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风华正茂

七年目睹南农之怪现状

杨昌济 · 2008-10-26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南农试验田

七年目睹南农之怪现状之一:党政机构臃肿重叠,干部太多人浮于事!

杨昌济 发表于:2008-7-25 23:32:23

在南农呆了数年,这几年,也正好是南农从翟虎渠时代的盛极一时到小波时代的江河日下的几年,看着学校的衰落,数年来田里诸多深爱着

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通过各种方式表达着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只是可行学校领导充耳不闻,只顾自己大捞政治资本和经济资本,任凭学校的日趋不振,我们也只能怒其不争了。

罗马建成非一日之功,当然,学校的衰落也非一日可成,本人总结了数点,权当是抛砖引玉。

第一点就是:党政机构臃肿重叠,干部太多人浮于事

  看看现在的南农,目前包括党办、校办在内共有处级单位21个加直属单位7个,校领导总共有10人,处级干部135人(参考文献/b4781/d34999374.htm ,目前实际可能稍有变化),科级干部更是不计其数,想想,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队伍!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副处级以上干部可以享受单人办公室,每人每年招待费2万(一个校级重点学科年经费才10万),加上每个办公室的电脑、打印,办公桌,空调,水电费,可想而知,光是学校党政机构一年就花掉多少钱,对于并不富裕的南农来说,这就难怪为什么盖钧溢院士没有一个稍微好点的办公室,南农教师待遇低得出名,学生条件差得怨声载道了。

   今年上半年的全国人大一个重大的议题就是实行大部制,减少行政机构,减少领导职数,转变智能,提高效率。那么学校作为一个比较独立的小型“政府”,其实也很有必要实行大部制,减少领导职数。

   干部队伍庞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的特殊政治体制是党政二重机构,高教法第一条就规定我国高校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所以有这么多书记院长也就不难怪了,这一点学校无法改变,但是在此前提下,学校是可以通过合并部门、精简干部数量来控制队伍人数的。

    这其中,首要可以合并的就是党委办公室和校长办公室,高校不比地方党委政府,党委政府各有分工,机构多,事情多,各有一个办公厅是正常的,在高校里面,正副校长全是党委常委(除民主党派正副校长),而且党委和校行政的分工也不是那么明确,所以这两者根本就可以合并,像南航称为“党政办公室”,南理工是“学校办公室”,这样就至少可以减少2个正副处以及数个办公人员

    可以合并的还有组织部和人事处,这些都是管人事的(前者管副处级以上干部,后者管副处级以下以及全校教师),智能相近根本就可以合并为“组织人事处”,很多高校就是如此。

   学工处和团委也是可以合署办公的,团委是由于我国的政治体制产生的,但是这两个机构很多职能都是重叠的,招生、学籍、宿舍、学生思想、评奖等学工处都管,团委好像只剩下搞学生活动一项,即便这样,两者的区别亦不明显,以前学校还是学工处处长兼团委书记,团委是个副处级建制,可是后来竟然把团委升为正处级,添了个独立的正处级团委书记。

  另外从职能上讲,“珠江校区建设与发展办公室”是可以并入“发展规划办公室(高等教育研究所 )”的,“产学研合作处(科技开发部)”根本就可以并入“科技处”,还有“基建处”“资产管理与后勤保障处”“实验室与基地管理处”也是根本可以合并的。

  除了合并部门之外,我校的领导职数其实也是可以减少的,像一个组织部,总共才4个人,却还设置有一个部长,一个副部长,一个主任科员,一个科员。其实,一个部长就绰绰有余。学校的不少科室,本就3个人,却还要设置正副科长,这些都是凭空多添领导职数。领导职数一多,导致了机关人员工作态度散漫,人浮于事,不要说学校那些学生出国打印成绩单出国要收费,有章在就是不给盖的情况,就是对于教授博导,都是不可一世,经常出现一个教授去报销经费还得看一个科员的脸色的情况。

  其实教育部早几年就颁布过《关于当前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规定高校精简部门和干部队伍,防止高校政府化的倾向,只是可惜学校却是反其道而行之。

  此诟病一日不除,学校就难得有大的发展。

七年目睹南农之怪现状之二:官僚主义极度盛行,师生民意难达上听!

杨昌济 发表于:2008-7-27 16:39:06

如果你是一个学生社团或者学生会的干部,要组织一台晚会或者其他活动想请校领导参加或者采访校领导的话,一般来说你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亲自去邀请或者约时间,因为你可能觉得这样比较礼貌。而当你走在行政楼三楼或者四楼的时候,问左边办公室的人校领导在哪个办公室时,他们就会先问你怎么回事,等你道明来意后,他们就会面无表情的说到:“你们直接找校领导是不行的,你先叫你们院以学院名义写一个书面申请给我我们,我们交(党办或者校办)主任审核之后,然后告诉校领导,等校领导决定后,我们会通知你们院的,到时候通知学院你们便可以了。”

