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又是一年假期到来时。每个假期,总有大学生为着自己的前途在奔波,也有大学生无所事事,在颓废和无聊中度日;但是还有这么一批人,他们胸怀祖国,投身社会,走入普通的工农群众,支教、支农、走访、调查,希望能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在这过程中,他们的心胸得到了开阔,对新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有了把握,对国家和人民的体认更深,从而也在不停的思考,这一代大学生所肩负的使命。
将于近期选登一部分高校同学的社会实践文章,同时也欢迎广大同学投稿。
西安国有企业走访实录
久闻西安是新中国建设的老工业基地之一,是解放后国家重点建设和布点的主要城市之一,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据官方资料,西安工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五”和“二五”时期,国家布局156个重点项目中,有17项落户西安,投资了26.3亿元,其中工业占70%,形成以电工、机械、纺织为主的工业基地。“三线”建设时期,国家为建立战略后方基地,进行了大规模国防和军工布局,先后从东南沿海内迁和新建了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科研机构,奠定了国防和军工业基地。之后,就是近几年的转型期。于是趁暑假,约了几位同学到西安去了解西安国有企业的状况。
经过两天的调查,我们对西安的工业布局有了大致了解:南郊是高新技术开发区,这里大多是销售公司或合资企业;东郊是黄河、华山、秦川等六个大型国防厂,最东面是四(五?)个纺织厂;北郊是航空工厂;西郊多是苏联东欧援建中国的工厂和配套厂。由于西郊离城区较近,且大多为大型工厂,也不属于保密单位,于是我们把调查的重点放在了西郊。
几天走访下来,发觉国有企业问题都很严重,普遍生产效益不好,工人大批下岗,虽已大量减员但并未增效,有的已经倒闭,剩下的大部分也将要倒闭。在整个西郊,近二十个工厂,比较好的应该只有永远也不会停工的印钞厂,还不错的是远东、庆安两个航空配套厂加上高压开关厂。所谓不错,工人们指的是还有几条生产线能维持,在岗工人的工资能不间断的发下去。不止西郊的工厂陷入困境,其他地方的企业也好不到哪里去。东郊黄河厂自己搞了个房地产开发公司,捣腾自己家属区的土地;最东郊的纺织厂也濒临破产,并发生了多起工人因生活所迫的自杀事件。……
在汽车配件厂,我们了解到该厂已经破产重组完毕,而兼并方是一家投资公司,其目的并不是为了继续生产,而是为了用厂房搞房地产开发。我当时听了挺为配件厂的工人高兴,因为至少他们能够安置,多少退休金能发上,要再拖的话,按国家政策,07年国有企业问题自行解决,国家不再管,那么他们什么都得不到。但是随着走访工厂的增多,我发觉兼并方搞房地产开发是一个普遍现象。因为西郊路北都是工厂、路南都是家属区,而家属区的房子都是苏式建筑,哪一片开发了房地产哪一片没有,一目了然。一问附近生活的人,也几乎没有猜错的。比如说西电微电机有限责任公司,已经政策性破产,厂房都封起来了,有的甚至把车间租给别人,谁有能力揽生意谁就去做,有的把产房拆了,搞起房地产生意。我们亲眼所见的就是西电微电机有限责任公司已将厂房卖给了家世界——一家大型超市。如果大部分的企业都这样搞,不去考察兼并方的能力和意图,那我们还有破产重组的必要吗?所谓破产重组不是要使我们的工厂重新焕发活力吗?我们的工业如何发展?一个城市需要这么多的房地产吗?更何况即使需要,老百姓也买不起这样的房子。
当问起工人,改革前是不是大锅饭养懒汉时,工人们都给了坚决的否定。提起以往,工人们认为那时虽有懒汉但是不多不影响全局。相反,我倒听到不少工人认为现在的国有企业才是真正的养懒汉:由于工人没有了主人翁地位,做工作都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要熬够了上班时间,工资都一样。有位飞机发动机厂的工程师介绍说,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下,他们厂在试装一台组装的发动机时,在差十秒合格时,由于心不在焉的操作机器报废,这被定性为特大事故,结果年底他们厂还被评为系统内先进单位——因为生产同类产品的其他工厂做得更差。对于过去,有老工人是这样介绍的:工人是八级工资制,最高八级,级与级之间差几块钱。当时对技术的要求是很严的,级别定得基本合理。一级工做三级工的活,拿一级工的工资,三级工做一级工的活,拿三级工资。由于大量的都是低级别的活,故级别越高越划算。大家对技术的钻研都很积极,何况在当时的氛围下不努力工作会被大家瞧不起,自然那时很少有懒汉了。提起现在,这位老师傅摇摇头,不说话了。
工人们对国有企业普遍状况不好,为什么会变成真正的养懒汉,分析也很不一致:有人认为是一个个的贪官把国有企业搞垮了。电缆厂的家属区里,有两栋与周围建筑都不搭调的新楼——每户两百多平方米、双卫生间,工人们称之为腐败楼,住的是厂领导。离腐败楼最近的楼被称为沾光楼,因为托腐败楼的福,这楼装上了暖气。其他楼就没那么幸运,暖气现在都没装上,一到冬天就有不少老工人因为熬不住而去世的。有人认为是大环境坏了,假冒伪劣产品太多,而国有企业心眼太实,不懂造假,价格偏高,且技术工人也都往外流,搞同样的产品与原单位竞争。汽车配件厂就是这样垮的。有工人认为有管理的问题(主要是保证就业,人员冗杂),也有国家政策的失误。更有激进者认为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政策一直就是要搞垮国有企业,而“国退民进”的做法似乎又为持这种观点的工人提供了一个证据。不同工厂的工人都讲了本厂搞垮的主要原因,或许所有这些原因的综合才是国有企业整体效益不好的问题所在。究竟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私企和外资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自主创新依靠谁,这是我们之后需要长久思索的问题。
虽不是第一次走访,但还是真切感受到了老工人身上的精神和气质:他们对工厂的关心——有的工人已经退休二十几年了,但是对工厂的现状还是了如指掌,还想为工厂未来的路做点事。他们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担忧和思考——他们会分析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近三十年来发生的巨变。他们对青年无私的帮助——虽然他们知道我们的到来,不能帮他们解决任何问题,甚至可能会徒增伤心,但是他们还是把他们所知道的一切都告诉我们。
此外,老一辈工人们高水平的理论认识,对国家发展以及前途的关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对政府的各项大措施,国家的大举动都有自己的独特理解,他们有自己的看待世界的一套思维,这种独特的思想是我们在年轻一代的工人身上看不到的,我想这种差别不仅仅是年龄的关系。年轻一代工人摆满街头的麻将桌与老工人对新闻报纸的关注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这让我有些感到困惑,我们到底是在前进还是在后退?
这次西安之行,七天很快过去,我的内心一直很压抑,我看到了许多主流媒体上很少涉及到的黑暗面。我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关注中国国有工业和国有企业工人的真实处境。虽说并未来得及品尝同学力荐的羊肉泡馍、也未体会古都文化,但是,我想这七天带给我的思考是长久和深远的。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