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风华正茂

孟登迎师生对话录: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到人文教育

孟登迎等 · 2007-11-20 · 来源:本站原创
收藏( 评论() 字体: / /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到人文教育

            --师生对话录

(孟登迎  翟健 寇光裕)

 

说明:2004年冬,我校中文系2003级翟健、寇光裕二位同学向我提了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尽管他们是我系第一届本科生,而且刚上二年级,所提问题都很稚嫩,但要回答好也让我很伤脑筋。同学们的提问让我开始认真反省自己的治学经历和教学工作,最终有了如下这些文字。现奉献与大家,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探讨大学人文教育之大计。

一、有关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翟健(以下简称翟):在许多人眼里,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是一个相当枯燥而实际意义不大的学术领域,那您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领域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呢?

孟登迎(以下简称孟):我感觉,只要是真正的学术研究,就不会是“枯燥”的,关键在于研究者本人有无兴趣和问题意识。至于一项研究究竟具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不能单以现时的需要来衡量,更不能以当下流行的学术观念来判断。用马克思的一句话来判断理论的实际意义也许更合适,他认为真正的理论必须“彻底”,而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我上大学的时候,最早对文学理论和文学评论感兴趣,但后来感觉单从文学讨论文学是非常有限的。文学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想象来表现人性和社会的复杂性,因此在文学想象和想象所依赖、所信仰的思想资源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互动关系,后者涉及到深层的意识u点。我相信研究基本理论是研究一切问题的开始,因此选择了极富创造性的法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阿尔都塞,尤其是他的意识形态理论,因为后者与我的专业方向(文艺理论)联系更紧密。我努力将他的意识形态理论放归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传统中进行梳理和阐发,试图理解人生理想、文学想象与意识形态的深层联系,从而理解我们时代的局限以及改进局限的可能性。正是因为抓住了这个核心问题,就比较容易进入西方马克思主义影响下的各种新学术,比如当下流行的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性别理论、后结构主义等等。顺便提一下,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尤其是欧美)学术界和西方社会迄今还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德里达有本书的名字叫《马克思的幽灵》,形象地说明了马克思对当今最新的各种学术思潮所产生的深层影响。

翟:经过这么多年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您觉得它给您带来了什么?

孟:选择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研究对象,对我而言是非常幸运的。我从中看到了分析问题的许多方法和视角,尤其是对大众文化与经济主义、消费方式和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近几年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译介和研究,让我感受到了思想的尊严和力量,坚定了自己对许多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自己的人生选择。

  比如,不少老师和同学都知道我是一个坚定但不激进的环保主义者,我经常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来号召亲朋和同事节约能源,推行环保,我要解释一下其中的原委。我之所以如此,并非把环保当作个人素养的指标,而是从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得到的真切理解。二战以后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已经转入到以消费为主导的发展模式。那些操纵着经济权力的人,抓住了传媒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商机,日夜所想的就是将每一个人都培养成敢于消费的“英雄”。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消费主义正好击中了人性的弱点,即人们想通过对物质和名利的占有来展现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和存在状态。而这种展现在受强势利益集团操控的各类传媒当中,均呈现为美妙的广告修辞。于是,在与人类相依为命的其它物种正在迅速灭绝,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和生态迅速恶化之时,人们还在“自我实现”的意识形态幻像中自以为是,自得其乐,大肆消耗各种资源。难道我们还不知道:最终遭殃的还是人类自己,我们的后代,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早已向我们揭穿了社会生产背后的秘密,揭穿人被工具化、商品化带来的精神危机。

翟:在这样一个“机械复制”学术的时代里,您是怎样坚持自己的学术研究的?

孟:这个时代更需要真正能坐得下来研究问题的青年人,因为真正的学术决不是“机械复制”出来。我相信,任何真正的研究都在质疑流行的大众观点,任何严谨的研究者都敢于质疑自己的已有观念。正是在这一点上,我感觉到自己每天都会有新感悟,对自己都会有新的要求,这让自己过得非常快乐。我知道还有许多未知的世界和领域等着我们去探索,这也许就是学术的魅力吧!

翟:那您觉得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线索是什么?

