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辂始于椎轮,奋斗必有牺牲。在我军筚路蓝缕的创建初期,有这样一个人:他早年敏而好学,长大后为寻求淑世救国的真理而远赴他乡,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为我军第一块根据地的创立建下不朽功勋,惜其过早牺牲,以致悠悠青史,其名甚微,就连其故乡之人也大多“几乎没有听说过”他。然而,薪尽火传,无论是莽莽秦岭的空间阻隔还是泱泱汉水的时光流逝,我们都没有理由让他的英名和功绩逝于流波。他就是我党我军早期优秀政治工,参加秋收起义并促成“三湾改编”,与毛泽东并肩战斗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陕籍红军将领何挺颖。
乱世岂安作书生 学到寻源自不疑
何挺颖,又名科生,字策庸,1905年出生于陕西省南郑县何家湾村,其父何根山曾执教于汉中汉南书院,主张科学救国,追求民主,是一位进步的知识分子,后在辛亥革命影响下加入同盟会。1920年,秉承“文能换骨非妄谈,学到寻源自不疑”的庭训,高小毕业后的何挺颖考入汉中联立中学,期间受新思潮影响参加过反帝爱国学生运动。1924年,怀揣科学报国的梦想,何挺颖远赴上海,寄读于浦东中学,当时的浦东中学本着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理想,特别重视数理化学习,学校还专门为文化落后地区的学生设立“特别班”招收内地旧制中学的学生,这为何挺颖的学习大开了方便之门,他在这里参加了汉中旅沪学生会,开始接触《中国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熏陶。
◆何挺颖
1925年,何挺颖考入上海大同大学数学系,大同大学拥有当时中国最先进的近代物理实验室,聘请了中国第一个留美的数学博士,学校良好的条件非常契合何挺颖科学报国的理想,何挺颖曾说“缪斯女神吾所爱,赛斯先生国所需。渊明若处荒年世,应不种秫而种粟。”他坚定地以为中国贫穷落后主要是因为科学不发达,他要好好学习数理化,将来做一名数学博士为祖国服务。
然而,残酷的现实和激荡的革命风云引发了他痛苦的反思。这年5月,上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参与其中的何挺颖亲身感受了上海各界人民团结一致的反帝热忱和壮举,也目睹了帝国主义的残暴和冷血,他的心情再也无法平静。
面对同胞的鲜血,他愤然写下“南京路上圣血殷,百年侵略仇恨深。去休学者博士梦,愿作革命一新兵”以明志。不顾老师、同学、亲友的规劝,家庭的反对,何挺颖毅然决然放弃了在大同大学数学系的学习开始接受革命思想影响,1925年6月,何挺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又转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开始较为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着力于劳动问题、农民问题、妇女问题的研究。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由中国共产党人主持,有着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浓郁氛围,我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施存统、彭述之先后担任该系主任,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熏陶下,这年冬天,何挺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也因此成为我军早期党员中少有的较为系统地学习过马克思主义的大学生干部。在忙碌学习的同时,他还参与创办了《汉钟》杂志,向家乡汉中介绍新文化,宣传新思想,还积极奔走联合在北京的汉中同学会,成立“新汉社”,将《汉钟》杂志更名为《新汉》月刊,抨击黑暗现实,启发民众。自从加入中国共产党,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何挺颖的心里一下亮堂起来,他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是真正代表穷苦人利益的党,才是真正能把民众团结起来的政治力量,那种“散沙枉有四万万,中国不亡非天理”的悲观论调可以休矣。他坚信“四万万人发吼声,火山爆发世界惊。中国有了共产党,散沙结成水门汀。”在上海,这个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何挺颖找到了甘愿终身为之奋斗的信仰和方向,找到了他心目中真正的救国良方。
“天字一号”指导员 三湾改编“马前卒”
