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风华正茂

中科院院士:“自强宣言”宣示了什么

王元 · 2008-06-12 · 来源:新华网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新华网北京6月12日消息】5月30日北京新圆明职业学院两名大学生申永磊、严中利通过新华网向全国大学生公开倡议:自信、自立、自强,做敢于承担的一代。公开信发表后,在各大网站和社区论坛中广泛传播,引起广大网民的热烈反响。6月1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王元给本网来信,抒发了自己对这一“自强宣言”的感触。全文如下:

“自强宣言”宣示了什么

王元

    最近看了一些报道了解到,北京新圆明职业学院两名大学生通过新华网向全国大学生发了一封公开信,主要内容是倡导大学生们要自信、自立、自强,做敢于承担的一代,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被称作新时期的"自强宣言"。我读了这份"自强宣言",感触颇多。

    在我看来,"自强宣言"首先是宣示了一种承担精

神。我并不认同社会上一部分人说我们80后、90后(即80年代、90年代以后出生的这一代)是"自私的一代"、"不堪重负的一代",在我周围一直都不乏有责任心、有进取心,积极向上的优秀的年轻人,他们肯用功,为了自己挚爱的学业刻苦攻读,为了理想和信念勇于付出,他们也都是爱国的人。我相信我们年轻的一代完全有能力肩负历史的重托,他们是我们民族复兴的希望。

    每一代的年轻人都曾经背负过上一代的质疑和问询,然而他们最终都会以远远超越上一代的优势走进历史的舞台。毛主席曾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现在我们国家发展的势头很好,但今年却碰到了很多困难,尤其经历了几次大的天灾。我们看到年轻人在灾难中迅速成长起来,他们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赤子之心参与了很多公共事务,他们在这个时候发表自强宣言证明他们长大了,成熟了,可以接受更多的重担了。

    "自强宣言"宣示了一种顽强拼搏的奋发向上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看到这次抗震救灾中许多舍生忘死、冲到最危险的和最需要救助的地方去的英雄卫士,他们当中为数最多的就是80后、90后,这种勇敢顽强的毅力和爱国精神,不由让我想起我的导师华罗庚先生。华先生有两点特别打动我:一是他凭着自己不服输的劲头和顽强拼搏自学成才。他只上过初中,即使到了美国伊利诺大学当教授,他的履历上也只有初中的文凭。这一点对年轻人奋发向上有特别大的鼓励;还有一点就是他的爱国,他第一次是19 37年在英国的时候,正值抗日战争爆发,英国人要他留下教书,他却毅然放弃这些在1938年回国,到了西南联大与同胞们共患难;他第二次是在美国,已经是美国伊利诺大学的终身教授了,但一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便带领全家急不可待地返回祖国,为国家做出了很大贡献。从华先生这里,从我们今天的80后、90后身上,我们看到了将祖国和民族放在至高地位的自强不息精神的传递,正是源于这种生生不息的情感和力量,才使得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在不断的强大,不断的繁荣和昌盛。

    北京新圆明职业学院原为北京圆明园学院,含有"废墟建校,不忘国耻"之意,爱国主义教育为学院多年来所坚持。我曾几次去那里访问,印象很深的是老师和同学都非常质朴,但他们意气风发,学习的氛围浓厚。这次汶川地震我们国家遭了很大的难,我们很多的同胞失去了亲人和家园,触目所及处都变成了废墟。但我们依然相信,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中国人最终都是能够战胜的。废墟上重建的,将是比以前更美好的家园。

    "自强宣言"还宣示了血浓于水、代代传承和大爱无边的民族情感。诚如两名同学在公开信里所说得那样:"我们骨子里镌刻着中华民族高贵的灵魂,流淌着五千年来奔流不息坚强的血液,铭记着在危难面前永不屈服的誓言,所以,我们会为了生命的价值和民族的重担,燃烧青春,奉献热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每一次遭受危难之际,总有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挺身而出,用他们稚嫩的肩膀接过上一代传过来的重担,用生命和热血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这次汶川地震,我们的年轻一代再次用他们敢于承担的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现了他们对同胞深厚的骨肉情谊。他们在地震现场无私救人,他们全力以赴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抗震救灾的行动之中,捐款、献血、当志愿者,大难来临时,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这种大爱无边的民族情感,让我切实的振奋和感动。我仿佛看到了蜿蜒千里的爱的长城,用爱筑起的长城,是任凭何种力量都无法将之摧垮的。