孟: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线索问题,我觉得因人而异。除了要阅读一定数量的马恩原著之外,还必须了解西欧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变革与俄苏及中国的差异,在此基础之上,再去阅读几位有代表性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代表作。与列宁同时代的一些西欧马克思主义者可以算作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奠基者,如卢卡奇和葛兰西。随后影响最大的就是法兰克福学派(中国八十年代以来介绍很多),这一学派又分好几个阶段,比如一代的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二代的哈贝马斯以及三代的霍耐特,他们的著作大都有中文译本。

  但应该注意到,人们一般在关注法兰克福学派的时候,漠视了法国的思想家。即使想到法国思想家,首先想到的是萨特,但实际上最激进、最具有影响力的可能是阿尔都塞。阿尔都塞继承了葛兰西的思路,并有自己的发现,尤其还对后结构主义和英美的马克思主义者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当今影响最大的两位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家--英国的伊格尔顿与美国的詹姆逊,在国内受到了过度的炒作,他们的著作几乎都很快被译成中文出版。但很多不知道,他们都受到阿尔都塞的深刻影响。

翟:请您简单介绍一下阿尔都塞的思想以及您对阿尔都塞的认识?

孟:由于阿尔都塞的不少遗作还处在整理当中,我们对他的研究(包括西方学界)还很有限。他让人佩服的地方,就是能从马克思的原著中找到一条深化原有论述的新思路。比如,他从马克思有关生产的理论中,进一步探讨了劳动力的再生产问题。他探讨的重心在于劳动力服从心理的再生产问题--即意识形态与主体建构问题。这一问题实际上触及到当今政治哲学、文化理论和社会学的核心问题,即个体政治文化身份的建构过程以及个体的身份认同问题。阿尔都塞无情地揭示出了个体的受限定性与被构造性,彻底击碎了普通民众信奉的个人自由及自主的幻梦;让劳动者直面严峻的现实,从而寻找更为国际化的解放道路。不少人将阿尔都塞的思想简单称之为“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这其实是一种误解,阿尔都塞的思想与结构主义思想有着非常大的差异(这又涉及结构主义,后者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哲学思潮,不是此处所能说清的)。在德里达看来,阿尔都塞的贡献不在于他的所得出的结论,而主要进行的理论探险及其具有的启示性。他对于现代社会的预见和深层剖析,到今天还具有发人深省的震撼力。

二、有关人文教育

寇光裕(以下简称光裕):作为一个学者,您将如何把您研究的成果通过课堂传授给您的学生?

孟:实事求是地说,我不能算作一名严格意义上的学者(因为没有任何新发现),只是一个研习基础理论的教书匠而已。对于我从事的基础理论工作,我觉得保持平常心很重要。我不指望自己研究的东西能对社会和学生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也不想(而且经常告诫自己不要)将自己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我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提问和思考的路径展现出来,让同学们把我的思路与别人的思路作比较,最终自己去判断和理解,并能对我的想法提出质疑和批驳。我最害怕有些学生图方便,把老师的片言只语当作分析社会问题或者做论文的论据,却忽视老师的讲述过程所体现的思想方法。

当然,由于我教的课都是人文类公共课,就自觉不自学地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了一种人文关怀意识。人文关怀实际上已经不只是教书的问题了,而涉及到我本人的“知行”能否合一的问题。在我看来,要想知行合一,就必须关注更多的民生,必须在自己的研究中为自己的行动找到“合法化”的依据。如果能从自己的研究中找到自己生存的方式和意义,这种研究就是可靠而真诚的,就应该进入我的教学。

比如,在阅读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时,我更加自觉地意识到人类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存在严重误区。现代以来,对于自然,人类太过相信自身改造世界、征服世界的伟力,生产和消费太过人类中心化,因此肆无忌惮地无限度地掠抢自然资源。而人对于人自己,也提出了太多的物欲要求,并将这些要求通过太过自我中心的法权思想而意识形态化,从而给人类造成了自我实现的假象。现在不少人都以为自己只要有钱,就有权利去而且必须尽快去买房买车,这好像已经成了天经地义的事。但如果你学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你就会很谨慎的考虑这些问题了。你会考虑自己是不是要节制消费,是不是要和别人共享公共空间。100个人共坐一辆公交车和100个人各开一辆小轿车的感觉肯定不一样,当然,它们各自消耗的空间和能源更是相差万里。从我个人来说,西方马克思主义让我不会感到与大家同挤一辆公交车就是地位低下,相反是适合中国国情的负责任行为。同坐公交车不仅能够降低污染、节约能源,还能体验普通中国人的酸辣苦辛。我有机会给陌生的老弱病残让座,甚至有机会看到头发花白的老人让座于一位孕妇,这让我感受到一种久违的人性温暖。如果我硬把自己锁在孤独的小轿车里,在行人已经拥挤不堪、污染和能源已经不堪重负的北京城硬是要抢出一份自己的地盘来,这实在有背公德!因为我促进的,只能是空间、时间、空气和能源的高消耗。一位欧洲的朋友说,与他人共享公共空间和资源应该成为更值得尊重的观念,这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影响。

我期待着能在教学中渗透诸如此类的思维方法和人文意识,对师生的现实生活产生有益的影响。我相信同学们也期待在求学中能促进自己的思维成长,也在期待通过思考找到自己的人生支点,那就让我们从质疑“常识”开始吧!

