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风华正茂

八十年前的红色学府——上海大学

程 陶 · 2008-03-06 · 来源:人民政协报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八十年前的红色学府——上海大学

 

程 陶

人民政协报  ( 2007-01-04 )

   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社会上曾流传有“五四运动有北大,大革命时期有上大”、“北有北大,南有上大”、“武有黄浦,文有上大”等这样的美谈,这个“上大”,即指被国民党右派称为“赤色大本营”的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创办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第二年,至1927年4月12日被国民党查封,仅仅存在了五年时间。在上大的领导成员中,邓中夏、瞿秋白、陈望道、邵力子等都是党内早期的领导人。沈雁冰(茅盾)、蒋光慈、恽代英、张太雷、萧楚女等曾在这儿执教。这所设施简陋的学校,成了培养革命干部的摇篮。在当年上大的学生中,许多人后来成了栋梁之才,还有不少人为党的事业而英勇献身。

  上海大学最早的校址在上海闸北青云路青云里(今青云路167弄的位置,1987年定为市级革命纪念地)。这里原是私立东南高等师范学校校址,有学生160多人。因校长王理堂为一贪财无行的市侩文人,办学完全为了中饱私囊,致校政腐败,难以为继。学校因而爆发了一场“倒王风潮”。王理堂离开学校后,学生们为继续求学,要求改造学校。学校里的周学文、程嘉咏等秘密组织十人团为活动核心,其中有些人与共产党有联系,便要求由共产党出面来办校。

  1921年底,中国共产党创办了第一所学校,即平民女校,以半工半读的方式培养搞妇女工作的干部,校长是党中央宣传部长李达。在取得成功经验后,为加速培养更多的干部,中共总书记陈独秀决定创办一所高等学校,他曾与李大钊等人多次酝酿筹划。此时正值东南高等师范学校事发,党中央研究后,决定接受师生们的要求,将东南高等师范改建为上海大学。

  那时的青云路属市郊结合部,青云里只是一条小弄堂。上大创办时只有一座老式石库门楼房,两层楼共十余间房子。后来把楼上并排两间房子的隔墙拆掉改为大礼堂,也算是大课堂。其他客厅、厢房都是教室。设施尽管简陋,利用率却很高。除了白天正常的教学活动外,晚上是夜校的学生上课,每天从早晨到晚上十点,每个教室都得到了充分利用。校门前是一大片荒地,这是学生们课余活动的场所。1924年2月,这个弄堂大学的学生从160人增加到400人,校舍已将不敷;同时也为避开封建军阀对瞿秋白的监视,学校决定迁到公共租界的西摩路南洋路口(今陕西北路29弄4-12号,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又借了对面新建的时应里的部分房子办学。那时正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也很重视培养干部,遂决定给上大拨款。1925年9月7日,经广州革命政府第十五次会议决定,补助上海大学建筑经费二万银元。1926年又补助一万银元,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大为改观。

  1925年五卅运动时,上大学生进行募捐支援罢工工人,并组织宣传队上街揭露事实真相。上大成了这次运动的重要据点。这使帝国主义十分惧怕,公共租界当局下令上海大学停办。这年6月4日,英帝国主义出动海军陆战队对上海大学实行武装占领,后来又派警察封锁该校。次日,学校在老西门勤业女子师范学校建立临时办公室,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会议由陈望道主持,大家公推陈望道起草宣言,发表通电,强烈抗议英帝国主义的暴行,并决定将学校迁至青云路师寿坊作为临时校舍,于是上大又成为弄堂大学。

  师寿坊是石库门式平房,条件很差。学校在弄堂口挂上了于右任写的“上海大学临时校舍”的牌子。当时学生已增加到800人,还有附设的平民学校和青云学校,仅有15幢民房,校舍严重不足。这时上大在社会上名声蒸蒸日上,都认为这所大学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于是学校决定利用这个有利条件,采取募捐和借款的办法,筹钱建造校舍。新校舍选在江湾镇西端,1927年4月1日校舍落成,师生们迁入。但很快又发生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帝国主义和国民党说“上海大学是赤色大本营”,蒋介石指令淞沪警备司令杨虎和陈群查封了这所学校,并把上海大学的新校址改成了“国立劳动大学”。

