有一定精神的”
精神是信心、是力量,能助人进入人生新的、更高的境界。人有了一定的精神,就有了向上攀登、向前奋进的动力;人有了一定的精神,就等于有了脊梁骨,就会有骨气、志气、锐气和勇气。在一帆风顺的时候,一定的精神可以使人豪情满怀,激情洋溢,高歌猛进;在坎坷不平的困难时候,一定的精神可以使人充满信心,可以使人昂首挺胸,可以使人百折不挠、排除千难万险、夺取胜利、走向成功。
始终保持旺盛豪迈的、亢奋进取的、热情奔放的精神状态,这是做好工作,完成任务,夺取胜利,成功事业的强力支柱和可靠保证。
毛泽东同志就是集上述多种精神于一身的一位中华民族当代最令人敬佩、令人信赖、令人景仰的最杰出、最辉煌的历史伟人。中国人民信赖爱戴,世界人民景仰敬佩,国际友人要人称颂赞扬。
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各族人民在毛泽东同志带领下正是凭着一种独有的中国精神,把国民党反动派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回老家去了,把美帝国主义打得夹着尾巴逃跑了。毛泽东同志曾豪迈地指出:“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039页。)
“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61页。)
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遇到了种种艰难险阻。毛泽东同志满怀信心、充满无限激情、十分坚定地的说:“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别了,司徒雷登》(1944年8月18日),《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496页。)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愚公移山》(1945年6月11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101页。)
毛泽东同志用一生的智慧和才能构建起来的“中国精神”谱系和其英雄气概与不怕牺牲、不畏惧困难的精神状态风貌极大地激励着、鼓舞着全中国各族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康庄大道上,斗志昂扬,豪情满怀,勇往直前。
二、毛泽东同志独有的高尚情怀
情怀是人生的一种高尚的品质,是人生的一种心情和崇高的境界。情怀是对人和事物的深情、同情、热情和真挚的胸怀、关怀的一种心理情感与心理倾向,关系到对一个人的初心以及对初心、使命的坚定追求。
毛泽东同志的情怀,包括毛泽东的民族情怀,爱国主义情怀,为国爱国情怀,为民爱民情怀,为党为国为民谋利造福的情怀,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情怀,山水情怀,师生情怀,故友情怀,等等。
本文笔者只就毛泽东同志的人民情怀、爱国主义情怀、故乡师友情怀三个方面联系毛泽东本人的实际作以下的阐述并表达笔者的见闻和看法。
1、人民情怀
毛泽东同志的人民情怀,首先体现在他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无论在参加革命之前还是在走上革命道路之后,无论是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岁月,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住进中南海的岁月里,他自始至终都把自己当成人民的一分子,一直保持普通劳动人民的本色。生活上,他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习俗、习惯。比如众所周知他爱吃辣椒,爱吃糙米、老玉米、红薯等,爱穿便装、粗布鞋,衣裤破了补了再穿,被子破了补了再用,茶喝完了吃掉剩下的茶叶渣子,走路累了捡一根树枝权当拐杖,等等。工作上,他反对走形式、讲排场,更反感戒备森严、警卫重重,把自己和群众隔离。看到戏台上穷人的苦难他会掉泪,尝一口农民无法下咽的窝窝头他会掉泪,听到贫民饿死的情况他更是抑制不住两眼的泪水。他听到唐山大地震死了20多万人的报告后放声大哭,他心里无时无刻不装着那些占人口多数的工人和农民,那些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弱者,那些虽然贫穷却知足乐观、默默奉献的普通百姓,尊重他们的生活习俗,体会他们的冷暖温饱。他的每一次握手、每一次交谈、每一个玩笑,甚至每一个喜怒哀乐的表情,都在传递着这种情感。这种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劳动人民的本色,曾经被许多人解读为一个“土”字,其实质则是毛泽东生于农民、心系农民的本性和一个真马克思主义者忠诚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使命使然。这种自内而外散发出来的人民情怀,使他始终都能和广大的劳动者打成一片,使他无论生前还是身后都能赢得人民的由衷尊敬和爱戴。
毛泽东同志的人民情怀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毛泽东人民情怀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毛泽东看来,“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战争年代物资匮乏,他反复强调:“我们有困难,人民更困难,我们任何时候都首先要想到人民,我们宁可自己吃苦菜,也要把粮食分给群众,宁可自己盖稻草,也要把衣被分给人民。”新中国成立后尽管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他深恐自己和自己的战友们重走李自成之路,反复告诫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要厉行节约、艰苦奋斗。他始终为政清廉,大公无私,不徇私情,不谋私利。亲朋故旧向他提出某些工作上、职务上、利益上的个人要求,他都公私分明地给予说理教育,坚持原则,按原则办事,按规定办事,按政策、按制度办事,决不搞特殊,决不以权谋私。对于子女,他的要求更加严格甚至达到苛刻的程度,反复告诫子女做一个普通人,明确给身边工作人员规定:不允许用公车接送子女,不允许孩子到他吃饭的饭堂去吃饭,不准孩子打着他的名义办任何事情。