  也就是说,当学生因为公事要找校领导的时候,必须经过学院——党(校)办——党(校)办主任——校领导——党(校)办主任或者党(校)办——学院——学生等至少七个步骤,还记得以前没有经过这些程序找校领导的时候,回来还被院领导批了顿“我们都不能直接找校领导,你们学生怎么能直接找校领导呢,年轻人,做事要注意分寸”。至于学生私事想找校领导,聊聊天啊喝喝酒啊什么之类,估计你立马就被轰走了,哼,你们这些学生怎么有资格和校领导聊天喝酒。于是乎,在南农,校领导成了皇亲国戚,其办公室是宫廷大内,党(校)办是大内守卫,我们这些学生老百姓呢,只能在“皇城”外看看,是无法接近皇亲国戚的。

  在我们学校,校领导对学生也是不感冒的。一般来说,校领导参加学生活动的热情度,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学校对学生的重视与否,同为兄弟院校的中农,一般的学生活动,总能看到瞿振元和陈章良的身影,而对于我们学校来说,小管和小郑参加学生活动基本是不可能的任务,本人在校七年见此情况绝不会超过三次。最多的就是庄书记出现下,而且也不多见。一般活动要是能请到个副处级干部已经不错了,举办前还要大肆介绍番,有时候实在不行,辅导员都可以凑数。在南农,校领导似乎有一个默契。那就是不屑与学生为伍。谁和学生在一起谁丢脸。

 于是乎,陈章良离开中农的时候,整个广场的学生高呼欢送,要是小波如此,估计大家都会下饭馆去了。也许有人会说,校领导日理万机,事情多,很忙。但是不要忘记了,有学生方为学校,有学校才有校长,校长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才是校长要忙的第一件事情。

  以上仅是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在行政与科研教学之间,照样是就行政为先,科教为后。举办个学术论坛或者会议,坐中间的一定是领导,哪怕其学术一塌糊涂,论坛举办方要感谢的,首先也是领导,似乎好像是领导促进了学术的发展。不说大的学生论坛,本人参加了一个学生举办的辩论会,请了一个院副书记和副教授参加,有趣的事,这个副书记还是这个副教授的学生。但是到场的辅导员,对这个副教授面无表情,一见到这个副书记,就像老鼠见了猫,点头哈腰。最后还是这个副书记坐在位置最显尊贵的评委席中间。至于那个副教授么,就只好做旁边了。本人有幸参加南大一个学术论坛,开幕式当晚,举办方请了三个不是很知名但是声望颇高年级颇长的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老学者,还有一个副校长(南大的副校长可是正厅级,和小波一样),但是举办开幕式的时候,三位老教授是坐在主席台上,获得最先的介绍,颇受尊重,至于副校长,是坐在台下的,介绍时也只是一句话带过。并无任何人觉得不妥。因此也就难怪南农的学术与南农是天壤之别了。

  在南农,当个处长远比当个教授更有权有势,因此每逢换届之时,不少“教授"无所不用其极,只为获得那一个乌纱帽,一旦竞争不过,要么远走他校,要么举报信满天飞。当年翟虎渠卸任之后,南农新任校长在郑小波与胡金波两人之间产生。后小波胜出,于是金波就跑到中药大当起了党委书记,目前已经是省教育厅副厅长了。外语院,学校本一直想让其英语系的某教授任院长,但是每逢任命,其日语系某教授必有举报信飞至,致使院长任命拖延数年。

  官僚主义的盛行,使得在校领导之间与师生之间形成了一道天堑,校领导不屑与普通师生为伍,师生民意难达上听。导致一方面校领导屁股决定脑袋,拍着屁股做决策,沉溺于自己的“伟大政绩”,一方面学生师生怨声载道,自己的要求无人理会,学校江河日下。

七年目睹南农之怪现状之三:只见大楼拔地起,未闻大师授业声!

记得2001年刚来南农的时候,那个时候学校很破旧,除了综合楼是新建的之外,其他都是老楼,至于什么行政楼、生科楼,逸夫楼那时还只是网球场、菜园和荒地,图书馆也很破,20舍是块操场,13舍还是老礼堂,医院在一栋和主楼一样老的建筑里面,至于北苑,那个时候是没有这个名词的……。

  刚来南农,我很自卑,因为“农业”二字,因为家里和社会的偏见,一度不喜欢学校。但是过了1年余 的时间内,我渐渐为学校感到自豪,2001年,盖钧溢和夏德全被评为工程院院士,使我校的院士数量增长到3名,10月,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使我校成为江苏省第三个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高校,还有王建民和马正强两位长江学者,还有钟阜宁等一大批国内知名学者,于是,在这些前期的积累下,2002年,武书连等评出15所“2002年中国一流大学”,其中南农首度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以农学第二名位列其中,清晰记得,当时的校园网,校报都大肆报道这事情~~~~~~~~南农其时何其风光。

  小波01年下半年上台后,也许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不久后校领导便抛出了学校“十五”规划,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花2.5亿元大兴土木。于是,一座座大楼拔地而起,北苑开建,“北苑”这个名词也逐渐涌现。我想,所有00-04届的学生都还记得,那时候的校院,活生生一个大工地,影响最大的,就是为盖新图书馆而封闭图书馆南面的路,图书馆因为地基问题拖延一年多盖好,那条路也封了一年多。

