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纪念这个伟大的胜利,我们在观网开设这个专题视频节目,题目是《宝塔山下的制胜法宝》,一起学习抗战时期的毛泽东军事思想。
为什么要专门讲这一段的毛泽东军事思想呢?意义和价值何在?我想先简单地谈谈这方面的认识。
抗战时期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是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洗礼之后,系统总结了战争中胜利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又在指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实践中,解决了种种前所未有的难题形成的。它在中国和世界军事思想宝库中,也是独树一帜的,极具预见性、本质性、独到性、辩证性、全面性、智慧性和胜利性,是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中的精华。
我们之所以这样评价它,是以历史实践结果为证的:
中央红军刚到陕北时,一共还有7000多人,加上陕北红军,徐海东和刘志丹的部队,也就是11000余人[1],一年后三大红军主力会师,加起来一共也不到3万人[2];仅仅过了不到10年,到抗战胜利时,军队发展到132万人,民兵发展到260余万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也叫解放区大的已有19块,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3]。要知道,这些解放区,是在国民党军退走后的沦陷区发展的,是在日本人建立了军事政治统治的敌后发展的,是在四面受敌的抗日战场和抗日前线发展的,是在发挥着抗日战争中流砥柱作用的同时发展的,也是在收复被丢掉的国土、解放被奴役的人民中发展的。这不是说几句空话能做到的,也不是当时其他任何力量能做到的,需要独到的压倒一切敌人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战略战术、智慧方法才能实现。在抗日战争中奠定了这样的坚实基础,才能不怕任何反动势力,才能最后推翻三座大山,才能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取得完全的胜利,才能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才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样伟大的思想宝库,是需要我们的党、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后代子孙好好继承下来的。它对战场博弈、治国理政、事业人生和各种斗争,都有丰富独到的谋略智慧和经验启迪,具有世界观、方法论、认识论方面的普遍指导意义,是贯通大本大源的思想,非常值得深研细学。
还要注意一点,我们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不能只把它理解为单纯的军事斗争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军事斗争为中心的综合思想体系,包括与军事不可分的政治、经济、文化、党建还有哲学方法论等各个领域。毛主席曾经说过:“不懂政治的人就不会打仗。”[4] 所以,就如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是政治经济学一样,毛泽东军事思想实质是政治军事学,涵盖方方面面各个领域,军事斗争是整个体系中的一个侧面,是我们观察、理解和研究的入口。所以,我们讲的是党的整个事业体系中的军事思想,不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相关的方方面面,就很难深入地理解毛泽东军事思想。
还有一个问题说明一下,就是抗战这一历史时期的起始与终止时间。
军史上的抗日战争时期,是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开始,到1945年9月3日日寇无条件投降结束,一共8年时间。按照现在的说法,抗战是14年,终点没有变,起点改为1931年9月的918事变,从日本人占领东北开始。14年抗战中,前6年是局部抗战阶段,主要是地方武装力量自发抗战,蒋介石南京政府不抵抗,总认为中国打不过日本,寄希望于列强出面制约调解,寄希望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适可而止,基本采取妥协投降方针。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开始,是全国抗战,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合作与日寇作战,直到胜利,一共8年时间。有的说从1937年7月是全面抗战开始,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全国抗战不同于全面抗战,这两个概念不能搞混了,全国抗战是国共合作的抗战,而全面抗战是中国共产党主张的抗战路线,区别于国民党主张的片面抗战路线,两者的内涵差别很大,这里不多解释,后面我们还要讲到这个问题。
讲抗战时期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我们既不是从1937年77事变开始,也不是从1931年918事变开始,而是从1935年底中央红军长征结束,党中央毛主席到陕北后,召开瓦窑堡会议开始讲起,讲到1945年9月抗战胜利。
为什么要这样讲呢?因为这之前还在长征途中,主要是战胜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是与国民党反动派你死我活的斗争。那时也讲要北上抗日,包括长征路上与张国焘的南下北上之争,靠近抗日前线,也是选择红军战略方向的一个依据,但那时还不可能落实下来。抗日这个问题真正摆上议程,是到了陕北之后才做到的。到陕北后,时局开始大变,红军离抗日前线近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才转变到如何进行民族革命战争、如何实现民族解放、如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这个主题上。内容包括:在陕北落脚后如何突破困境,通过主动作为转变时局,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多种手段促成国共合作,共同对日作战;如何进行那些极具预见性的思想理论准备、战略战术准备、人才准备等,在对日作战中如何开局,如何展开,如何在敌后打胜仗,如何发展壮大力量最后战胜日本侵略者;还有在抗战中如何建党建军,如何建设根据地,如何克服经济等各种困难,如何处理统一战线中与国民党的各种矛盾和摩擦等。这是一个极其曲折丰富、最后走向胜利的理论和实践过程。有若干个部分和专题。
从下一节开始,我们讲第一部分:驱动历史转变的车轮。
就是在四面临敌,几十万敌人虎视眈眈,在陕北贫瘠的黄土高坡上,毛主席如何率领万余红军,以小博大,克服难以克服的困难,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了一条胜利之路,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困境,通过强有力的战略行动影响全局,改变外部态势,扭转时局的方向,掌握历史的主动权,把历史的车轮扭转到全民族抗战方向上。
注释:
[1] 任文主编:《会师陕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社有限公司2014年版,第151页。源自刘华清的回忆文章。
[2]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版,第164页。源自毛主席的话。
[3]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版,第263页。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辑部编著:《毛泽东军事箴言》上,辽宁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8页。1964年5月,毛主席会见外宾时的讲话。
(系昆仑策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授权】,转编自“观察者网”)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