    自信、自立、自强--做敢于承担的一代,宣示了年轻人对祖国母亲的郑重承诺,宣示了年轻人向时代发出的最强音。我为他们能够在祖国需要之际勇挑重担而喝彩,为他们能在困境中崛起,为国家和民族注入新的、坚强的血液而自豪。我相信我们的祖国必将因为年轻人的敢于承担更加开拓进取,我们的民族必将因为他们的勇于参与更加自强不息。(王元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

【附1】

自信、自立、自强,做敢于承担的一代

——致全国大学生的一封公开信

亲爱的同学们:

     从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以来,我们总是被许许多多发生在同龄人身上的故事所感动,这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引发了我们自身关于责任和使命的思考。

     曾几何时,我们的头上被冠以这样的称号:“80后”、“90后”,我们被称为“我字当头的一代”,“依靠父母的一代”,“自私自利的一代”。对于我们这些所谓的“80后”、“90后”们,社会上一度引发了很多争议,以至有人说,我们就象一颗草莓,光鲜的背后是无法肩挑大担的脆弱。

     也许是我们成长的环境一帆风顺,也许是我们的亲人过于溺爱,也许是我们从未经历过风雨……在许许多多以我们为主题的争议中,我们竟常常不屑顾及。然而,当汶川大地震发生时,灾难中我们这个年轻的群体经受了短暂人生中最严峻的考验。在废墟的烟尘中,“80后”、“90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个独立、无私、勇敢和坚强的青春形象,用无以复加的形式告诉世人:我们也是堪当重任的一代。

    80后、90后--是热爱祖国,有责任心的一代

     我们清醒地记着五四运动孕育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清醒地记着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我们--激情昂扬的青年,心中一直想着我们伟大的祖国!

     当汶川发生地震的那一刻,想到中华民族正经受着灾难,中华儿女正经受着灾难,我们清醒了,我们行动了。看着遇难同胞的数字在上涨,失踪的人数在上涨,受伤的数字在上涨,我们心痛,我们捐款捐物,我们在献血车前排起长长的队伍,我们收拾行装准备前往灾区救援;我们彻夜守在电脑旁,电视机前,以泪洗面……

     我们看到,第一批赶赴灾区救援的成都军区空军某部十人敢死队,曾冒着生命危险两次进入回龙沟重灾区,累计一百多小时生死搜索,在大难来临时为人民擎起一片生命的天空。这是敢死队英雄谱的年龄--“队长:冯新兰 36岁、副队长:侯文平 26岁、队员:任勇19岁、杨罡19岁、李文杰23岁、陈斌20岁、林伟23岁、赏金虎18岁、张建东18岁、马文龙18岁”。这是一个多么年轻的群体,这个群体在此刻承担着多么神圣的使命,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80后、90后的脊梁,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当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挺身而出。祖国至高无上!

  80后、90后--是坚强的一代

     在地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发生在蓥华镇中学初一一班一个名叫邓清清的女孩子身上。她的老师说,这个贫困家庭里的小女孩,人穷志不穷,学习非常刻苦努力,晚上常在回家路途还打着手电筒看书。灾情发生后,这个小女孩被掩埋在废墟中,当救援人员将小女孩救出时,她还在废墟里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她的诚实如同她的坚强一样,让听者无不动容。

     同样的,我们也看到了在父亲光芒下坚强微笑的--谭千秋之女谭君子,她的父亲为救学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丧失亲人的巨大悲痛面前,这个北大法学院的大二学生选择了坚强面对和承担重任。她曾撰文这样写道:“对于我的爸爸,我要代替他撑起这个家,照顾好阿姨和妹妹,这是我爱她们的方式,也是我回报爸的方式。”她的坚强,她失去亲人不哭的勇气,是80后真实的写照,她才是我们80后坚强的代言人。

    80后、90后--是富有爱心的一代

     有爱才有家,有爱才有美好的生活,我们的爱心是发自内心的, 12日下午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一个又一个同龄人的名字,让我们刻骨铭记……他们为了自己的同学,同伴,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再次冲入废墟拯救他人的生命。