完全舍弃自我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情怀,这既是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者的必然逻辑,同时也是其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注重修身养德的必然行动。中华民族无数优秀传统美德,尤其是仁爱、扶弱、恤民、助人等与民众疾苦相关的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都在毛泽东身上有着极为明显的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行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要求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毛泽东身上的集中完美结合。也正是这种完美的结合,使他在人民心中树立起了崇高的政治形象和道德形象,形成了崇高的政治威望和道德楷模。
天安门城楼上的一声响彻云空的“人民万岁!”,是毛泽东人民情感的自然流露,是毛泽东同志永葆劳动人民本色发自肺腑的心声,是毛泽东同志“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铜墙铁壁”的信念最正确、最贴切的诠释。
毛泽东同志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儿子,他一生保持劳动人民本色,一生与全国劳动人民心连心,一生与全世界劳动人民心连心。
毛泽东同志逝世48年了,为什么广大人民群众对他的情感不仅没有淡化,反而愈来愈浓、历久弥深,在中华大地上、在祖国各地,从北京天安门广场到湖南韶山毛主席塑像广场兴起的毛泽东热为什么一浪高过一浪,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泽东遗容的人群长龙,为什么一年四季、风雨无阻、络绎不绝,……这就是因为他的人民情怀和他对广大人民群众深情的爱的具体实际已经刻印在人民的心中,融化在亿万人民的血液中,这就是人民永远怀念他的真谛。人民领袖爱人民,人民领袖人民爱。人民万岁!领袖千古,英貌长存,永驻人间!
2、爱国主义情怀
毛泽东同志青少年时代,就深深地爱着中华民族的壮丽河山和悠久的历史。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写道:“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在这个广大的领土之上,有广大的肥田沃土,给我们以衣食之源;有纵横全国的大小山脉,给我们生长了广大的森林,贮藏了丰富的矿产;有很多的江河湖泽,给我们以舟楫和灌溉之利;有很长的海岸线,给我们以交通海外各民族的方便。从很早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殖在这块土地之上。”(《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621页。)“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在很早的时候中国就有了指南针的发明。还在一千八百年前,已经发明了造纸术。在一千三百年前,已经发明了刻版印刷。在八百年前.便发明了活字印刷。火药的应用,也在欧人之前。所以,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已有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622-623页。)祖国的山河是这样的壮美,祖国的历史是这样的辉煌,祖国的文化是这样的灿烂,这是毛泽东对伟大祖国深情的爱、由衷的爱的缘由。
毛泽东同志的一生,是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情怀的一生。毛泽东青年时代,中华民族正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黑暗统治之下,国家四分五裂,民族备受凌辱,军阀混战不已,人民在水深火热苦难中挣扎。在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过程中,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立志为中华民族独立富强奋斗终身的、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一批中华民族的脊梁、优秀的共产党人一起,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创造性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斗争的具体实际,领导党和人民进行不屈不挠的英勇奋斗,推翻三座大山,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了真正由人民当家作主的、独立自由的新中国,终于实现了百余年来无数革命先烈和志士仁人梦寐以求的目标——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重宣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毛泽东豪迈地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是毛泽东爱国主义情怀的集中体现。毛泽东一生所做的一切,全部是为了他深深热爱中华民族及其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一生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问题,使国家早日富强、人民生活早日富裕起来。