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北京大学生志愿者奋战在彭州
一,升平队大学生志愿者动态
17号,我们联合救援队(中国人民大学梁漱溟乡建中心)的几名同学,共同签名向彭州市团委递交了去重灾区白水河的请战书,后来市团委说他们无权将志愿者派赴那样危险的地方,劝我们做一些安置点的工作,配合防疫,参与重建。他们说的有一定道理,但其实与我们的思路也并不冲突,我们一方面继续升平的工作,并对参与灾后重建做长期打算,另一方面仍然牢记我们最初的使命是去拯救那些埋在废墟下面的同胞。后来又将请战书递交彭州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应急办,也没有给我们明确答复。
最终,因为我们的坚持,在2日后被允许随返乡灾民去到彭州市小鱼洞镇灾区,不过那时已经无法实施救援计划,因为已经离汶川地震一个星期,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这次行动的一个最大遗憾。
走之前,升平镇的干部握着我们志愿者的手一边感谢一边掉泪,接小学生返回的汽车在碰到我们一只分队时停下,孩子们一起唱《团结就是力量》。
小鱼洞镇死亡一百多人,受灾群众上万,80%的房屋倒塌,90%以上的房屋成为危房。到那里后,救援队开始协助军人和村民搭建临时房屋(有点类似印度贫民窟的窝棚),排险,从危房和废墟里抢运贵重物品,给村民看病发药,组织学生和志愿者支教等。
小鱼洞镇多数村活跃着我们救援队志愿者的身影,群众请我们帮忙,答应过的,都已经完成,有两个村在军队到达之前已经帮他们搭完了帐篷;现在,我们的支教队员也已经到三个以上村庄开展工作,已经在镇上建立一所帐篷学校,接纳了60多名学生。
二、志愿者需将眼光移至农村
灾区的确需要大量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应当更多地进入农村,既然都勇于奉献,那就不要怕吃苦,担风险。现在的情况是多数志愿者聚集在城市,已经严重过剩,他们的工作主要帮忙装运救灾物资、伤员、协助政府整理材料等。
地震中的失去家园的灾民达数百万之众,多数是农民,现在多数已经返回各自的家乡重建家园,这些人一贫如洗,很多人丧失了亲人朋友,急需各种帮助。我们的志愿者如果能走近他们,在政府划定给我们的服务范围内活动外积极去开拓,能做的事情就太多了,其中仅仅进行短期支教、帮村民抢种抢收,如果要覆盖自然村,就需要大量志愿者。
单个的志愿者进入灾区很难开展活动,所以提倡大家组队前往,或者加入已有的志愿者组织,尽量把工作做得细致、深入、耐心,通过实际行动让老乡们感受到温暖,是对他们最大的安抚,切忌以观光、调研还有高高在上的心态去做志愿者。
前期进入灾区的大学生志愿者,因为没有轮换,已经陆续出现劳累过度的情况,他们仅是一只先遣队,后期还需要大家共同投入。
要有所得,一定有所放弃,为了抗震救灾,有些人能够将生死置之度外,现在我们还有什么事情可以放不下呢?我们的志愿者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因为感动才参与抗震救灾,他们更多是基于一种对祖国和人民的一种责任感。洒把热泪,搞点奉献爱心的形式,顶多能安慰下自己的良心,或者骗骗一些老实善良的人,于灾区老乡的实际帮助可能并不大,我认为,到灾区一线服务更能体现出自己青春的价值。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