     宴鹏是北川中学的学生,地震发生时,北川中学教学楼共有21个班1000多名师生在上课。当时,教学楼突然剧烈摇晃了几下,坐在窗边的晏鹏被甩出了教室,摔落在教学楼外,他爬起来之际意识到是发生地震了,可身边没见一个同班同学。他没有逃生,而是立刻冲进教室,但刚喊出“地震了,快跑!”就被突然垮塌的教学楼掩埋了。

    “如果能救而没救,我肯定会感到惭愧。” 成都市温江区玉石乡实验小学12岁学生陈浩,在地震时本已逃到安全地带,然而为救素不相识的女同学,他却受重伤被压在瓦砾中长达20多个小时。

     或许有人会说:“灾难使你们学会了坚强和感恩,灾难使你们学会了忍受,学会了承担。”不,不仅仅是这样,我们骨子里镌刻着中华民族高贵的灵魂,流淌着五千年来奔流不息坚强的血液,铭记着在危难面前永不屈服的誓言,所以,我们会为了生命的价值和民族的重担,燃烧青春,奉献热血。这些鲜活的实例我们不能忘却,这一件件突如其来的事件,更使我们不能忘却。 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用他们的行动证明,我们绝不是“垮掉的一代”。

     在震后一所学校的黑板上,温家宝总理题写了“多难兴邦”。是啊,从来没有这样的时刻,让整个中华民族的同胞之情焕发的如此深刻;从来没有这样的时刻,让我们年轻的大学生朋友们迅速成长,学会承担。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向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致敬,像他们一样自立、自信、自强,做爱国的人,有责任心的人,无私的人!

     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的那句话依然警醒着我们:“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朋友们,让我们团结一致,做敢于承担责任的一代,让我们的青春,成为祖国崛起最强有力的铺垫,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向世界证明:中华民族永不言败,中国青年大有可为。

     祝灾区人民早日重建家园、广大同学学业有成!

     北京新圆明职业学院 申永磊 严中利

     2008年5月30日

【附2】

“自强宣言”是怎样产生的

北京新圆明职业学院学生申永磊、严中利

    《自信、自立、自强,做敢于承担的一代--致全国大学生的公开信》通过新华网发表后,没想到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一些媒体纷纷采访我们,了解这封信的产生经过。

    很久以来,我们想写一篇关于80后、90后的文章,上当代文学时,在课堂上同学们还对80后、90后现象进行辩论。针对社会上所讲的80后、90后是自私自利的一代、不堪重任的一代,大家各执己见,有人说我们的吃苦精神确实没有70年代以至更早出生的那几代人强;也有人认为我们出生的年代、环境和以前几代人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什么事让我们去承担,也没有什么机会让我们去经受苦难。大家的说法不一而足,但显而易见,80后、90后,是倍受质疑的,也是倍受争议的。

    其实,作为80后,我们对社会上的看法并不以为然,我们身边也有许多优秀的人,他们能承受压力,经受挫折。比如我们的一位同学李世兰,她的家庭非常困难,每年上大学的学费都是东拼西凑,但她依然待人非常热情,学习刻苦努力,工作踏实认真,一直积极向上。还有我们的一位学长毛永进,他来自贵州贫困山区,除了第一年学费是父母所出,其他三年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自己在外打工所挣。他来北京上大学三年都没有回过家,后来好不容易回了一趟家,还遇上百年不遇的雪灾,他没有害怕,而是在家乡在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义务支教。这些人和事常常让我们思考,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并不完全像社会上很多人争议的那样。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许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没有机会去证实自己承受苦难的能力。

    记得第一次步入校园时看到我们学院院士长廊上有名誉院长季羡林的一段寄语:"成为圆明园学院(我们学院原先叫北京圆明园学院)的一员,你将担负起历史大任和民族重托。"当时我们对这段话还不太理解。后来,有那么多院士、教授先后来学院讲学,他们总是语重心长的教导我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做学问",我们学院的院长亲自给我们作"谈谈诚实"、"谈谈责任"等系列报告,在这样一种氛围的熏陶下,我们的责任意识和承担意识也日渐增强。这使我们更觉得我们年轻的一代完全有能力、有义务承担社会的重担。