  上海大学创建时,共产党人考虑到工作的便利,鉴于当时的政治形势,想邀请一位有声望的人来担任校长。当时提出了章太炎和于右任。章太炎是社会政治活动家,又是一位博大精深的学术大师。于右任20岁时曾经岁试第一,被称为“西北奇才”,25岁任商州中学堂校长,后加入同盟会。1918年他从日本返回陕西任靖国军总司令,对教育工作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民国日报》工作的邵力子向陈独秀力荐于右任担任校长,但于右任考虑到办学经费及教员等问题,有些踌躇。后经柳亚子、杨杏佛、叶楚伧等人促劝,于右任同意担任校长之职,并将学校命名为“上海大学”,副校长由邵力子担任。1922年10月23日上午,于右任、邵力子赴任时,原东南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生们在北火车站附近冒雨列队欢迎。于右任担任校长后,请杨杏佛草拟招生简章,聘请叶楚伧任教务长,张君谋、何世桢等人任文科、美术科主任。1923年4月,于右任在福州路同兴楼菜馆邀请李大钊等人便餐,商谈上大校务,李大钊向于右任推荐邓中夏和瞿秋白。于右任欣然接受,请共产党人邓中夏担任校务长主持学校行政工作,瞿秋白担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

  邓中夏此时担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他由李大钊委派到上海大学工作后,抓了三件大事:确定教育方针和目的要求;改革学校建制,草拟上海大学章程;聘请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士来校任教。这三件大事,奠定了学校发展的基础。1924年他离校后,由陈望道任校务长。瞿秋白是1923年7月来到学校的,当时年仅24岁。他主持的社会学系当时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首创,瞿秋白亲自担任该系的教学工作,他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依据,主编了《社会科学概论》共四集,上海书店印行,影响很大。1924年6月,他在《民国日报》发表《上海大学概况》一文,后又发表《现代中国所当有的上海大学》,指出:“切实社会科学的研究及形成新文艺的系统——这两件事便是当有的上海大学之职任,亦就是上海大学所以当有的理由。”这年10月,瞿秋白遭到反动当局通缉,他按照党的指示转入地下,教务长由施存统(施复亮)接任,但他仍时常到学校向学生们作报告。

  陈望道是1923年秋到校任职的,对于是否到上大工作,他考虑了较长时间,后来陈独秀给他写了张小纸条,内容是:“上海大学请你组织,你要什么同志,你开出来,请你负责。”最终他接受了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委派,先在上大任中文系主任,邵力子离校后,他任代理校长,兼任校务长,一直到学校被迫关闭。在上大担任副校长的邵力子,1920年5月加入上海的共产主义小组。他除负责学校工作,还讲授古代散文和新闻学。1925年6月他到广州,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上大系主任一级的人物有:张君谋任文学系主任,洪野任美术科主任,何世桢任英国文学系主任,侯绍裘任附中主任等。而到校任教的几乎都是国内有名望的政治名流和学界精英。教师有恽代英、蔡和森、萧楚女、任弼时、杨贤江、侯绍裘、蒋光慈、朱自清、叶圣陶、曹聚仁、周建人、施存统、沈雁冰、田汉、朱光潜、周越然等。来校讲演的有李大钊、章太炎、戴季陶等。瞿秋白的讲课很吸引学生,他讲课时神态从容,引征各种故事,深入浅出地分析问题。沈雁冰曾在平民女校执教,他到上大后在中文系讲授小说研究,在英文系讲希腊神话。由于他涉猎广泛,融合古今中外,被学生们称为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任弼时是刚从苏联归来的最年轻的教师,许多学生满怀兴致地向他询问许多新鲜而又十分关切的问题,任弼时都作了使人满意的回答。上大的教师工资不高,每课时只拿一两块钱,有的还是尽义务的。当时还是上大学生的施蛰存回忆说:“当时上大的教师大部分是兼职的,这些从事新文学工作的教师都很年轻……田汉那时上课都不敢看下面的学生,只顾盯着天花板,我们都不禁失声笑了。”

