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佩服这样的年青人——马永红
:李倜
马永红是谁?西北政法大学二年级学生.这人怎么样?用他自己的话说,清高而自傲,固执而倔强.可以理解,来自农村的孩子容易走两个极端:要么自卑,要么自傲.
从鲁豫循序渐进的提问中稍稍了解到关于马永红的一些事情.大二因为厌倦大学生活无所事事的恶习毅然辍学回家当农民.由于先前支农打下坚实基础,马永红获得了当地部分群众的支持和信任.马永红说自己是一个十足的理想主义者,他不想把青春浪费在无谓的大生校园里,他想脚踏实地地在生养自己的土地上滚爬,他相信自己将是一个厉害的角色.但是,现实却没有给马永红过多的眷顾.
在马永红竞选村委会主任的过程中,他历尽波折,虽然有很多群众支持,甚至通过法律手段赢取了自己参选的权利,但是最终马永红还是未能成为村委会主任.作为大学生的他也因此而名声大扬,坐到了凤凰卫视的采访镜头前面.
在鲁豫的面前的马永红是陌生的,但是他的言语和身上的那种气质却让我感觉十分熟悉.正如他自己评价的那样,他确实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由他,我想起了大学同宿舍的才子.和马永红一样的成长背景,才子的家境也是非常贫穷,已经到了超出我的想象那种地步.或许正是这样的成长条件才造就了那样极端倔强的性格,而且还夹杂着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可以为了自己内心的理想付出一切.
不同的是,才子像烈马一样的性格被不长不短的大学生活慢慢驯服,而马永红没有,他很有远见的或许是无奈的(或是极端的)用休学这样的手段维护了自己一直所坚持的东西,或许,离开校园就是为了避免被同化,就是让自己理想主义的立场更加坚定.
而事实上,马永红的理想主义精神并没有获胜,它的失败再一次证明,在中国,实用主义永远无法被理想主义所代替,扳扳手指头数数:像秦王政那样的历朝历代的帝王哪一个不是威风八面?像屈原那样的理想主义者哪一个有好下场?
马永红的事情说明什么问题?只能说明理想与现实是存在巨大差距的,这样的差距你在想象的时候估计是这样大,当你摆出来衡量的时候才会发觉这差距远远超出你想象的很多倍.
时下,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呼声四起,就建设新农村中的有关政策中有一条讲到,要在回乡的青年中大力选拔能力强有干劲能带领群众干事致富的有为人士充实到农村干部队伍中去,让农村管理队伍有新鲜血液,让农村有新的面貌.就这一点.马永红是绝对符合条件的.
从鲁豫的访谈中可以了解到,马永红的群众基础是十分扎实的,虽然村委会候选人名单上没有他的名字,但是选举的时候很多村名都填上了他的名字,最终票数和前任村委会主任相差几票.在当地,马永红由于组织过在校学生举办了很多支农活动,因此他的名字在当地已经成为一个品牌,很多农民信任他支持他,有的支持者甚至为了选举公平的事情与村干部打架.这样的一个年轻人却被现实残酷的人为因素拒绝在门外.
访谈中,可以看到马永红除了倔强孤僻还多了少许无奈.当鲁豫问到:你在现实面前低头了吗?马永红毫不犹豫地说,我别无选择.说这话的时候可以看到,他的双眼藏着泪水.
有评论说,中国的农村关系错综杂乱,很多事情并不是一个在校大学生凭着一股热情和冲动就能解决的.这话说得让人很丧气,但事实就是如此.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一直都能听到一个声音,就是为人民服务.舆论在强调,我们的国情注定了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要依靠人民群众,干部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在很多场合,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农民成为了我们同情的对象,他们的疾苦他们的温顺他们的默默不争让我们感到无能为力甚至心痛.
我们就是这样一个心理,永远都是同情弱者,永远都站在弱势群体这一边,但是很少人能看到这些弱势人群其实存在着很多很多的弊病:思想陈旧,注重个人利益,迂腐,狭隘.蒙昧,无主见等等,在乡村一级甚至存在宗族派系的争斗.而上级为了能够维护一时的稳定,往往是选择较为有威信的当地人当村委会干部,这样的选拔干部的方式并不符合当前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相反,只是姑息了农民狭隘利私的特点,农村的发展也就滞缓了.
从个人的角度看,马永红的好样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至少比起很多很多只说不做的人要勇敢得多,要正直得多,要可爱得多.
访谈最后,鲁豫说,马永红的处境没有好转,村委会主任也不是他,和父母的关系依然紧张,只有“老师”还配在他身边...马永红说自己不是一个爱哭的人,但在节目当中却数次眼含热泪,尤其说到曾经为自己的选民资格问题在法庭上发生的事情时表现出的无奈,愤慨令人印象颇深。事实是怎么样只有马永红自己知道,他是一个坚强的人。马永红休学一年的期限已经到了,而他正在努力争取能休学多一年.
看到这里我感觉不是滋味,飞蛾扑火只有在诗情画意的情况下才被视作一种美,人不是每时每刻都那么豁达的.. http://post.baidu.com/f?kz=154535379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