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的“马脚”
卢周来
传媒时代的残酷性大约在于:任何一个突发性灾难事件,在给局中人带来痛苦的同时,却也为媒体以及“知识人”创造了“吸引眼球”的机会。几年前,“非典”一出,各路经济学家就“非典”引发的经济话题纷纷抛出自己的观点,而且“语不惊人实不休”。孰料在匆忙中却不小心露出了经济学功底欠深以及经济研究欠现实考虑的“马脚”。
关于非典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当时的《中国新闻周刊》刊登了一篇署名文章:《历史之鉴:大规模传染病的经济后果》(下简称《史》),此文在各网络以及纸质媒体转载率极高,并被视为“非典不影响经济”的最有力的文本之一。试图以人类历史上大规模瘟疫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为鉴,来解释“非典”的经济影响。
按此文的结论性说法,“相对于目前的‘非典’型肺炎来说,美国1918年流感似乎更可用来看‘非典’的长期影响”。而据说,这次仅在美国就造成了67.5万人死亡、导致当年美国人均预期寿命下降了11.8岁的传染病,从长期影响看,竟然在10年内提高了经济增长率。援引所谓“美国两位学者的测算”,“流感导致的死亡率每上升千分之一,其后10年的平均年经济增长率提高0.2个百分点!”如此说来,“非典”对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竟然有利?
且看一看给出的“传染病有利于长期经济增长”的两条最关键的“经济学理由”:首先,人口下降后,每个劳动力平均拥有的资本数量提高了,而“人均产出水平是由每个劳动力平均拥有的资本数量决定的。”其次,“资本都是由储蓄形成的。所以人均资本拥有量最终是由储蓄率决定的,储蓄率越高,最终的人均资本占有率就越高,生活水平就越好。”“传染病造成的恐慌效应很大,总体储蓄率就要上升,从而提高经济增长率。”
的观点中将人作为手段的残忍且不去说。且从经济学角度看,这种观点看似有理,但却犯了经济学研究中两个最常见也是最低级的谬误:一个叫“后此谬误”(the post hoc fallacy),另一个叫做“合成谬误”(fallacy of composition)。
所谓“后此谬误”,即如果A事件发生在B事件之前,就想当然认为是A导致了B结果的出现,并且寻找各种理由来论证这种本不存在的“因果”关系。有人将其形象地比喻为“认错了孩子”。在《史》文中,仅仅因为1918年流感发生于其后十年美国经济处于扩张期之前,就认定是流感导致了经济增长,就是犯了“后此错误”。因为按最权威的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过程中除了资本品增长外,还必须有劳动力的增长,而不是劳动人口的下降。因此,恰是1918年后美国从非洲与亚洲大量进行劳工输入时期。
所谓“合成谬误”,即如果对于部分来说是对的事情,就想当然认为对于整体来说也是对的。有一则笑话:某个富人因为整日价吃山珍海味,自己觉得肥肉是世界上最难吃的东西;他那些朋友富翁也是如此,于是他就认为对于所有的人来说,肥肉是最难吃的东西,而不知道在他家卖苦力的长工多么想能吃到肥肉。于是,这个富翁用于惩治手下长工的方法就是“强迫”他们吃肥肉,而长工们也正好利用这点,想吃肥肉时就怠工,吃肥肉时故做痛苦状。在《史》文中,传染病流行时期,仅仅因为个人可能由于恐慌而减少消费增加储蓄,就认定总体储蓄率会上升,并进而提高经济增长率,就是最典型的“合成谬误”。因为经济增长要靠消费与投资需求拉动,而储蓄率的提高仅仅是为更高的投资在准备更多的资本品上创造了可能性,并非一定会转化为投资。而且,在大规模传染病时期,消费与投资活动都急剧下降,导致社会总产出下降,进而连累到社会收入总体下降,从而不但不会提高社会整体储蓄率,反而还会减少社会总储蓄。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所指两个经济学研究错误,恰是现代经济学入门教材、萨缪尔森与诺德豪斯主编的《经济学》在“绪论”中就告诫过的,并且更巧合的是,所举的两个关于经济增长的错误观点中,前一例与的观点类似,而后一例子恰就是的观点即个人储蓄率上升会导致社会储蓄率上升(参见该书第14版的中译本第10-11页,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奉劝不妨翻一翻这本经济学入门读物。
再稍申发说开去,犯上述低级错误的还有中国最出名的经济学家。有位经济学家常发表各地市场化程度分析报告,为此自己设计了一套指标体系,并对每个指标赋以权数,然后将各项指数进行加权。其中有一项指标是“国企民营化”,他赋予了这项指标以远超过别的指标的权数,这表明他已先验地认为,国企民营化程度高低与市场化程度最紧密相关,国企民营化程度越高,市场化程度也就越高。这本没有什么,甚至不能说不科学。而问题在于,在报告发布后,他反过来说:他的分析成果表明,哪个地区的市场化程度高,哪个地区的国企民营化程度就高;反之,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国企民营化程度也就低。明明是自己作为分析前提的指标,到这里却成了结论,这种“因果循环论证”的结论竟然在中国经济学界一路横行下去,竟然被视为权威观点。
看来,中国经济学界迫切需要回归到最基本的经济学逻辑!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