革命风暴一何急,辗转洪流挺颖锋。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北伐的方针,是年7月,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终于打响。为推动革命形势进一步发展,中国共产党选派大批优秀党员到北伐军中做政治思想工作。何挺颖受党的指派前往国民政府警卫团干部连担任指导员。不久,经黄埔军校军事训练班的短期培训后,1927年1月又被派到北伐军李品仙部任团指导员,由于他兼有军事和政治之长,能身先士卒,吃苦耐劳,深受官兵信任。
汪精卫集团叛变革命后,何挺颖被迫离开了北伐军,再次回到国民政府警卫团干部连担任指导员,旋即又受党的指派前往郑州。随着国共合作的破裂,斗争形势陡然严峻, 7月下旬,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政治局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何挺颖受命从郑州赶赴南昌,准备参加南昌起义。当他赶到武汉,准备在武汉警卫团团长卢德铭率领下急赴南昌,但当部队抵达奉新县时,方知南昌起义部队已经南下奔赴广东潮汕,加之张发奎部的堵截,卢德铭改变计划,将部队带到湘鄂赣三省交界的修水休整待命。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受党的委派,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来到湖南,筹备和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何挺颖随卢德铭加入秋收起义部队,毛泽东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卢德铭任起义总指挥。起义部队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下辖3个团,何所在的警卫团编为第1团,他担任第1团第1连的党代表,是我军名副其实的“天字第一号”基层连队政治主官。
◆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原本计划兵分三路进攻平江、萍乡、醴陵、浏阳,然后会攻省会长沙。起义前夕,流落在鄂南的黔军残部邱国轩部被起义军收编为第4团。何挺颖所在的第1团由修水出发,向湖南长寿街进发,当部队抵达金坪时,被已经叛变的邱国轩第4团伏击,被迫向浏阳转移。9月19日,各路起义军汇集在浏阳文家市,召开前委会讨论下一步进军方向。毛泽东分析了当前的形势,认为现在敌大我小,敌强我弱,革命暂时已无可能在城市取得胜利,应该到敌人统治薄弱、群众条件较好的农村去。会议经过激烈讨论,否定了“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决定向湘赣边农村进军,毛泽东动员大家说:这次武装起义受了挫折,算不了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当前力量还小,还不能去攻打大城市,应当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去保存力量,发动农民战争。我们现在好比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反动派好比一口大水缸!但总有一天,我们这块小石头,一定要打烂蒋介石这口大水缸!正是在文家市,何挺颖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并为他对形势的清醒分析和坚定乐观的革命信念所深深吸引。9月20日,部队离开文家市,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军。后来的历史证明,这是我军最为重要的一次进军,因为它不仅是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之旅,是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新之旅,更是这一切的基础——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的塑形肇基之旅,因为正是在这次进军途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连上”。这是继八一南昌起义人民军队诞生以来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重大的事件,这次改编,何挺颖贡献殊甚!
◆三湾改编。