他坚持独立自主,不倦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由此培养起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精神,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他不能容忍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对中国主权的干涉和领土的挑衅,也不能容忍任何敌人把人民已经取得的政权再重新夺回去。他时刻警觉地维护着国家的安全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不能容忍国家的贫弱,不能容忍人民的困苦,所以革命胜利后,立即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发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为改变新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努力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在经济、政治、科学、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一切为了国家的安全和富强,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和幸福,一切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这就是毛泽东毕生殚精竭虑的全部追求和一生的实践。
在纷繁复杂的国际斗争中,毛泽东同志不怕外来压力,坚决维护国家民族利益。1950年,以美帝国主义为头子的联合国军疯狂发动对朝鲜的侵略战争,严重影响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安全。刚刚建国不到一年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百废待兴,在帝国主义侵略威胁到自己家门口,干涉中国内政的情况下,毛泽东果敢决定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军一起迎战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主义列强。毛泽东通过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向外发出掷地有声的警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如此重大的考验与前所未有的外部压力,使包括中共党内和国内一些人士都担心同美国人较量,会不会“引火烧身”?然而毛泽东同志一没有对来势汹汹的外部压力屈服。经过两年多的战斗,美帝败局已定,不得不被迫举手投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当时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克拉克在中国人的气势面前,不得不沮丧地承认:“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从多瑙河到鸭绿江》克拉克著,台湾:黎明文化出版公司)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大长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威风,大灭了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全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奋勇向前。
3、故乡师友情怀
毛泽东同志是一位感情极其丰富的历史伟人,他看电影、看戏常常泪流满面。他与人交往,时而似团烈火,时而似一阵春风,时而似涓涓细流,使人感到温馨、亲切、真诚、自然。曾在他身边工作过的服务员在回忆中说到:我到毛主席的房间不知道怎么搞的,就感觉到暖烘烘的,不是屋子里暖,就感觉到他面前就觉得暖和,他没有消极,没有负面,没有抱怨,什么事到他面前,就那么慢条斯理的就解决了。
毛泽东在与人的实际交往中,很善于用亲切的称呼拉近相互的距离。一声确切的称呼便能立刻消除双方地位差别而变得情真意切、心情舒畅。
1951年春节,毛泽东在中南海丰泽园住地,握着他的亲姨表兄王季范先生的手,向家人介绍说:“这是我九哥。没有他,就没有我。”毛泽东与王季范于1927年“马日事变”前分手,直到1950年才在北京会面,时隔23年。这短短的一句介绍语,不仅仅是一般的恋旧之情,而且是深深的感激之情,表达了两人相交的难以忘怀的日子。
王季范在同辈兄弟中排第九,后辈都称他为“九阿公”,毛泽东一直称他为“九哥”。王季范从小就熟读四书五经等古籍经典,古典文学有较好的基础,后考入优质师范即湖南大学前身,毕业后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任教。
1914年,毛泽东进入一师读书,他们之间既是表兄表弟关系,又是师生关系,相互之间的感情自然就更深了。王季范对毛泽东不仅给予经济上的帮助,学业上无微不至地教诲,而且对毛泽东参加的革命活动也尽力予以支持。这时的毛泽东接触了进步思想,积极组织和领导革命活动。因此,也常常惹出一些麻烦,都是在王季范的帮助下才转“危”为安。
1915年上学期,为了反对学校增收学生学杂费,毛泽东发起了驱赶校长张干的运动。校长大怒,要挂牌开除以毛泽东为首的17名参加“闹事”的学生。后来是王季范和杨昌济、徐特立、方维夏等先生出面,召集了一个全校教职员会议,为学生鸣不平,对张干施加压力,才使张干不得不收回原拟定的开除方案。以后毛泽东又有几次在长沙进行革命活动被反动军警追搏,都是王季范救援掩护才得渡过难关。
王季范与毛泽东分手后,一直在长沙、湘乡等地从事清苦的教育工作,同情和支持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多方赞助进步学生、进步教师的革命活动。
全国解放后,毛泽东并不因为地位的变化而对王季范有所疏淡,与他的交往真诚又意浓。
1972年7月,王季范先生在北京逝世。终年88岁。其时,年近8旬,身患多种严重疾病的毛泽东,得知这一噩耗后,悲痛不已!
