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的孩子早当家
5月24日,10岁的王永霞在北川县地震灾区临时安置点内生火做饭。王永霞的学校在地震中被毁了,无法继续上课,住在临时安置点的她就帮着大人干点力所能及的活,成了父母的好帮手。 新华社记者 郝同前摄
5月24日,在四川地震重灾区北川县曲山镇的一处受灾居民临时安置点,一名儿童带着水桶去打水。新华社记者 才扬摄
5月24日,中国科学院青年北川希望小学的小学生郝润林将防震知识手册搬回安置
5月26日,在青川县木鱼镇一灾民安置区内,一名小姑娘在学习。 四川省青川县25日发生里氏6.4级余震,目前灾区群众继续开展生产自救,努力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 新华社发(刘忠俊 摄)
5月23日,三位同班同学在病床上朗读课文。当天,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病房传出读书声,来自四川绵竹市汉旺镇东汽中学高三年级的彭丽、赵思莉、张强三位同班同学在病床上朗读课文。新华社记者 周衡义摄 (来源:新华网 )
5月26日,来自四川绵阳的李知意(右)和来自四川广元的孙浩杰在领取南宁市江南区政府发放的学习和生活用品。
当日,7岁的李知意等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孩子开始在广西南宁市江南区石柱岭小学上学。受地震影响,一些灾区学生陆续到异地学校临时上学。截至目前,共有9名灾区学生在南宁市江南区就读,当地政府和学校迅速安排他们进班上课,并免费提供书包、文具等。 新华社记者 向志强摄
5月22日,在汶川县映秀镇灾民帐篷内37岁的罗后芬为在汶川地震中失去的12岁大儿子王光杰而泪流满面。不到两岁的小儿子王光昊似乎看懂了妈妈的悲痛,不停地为妈妈擦拭眼泪。中新社发 曾宪平 摄
16日,当11岁的张吉万背着3岁的妹妹出现在记者镜头前时,这个小哥哥已经背着妹妹走了10多个钟头,在记者帮助下,将他们带到绵阳收容点。记者 严亮摄(来源:南方日报)
5月24日,中国科学院青年北川希望小学喜爱打篮球的几名小学生在一起合影。 新华社记者李健 摄
5月24日,在地震灾区北川县北川中学操场上的临时安置点内,北川县曲山镇的几名儿童在玩耍。 新华社记者 郝同前摄
5月24日,在绵竹体育场灾民安置点,一名小朋友在吃午餐。新华社发 (本文来源:新华网)
上左图:伤愈重返课堂的高雅倩面露微笑(5月27日摄)。 上右图:地震中受伤的高雅倩在重庆市梁平县人民医院设在户外的临时病房接受治疗(5月13日摄)。下图:5月27日,高雅倩在帮母亲方友兰做家务。 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