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流动儿童生活学习状况的调查
2008年5月中旬,大学生支农服务队对濉溪县部分流动儿童的生活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希望可以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情况,能够进一步地接近他们,更多地了解这一群体的世界。其调查的具体方法是向在校的流动儿童发放调查表,并取得校方的支持共同完成问卷。此次问卷调查下发问卷98份,实际回收92份,有4份问卷部分题目没有填,统计时未采纳,实统计数据88份。
根据问卷数据的统计,我们可以把被调查同学的现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及相关情况
大部分都是父母同时进城务工或父亲外出务工,母亲单独进城务工的情况只占10%。也有少数父母在家务农把子女送进城镇的学校上学的情况,一半以上的同学与父母在一个城镇并生活在一起。
2、流动儿童自身状况
学习方面,绝大多数的同学自评能够跟上学校课程的进度,但也有11%的同学感到学习吃力。11%如果扩展到全国的流动儿童总数中去,也会有将近60万的同学感到学习吃力,跟不上课程进度。在节假日安排作业量方面看2/3的同学认为作业安排合理并且能够接受。
生活方面,绝大多数同学在课余时间做家务来减轻父母的负担,只有4%的同学不做家务。一半以上的同学会看一些电视节目。90%以上的家长对他们进行监督。90%以上的同学有着良好的睡眠,不会被学习压力等因素侵占休息时间。
一半以上的同学已经习惯了在城镇的生活方式,并且绝大多数的儿童愿意在城镇里上学。但同时他们对老家又有着很深的情感依恋,希望可以经常回老家看看。 在学校,流动儿童都有自己的朋友,没有出现被同学排斥的现象,这也许与我们这次调查的是县级中学有关,因为并不是大城市,贫富差距并不大,生活方式、文化背景差距不大,所以同学们相处比较容易。
3、与父母、老师互动等方面的情况
大部分学生与父母说话的内容限制在学习方面。他们也不经 常与 老师谈心,还有18%的学生 从不和 老师交流,一些同学说不是不愿意 和 老师交流,而是不知该怎样去说,如何去说。这样的状况可能不是流动儿童所特有的,但对于他们来说这一问题的解决更有紧急性,这取决于他们这一群体的特殊性。
有95.6%的同学认为老师对他们与城市里孩子的态度一样,其余的认为是冷淡、歧视。一半以上的同学认为老师很关心自己。可以从统计数据中看到“老师从不关心我”的数据为0%,这很令人欣喜。
流动儿童对父母有着强裂的依恋感,他们亲情饥渴的现象严重,也有一些同学认为照顾自己的人感到更亲近,可能是因为情感转移的作用。当遇到困难时,接近一半的学生会向父母求助,也有36%的同学有着很强的独立性,他们会自己寻求解决的途径。
4、其他的方面
在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上,如感到最快乐的事,感到最苦恼的事,以及将来的理想上有一些共通性。大多数同学把学习成绩进步和能够和父母在一起看作是快乐的事,相反则是苦恼的事,只有少数学生存在明显的差异,如一些独立性很强的同学最苦恼的事是家庭关系不好或与父母有代沟。理想则以考上大学,有份稳定工作为主,也有其他各式各样的答案,都有较明确的目标。
流动儿童的零花钱在10~40元不等。由于家庭经济、教养方式等因素的差异,零花钱有一定的差别,少数同学的零用钱在100元左右。
以上即为淮北市濉溪县地区流动儿童生活学习状况调查的结果,因本次调查时间、条件有限,只作了简单的调查。根据问卷数据结果的显示,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已经存在很久的问题,下面就是对这些普遍问题的阐述。
1、与老师互动情况不乐观
同学们普遍不愿与老师互动,不经 常和 老师说心里话,还有18%的同学从来不 和 老师说心里话。虽然这种现象不是他们这群特殊群体所特有的,但他们的父母平时忙于工作无时间关心他们,有的家长也不能用科学的方法管教他们,使他们不 能与 老师互动这一问题的解决有着紧急性。这一问题还是应大力动员老师主动与同学交流,不要产生了严重后果才找到学生,平时要多与流动儿童聊天,谈话内容不要单一,地点也不要在办公场所。在办公场所会给孩子们造成紧张感。有的老师也会对学生说“有啥心事可以找老师说说,老师会帮你的”,但找老师说心里话的那扇大门虽开启了,但门前却没有路(学生不敢主动找老师谈心等)如何让同学进入那扇开启的大门呢。关键还是要老师积极、主动些。同时基 于学校 老师有限,而同学数量又很多的状况,校方也可以调动社会上的热心人士来学校担 任校外 老师、心理老师、知心老师等角色,这样会更有利于帮助流动儿童。
2、普感学习压力大
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感到学习有些吃力,他们普感学习压力大。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大部分流动人口家庭生活不富裕,子女也深知父母的疾苦。他们知道父母送自己上学不容易,也知道父母对自己寄托了太多的希望。所以无形中就赋予了他们太多的压力,再加上一些父母的管教方式不科学,粗暴地解决子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这样不仅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还容易造成学生怕学、厌学的心理状态,学校里老师看着学,家里父母逼着学,再加上他们的父母大多数无时间也无能力辅导孩子的功课,只是口头上说要好好学习,对于自制力比较差的孩子来说这些话无实际的效力,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与城市孩子之间的差距。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提倡学校成立学习帮扶小组,由班级里品学兼优的同学帮助几个流动儿童共同学习,这样可以使孩子们之间的界限模糊化,更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可以缓解部分学生学习吃力的状况。
3、深入开展素质教育 合理丰富课余文化生活
要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从此次调查的数据显示有40.7%的同学不看电视。观看各种电视节目也是当今人们接受知识、社会信息的重要渠道,要使孩子们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口号,要把这一口号落实到实处,使同学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能搞新瓶装旧酒。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要合理,要符合时代,符合同学们的接受能力。第二课堂的教科书也应与时俱进,突显时代特色。例如,我支农团队在某小学支教过程中,许多同学发现音乐课与时代脱节,一些歌曲过于老套,使得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不高。
4、加大国家教育投入力度
对于流动儿童学习无人辅导,而家庭学习环境较差的情况,我们提倡学生去寄宿制学校,国家也应再一些原不是寄宿制学校的基础上兴建宿舍楼。寄宿制学校方便学校对于学生的统一管理,也 方便 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人状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样既省去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又有利于流动儿童的正常学习。但兴建宿舍楼等就需要各级政府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力度,真正把流动儿童的成长问题当作大事来办。
以上提到的是父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我们不能否认,有一些家长看到了部分初中毕业生就外出打工赚钱的情况,就也想让孩子初中毕业后出去打工赚钱。对于这样的家长学校应尽量说服,现在我们的国家正飞快的向前发展,需要更多懂技术、从事脑力的工作人员,九年义务教育不能满足个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求。
以上为大学生支农服务队在本次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结果中看到的一些问题和相应提出的建议。希望这些已经存在相当长时间的问题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将来不会成为“历史遗留问题”。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