为了表示对表兄的哀悼,毛泽东让身边的工作人员特地订做了一个花圈,在花圈的飘带上赫然写着这样几个字:
九哥千古!
——毛泽东敬挽
这是人民领袖毛泽东对“九哥”王季范一位老教育工的深长情谊和无限敬意之情怀。
上文中说到一师校长张干,毛泽东也没有忘记。尽管当年在校读书时有一次毛泽东带头闹事,张校长欲开除他。但他对张校长的教育之恩也一直记在心里。
1951年秋,张干校长应毛泽东之邀请来到首都北京。这对师生分手35年之后终于又在北京重逢了。
9月26日上午,毛泽东派车接张干校长和青少年时代的老师罗元鲲、李漱清、邹普勋四位老师,到中南海丰泽园住地吃午饭。轿车驶进新华门,来到丰泽园门前停稳下车,张干四人一下车,就见到身材魁伟、容光焕发的毛泽东笑盈盈地迎候在厅堂前,和他们一一握手问好,并动情地说:“老朋友来了,欢迎!欢迎!”随即把客人们请进客厅,请大家就座。毛泽东躬谨谦和,定要张干、李潄清先生坐上方,他自己做下方。李漱清是毛泽东在韶山读私塾的老师,已经80高龄,坐上方理所当然。但李先生定要把首席让给小他十几岁的前校长张干,张干不敢当,直到毛泽东发了话。
叙谈当中,毛泽东叫来子女,向他们介绍自己的老校长和师友,风趣地说:“你们平时讲,你们的老师怎么好,怎么好。这是我的老师,我的老师也很好。”师友们顿时消除了拘谨情绪,心里说不出的温馨和慰籍,再看毛泽东子女的神色,则是又惊异,又快活,显然都为爸爸尊师敬老之情所动。
毛泽东又说:“次仑和元鲲先生,都没有加入蒋匪帮,是好的。没有听说讲你们的坏话。”
张干校长内疚不安,想到当年那场学潮和要开除毛泽东的事,如鲠在喉,欲吐为快。又觉得师生久别重逢,气氛融洽,此刻道出来不好。可他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自责了起来:“一师闹学潮那阵,我主张开除你,真是对不住呀……”
毛泽东缓缓摆手,不让老校长再说下去:“我那时年轻,虎气太盛,看问题片面。过去的事,不要提它了。”随即转换话题,询问起张干现在工作和生活的情形。
张干说:“我在妙高峰中学教几点钟的书。”
毛泽东说:“你年纪大了,就不要教了。学校应该优待,照送薪水。”
12时许,毛泽东家宴开席。毛泽东亲自为4位师友夹菜,又一个一个地敬酒。
饭后,毛泽东陪同4位师友参观中南海,看电影,晚上,毛泽东又派人送来盖被、褥子、布毯、毛呢服等应用物品,每人一套。他们事后得知,这些用品都是毛泽东用自己的稿费购买赠送的。
张干在这一天的日记中写道:“毛主席优待我们,可谓极矣。我们对革命无所贡献,而受优待,心甚惭愧!”