原来,秋收起义部队的官兵来源十分复杂。大致由武昌国民政府警卫团、浏阳工农义勇大队、平江工农义勇队、安源工人矿警队,以及湖北通城、祟阳、江西萍乡、莲花、安福等县农军 10支武装组成。起义时 3 个团分散在修水、铜鼓、安源三地,没能建立前委统一领导,军事主官自行其是问题相当严重,又因收编部队反水,加之敌军力量过于强大,仅仅7 天,各路部队都不同程度受到损失,甚至连总指挥卢德铭也在战斗中牺牲。以致芦溪遇袭后,部队仅剩下八九百人,连续作战失利导致伤病增加,官兵士气十分低落,加之一些官长存在打骂士兵的旧军队习气,有的长官怕艰苦,私自离队自寻出路,军纪松弛。官多兵少、枪多人少的情况较为普遍,开小差、当逃兵者不乏其人。面对人数不断缩水、士气每况愈下的队伍,毛泽东忧虑不安。这时,行军中有一个连队引起了他的注意,因为这个连队竟然没有出现逃兵,这就是何挺颖任指导员的第1团第1连。细谈之下,毛泽东才发现,眼前这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竟然是个上过大学,进过军校,以前还当过团指导员,对政治工作很有见地的“老”政工,这个连队之所以没出现逃兵,与眼前这个“老政工”的工作脱不了干系。“你当过团指导员,现在又是连指导员,你觉得现在这种情形,怎样才能把部队牢牢掌握住?”毛泽东把自己的焦虑一股脑地告诉何挺颖。“这恐怕还得从部队中的党组织抓起,把组织的作用发挥出来,真正使党成为部队的核心领导者,现在的关键问题是部队中的党支部太少了,没有沉到基层去,依我看,连一级都应该把支部建立起来,班、排也要成立党小组。”何挺颖似乎早就在思考这个问题了。“对噢,你讲得太好了,我们应该扩大党的基层组织,把支部建在连一级,军中重大事项,都应经过党支部、党委来决定。我看,各级指导员也应换个名字,直接叫党代表,建立党代表制度,支部书记由党代表担任,在政治上负全责。”在何挺颖连队的启发下,毛泽东的思路越来越明晰。“一个人活着要有灵魂,军队也一样,应该有军魂,我们军队的魂魄就是党的支部,一定要把支部建到连一级。”经过一番酝酿,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泽东在永新县三湾村成功领导了“三湾改编”,初步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和旧军队人员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从此,这支军队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 是个关键。从这时起,毛泽东与何挺颖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改编后的部队缩编为一个团,团长由陈浩担任,实际上取消了师长余洒度的军事指挥权,在官多兵少的情形下,不少师团级的领导都接受改编成了军官连的普通一兵,何挺颖却被任命为第1团3营党代表,足见毛泽东对何挺颖信任之殷。他坚决执行毛泽东指示,以连为单位建立了党的支部和士兵委员会,班、排建立了党小组,积极整肃部队,部队战斗力有了大幅提升。
井冈山下转战忙 黄洋界上建奇功
“三湾改编”后,部队于10月27日到达井冈山的茨坪。其间,国民党内部因争夺所谓“正统”而爆发宁汉战争,由于要对付新桂系李宗仁,控制两湖地区的唐生智把部队悉数投入战争,江西的朱培德部也将主力调到赣北,毛泽东决定抓住时机主动出击,拿下井冈山周边地区,工农革命军先后攻占了井冈山周围的茶陵、遂川、宁冈等县城,并建立了县级政府和党组织。
由于茶陵是湘赣边界第一个工农兵政权,影响甚大,故李唐战争稍歇,敌人旋即反扑,何挺颖和张子清率领的3营先后参加了保卫茶陵工农兵政权的战斗,这时,团长陈浩、副团长徐庶、参谋长韩庄剑等人因部队遭到挫败而灰心动摇,密谋叛变,拉着队伍投靠国民党第13军军长方鼎英。危急关头,何挺颖、张子清、宛希先当机立断,一面将情况迅速报告毛泽东,一面果断追击,及时粉碎了陈浩等的叛变投敌阴谋,为井冈山斗争保留了革命力量,在处决叛徒后,何挺颖被任命为第1团党代表,张子清为团长。其后,在何挺颖、张子清、袁文才的领导下,工农革命军攻打宁冈新城,全歼守敌,成立了宁冈县工农民主政府。3月上旬,应中共湘南特委要求,工农革命军前委被撤销,改组成师委,毛泽东任师长,何挺颖任师委书记,开始了与毛泽东的搭档。4月底,何挺颖和毛泽东前往龙江书院会见了朱德、陈毅商议两军会师,5月,朱毛红军胜利会师井冈山,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何挺颖为31团党代表,井冈山根据地逐步发展为湘赣根据地。
◆黄洋界保卫战。
正值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蓬勃发展之际,中共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经不顾敌强我弱的斗争形势,盲目发展,要求红军出击湘南,毛泽东等人劝说无果,不久,因湘军2个师进击井冈山,28、29两个团在朱德、陈毅领导下下山主动出击,在回师中,由于初上井冈山的29团出身湘南暴动部队,队伍政治教育没有及时跟进,乡土气息浓烈,不愿意回井冈山过艰苦生活,遂由不满而致哄乱,进而发生溃散直至最后被国民党军截杀,几乎全团覆灭,战斗力最强的28团也有一个营发生叛变,损失惨重,在追击叛军的战斗中,团长兼军参谋长王尔琢被叛变的营长击杀,红军遭受了井冈山会师以来第一次惨重失败,史称“八月失败”,斗争形势急剧逆转。得知红军大队遭受失败,毛泽东急率31团第3营去桂东接应,何挺颖、朱云卿率第1营坚守井冈山。湘赣之敌闻知红军主力远去湘南,守备空虚,企图乘虚而入一举攻下井冈山,他们集结四个团的兵力合击井冈山,把突破点选在了著名哨口黄洋界,形势危急。