 但是呢,校领导是很有“远见”的,为了拥有更舒服的办公环境,免得因为天气太热太冷而头晕脑胀导致决策失误,影响南农发展,在这么多大工程中,首先盖的不是邵夫、生科等学术用楼,而是首先就扒掉网球场,盖起行政楼,先将那么一大帮校长、书记、主任、处长等娇贵的领导搬进去再说,至于教授么,不打紧的,搞学术的能吃苦。

 数年发展,学校盖成了目前这样子,不错,很漂亮。但是,大楼起来了,大师却渐鲜闻之。夏德全院士2005年离世,刘大均老院士目前在家修养,已经不能从事科研教学,真正的院士只有盖钧溢一个了。翟校长调任中国农科院任院长之后,当初其挖来的王建民长江学者也随之而去(不过名字还挂在南农),这些年,南农人才流失严重是有目共睹的,不说以前,现今的外语院秦礼君教授也似乎对学校不满,想去江南大学。至于“一流大学”的名号,昙花一现后已经成为一个历史。虽然这些事情不能代表南农学术的全部,至少,它代表了一种趋势,一种迹象。

 南农这几年也不是没有参评院士,像张天真教授就参评过几次,只是可惜~~~~。个人觉得学校在参评院士方面有点欠妥,在中国,评院士除了本人要有深厚的学术功底以及较好的人缘人品之外,公关也是一个方面,但是,像最近的一次学校竟然同时有4个教授参评,在超级激烈的院士评选当中,其实贸然参评是很得罪人的(所以上次有资格参评的侯喜林教授以学术不够主动退出参评),而且,人太多,学校也不好兼顾,不如集中人力物力推选一个,希望反而大些。

 学校没有大师、学术水平日薄西山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1.根据学校政策,校长郑小波有一个人才引进专项资金,每年1000万,只要是用于人才引进,校长勿需经过任何组织和个人同意审批便可使用,七年了,7000万,这么大笔资金,但是就是在南农看不到引进来的大师级的人物,个中缘由,难道是领导太忙,无瑕引进人才?抑或,领导人际关系不广?(为避免不必要和不好的猜测,额外声明,这笔钱是专项资金,是不可能被TW的)。人才没引进不打紧,前几年我们学校退休的几个老教授,学校不予以重视,反倒被南大等返聘去了。

 2.学校教师待遇太差,高级人才不愿意来,自己本身也留不住人才,又造成流失。

  前几年学校本欲打算引进一文科学术牛人(好像是社会学方面的,不大记得了),学校也颇具诚意,那牛人来南农看看的时候,学校派出领导级别的人陪其游玩游说数日,但是最后那牛人一综合自己的收入与南京的生活水平,最后依旧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了。

  南农的薪资水平低以前是在江苏出名(江苏高校倒数一二名),可是自从去年后,便已经是全国闻名了,无论在百度,或者google,只要你输入“高校教师辞职透着一份沉重”搜索,便能看到数百上千关于我校的一则新闻(号外,号外,这一切,源自我们伟大的试验田,为什么,问阿德。)

 但是南农还有一种特殊现象,青年教师工资低不代表所有人低,尤其是不代表行政楼工作人员工资低,人事处一个科员,在省学联工作一年后来此工作(这一年算工龄的),月薪可以达到3700;今年科技处,学工处等招的科员等新人,也可以达到3000左右。但是刚开始工作的博士,一两年之内,工资却只是2500,如此本末倒置,难怪~~~~~~~~

 这些年,时常与在学校有些年头的一直读上来的博士、留校的青年教师或者教授里聊天时,一谈到翟虎渠,无不兴高采烈,眉飞色舞,回忆起Good golden day,但是只要一谈到xb,哎,除了怨气还是怨气。

七年目睹南农之怪现状之四:学院设置贪大求全,专业建设缺乏规划!

杨昌济 发表于:2008-8-7 11:38:18

 在写这个之前,有必要介绍一下南农近10来年的学院建设史。目前我校除成教院、研究生院外,共有本科学院16个。其中农学院、植保院和园艺院在上世纪90年代还属于同一学院(好像叫什么农业科技与生命学院,不大记得了),在千年之交分离开来。小波上台后,“大刀阔斧”改革,2002年一年新成立4个学院,分别为从理学院中分离出信息院,从人文学院中分离出外国语学院,从农学院、资环院等整合一些专业组成生科院,另外新组建国际教育学院。

  一般来说,在高校的建设中,一些原附于其他专业类别学院的学科随着师资科研力量的增强,分离出来组成一个独立学院,这样是有利于学术科研发展,对学校是有好处的,不过一般来说,要这样做应该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服从学校的长远发展大局,学院间大体均衡发展;第二,新学院必须具有一定实力的师资队伍和科研力量。

  我校是农业大学,实力最强的是农业学科,对外宣传的招牌和引以为豪的资本也是农业类学科,所以在大农学类之间的整合优化是有利于学校发展的。但是信息、外语院的新建是不大妥当,生科院的组建也是颇为不伦不类。