  当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译成中文的很少,因此许多教师的讲稿经整理后,由出版社、书店印行。陈望道讲授的是《国文法》和《修辞学》,开明书店后来出版的《修辞学发凡》就是他当初的讲稿。邓中夏的《中国劳动问题》、萧楚女的《中国农民问题》、施存统的《社会思想史》、安体诚的《现代经济学》、瞿秋白的《社会科学概论》、蔡和森的《社会发展史》等,都是在讲稿的基础上由上海书店和民智书店发行的。上海书店也是共产党领导的出版发行机构。

  上大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其中以四川、广东、安徽等省居多,黑龙江、辽宁、吉林等省的学生也不少。每个学生都有一枚学校颁发的校徽,图案是“海上红日东升”,中间嵌着“上大”两个字,挂在胸前,显得很有朝气。大部分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到报社、书店、青年会和中小学去做兼职工作。这种紧张而艰苦的生活和工作,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和毅力。

  刘华、何秉彝、郭伯和、黄仁和杨尚昆等来自四川省。杨尚昆在社会学系学习时,以“四川同学会”的名义在同乡中开展工作,并积极参加了第一、第二次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筹备工作。蒋冰之(丁玲)、王剑虹、杨之华等,更是女学生中的豪杰。1921年丁玲回到家乡湖南常德,王剑虹去看望她,希望丁玲到上海平民女校读书。接着,她俩在南京小住时遇到瞿秋白和施复亮,他们希望她俩到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学习。瞿秋白告诉她们说:“上大培养年轻党员,可以接触到一些在文学上有修养的人,可以学到一点社会主义。”丁玲回忆说,在上大“我喜欢沈雁冰先生讲奥德赛、伊利亚特……我还读过沈先生在《小说月报》上翻译的欧洲小说。”王剑虹则欣赏俞平伯讲的宋词。俞平伯每次上课全神贯注于他的讲解,摇头晃脑手舞足蹈,在深度的近视眼镜里,极有情致地左右环顾。他的确沉醉在词的意蕴之中。她说:“可是最好的教员却是瞿秋白,他讲希腊、罗马,讲文艺复兴,也讲唐宋元明……他为了帮助我们很快懂得普希金语言的美丽,也教我们读俄文的普希金的诗。”

  在上海大学时,丁玲决定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她问瞿秋白将来究竟做什么好。瞿秋白昂首回答:“你按你喜欢的去学,去干,飞吧,飞得越高越好,越远越好。”杨之华因与前夫沈剑龙志趣不投,只身来到上海大学读书,投入革命洪流之中,并与瞿秋白结为终身伴侣。

  上海大学培养了一批职业革命家、理论家和文学大家,学生中有很多都成了政治和文化名人,其中有何秉彝、李硕勋、何挺颖、郭伯和、杨尚昆、张治中、王稼祥、顾作霖、秦邦宪、张际春、李逸民、阳翰笙、匡亚明、张琴秋、孟超、孔另境、戴望舒、施蛰存、袁牧之、葛琴等等。革命洪流大浪淘沙,如王新衡、韩步先、李士群等人逐步走向革命的反面;而康生、陈伯达、饶漱石等人虽在革命队伍中身居要职,最终却成了反面教员。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有之人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你搞一次个人崇拜试试,看看有多少人会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来吗?
  2. 邓论学习 (十二) 是四人帮搞的“血统论”吗?
  3. 星话大白|越南
  4. 为什么批评西方的他们都“意外死亡”了?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五)
  6. 是右就必须反,必须批
  7. 谭吉坷德|决战,或许正在悄然开始
  8. 胡锡进为什么总改不了阴阳怪气的老毛病
  9. 毛主席像事件:美策动,迫使中国放弃毛泽东思想!
  10. 到底是谁在夸《新闻女王》?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5. 这是一股妖风
  6.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7.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8.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9.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0.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痛心,反华润人丁一多因强奸被捕,哈哈!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