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
汶川震灾,举国悲恸。巨大的灾难,唤起你我内心的善良,也唤起很多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有人认为,世界上无论任何地方发生此种灾难,我们都会有同样的感受,但事实恐怕并非如此。任何生命的消逝都会让人有所触动,但仇人、罪人、不相关之人和亲人,毕竟效果还是有所不同。对汶川的逝者,我们很多人有类似失去亲人的感受,为什么呢?大概就是因为我们同属中华民族吧。
逝者逝矣,为了活着的人,为了那种对中华民族近似亲人和家的感情,我们该做些什么呢?生命的失去是可见的,但那并不是我们中华民族真正的危机,有了这种认同和中华民族的坚强,我们不难渡过。而中华民族精神之颓废,社会科技水平之落后才是我们真正的危机。并且,这危机近百年来从来没有消失过,甚至在这快速发展的30年间也尤为如此,如蓄势待发的火山,蠢蠢欲动,随时可能爆发,其后果不堪估量。这次灾难中民族凝聚力的集体爆发,仔细想来,并不是这些年的发展所致,而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沉淀所成。每想至此,殇痛、欣慰与自豪同在。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我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再受人欺辱,不再有贫苦之民,不再有无知之士,要靠我们每个人的努力,而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纵使国家目前还有各种不尽人意之处,但这也正是你我尽自己所能之时,而我们也会为自己的付出感到快乐和自豪,为给我们的后代留下的精彩而欣慰。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就像我们的家,是我们和后代的安身立命之根本。
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以教育为根本动力。而中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无需多说,各位自明。诚如一位教授所说,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可以育人,也可以害人,乃至于贻害社会。而你我心中之殇,根本上说,皆为目前之教育所困,困于自身之被压抑,困于子女之被怠贻,困于贤才之被排挤,困于国家之被欺辱,困于民族之被鄙夷。
抱怨无用,痛定思痛。早就感慨于目前中国教育之累疾,早就设想在闲暇之时办一所网上大学,给有志于为社会和科学的发展而学习和研究的人,提供一片自由发展的天空和交流进步的公益平台。虽然现在依然为生计而奔波忙碌,但时不我待,从现在就开始大概是正确的选择。
在我所憧憬的这所大学里,会接纳所有的人员,不论年龄、背景,更无论贵贱,学科也包罗万象。只要他们是为民族和社会的进步、为个人的乐趣和价值实现而进行学习和研究,我们就会为其创造一片自由的天空;为了信仰,自由表达,自由发挥,没有强迫和限制,也没有虚荣和利益的引诱;那里是知识和创意的海洋,是学习和进步、品位梦想、实现人生价值、体味人生更多乐趣的理想之地;是参与者永远执着于信仰,永不放弃梦想的洁净和神圣的地方。
鉴于个人能力和精力所限,自知不可能独自实现这个美好的梦想。今天,我仅仅能在博客中做一个简单的开始,提出一些设想,描绘一个蓝图,以此来结识志同道合、有更多能力的朋友,和他们一起为民族的振兴铺就一条未来之路。
因为这是一个公益平台,对参与者除了精神上的收获和对所花费精力的小小补偿,不会有任何其它物质收益。这也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可能会远至百年。所以,在欢迎和渴望有志有识之士积极参与的同时,也提醒你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和这个理想的平台一样,作为发起者和组织者的你或我,都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这也是我们能够走在一起,共同实现梦想的基础。我们要虚心思考不同的意见,以办学宗旨和办学准则为依据进行采纳和发扬。我们也需要无私的奉献,执着地把我们的理想变为现实。
我想起我们的国歌,欣赏田汉的英豪之气,也感谢选这首歌作为国歌的人,那句句歌词都在提醒着中华民族每个人的使命: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 起来! 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前进! 前进!进!!
为了这个使命,该到我们为民族做点事情的时候了,让你我就从这里出发吧,我在『我们的大学』里渴望着你的到来!
国殇
《我们的大学》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与帮助,欢迎各界朋友给我们提宝贵的建议并且愿意同所有朋友一起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创新是学校的基本策略,是办学宗旨;
2,弘扬民族文化,体现民族精神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3,面向全社会人民,最终实现社会价值,为全社会服务,发挥个人才能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义务;
4,道德与良知是我们遵循的最起码的准则;
5,思想文化的复兴是民族振兴的希望,因此也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我们的定位:
1,取向是适合于全社会的价值,人人都享有获得知识的权利;
2,氛围是走向包容,人人都享有自由的表达权、参知权;
3,造就权威的学术观点,展现人类发展的前进方向,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4,找出社会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法,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义务;
5,我们本着一流办学的标准,促进中华文化的长期繁荣的社会责任心一直坚持下去;
6,我们是个社会大学,本质上我们努力追求没有区域没有界线没有任何条件的办学模式,与社会上各个领域的权威机构形成互动促进是我们的目标;
同时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是我们讲师,我们追求科学价值真实体现、人文精神社会化普及。
《我们的大学》圈子
http://q.163.com/ouruniversity/
《我们的大学》网址
http://our-university.blog.163.com/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