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风华正茂

大学新生,拿多少钱为你壮行?

未知 · 2008-02-22 · 来源:人民网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大学新生,我应该拿多少钱为你壮行?

 

 

  一家民间商业调查机构发布的《2004年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表明,在受访的9804名大学生中,有27%的大学生拥有个人电脑,19%的大学生拥有PDA(掌上电脑),12%的大学生拥有MP3,6.6%的大学生拥有数码相机。他们在大学“学习娱乐两不误”,可以游泳、健身、泡吧、买阿迪达斯、用带有摄像头的手机,和男(女)友畅游祖国的大好河山……这份报告进而宣称:今天的大学校园已经告别寒窗时代。

  事实真的如此吗?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去看看,今天的大学新生的真实消费状况和精神风貌。

  大学新生的入学装备清单

  ★新生李亮

  笔记本电脑9000多元,彩屏手机1650元,名牌MP3860余元……除去学费和生活费,准备从西安去武汉上大学的新生李亮光这“三大件”装备就花去了父母一万多元。“我们同学有的还买了近两万元的电脑呢!”李亮自己称,他的这些装备在同学里最多算个中等档次。  还有不到半个月,大学新生就要迈向向往已久的高校大门。在准备行囊的同时,他们及他们的家长也在估算上大学到底要花多少钱。大学期间的花费主要包括这几部分:学费、住宿费、教材费、杂费和日常生活消费开支。以河南为例来计算一下:

  学费(以本科生为例):理工类、体育类专业,每生每年3700元;文科类专业,每生每年3400元;医学类专业,每生每年4500元;艺术类专业,每生每年5700元。

  住宿费:依住宿条件不同,从400元到1100元不等,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自主选择。我省几所高校具体标准如下:4人间每年1100元,6人间每年800元,8人间每年400元。其他省市高校的住宿费标准也基本就是这个水平。(图片:第一次作主花钱还得悠着点)

  教材费:我省为每人每年预收500元,毕业时结算,多退少补。但据往届学生介绍,一般情况下书费基本没有剩余,即使有,数额也小。           

  日常生活费:河南财经学院一位男同学说他每月开支在500元左右。在河南农业大学,一位来自某市城郊农村的大三学生向记者出示了一份他今年上半年的支出记录,可以看到,一个学期,他的生活消费总额为2197.86元,平均每月400多元(按每学期5个月计),这个数字得到了其同学和郑大工学院几位男生的认可。至于吃饭能花多少,农大后勤集团饮食中心提供的消费汇总记录显示,生均日消费额为7.3元。如此看来,每生每年平均生活消费应该在4500元左右。这还是郑州的标准,如果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读书,花费将更高。

  这样算来,在河南,一个大学生一年总花费将达9000多元,4年大学毕业要花费近4万元。体育类、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花费要高于这个数目。经济发达城市高校的学生也要高于这个数目。“一月二百贫困户,四百五百刚够用,千儿八百是扮酷,两千三千是大户。”这是某高校网站BBS上的顺口溜。“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给多少才合适,既能让孩子够用又不浪费?”这是许多大学新生的家长的困惑。让我们参考一下在校生的状况:

  ★师哥师姐的消费:

  ◇王少辉:(西安邮电学院)

  由于第一个月要买牙膏、牙刷、洗衣粉、肥皂、洗发水之类的生活用品,所以花费比平时多一些,大约六七百元左右,平时每月500元左右的生活费,用于吃饭的花费大约300元,其他用来买生活必需品、上网和其他事情,每年大概每季一两套的衣服就足够,平常不经常买衣服,用于其他聚会的机会也不多。大约每学期2000元生活费就足够。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一般情况下每月400元的生活费就可以了,吃饭大约300元,另外,有100元的额外开支就够了。

  ◇赵同学:(西北政法学院)

  西北政法学院的赵同学,家住周至县农村,家庭贫困,父母为其凑齐了学费,就再也无力支付生活费,他的生活费来源为在校勤工俭学。

  每月150元的生活费,每天最多只能花去5元,早餐是馒头,晚餐还是馒头,只有中午打点米饭,喝些免费汤。大学一年,没有买过衣物,校服是学院免费给的,零食更谈不上,更不用说平常出去逛街旅游。勤工俭学和发奋苦读,是他生活的全部。

  ◇张静:(西安工业学院)

  每月生活费1200多元的西安工业学院张静的生活费是这样开支的:

  伙食费:每月共计大约300元;零食:每月300元左右;通讯费:每月130元左右手机费,主要跟朋友和同学联系。日用品费每月平均30元左右(含化妆品费);交通费:每月不超过50元。以公交车为主,每月平均打的一两次。同学聚会:大约一星期两三次,每次20元左右,每月200元左右。逛街月共计200元左右。旅游:大一去江苏花费300元,大二去武汉花费300元。

  张静和肖同学建议大学生刚一入校花钱一定要有规划,如果光是伙食费300元肯定够了,再加上其他一些费用400块钱就差不多了。家长赚钱都辛苦,最好能节约一些,尽量减少开支。另外,大约有40%的大学生在入校后都有过记账的经历,目的是为了控制自己的花销,大学新生不妨可以效仿。

  ★新生入学新开销

  ◇同乡会:新生入校“必修课”?

  调查:黄欣(西安东郊某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三,江西南昌人)

  大一时因为才到一个新的环境,各方面都不适应,看到学校有江西的同乡会就毫不犹豫地参加了;可后来发现还有专门的“南昌同乡会”,觉得更亲近了,就又参加了;最后发现还有我家所在区的同乡会,当然更要参加了。这样我一共参加了3个同乡会!而每个活动也都要多少交纳一定的活动费,结果害得我总是生活很紧张!