    除了平时的学习外,我们还分别担任学校国旗班指导员和班长的职务。五月初,有四名同学每人主动为国旗班交了50元班费,之后队员们得知这四名同学所交的200元钱是省吃俭用和利用周末做兼职积攒下来的,队员们纷纷向他们学习。国旗班发出倡议,每人在"服役"期间打一次工,将挣到的钱交给国旗班作班费。倡议发出后,短短三周就有8名队员利用周末将打工挣到的400元钱交至国旗班。从同学们强烈的集体意识中,我们看到了80后、90后青年一代无私奉献和敢于承担的责任心。

    前不久学院举行了《纪念五四运动八十九周年诗歌朗诵比赛》,本以为五四精神已经远去,很多同学都认为根本没什么看头,只不过是为了完成学院组织的一次活动硬着头皮来看,谁知那天的活动出奇的感人。一些平时看起来好像不太上心的同学竟然用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来准备这次比赛,他们竟然对五四精神有那么深刻的阐释。在同学们激情澎湃的朗诵中,我们看到有很多老师和同学眼角闪烁的泪花,那一刻,我们突然有一种感觉,五四精神其实早已熔铸在我们的血液里,不管我们平时的表现如何漫不经心,一个不经意的触碰,换来的就是奔流而来的共鸣。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们周围很多同学仿佛变了个人似的,大家每天盯着电视,听着广播,阅读报纸,浏览网页,大家的心突然与四川的灾情连到一起。作为国旗班的同学,我们每天的升降旗也仿佛有了特殊的含义。除了捐款、献血,那些天我们都在思考,还能为灾区做些什么?一些性急的同学想着奔赴灾区做志愿者。我们和国旗班的同学则想,能不能给灾区同学一点精神上的抚慰。于是,有的同学写了致灾区同学的一封信,有的写了致灾区人民的信,只有我们两人迟迟没有动笔。

    当时我俩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灾区人民正在承受深重的苦难,作为80后、90后的年轻一代,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有所承担。我们希望以公开信的方式,向80后、90后以及全国大学生发出倡议,让我们年轻一代真正行动起来,尽可能多为社会做些什么。

    严中利是学心理学的,她是四川人,由于感同身受的缘故,她很快想到了只有我们的敢于承担才能为灾区人民提供最好的心理援助。而申永磊则看到了灾难发生后很多80后、90后的感人事迹,联想到不久前对80后、90后的论争,于是想写一篇文章为80后、90后正名。大约在5月28日,我们的文章都写出来了,我们把它们作为一篇特殊的思想汇报交给国旗班的指导老师。我们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当时老师看文章时表情非常凝重,这让我们有一些惴惴不安。谁知老师看了后这样说:"很有思想,也很有意义。这两篇文章如果能结合起来将更好。"于是,我们开始切磋,并定了这样一个题目:《自信、自立、自强,做敢于承担的一代》。

    信写好后,我们再次交给老师。后来,老师告诉我们帮我们投稿了。一直以来,我们并不是太擅长言论的人,很多时候更愿意用行动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目标。在我们学院,除了好好学习,做好学生干部该做的本职工作,我们国旗班的同学都是在用默默的行动来履行自己当初加入国旗班的誓言:"祖国至高无上,国旗永在心中"。因此,与其说这封信是致全国大学生的公开信,不如说是我们的"自强宣言"。

    公开信发表后,一些媒体纷纷采访我们,了解我们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写这封信的,其实我们真的没想到太多,在那样的情况下写出那样一封信,当时只有一个心思,就是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希望我们80后、90后的年轻一代能够勇担重任,让灾区人民早日重建家园,让我们国家的明天更加美好。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青松岭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你搞一次个人崇拜试试,看看有多少人会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来吗?
  2. 邓论学习 (十二) 是四人帮搞的“血统论”吗?
  3. 星话大白|越南
  4. 为什么批评西方的他们都“意外死亡”了?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五)
  6. 是右就必须反,必须批
  7. 谭吉坷德|决战,或许正在悄然开始
  8. 胡锡进为什么总改不了阴阳怪气的老毛病
  9. 毛主席像事件:美策动,迫使中国放弃毛泽东思想!
  10. 痛心,反华润人丁一多因强奸被捕,哈哈!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5. 这是一股妖风
  6.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7.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8.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9.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10.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痛心,反华润人丁一多因强奸被捕,哈哈!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