9月27日下午3时,卫生部副部长傅连暲受毛泽东之托,来到寓所,亲自为张干等师友检查身体。在这样规格的待遇面前,4位老人坐卧不安。
在京两个月,张干不仅国庆时登上天安门观礼台,游览京津名胜古迹;还第一次乘坐飞机鸟瞰长城和首都风光。
11月8日下午3时,毛泽东邀约张干等4位师友来到中南海瀛台,合影留念。晚上,再次请他们吃饭、看电影。
11月12日,张干等4人将启程南归时,毛泽东派人送来每人零用钱一百万元(旧币)、一套衣服和一件呢大衣。毛泽东还请来人转告他的关照:望张干4位老师多多保重身体。
在南行的列车上,张干依然沉浸在幸福之中。……(参见《毛泽东和他的二十四位老师》,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8月版)
王季范、张干,是毛泽东诸多老师的代表,毛泽东的故乡、故园、故旧亲戚、朋友、战友、老师、同学很多,毛泽东对他们都充满浓烈的情怀。
三、毛泽东同志独有的气质
毛泽东同志独有的气质令人民钦佩、令朋友称赞,令敌人胆寒。这是毛泽东同志独有的又一个显著的特点。
笔者理解,气质是人的思想、思维活动和心理活动的外界表现出来独树一帜的人生蓬勃旺盛的朝气、豪气、霸气与其崇高的品质及不可战胜、无与伦比、无比自信的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精气神。
毛泽东同志独有的气质是毛泽东独有的崇高的精神品质和蓬勃旺盛、充满活力向上向前的精神心态。纵观毛泽东一生创立的思想、理论和革命斗争、工作生活的实践,对毛泽东同志独有的气质,笔者有以下几点主要的认识和理解。
1、反抗斗争的气质
毛泽东同志青少年时代就具有造反思想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1935年在万里战略大转移来到延安不久,毛泽东曾豪迈地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61页。)这是毛泽东勇于反抗斗争的至理名言,也是毛泽东勇于反抗斗争心理气质最鲜明的写照。
毛泽东勇于反抗斗争的气质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在青少年时代读《水浒》等小说中受到的启示和影响有很大的关系。《水浒》这部书中塑造的李逵、鲁智深、武松、林冲等敢于反抗官府的诸多英雄群像,《水浒》中众多的农民造反,众多的英雄投奔梁山泊,铤而走险参加起义。毛泽东所以爱看这部小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小说揭示的“官逼民反”的这一主题思想与毛泽东本人具有的强烈的反抗精神产生了共鸣。对书中许多的英雄好汉的义气、侠行、胆识、才干等等,毛泽东是很敬佩和向往的。
在大革命高潮中,毛泽东说农民“造反有理”,因为这是“逼出来的”,“凡是反抗最有力,乱子闹最大的地方,都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为恶最甚的地方”。毛泽东还常常把自己带队伍上井冈山说成是“没法子,被逼上梁山”。(1939年7月9日在陕北公学做题为《三个法宝》的演讲)在延安给斯大林祝寿的时候,毛泽东还把马克思主义的道理,概括为一句极简单的话。他说:“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条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根据这个道理,于是就反抗,就斗争,就干社会主义。”(毛泽东1939年12月21日在延安各界庆祝斯大林六十诞辰大会上的讲话。)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在谈自己的革命生涯,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时还颇有感触地说:革命家是怎样造就出来的呢?他们不是开始就成为革命者的,他们是被反动派逼出来的。我原先是湖南省的一个小学教员,我是被逼迫这样的。反动派杀死了很多人民。最后他借用《水浒》的故事归纳成一句话:“每个造反者都是被逼上梁山的。”(1964年1月同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转引自《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1986年第6期第58页。)
1957年,毛泽东第四次横渡长江之后,曾感慨豪迈地说过:长江,别人都说很大,其实,大并不可怕。美帝国主义不是很大吗?我们顶了他一下,也没有啥。所以,世界上有些大的东西,其实并不可怕。寥寥数语,将他那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勇于反抗斗争、毫无畏惧的英雄气质清楚地显现出来了。