  在信息,外语院分离之前,理学院以及人文学院本身在学校的实力就不算强,计算机、外语、物理化学等学科一直都是以服务学校的基础教学为主,学科实力比较弱。但是校领导为了实现其大“能耐”,搞什么“多学科协调发展”,硬是将其独立出来,这样做的弊端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师资科研能力并没有增加的前提下,学院分离导致某些学院实力进一步减弱,学院间不均衡发展加剧。信息外语两院独立这么久,学科实力根本没多大变化,依旧只是服务于学校的基础教学,而这样做对人文、理学、信息、外语四院的力量削弱是显而易见的。当年理学院的所有本科专业就是目前的信息院本科专业,信息院分出之时,由于专业全部划出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现象:理学院的“学生真空”,一个学院只有老师没有学生长达半年之久,后来学校仓促设置了应用化学等专业,但是因为没有历史沉淀,实力那是相当的弱;还有就是就是当每年各学院科研经费公示之时,我们可见农学院的经费为数千万元,而外语院不过区区几千元,相差上万倍的差别如何能保证多学科协调发展?

 第二:农业类高校搞所谓的信息院等显得有些不伦不类,记得当年和理学院一杨姓教授聊天时她说到:农业大学又不是理工科类大学,搞什么信息院啊,培养出来的学生估计企业也不敢要,因为他们觉得农业大学不具备这个学科实力。

 第三:新成立一个学院,就要相应设置院长,书*记,教学秘书、辅导员等一个全新的行政系统,不但增加了领导数量,也极大的增加了学校的行政成本。但是,很搞笑的是,这些院的科研经费少的可怜。

  至于为什么说生科院的成立是不伦不类的呢,怪就怪在它是成立在农业大学里面,在南大这样的综合性大学,其他学院都是什么历史、物理、天文之类的院校,新设一个生命科学院,那是一种学科的有益补充,无可反驳。但是,我们农业大学的大农学类专业本身就是研究生命科学的,什么农学院、植保院、动医动科哪一个不是生命科学,但是现在又搞个什么生命科学院,那其他学院成什么了,难道就是非生命了(这些话在农学等学院的老师教授中说得最多)?而且目前的生科院也有植物科学与动物科学等系,和其他学院是重叠的,所以说显得不伦不类。

 

  学院的整合,专业也必定会有相应的变化,但是有些学院专业设置却是明显的缺乏规划,搞得一团糟。这其中最显著的代表是农学院。当初农学院成立之时,有农学、生物技术、农村区域发展三个专业,但是却是分属于农学、理学、管理学(农学院设置管理学专业,怪哉否?)三个学科,后来生物技术划给了生科院(生物技术这个专业的划走导致农学专业的招生一下子从2各班变到5个班,而且当年出现一个怪状,就是生物技术大三大四属于农学院,大一大二的却属于生科院,一个专业,分属不同学院也是怪哉了),农村区域发展想划给公管院,但是公管院嫌弃此专业就业不好影响本学院就业率就不要(农学院于是就由此前的招生2个班现在变为招1个),后来又新设了个统计学专业(理学),说是农学院的,但是课程设置与理学院差不多,绝大部分课程是与理学院一起上的,更为奇怪的是,招了一届又停招了一届然后又继续招,现在,农学院又搞了个什么“种子工程”什么之类的专业。第一次向教育部报批申请新专业,但是没批准,但是农学院不气馁,又接着报批。反正就是一团糟。

 学院设置贪大求全,导致学校发展不均衡,影响了学校建设“研究性”大学的步伐,至于学科建设缺乏规划,倒霉的只有学生了。

七年目睹南农之怪现状之五:学校定位盲目跟风,硕博扩招质量下降

杨昌济 发表于:2008-9-8 10:21:3

年轻人赶时髦,那是他们的标志与专利,但是一个大学,作为承载着培育国家未来接班人的重要任务的机构,不自量力,盲目跟风而不顾学生的利益那就说不过去了。

   上世纪90年代,教育部搞了个“211”工程,我们学校很幸运的入选了,但是没几年211太多太滥了,于是教育部又搞了个“985”工程,立马又有N多高校趋之若鹜,99年985只有9所,现在已经有43所。按照大家通常对“985”的理解,也就是说,明确定位并得到国家认可要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高校,所以啊,“研究型大学”成了近年来的流行词,我们学校当然也不例外,XB也跟着嚷嚷着要建设研究型大学。

  一个学校有目标不是坏事,但是前提是要量力而行,而不能是跟风行为,作为一个“研究型大学”,研究为主,教学为辅,那么就应该有足够强的师资科研力量,单拿导师数量来说,我们学校目前是“博士生导师268人,硕士生导师649人(这两者都包括很多兼职与挂名的)”。这不仅与“985”高校清华938名博导,南大663名博导这一指标相差相差颇远,而且由于我们学校的专业特色,都集中在一些农科学院,至于什么理学、信息、外语等弱势学院,高水平级别老师少得可怜,目前学校的现状,是有些学院,如农学已经提前迈入研究型学院之列,而对于弱势学院,也许十年二十年也进入不了研究型学院,对于一个各学院间差别这么大的大学,怎能称之为“研究型大学”?