光裕:您觉得我们同学应该怎样提高人文素养呢?

孟:我所理解的人文关怀或人文教育,首先是人在一种文化氛围里的成长过程,而不是你的提问中所预设的某种标签式的供别人鉴定的东西。因此,我们要强调人文教育的过程性,就像朱光潜先生所说的“慢慢走,欣赏啊!”的人生修炼过程,或者像孔老夫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的永恒反思行为。因此,同学们应该将学校开展的每一种有益于自己身心的活动当作一个过程来享受,而不要太多地去顾虑参与后的成绩认定。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与老师产生互动,通过与老师的交流增强自己理解他人的能力。在课下,最重要的就是读书、听讲座、调研和交友。读书要结合自己的体验,只有调动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真正感受到阅读的神奇。当然,也可以通过听讲座和同学读书会,通过与他人的思想碰撞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交友是大学生提高人格修养和道德情感品质重要途径,切忌出现“乡愿”,切忌功利心过强。只有在志趣上、思想上、信仰认同上、个人自律诸方面有相近之处,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对别人的宽容。宽容其实就是“和而不同”,“和”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既不随波逐流,求同存异,又最利于大家的共同发展。我们应该从各方面改善我们的人际环境,一点一滴地改善班级的风气和中文系的氛围。有了这种宽松和善的氛围,我们大家之间就可以互提善意的批评和建议。我们要让所有同学都能享受一段“审美化的人生”,让中文系成为大家留恋的精神园地。

光裕:您的教学理念是什么?您想把您的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

孟:我的教育理念有在两条:第一,把课上好,学生是我的上帝,我必须对他们负责。第二,在治学和做人方面,力求做到知行合一,信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古训。

至于我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这个问题我在前面实际上已经谈到了。我不喜欢把自己的趣味强加于学生,对学生也没有太高的期待。结合中文系的同学来讲,我觉得同学们最要紧的是努力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语言文字功力。同学们在四年当中一定要对某一类社会问题有比较深入的思考,并能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或去做调研,最终形成自己对某类社会问题或文学问题的独到理解。学文学的优势,就在于它能锤炼我们的想象力和推己及人的智慧和爱心,但真正要对社会有研究,还需要深入现实的生活去调研,深入到自己的灵魂深处去反省。只有敢于解剖自我和研究社会的人,才能学好文学。不要以为上中文系就是看几本小说,背几首唐诗宋词,考试前背一些笔记了事。必须下最大的力气,精通汉语和外语,深入到民俗学、考古、哲学、音乐、美术、影视、政治学、历史学、地理学、军事等诸多领域当中去,而且还要做到脑勤、手勤、口勤,才能有真正的收获。

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快乐不只是保持健康的心态,更多是从探索问题、深入民众、服务公众、关怀他人当中感受到的一种从容和大气。我希望同学们去深入了解社会,勇敢面对种种挫折。成为既有开阔之胸襟和气度,又具有脚踏实地之品格的人才。

生活本来就充满着酸辣苦辛,作为一个年轻人,为什么我们总想逃避困难而选择幸运呢?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乌有之人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你搞一次个人崇拜试试,看看有多少人会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来吗?
  2. 邓论学习 (十二) 是四人帮搞的“血统论”吗?
  3. 星话大白|越南
  4. 为什么批评西方的他们都“意外死亡”了?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五)
  6. 是右就必须反,必须批
  7. 谭吉坷德|决战,或许正在悄然开始
  8. 胡锡进为什么总改不了阴阳怪气的老毛病
  9. 毛主席像事件:美策动,迫使中国放弃毛泽东思想!
  10. 到底是谁在夸《新闻女王》?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5. 这是一股妖风
  6.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7.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8.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9.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0.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痛心,反华润人丁一多因强奸被捕,哈哈!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