毛泽东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一位充满反抗、斗争气质的突出人才。在他的身上既有敢于与一切妖魔鬼怪作斗争的孙悟空孙大圣的气质,又有敢于同一切强大的帝国主义反动派和一切强大的敌人英勇斗争的老虎的威风和气质。他一生充满勇于反抗、勇于斗争的气质,在对敌斗争的战场上他从没言过一个“败”字。1916年12月9日,他曾在日记本上写道:“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修订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第24页。)此时,毛泽东为23岁,一个23岁的青年,就乐于与天奋斗、人地奋斗、与人奋斗,这种勇于反抗、勇于斗争的气质多么令人敬佩!他是这样写的,一直就是这样做的。这是他的心里感受,也是他当年最乐于参与的社会实践。例如:1919年11月14日,长沙赵五贞女士因被迫婚嫁“填房”,用剃刀自杀于花轿内,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年轻的毛泽东就此事在湖南《大公报》、《女界钟》上连续发表10篇评论文章,揭露、批评当时婚姻制度的腐败和社会制度的黑暗。又如:有一天,毛泽东正在私塾里读着《盛世危言》一书的时候,他忽然听到窗外急促的脚步声和人们的呐喊声:“快到祠堂里去呀,族长要打承七胡子啦!”毛泽东听到叫喊声,立刻放下手中的书,飞快地跑向祠堂。原来因族长毛鸿宾与贫民承七胡子从祠堂往外挑谷子事发生纠分,毛鸿宾要动手打承七胡子。毛泽东立即上前制止。他问清事实,与族长理论,说得族长哑口无言。毛氏族长毛鸿宾与承七胡子在祠堂里的一场风波被毛泽东就这样平息了。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对村里、学校里、社会上的类似种种不公平、腐败、黑暗的欺侮穷苦人民的事件,他总是主持公道,站在劳苦大众一边,爱憎分明,他总是为穷苦的劳动人民抗争和呐喊。
对毛泽东勇于反抗、勇于斗争的气质,国际名人要人有如下的评说:
杜鲁门说:我敬畏毛泽东,是因为他在远东(指朝鲜)创造了令我意想不到的辉煌战绩,从而使美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羞涩和尴尬!
约翰逊说:我敬仰毛泽东,是因为他敢于向我们发号施令而让我们的行动畏手畏脚!
肯尼迪说:我崇敬毛泽东,是因为他从来就说话算数、从而令我们发怵于他的一言一行!
尼克松说:我崇拜毛泽东,是因为受道德意志的驱使,因为我无法抗拒他的人格魅力!
戴高乐说:我敬仰毛泽东,是因为自从毛泽东宣布新中国成立之日起,我们西方就已经开始无法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左右世界了!
丘吉尔说:我之所以非常高看毛泽东,是因为他很了不起,是他让我们对东方人不得不有所顾忌!
斯大林说:毛泽东同志比我厉害得多,将来他一定能让美国人看他的脸色行事,美国人绝不敢在他面前放肆而为所欲为!
由此可见,毛泽东同志反抗斗争的气质是非同一般的,是令人敬仰、令人敬畏、令人崇敬、令人崇拜的,是令美国人绝不敢在他面前放肆而为所欲为的。
2、自信的气质
自信是对自己学识、水平、能力、智慧、才华等方面的相信、信任,是充满信心、胸有成竹、有把握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自我价值坚定的一种心理活动。
毛泽东是非常自信的人。自信气质贯穿他的一生。青少年时代,读书、办事他就很自信。白天,父亲让他下地干农活,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晚上让他记账,他就打着算盘一笔一笔记得清清楚楚。从不说不会,好像他学什么都快,干什么都行。1912年6月,毛泽东在湖南高等中学校读书时写的一篇作文,题目叫《商鞅徙木立信论》,老师称赞不已,给予很高评价,并批给同学“传观”。可是毛泽东却习以为常,并不在意。小学老师让他读四书、五经,他用了很少时间就全记住了。剩下的时间就看其他的闲书,如《水浒》、《西游记》《封神演义》等旧小说。他很爱读旧小说,怕被老师发现,还常常作些“伪装”。一次被老师发现,老师罚他背四书、五经,他都熟练背下来。老师也拿他没法。他小时候就有种种自信的表现。他看书,看得快,学得进,记得住,用得上,他对自己读书、作文非常自信。