  因为要建设“研究型大学”,为了提升学术水平,硕博就免不了要扩招,这几年学校狂盖研究生宿舍,可依旧是年年不够住,为什么?因为盖的速度赶不上扩招的速度啊,现在学校研究生已经有6629人,但是呢,小波的野心不止如此,他的目标是“中等规模”,要招到8000多人。为了便于比较,我们用简单的用【研究生数(硕博)/博导数】来进行横向比较。

   清华:研究生17495,博导938,比例=18.65:1

   南大:研究生11030,博导663,比例=16.63:1,

   而我们学校,即使以目前的比例来比较也已经是:6629/268=24.74:1了,

   试想,当一所还没有成为“研究型大学”的教师匮乏到这个地步,还在么谈建设“研究型大学”?

   谁都知道,在师资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学生的大幅扩招必然导致质量的下降,以前一个老师带几个研究生,可以充分施教,现在一个导师带几十个学生,而自己还有教学任务,科研任务,怎么保证学生质量?而且在高校,学术牛的人一般都会有行政职务,博导等不是校长就是院长之类,而行政又是极度占用时间的,从而导致其教导学生的时间更加少了,有的博导甚至是很少或者从不指导硕士生的,比如农学院的栽培一哥曹卫星教授,除掉省政协副主席、学校副校长这2个行政职务不说,光其他的学术职务比如什么理事长啊之类的也能写数百字,经常是忙得要死,但是他的学生亦有30人左右,自己带不过来怎么办,有办法,让自己的博士生指导自己的硕士生,有时候,连哪些学生是自己的他都不知道,试想,这如何保证质量?某文科类学院院长的学生告诉我,平常只要他不主动找导师,导师是绝不会找他的,而且经常是数月不见老师踪影,更别谈指导了。

  指导不了学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教授做了官,学术也就落下来了,科技处某处长老师以前给我们上课时,就说到,我们的小波教授数年前以校长身份申请了数百万的一个大课题,自己则是“首席科学家”,但是2年过去了,我们的校长大人一篇论文没有。因为行政比学术名利来得更多更快,不少教授争当处长部长的现象越演越烈,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又如何建设研究型大学?

  

  另外,我们学校嚷着要建设“研究型大学”还有以下原因(以下文字转引自新华网):

  一是提升学校的层次,校领导级别。我国高校之间,以前按本科院校、专科学校,通过校领导的行政级别不同,分为“正厅”与“副厅”。而进入新世纪之后,高校层次的划分开始转向以学校类型为重要依据,分为应用型高校、教学型高校、教学研究型高校、研究型高校,其中,研究型高校会进入“985”并成为副部级高校。做官的,谁不想升的更高?在学校利益(提升级别意味着可以获得更多教育资源)与个人利益(个人级别提高)的共同驱动下,要求学校踏踏实实发展,十分困难。

   二是显示办学成果。在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中,学生只是一个“量”的概念,而重点学科、博士点、经费、课题、论文、专利才是可以显示的办学成果。要得到这些办学成果,唯一的办法便是引导教师开展研究,建设“研究型”大学。于是,一些大学几乎成为纯粹的科研机构,能派上用场的学生(硕士、博士)成为科研机构的临时工,而很难派上用场的学生(本科生、一些自身水平不高的硕士、博士)则成为老师的“拖累”。

   三是争取更多资源。这与教育资源、学术资源配置的项目制有关。从大的范畴来说,“985”工程、“211”工程本身就是一个“教育项目”,学校争取发展为研究型大学,也是为了获得这个大项目的立项支持。而在具体的办学中,获得国家重点学科、建立博士点、发展学科基地、建设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都意味着可以获得更多国家专项的支持;教授们申请到各类政府基金、科研项目越多,意味着学校能进账更多办学经费。这些既可以做大学校经费蛋糕,也可解决教师待遇问题,自然没有学校能无动于衷。近年来,不断揭露的申报项目、申报成果中的造假丑闻、公关丑闻,以及申报成功之后的经费黑洞、经费浪费问题,根源就在于大家在玩一场资源争夺游戏,而没有把教育与学术真正当一回事。

  对于不顾现状搞研究型大学的坏处,一方面,学校在追逐创办研究型大学过程中,不顾及自身的办学条件、办学传统而盲目定位,必将失去自身的特色。与此同时,对人才培养的定位不清晰,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另一方面,很多高校对研究型大学的理解,就是学科齐全、博士点硕士点多、研究生数量众多、发表论文规模大,于是把办学精力放到建设学科、创建博士点、发展研究生规模、狠抓论文数上,从根本上忽视了本专科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整体学科水平的提高。再就是,各校争相办研究型大学,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发展学科、申请博士点,大多是彼此互相挖人,院士、博导到处兼职,消耗有限的教育资源与科研资源。

