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青年的觉醒,才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
——谈谈青年的爱国热情
近日来,面对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的图谋,面对一些西方媒体歪曲事实的报道,面对“藏独”分子破坏奥运的行径,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青年的爱国主义激情如海啸般迸发。
以留法学生为主体的上万名华人在巴黎举行集会,抗议歪曲报道、反对西藏独立; 国内也发生了表达爱国情怀的自发性集会活动;网上掀起了大规模的抵制法货的活动和热烈火爆的表达爱国情感、支持奥运、反对分裂、抗议辱华的呼声,许多人把自己的网上头像改成了中国心。在这些爱国行动中,中国青年成为活跃而充满激情的中坚力量。
我们如何来看待这些青年的爱国热情呢?人民日报的文章中说: 这种热情,是爱国主义最为具体的表现, 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我觉得,当我们的国家面对屈辱的时候, 我们的青年应当体现出血性来,在民族大义面前,我们决不能沉默!
我们看到,有个别的青年在关乎民族利益和人类正义的大是大非面前,却遗憾地站到了对立面,成为被人唾弃的败类。怀揣政治野心、支持西藏独立的留美学生王千源就是其中的代表。河南大学也有一个据说叫李镇的大学生,在校园网内看了法国英国部分愚昧无知的人为了所谓人权来反华支持藏独,打着民主的旗号来打我们的残疾奥运火炬手的时候,竟回帖说:“中国就是垃圾……”,他的言论成为网上又一个被爱国青年声讨的对象。
在锦州的一个聊天群里,昨天也有一个人大放厥词,他说:“共产党的事情咱们跟着操那个心用什么用啊,还不如咱们自己吃好,喝好,玩好比什么都好。”“不能够因为个别人,少数人的利益而把整个中国人都给栓上,那才叫悲哀那”“现在听的全部都是一面之词,实际事情的真相你们知道吗”“国家的事情就不用你操心了”“我说的意思为了这个所谓的奥运会动用了多少老百姓的钱呀”“有两句非常难听的话不得不说,奥你妈的北京,奥你妈的运”——大家看看吧,这就是我们身边中国人中涌现出来的跳梁小丑的言论,当然,这个人的言论激起了大家的强烈谴责,最后他的发言在批判声中变成了满嘴脏话的谩骂。
这样的中国人是极少数的,他们无知、自私、狂妄、心理阴暗、人格缺欠,使他们成为新一代汉奸卖国贼,不论什么理由,他们的言论与行为只能被这样来定性。对于这种败类我们绝不能沉默!在大是大非面前不沉默是一种觉悟、是一种责任,对于勇敢地承担起这份责任的中国青年我们应当表示支持与敬意!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中国青年的政治觉悟决定着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与前途,当我们看到在青年中爆发的如此真挚而热烈的爱国激情的时候,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因为,这意味着中国青年在政治觉悟上的可喜成长!
当然,青年人容易有激情,有时也容易走极端;青年人注重情感宣泄,有时不注重实际效果;青年人拥有政治热情,有时却缺少政治策略。应该看到,青年人在政治上需要引导,需要不断成熟。近些年来,中国青年的民族意识在觉醒,这是件好事,但是我们也看到,这种朴素的民族意识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变成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就会变成狭隘的民族利己主义,这种不成熟的政治情绪,是一把双刃剑,在爱国的同时也会起到最终损害国家利益的效果。所以,我们的青年要懂得爱国,更要懂得怎样爱国。 我看到,在这次席卷全球的爱国运动中,大家总体上的表现是理智的和策略的,在法国举行的史无前例的万人集会活动中,能够策略地避免把矛头指向法国总统、法国人民,能够维护中法友谊的大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许多法国同情者也站到了中国人一边,这对敌视中国的一小撮反华势力是一种分化,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斗争效果。
这次大规模的抵制家乐福超市的活动,如果是在特定时间作为一种意见表达方式的话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希望以长期抵制来达到经济上的惩罚目的的话,效果就不一定好,政治上也不利。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支持特定时间对家乐福的抵制,不赞成长时间的抵制。 另外,一切爱国抗议行动都要严格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避免局面失控,造成内乱,反过来损害安定和谐的社会局面,损害国家利益。口号和斗争矛头都要讲究策略,不要针对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而要针对一小撮反华势力、分裂势力。
其实,民间发起的抗议行动对政府是一种有利的支持,一些政府不便于讲的话通过民间渠道讲出来更有说服力,这是政府所希望看到的。同时,能否保持理智,使爱国行动始终在有利于我们的方向上而不至于出现情绪化失控,这又是政府所忧虑的。我们的青年要勇敢地做社会责任的担当者,也要自觉地做负责任的理智的爱国者。我们要在爱国主义运动的历练和洗礼中不断走向成熟,成为今后有为于社会、有功于国家的民族脊梁!
让我们在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而奋斗的事业中团结凝聚在一起,共同迎接伟大民族的伟大未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