毛泽东自信气质,我们可以从他13岁就读东山学堂时,写的一首《咏蛙》诗中就可看出他少年时代自信气质就非同一般了。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长大后,他的自信气质体现得越来越鲜明。他曾多次引用少年时期的诗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用以表述自己的志向,表达自己的自信。如果说青年毛泽东的自信是一种志向和责任,那么参加革命进入艰难困苦的岁月之后,纷繁复杂的实际斗争的锤炼又使他自信心和自信力有了很大的增长和提高,他的能力和智慧又有了显著的上升。他在创建井冈山农村根据地期间,他在强大国民党围剿井冈山根据地期间,尽管敌我力量悬殊太大。第三次反围剿,国民党调集30万装备精良的大军到井冈山围歼弱小的仅有3万人的红军,面对强大的敌军,红军被迫迎敌,靠什么?重要的是靠毛泽东的“自信气质”。第一次反围剿敌军调集10万军队,很快被红军打败。第二次反围剿,敌军调兵20万,又被红军打败。所以,第三次敌军调集30万精良部队,妄图迅速歼灭红军。然而,毛泽东领导的3万红军将士,有了第一、第二次反围剿胜利的实践和经验,面对第三次围剿,毫不畏惧。他们遵照毛泽东“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的战略方针,让强大的敌人成为瞎子、成为聋子,任由红军调遣,在胡里胡涂东跑西颠的运动中被红军一一击破。3万红军把30万敌军打得丢盔卸甲,狼狈逃穿。毛泽东又一次靠自信气质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的重大胜利。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构筑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做出了巨大贡献。
毛泽东的自信气质表现在革命实践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政治上,他坚信“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一生毫不动摇追求共产主义,就是他政治上的最大的自信;生活上,他凭着自信一次一次畅游长江吟出了“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豪迈诗句。长江惊涛骇浪不可怕,大海狂风巨浪无所惧。在长江敢游,大海里敢游,他还给美国朋友说想到美国密西西比河去游,这就是毛泽东自信气质的表现。
毛泽东是党的“一大”代表,早期曾经做过党内重要领导工作事务,但后来因当时党内重要领导人对他的误解遭到降职处分,甚至被误传“开除党籍”。毛泽东几度沉浮,但他从不曾灰心丧气,一直保持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执着追求。在那些极其艰难的岁月里,毛泽东不仅对自己充满自信,而且对党和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充满自信。可以说毛泽东身上的巨大能量和对理想目标追求的意志力是常人难以比拟的。中国革命斗争进行到最紧要关头,有的人害怕了,有的人逃跑了,有的人叛变了,而毛泽东却始终思考着、坚持着、战斗着,毛泽东始终坚信党的追求,坚信他自己的选择和追求。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039页。)这就是毛泽东自信的气质。
1945年国共和谈期间,重庆各界邀请毛泽东演讲,突然有人提出:“假如此次和谈失败,国共再度开战,毛先生有无信心战胜蒋先生?”毛泽东机智巧妙地回答:“至于我和蒋先生嘛!蒋先生的‘蒋’字,乃是将军的‘将’字头上加了一棵草,他不过是一位草头将军而已。我这个‘毛’字,可不是毛手毛脚的毛,而是一个反‘手’,反手即反掌。意思就是代表大多数中国民众意愿和利益的共产党,要战胜代表少数人利益的国民党,易如反掌。”此言一出,掌声雷动。毛泽东就是这样不经意间运用“幽默的语言”把他自信的气质明白无误表现了出来。
毛泽东同志的自信不是自我的盲目乐观,也不是不思进取的自我满足。而是源于他对人类历史发展根本规律与最终归宿的洞察,源于他对社会矛盾的深入了解和精确判断,源于他为了崇高理想置生死于不顾的信仰与追求。他的那句“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至理金句至今还在激励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上砥砺前行。
3、浪漫豪放、想象丰富的气质。
毛泽东同志是一个具有浪漫豪放、想象丰富气质的人。他很爱读唐朝李白、李贺的诗,因为李白的诗文采奇异、气势雄伟、想象丰富,使人读了心旷神怡。李贺的《梦天》诗想象奇特,雄视千古,充满着幻想和浪漫情怀,毛泽东尤为喜爱。
毛泽东欣赏李白、李贺的诗,实际上他自己的诗就是有这样的情怀和气质。毛泽东善于学习古人,又善于古为今用。不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最在和平建设时期,不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他每每以诗言志,以诗传情,他的每一首诗词就如同一幅中国革命的历史画卷,是他真情实感的抒发,也是我国革命斗争与他本人人生实践的真实写照。