   把教育与学术真正当一回事,学校才可能真正安于自身的定位,这需要学校本身是一个纯粹的办学单位,没有行政级别的利益和困惑;需要用正确的教育标准、学术标准评价学校的教育与研究,而不是好大喜功的行政评价;需要有科学的教育拨款体系,确保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避免拨款之中的权利寻租与随意现象。不然,学校在行政级别、行政评估、项目申请中,难以从长远发展角度理性思考如何办学。

七年目睹南农之怪现状之六:校区建设不规划,可敬工学当自强

杨昌济 发表于:2008-9-23 15:54:58

十多年前的大学校园都是很小的,因为那时大学是精英教育,大学生很少,所以校园也很小了。但是现在不同了,随着高校招生几何级数的扩招,相对应的生活教学体育设施也必须扩充,但是老校区太小没地方了,周围即使有也因为随着时代发展地域并入主城区而地价暴涨,因此学校从现实和经济角度考虑,地方政府从区域发展与形象考虑,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大学城”——一般来说都是在某城市不大发达的地方很多高校云集在此建设分校区。

 南京高校众多,所以也不例外,有三个大学城(江宁、仙宁、浦口),南京所有比较出名的高校除了南理工(南理工本部贼打贼大,完全够用了)外,都有分校区,而且一般来说都是本科在分校区,研究生在本部。这样的好处呢,就是可以让本科生远离喧嚣的城市和诱惑,安心学习,而让研究生在老校区古朴的建筑中感受先辈学术大师的精神而努力科研(呵呵,纯属调侃)

 但是呢,有有一个例外,猜对了,这就是南农,南农有个分校区,但是很奇怪,除了叫“南京农业大学浦口校区”之外,叫的更多的是“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连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都是这么写的),更有甚,当地人知道农机校而不知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

  南农本部真的很挤了,为了让学生有地方住,礼堂拆了盖宿舍,老四舍扒掉四层盖七层,篮球场盖宿舍,十一十二舍延长一段,不惜侵略学生的活动空间,甚至连以前的人文土管等学院教学行政楼都用来做学生宿舍了,但是呢,真的很奇怪,当一方面本部这边图书馆挤得大家都席地而坐时,浦口那边图书馆却是甚为空旷;当这边博士都四人一间宿舍时,浦口那边硕士一人一间还有多;当本部实在没地方了,建筑物都盖得很高以求充分利用空间时,浦口那边大都是小平房,很多野草地(我就不说绿草地)……

      标题里面我为什么不说“‘无’规划”而说“‘不’规划”,那是因为“无”字仅代表领导者的无能或者能力不足,眼光不长远,但是“不”字却代表的是一种主观的有意为之,这也就是本现状之“怪”所在。

  如果说以上还仅仅是建筑上的不规划,本部和浦口之间更多的却是心灵间的不规划。

  南农本部和浦口的关系,除了名头上是都是南京农业大学,学生毕业证上印着郑小波之外,其他一切工学院都是独立的,她有自己独立的人事处,财务处,教务处等,他虽然只是一个院,但是不是像本部院一级行政下面直接设置专业,而是院下面有系,每个系有自己的行政系统,系下面再设置专业,俨然和一些二本学院一样。

  当年南京农学院为了成为所谓的综合院校而升格为大学,反客为主把农机校并入。但是事成之后,本部待工学院却犹如狠心的后妈带孩子,爱理不理,拨入的经费少得可怜,基础设施投入的严重不足直接导致千禧年(1999-2001)左右工学院的学生来本部抗议静坐示威,后来学校领导才迫不得已投入一点,整个十五也才投入1000来万,其他需要自筹(其实这1000来万也不是铁板钉钉的给,要看情况的),只是工学院人不畏艰难,努力一步步迈向前走。

  一个学校,本是一家人,不分你我,但是本部特别是领导似乎很歧视工学院,除了一些大型竞赛类活动叫上工学院之外,一般活动哪怕是全校性的晚会都跟他们没有关系,更为极度荒唐的是,本部的体育部竟然因为工学院体育太强工学院排除在校篮球、排球联赛之外,先是篮球学校决定只要工学院来参赛他们欢迎,但工学院夺得第一名,则第二名的学院记录为全校的第一名,也就是不让工学院参加最后的总排名;后是排球比赛不通知工学院,说是比赛说是校内比赛,分校不参加等……

  试想,只要博尔特参加短跑,就把第二名列为世界冠军,只要菲尔普斯参加游泳,就把第二名列为世界冠军,整个世界大家会怎么看?整个南京高校举行运动会,就是不通知南农,说是“这是非农业高校比赛,农业高校不参加”,南农会怎么看?一个学校的竟然有如此事情,真是世所罕见

