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听洪启唱歌
★郭松民(笔名:沐润风)
“”并不是“不存在的地方”,而是一家“书吧”的名字,就在北航西门外的一条小街上。之所以叫“吧”而不叫“店”,看起来是因为除了售书,大家还可以在里面聊聊天。这一次,人称“工业化时代的游吟诗人”的民歌手洪启,就这里给一些愿意听他的歌的人唱歌。
“”只有两间不大的房子,四壁都是书,几十个学生摸样的青年围坐在一起,留着艺术家特有的长发的洪启抱着把吉他坐在前面,正在演唱一首《回乡之路》。我不太懂音乐,因为他只有一把吉他,没有架子鼓,也没有任何电声乐器,再加上他那婉转缓慢的节奏,让听惯了震耳欲聋的“重金属”和矫揉造作的流行歌曲的我立刻感觉到了一种朴素、纯净的意境之美。
我在后排找了个空座,坐下来听他轻轻地吟唱。很奇怪的,也许是受了“”这个名称所具有的一般含义的暗示,也许是受墙上一幅展示丰收农民喜悦心情的版画的影响,我耳中回旋着洪启的旋律,脑海里却浮现出了一首和他的歌词并不相干的一首诗: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无边的稻田/好像起伏的海面/平静的湖中/开满了荷花/金色的鲤鱼/长得多么的肥大/湖边的芦苇中/藏着成群的野鸭/风吹着森林/雷一样的轰响/伐木的工人/请出一棵棵大树/去建造楼房/去建造矿山和工厂/高高的天空/雄鹰在飞翔/好像在守卫/辽阔美丽的土地/一会儿在草原/一会儿又向森林飞去……
这是曾经的青春中国,曾经的。我脑海里为什么会想起这首诗呢?真的是因为在“”听歌吗?
掌声响起来,洪启又给大家唱了一首《在有阳光的屋子里歌唱》。“”的两间房子就是撒满阳光的。我听着这首歌,脑海里出现的却是类似五、六十年代的黑白电影的画面:站在一扇敞开的、没有金属防盗栏、也没有纱窗的窗口前,看这几个身着“布拉吉”,头上打着蝴蝶结,脸上带着明净单纯笑容的姑娘,在同样明净单纯的蓝天白云下走来……
歌声又止住了,洪启用和他唱歌时一样缓慢的声调,给大家讲一了个故事:有一次我回新疆老家,在乌鲁木齐市西北路的公共汽车站等车,抬头发现站牌上贴着一则醒目的寻人启示,一行黑体大字“阿里木江,你在哪里?”边上是一个漂亮可爱的维吾尔小男孩的照片复印件,内容看的出来是这个孩子的父亲写的,充满了失子的悲痛和寻子的急切心情。之后的一段时间,在全市的许多站牌上我都看到了这则启示,我不由想象起这位父亲奔忙疲惫的身影,他是多么的焦虑不安啊,他的夜晚一定是漫长而难过的。我觉得这是一件一定要写的事情。很快,我就写出了一首名为《阿里木江,你在哪里?》的叙事诗,而脑海里冒出的又一个念头更使我激动,我想,如果把这首诗谱上曲子,然后在大街小巷里唱开,那么,所有的人都会知道阿里木江丢失的事情。
洪启语调低沉地接着说,后来他才知道,每年都有许多这样的小男孩被犯罪集团拐走,然后把他们培养成扒手。如果今后你们有谁在公交车上遇到了这样的小偷,请不要打他们。
他弹起了吉他,轻轻地唱到:阿里木江,你是羽翼未丰的鸟儿,天空是你的家园,大地是你的故乡……
我不忍继续听下去,悄悄地走出了“”,来到了现实、功利、喧嚣的大街上。阿里木江,你在哪里呢?你不会在,我该不会在公交车上遇到你吧?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