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老教授受“冷落”
“你们知道这位教授是谁吗?”
在场的同学竟没有一人知道,而这位老教授正是这些毕业生所在学院的学科带头人,一位院士。
这真的很悲哀,高层次的教授在4年里都没有和学生接触,高水平的学生怎么培养出来?受到大学生一致好评的点评老师网(pinglaoshi.com)最近新成立了一个“老教授不给本科生上课”讨论小组。因为我们都很疑惑,老教授不授课,都去干什么了?说白了,我们也都是冲着教授声望上大学,却在讲台上难以见到名教授的身影,这在大学里已经不是秘密。本科生“无缘”在大学听名教授的课,甚至一些研究生也不是个个都能受到名教授的青睐。
如今,在讲台上、实验室里却见不到教授的身影。 据点评老师网的知情人士透露,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许多大学教授都积极找课题、办公司、跑项目、要经费,长期远离科研、教学第一线,研究水平和教学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把教授看作大学申请经费的“筹码”,名教授更是大学的“摇钱树”。
今年教师节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见教师代表时,郑重倡议,教授、名师要上课堂。他说:“有一句名言,大学不在于有大楼,而在于有大师。我们现在许多学校,教授、名师不上课堂,这种做法应该改变。”温总理还深情回忆起自己的老师当年上课的情形,他说,大家都是从学生过来的,知道老师讲过的每一堂课,在学生心目中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乃至终生难忘。教授、院士要上课堂,给学生讲基础课。希望把这样的传统在各个高等学校推广下去。总理对“名师上讲台”的殷切关心,让人们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视,同时也更引起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教授不授课,仅仅是教授的原因吗?
点评老师网网友爆料,“名师上讲台”称为“世界性难题”,即便在高等教育十分发达的美国,受教育者对学校的不满,就有“在课堂上见不到学校的一流教授”。为什么会如此?据点评老师网网友评论,我们总结出:教授不授课,原因很简单,是因为这些研究型大学承担着繁重的科研任务,教授们难以在教学与科研上求得平衡,于是只能把更多精力投向科研,怠慢了学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友柏尖锐地批评说:学校为了拿大钱,拿大项目,把水平高的教授都赶到这条战线上,教学则变成了拿不到项目的教师的任务。教授整天忙于找课题、写申请、交课题、写总结、搞鉴定、报评奖,就是没有时间做课题,课题都是研究生在做。一些有“本领”的教授拿到课题后,还可以包给没有拿到课题的教授,自己做“二房东”。有人说,现在教授的工作不是在开会,就是正在开会的路上,哪里有时间搞研究和从事教学?在我国从事一般教学的教授年薪是7万元左右,而有科研项目的教授年收入可达50万元到60万元,这就导致许多好教授不愿从事教学。
教授被称为导师,顾名思义,就是能给学生指导和引导的老师,教授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在思想上,都要坚持在科研一线。名教授一定要给本科生上课,哪怕只是一两次讲座,也可能使学生终身受益。他们的治学精神、研究方法才是学校真正的财富。据了解,我国虽然人力资源丰富,但人才资源却很短缺,仅占人力资源的5%。专家预测,我国高层次人才奇缺,仅占人才资源的5.5%左右,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重视教学,全面改革教师考核方式,才能最终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要根本上解决教学质量的问题,要从制度上着手,要用严格的聘任制度对教师进行聘任,要对没有完成规定教学、科研任务的教授、副教授动真格。如果哪一天,某教授即使完成了科研任务,但却没有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而被学校解聘,或者某位副教授虽然科研成果很多,但由于教学很差却只能申报研究员而与教授无缘,这就表明我们开始真正重视教学,把教学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来进行考虑。但愿温总理的倡议,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在高校蔚然成风。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