如此的事情还很多,因此造成了南农本部与浦口的尴尬与关系不和睦,本部很多人不知道浦口校区,大学数年从未去过一次甚至不知道在哪。浦口的学生在心里归属感得不到满足后,离心力也越来越重,试验田不止一次的“工学院脱离南农”帖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有时我就在想,南农没钱,一下改不了那么多宿舍实验室活动中心之类的,就不要你向别校一样本科生研究生分开了,但是至少从本部搬几个院过去总可以吧,农学院等农科类院有大量实验仪器药品不好搬,但是人文、信息、外语等总可以搬过去吧,一来可以使浦口校区真的成为一个“校区”,变得更加热闹,二来可以使学校投入倾斜,促进浦口校区发展,三来学生平均了,两个校区联系也就更紧密了。

   但是无论如何,工学院是好样的,是值得人尊敬的

   当本部校领导十五计划第一个建的是豪华的行政楼,在里面享受的时候,工学院的院长书*记办公地方现在依旧是老平楼

   当本部福利建设先满足处长、教师的时候,工学院依旧是先学生,后老师,学生的条件比老师要好。

   当本部在硬件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学生依旧对学校怨声载道时,工学院在艰苦的条件下更多的是:我爱工学院。

   当本科学风日下的时候,工学院的学生依旧是那么的勤奋努力、求知好学。

  当本部的就业率一直居低不高的时候,工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排在全南农前列

   …………

   (太多的太多,我不是工学院人,所以请工学院的来补充)

七年目睹南农之怪现状之七:近亲繁殖蔚然成灾,不正之风玷污校园

作为南农这所以生命科学为主的高校的学生,相比大家都知道“杂种优势”这个名词,大家也同样知道,在我国,法律是禁止近亲联姻的,为什么?因为杂合体在一种或多种性状上优于两个亲本,而自交或者近交会产生衰退现象。

  在世界上,很多理论是相通的,所以生物界的这种理论同样也可以用在高校的的科研行政上。

  搞学问单凭一个人的脑袋事难成大器的,只有互相交流才能产生智慧的火花,因此,从国内到国外,不同学科每年都要举行无数的论坛、交流会、报告会之类的,我们写文章也要求要参考其他文献,研究生上课有seminar,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在一个高校科研系统稿近亲繁殖,那么师傅的学问传给徒弟,徒弟再传给徒孙,总之就在这么一个圈里转,无法输入新鲜血液,那么终将衰竭而难有大成。因此,远的如美国,近的如中科大,都明文规定本校博士不得留校,真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好的规定做发展基石之一,美国才能引领风骚数十年,中科大在国内也受人尊敬。

 只是可惜,南农研究的生命科学,整天教导别人“杂种优势”,自己却是“近亲繁殖”。在学术上,近亲繁殖如果仅是个别现象,这还好点,但是博士留校,在我校并不仅是如此简单,记得有一年的“校领导接待日”,分管校领导不在,由研究生院的董院长主持,我就曾问道:学校建设研究型大学,硕博大量扩招,怎么保证一支足够且强大的的师资队伍?董院长轻松说到:这个不用担心,在未来几年,我们会通过本校博士留校、引进人才、教师进修等会建立一支高标准的教师队伍。也就是说,本校博士留校作为一种增强师资方式,在我校实际上已上升到“政策支持”层面。但是依旧不仅如此,如今工作十分难找,大家都在利用关系的时候,留校也当仁不让的也需要“关系”支撑,在我校,想留校还是很困难的,除了学术要牛之外,一般来说,最主要的还是需要有个领导(校长、院长)导师,领导弟子占据了我校留校比例的很大一个部分,关于这点,即将毕业的博士或者领导导师的在读学生查查师兄姐的就业状况,就知此言非虚。在我校,近亲繁殖已产生衰退,如今又更是进一步局限于“院长学术”圈,学术火花“基因”已到十分匮乏之地步。

   近亲繁殖如果发生在行政系统,那就更是是腐*败了,从某种角度来讲,高校是国家的,也就是所有老百姓的,因此高校的职位属于公共资源,如果搞近亲繁殖那就等于徇*私*舞*弊,中*饱*私*囊,而且在中国这种官*本*位思想很浓的国家,依靠关系进来的人难免会恃宠而骄,乌烟瘴气,低能高职。

   我校作为农业大学,看来深深了解“农”的真谛,在行政系统,坚持“小农”经济——自产自销,自给自足。目前我校的行政岗,领导亲戚、子女、学生以及本校毕业生等近亲占了七、八成,关系户多不胜数。由此导致的我校行政系统萎靡不堪。

   曹校长的夫人在研究生院做行政,沈校长的夫人在人文院任教学秘书……,曹夫人以及沈夫人的“轶事”以及做事风格相信不少人都有耳闻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喧嚣一时的辅导员招聘事件,8个人里面有三个校领导学生及子女,引得无数学生愤慨。

   有人说:在中国,这是平常事件,但是要注意,“平常”不等于“正常”;