  建议:理性地选择同乡会,不要盲目地参加。同乡会的活动根据自己的需要、爱好及时参加,不用每会必到。在费用方面,最好实行“AA制”。

  ◇生日宴:大多数大学生的“热门消费”

  调查:王同学(女,长安大学自动化系大三,西安人)

  王同学说,同宿舍的女同学过生日时,其他同学单独或合买一些工艺品、个性时尚项链、手链等,价钱从十几元到百余元不等。但听说有的同学过生日时,也有同学联合起来给她买衣服的。只要有生日聚会,花钱至少也在100元左右,多的还有200多的。

  建议:自己掌握好尺度,量力而行。同一宿舍的同学最好都不开生日party,到生日当天相互口头祝福一下,表达大家的祝福之意就行。

  ◇同学会:你来我往 轮流“坐庄”

  调查:张洁:(女,西安理工大学信息管理专业,大四,西安人):同学会让我曾经感到很郁闷!我一个月的生活费500块左右,每个月用于支付同学聚会的费用差不多就100元,根本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内容,就是吃吃饭、唱唱歌之类的。

  “班上有位同学,参加同学会几乎是每会必到。月初还好,经济宽裕些,可是到了月中时生活就已经捉襟见肘了。后来发展到借钱去参加同学聚会,一个月下来总是负债累累,家里寄来的钱又用来还债。”张洁用自己同学的实例奉劝大学新生。

  建议:对一些自己认为没有必要参加的同学会,一定要学会对邀请人说“不”。

  据中国商业联合会最新统计,7月份全国百家大型零售企业围绕暑期促销,零售额达102.2亿元,比去年同期上升14.2%。统计显示,电脑、数码相机等电讯类产品及运动服饰类商品十分受宠。数码相机已取代传统相机,成为时尚一族的新宠,7月份照相机销量同比下降10.3%,而数码相机销量却上升24.9%。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7.3%,旅游运动鞋销量同比增长19.4%。

  众说纷纭大学新生花费

  ★观点一:提高自制力 理性消费

  王老师认为,大学生应当明白,生活费是父母给的,大手大脚势必增加父母负担,消费无度不利于自己的成长与发展。大一新生更应提高自制力,做到理性消费。大学生消费要学会计划消费,消费时要严格按计划执行,禁止攀比消费和举债消费。为了防止意外,应拿出消费总额的10%―30%作为机动数,以备不时之需。学会管家理财,严禁铺张浪费。特别一些人情消费,更应该量力而行。做到该花的钱尽量少花,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时时提醒自己要省着花钱。

  ★观点二:勤工俭学既能支付生活费又能锻炼自己

  在西安从事销售行业的杨小波先生,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他认为,大学生生活费完全没必要给太多,像在北京那样的城市500元就足够了,他曾经就有一学期只带7000元的经历,其中还包括学费。学生在校完全可以靠打工来支付一些生活费用,而且在校打工也很方便,他不赞成师范类学校以外的学生去寻求家教,他说:“在学校里,一般都有为贫困生专设的勤工俭学工作,像图书馆、超市、打扫校内公寓,这些都是很好的工作,风险也比较小。”他还向记者介绍了一些他在大学里的打工经历:“我曾经在学校里开过一个小面馆,很能锻炼自己,另外,我还在大学的图书馆里打过工,在那里可以看到很多有用的书,获益匪浅。”

  ★观点三:“消费道德”进课堂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霍涌泉教授认为,尽管新生入学时,一些学校就开设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相关课程,但其中“消费道德”教育却一直是空白地带。霍教授认为,“消费道德”教育应早日进入高校课堂。他说,从高校教育角度来讲,除了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引导工作之外,也特别需要在教育制度上借鉴西方的做法,即在经济来源如奖学金制度等方面,逐步健全和完善学生“自主发展”的机制。

  从目前北京、上海等高校的相关情况看,根据大学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特点,以强调“合理与适度”消费,反对过度消费、高消费、超前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地消费等为主要内容的“消费道德”教育,不能仅仅进行单纯的说教,而是应该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理性引导。比如开设“消费常识”等课程,提高对不科学消费的抵抗力;发挥学校社团作用,如开展消费问题讨论会或有奖问答。此外,成立各种形式的以保持和弘扬民族节俭精神的组织也不啻为有益举措之一。

  ★观点四: 再富不能富孩子

  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副教授相力表示,在中国,一向都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孩子考上大学了,就要钱给钱,要物买物,这不仅导致部分家庭财政透支,还容易使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贪图享乐的坏习惯。

  相力副教授建议,目前,高校寝室基本安装了固定电话,图书馆、教学楼内也随处可见卡式电话,教学楼内都设置了机房,学生上网十分方便,手机、电脑等并非是大学生活的必需品。我们应借鉴西方“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的做法,对孩子,给他们营造一个适合的环境即可,要让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奢侈攀比要不得,盲目跟风要不得,提前消费要不得,应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有之人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你搞一次个人崇拜试试,看看有多少人会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来吗?
  2. 邓论学习 (十二) 是四人帮搞的“血统论”吗?
  3. 星话大白|越南
  4. 为什么批评西方的他们都“意外死亡”了?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五)
  6. 是右就必须反,必须批
  7. 谭吉坷德|决战,或许正在悄然开始
  8. 胡锡进为什么总改不了阴阳怪气的老毛病
  9. 毛主席像事件:美策动,迫使中国放弃毛泽东思想!
  10. 到底是谁在夸《新闻女王》?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5. 这是一股妖风
  6.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7.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8.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9.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0.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痛心,反华润人丁一多因强奸被捕,哈哈!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