面对敌强我弱的斗争形势,何挺颖一面耐心细致地分析形势做好守山红军的思想稳定工作,一面和团长朱云卿积极发动和组织军民周密部署,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因陋就简削竹钉、垒木头、搬石头、挖战壕、筑工事,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坚定大家的必胜信念。8月30日上午战斗打响,我守山军民据险坚守,居高临下,檑木滚石如疾风骤雨泄落而下,迎头痛击来犯之敌,战斗进行到下午四时左右,我军已连续打退敌人三次进攻,不甘失败的敌人仗着人多势众开始发起第四次攻击,我军利用军械所仅存的三发迫击炮炮弹前来助战,可惜前两发竟然是哑炮,但令我军和湘军都没有想到的是,最后一发炮弹竟然直接命中敌湘军指挥所,随着“轰”的这声炮响,我军阵地上的军号声、锣鼓声、爆竹声、呐喊声、枪炮声瞬间大作,湘军慌不择路,落荒而败,边界群众也手持大刀、梭镖、挥舞红旗出现在各个山头,胆战心惊的敌人以为红军主力已经回师井冈山,连夜仓皇逃出,约定和湘军共击井冈山的赣军中途闻知湘军溃败,也停止进军,这就是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在接应湘南红军回师途中,毛泽东欣闻井冈山军民在何挺颖领导下,以一个营击败敌四个团的战绩,欣然于马上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西江月·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亦成为我军初创时期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青山有幸埋忠骨 汉水苍茫赣水碧
1928 年7月,彭德怀领导湘军独立第5师第1团等部在湖南平江起义,起义后第三天,奉命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第13师,10月,该师与平江、浏阳的游击队合编为3个纵队。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部队从湘赣边转战来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进一步壮大了红军队伍,井冈山根据地的发展,引起了蒋介石的惶恐。
1929 年 1 月,国民党纠集湘赣 18 个团的敌军向井冈山发动第三次“会剿”。为粉碎敌人的“会剿”,红军决定以赣南为出击方向,采用“围魏救赵”之计,到外线击敌,吸引国民党军队,以解井冈山之围。1月14日,何挺颖随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的红四军主力3600余人转战赣南。其时,红四军由茨坪向赣南出击当天,敌人即已发现红四军主力行踪,敌“会剿”总指挥部旋令各路敌军对红军进行追击和堵截。1月21日,红军经崇义县向大庾县进发,驻守县城的国民党保安团弃城而逃,23日,红军顺利拿下大庾县城。但奉命追击的赣敌李文彬部也已悄然逼近大庾城郊。大庾县地处粤赣商道要冲,是井冈山到赣南之间的一个大县,但共产党的群众工作却是一片空白。李文彬部尾追而来,直抵大庾县城外,老百姓见了,视若无睹,也没人去向红四军通报。所以,李文彬很轻易地完成了对大庾县城的围拢,此时的红四军仍旧蒙在鼓里。直至李文彬部抢占天柱山、惜母岭等制高点,用机枪向城内扫射时,我军才发现敌情,28团党代表何挺颖深知此战关系重大,遂与团长林彪商议,对敌进行阻击。阻击在金连山、东山岭一带展开,由于情势危急,何挺颖亲临一线实施指挥,由于敌人抢先占领有利地形,激战一天,也未能击退敌人,战斗中,何挺颖背部中弹,子弹击穿胸部飞出,伤及肺部,伤情严重。红军被迫分散撤出大庾县城,越大庾岭南下准备在南雄乌迳集结靠拢。但部队刚进乌迳,就得到乌迳民团和国民党军已追赶而至,不得不连夜再次实施突围,向信丰方向前进。1月26日,部队转移至吉潭地区时再次遭敌袭击,何挺颖终因中途失血昏倒,伤重不治,壮烈牺牲,年仅24岁。壮士英年早逝,总是令人嗟然兴叹,如陕西著名作家陈忠实所言:在秋收起义到井冈山根据地的初创时期,何挺颖和毛泽东一起战斗,并成为师级首长,如若不是英年早逝,该是怎样举足轻重的一位领导人物。
青山有幸埋忠骨,汉水苍茫赣水碧。回首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正是从井冈山斗争开始,我们党开启了由城市到农村的战略中心的转移,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辛探索逐步深入,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得以保留和发展。历经革命、建设、改革,今天的中国已满怀自信地奔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但一切向前看,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不忘初心,勇毅前行,正是我们今天告慰先烈最好的方式。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