   有人说,3比8,正好和领导在教师中的比例大致符合,没什么的啊。果真如此么,如果真的只是中规中矩的招聘,也无话可说,但是那次招聘,据我说知,不是如此简单。

   按照学校的计划,2007招聘一批辅导员,2008招聘另外一批4个,但是很奇怪的是,学校在07年暑假发布招聘通知的时候改了三次招聘启示,招聘对象从最初的07届毕业生到最后“07届毕业生,08届硕士毕业生(限本校)”,招聘人数都是7人。然后在招聘过程中,总招聘8个,所留校的三个08届的无一例外是校领导学生或子女,但是他们没毕业,所以只是以兼职辅导员的待遇做全职辅导员的事情,学校公示名单之时,人事处仅公示5个人(07年毕业,正规),到了08年招聘辅导员时,无论是网上,还是招聘会,学校都大誓宣扬“招四个”,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07年招聘的三个08届已经占据其中指标,08年实际只是新招聘一个(那三人之中,某男生后来考上公务员离开学校,学校递补了一个),此时,那几个08届的才出现在公示栏中。(本段部分事例数据引自/b4781/d57747563.htm以及/b4781/d57948765.htm

 如果说:这不是腐*败与近亲繁殖,那么请问:

 1,为什么07年招聘为什么却要招08年毕业生,难道07年的求职者太少,但是学校新闻也说,当年报名的有400多人。

 2,为什么07年公告上招7个,实际招了8个,却只是公示5个,官方新闻又说是招7个?

 3,为什么所留校的“碰巧”全是领导子女与学生?

 4:为什么07年的三个占了08年的名额,07年招聘到08年才公示?

 一切的一切,不说自明。

  上述的近亲繁殖,还仅是比较大的层面上的,但是搞裙带。找光系、某些部门唯利是图,已经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方面,学校某些部门和个人为了自己利益,导致不正之风玷污校园,置广大学生利益不顾,委实让人气愤,以下仅举2例。

 1.学校对于车辆进校是有严格控制的,除了校领导车外,一般车辆哪怕是学生打的都很难进入,但是有一个例外,就是那个名义上为学生提供洗衣服务、偶尔卖点东西的“小红车”,若干年来,一直在南农校园畅通无阻,这个小红车经常洗坏衣服不赔偿,卖东西短斤少两欺诈学生,但是无论学生怎么反映依旧继续在校园驰骋,如若无人之境。校园里没有其他洗衣商(南苑浴室外校办洗衣处懒得去说),我们没有选择的权利,要洗衣,得跑到校外,很远很麻烦。

  2.大学生日程生活,总会有废品产生,最多的就是废纸和饮料瓶,扔了可惜,何不卖钱?但是,我们学校有一条十足荒唐的规定:在校学生不准把废品拖到校外去卖,如果你要拿到校外去,在校门口就肯定会被保安拦住。好,不去校外也可以,校内如果有收购点,价钱哪怕便宜一点(注意,仅是一点),我们省的麻烦也就认了。但是校园里面的唯一一个废品收购人,其行为却足以引起天人共愤。

  在3号门外直走到方舟饭店对面的废品收购站,可乐瓶一般是1毛一个(多少年任何地方一般也都是这个价),稍微讲点价可以卖到1.2元,报纸一般是8毛,有时候甚至可以卖到1元,但是在校内收购的那个中年妇女,简直可恶无耻天下之大及,可乐瓶从最初的1毛、9分、8分一直到7分,后来见学生反应不大,感觉自己还是“价格报高”了,干脆一下子变成7分2个,但是别人问价的时候却还是说7分;废纸一律只卖2毛,好,如果仅是价格低了点,那到罢了,毕竟只要学生愿意卖,也是符合法律上的合约精神的,但是可恶的是,她经常短斤少两,而且短的可怕,一般称量后,他砍一半,把公斤数说成市斤数,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到近书堆里,当有学生质疑,他的脾气就十分暴躁,有学生拆穿,他就狡辩。当发现有其他人或者学生收购废品,她更是无理取闹,不准其他人搞,经常说什么:已经向学校每年交了2万,只能有她来收购之类的。

  我曾记得西祠有这么一个帖子,某同学毕业之时想搞点小生意,以8元一床收购被子,但是等到他收购了一批之后,被那个女的以及其他男的冲倒宿舍全部抢走,还说什么是哪个书记的亲戚之类的话恐吓,猖狂不可一世。(此贴我暂时没找到,麻烦版主或者热心版友找一下,谢谢)

  如此气愤之事,学生多次向学校反映,可是每次都是泥牛入海无消息,个中原因,不言自明

  

   南农的萎靡,从上而下,从学校长远发展到学生日常生活,但是校领导却熟视无睹,南农发展岂不堪忧?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邓论学习 (十二) 是四人帮搞的“血统论”吗?
  2. 你搞一次个人崇拜试试,看看有多少人会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来吗?
  3. 星话大白|越南
  4. 李昌平:我的困惑(五)
  5. 是右就必须反,必须批
  6. 谭吉坷德|决战,或许正在悄然开始
  7. 胡锡进为什么总改不了阴阳怪气的老毛病
  8. 为什么批评西方的他们都“意外死亡”了?
  9. 到底是谁在夸《新闻女王》?
  10. 痛心,反华润人丁一多因强奸被捕,哈哈!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5. 这是一股妖风
  6.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7.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8.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9.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10.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大快人心,知名“电子宠物”在美落网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