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如何从民族主义者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
混沌初凿
当代青年中是不乏民族主义者的。周总理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仍然是大多数有理想的进步青年所遵循的志向,日本在对待历史问题上的不正确态度也常常最容易激起热血青年的强烈抗议。这不仅因为自世界近代以来,民族主义的观念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早已深入人心,更因为中国百年来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都是在救亡图存的民族解放运动中发展起来的,因而民族主义更与中国的发展息息相关。但是单纯的民族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它距离马克思主义尚有一段的距离。有民族主义倾向的青年应该自觉地改造自己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因为民族主义者从来不缺少热情,他们缺乏的是对民族主义的理性认识。因而当代青年在从民族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的过程中,正确认识民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成为关键环节。
民族主义是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民族国家体系的确立而发展起来。但是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制造出发达资本主义和落后边缘国家的分裂和对立后,民族主义在不同国家也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中心国家,民族主义常常沦落为保守和反动,成为支持帝国主义对外征服和对其它民族仇视、驱逐甚至屠杀政策的意识形态工具。相反,在相对落后的边缘国家,民族主义作为对霸权力量入侵的反抗,却经常和各种民主运动结合起来,成为社会进步力量的一支重要组成部分。
殖民主义时代,西欧先发的资本主义国家需要开拓廉价的原料产地和广阔的商品市场,当面对其它国家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它们以武力入侵占领殖民地的形式来实现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这种形式的帝国主义在世界各处激起了以民族主义为旗帜的反对殖民主义入侵的民族解放运动。在中国,也正是在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过程中,国内的各种矛盾被激化,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正确地把握了这场民族解放运动的性质及其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积极参与、组织并推动了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并在此过程中壮大自己力量,团结进步力量,为成功地引导中国革命从民族解放战争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战以来,由于中心国家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更多的边缘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有利于其进一步发展的社会环境,发达国家便能够主要地利用经济优势和资本主义的经济手段,使通过轰轰烈烈的民族独立运动刚获得独立政权的亚非拉国家,又一次陷入了更加隐蔽的经济殖民主义入侵中。特别是80年代新自由主义兴起以来,一方面由于意识形态的宣传使许多国家自觉自愿,另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主宰下的国际组织的强力推行,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都先后融入了全球化的潮流。然而二十多年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发现落入了全球化的陷阱,特别是落后的边缘国家,经过全球化的洗礼,土地被外国人购买,公司被重新合并,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受到冲击,环境被污染,福利遭到削减,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特别是金融体系受国际游资冲击,十几年积累的财富往往在一次危机就被洗劫一空……现实迫使人们重新把保护民族利益提上首位。因此在对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的反思中,在与全球化掩盖下的新殖民主义的斗争中,民族主义又一次复兴。但是这轮民族主义的复兴,其时代背景与上世纪的民族主义有了很大的差别,民族主义必须借助马克思主义对现实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新自由主义实质作确切的分析,才能脱胎换骨,焕发出新的时代气息。而同时,马克思主义者也从边缘国家的当代民族主义复兴中看到了社会主义重新兴起的曙光。
所以马克思主义并不排斥民族主义,相反马克思主义从来都是把民族主义作为其理论中的一环;特别是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边缘国家,社会主义运动把民族主义运动作为其可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所能依托的重要实现形式。而民族主义者也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把握随着时代发展了的民族主义的内容,找到合适的民族主义运动形式。所以具有民族主义倾向的青年只要不停止思考,不怠于实践探索,必然能够找到从民族主义通往马克思主义之路。
2008-01-26 15:38 来源: 马克思主义评论网原创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