毛泽东一生创作诗词百余首,既有“我失娇杨君失柳”的柔肠,又有“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豪情;既有“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浪漫,又有“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的豪迈。每一段柔肠、每一段豪情无不透视出他的气质。人们最为叫绝的词作《沁园春·雪》,以其撼动山河、摇曳历史的气势,不但打赢了国共两党的文坛政治大战,而且成为中华诗词宝库中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千古绝唱。据回忆,毛泽东早年在湖南安化拜访一位老先生时,老先生写了一副上联摆在桌上:“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毛泽东随即写出下联:“清水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其语中的内涵让老先生顿然钦佩有加。(参见刘汉民:《毛泽东诗词佳话》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5-26页。)在井冈山革命处于低潮时,当行军打仗人困马乏,吃不上喝不上许多人悲观失望时,毛泽东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并用诗一样的浪漫语言预言革命高潮的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6页。)语言的文采,文学的才能,丰富的想像,浪漫的情怀,豪迈的幻想,等等,几人能与毛泽东相比!
毛泽东既能用毫放之笔表现婉约之情,又能用优美词藻展示天地人间,这是毛泽东诗词中独有气质的又一重要特色。就以《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词为例: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这首词,毛泽东虽然是追念亡妻、故友,却没有半点凄楚、哀怨。他把地上的人故去烈士的高大的形象的哀思、悼念之情与想象中的天上月宫的美景和仙人活动巧妙地融合到一起,词中有地上、有天上,有俗人、有仙人,有真实、有浪漫,有人物、有景色,有人情、有仙情,有现实、有虚幻,亦真亦虚,亦远亦近,亦天亦地,相补相衬,相融相映,相得益彰,使整个词的艺术造诣和思想境界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毛泽东是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典范。毛泽东的诗词是他伟大人生气质的艺术再现。
毛泽东独有的人生气质是毛泽东独有的人生成功的一种素质。体现在他一生的著作、他的诗词中,体现在他一生的革命生活和革命斗争的实践中。
独有的精神风范、独有的情怀、独有的气质这“三大精神要素”,是毛泽东独领风骚人生创造人生奇迹的三件重要的精神法宝。崇高的革命斗争精神风范是激励奋进,树立信心,忘我奋斗,开创未来,走向成功的最强大的心理支柱;坚定和深厚的人民情怀是抵御诱惑,经受考验,迎接挑战,坚守初心,永不变质的心理防线;令人敬服和钦佩的独有气质是增强斗志,永葆诚心,朝气蓬勃,勇往直前,创造业绩,打造辉煌的心理动力。
因为毛泽东具有独有的精神气概、独有的高尚情怀、独有的人生气质,再加上他一生对马列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及“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境界和一生矢志不渝的奋力实践,所以,毛泽东才能用他那独特的智慧、才能、谋略、远见和一生的实际行动书写出他的独领风骚人生的辉煌篇章。所以,斯大林说“毛泽东同志比我厉害的多”;普京说:“世界上不会再有第二个这么厉害的人了”;布托说:“毛泽东是巨人中的巨人”;卡特说:“一生最佩服的人就是毛泽东”!
毛泽东同志一生独有的精神气概、独有的情怀、独有的气质这“三大精神要素”,为书写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28年伟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和新中国75年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熠熠生辉,令人鼓舞,令人颂扬,令人敬佩,令人景仰。
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伟大的新的时代,全世界处于大变动的重要时刻,学习、传承、弘扬毛泽东同志一生独有的“三大精神要素”,对把我国早日全面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