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
前度刘郎
这句名言经常在我们古代文学史课上被老师引用。这句话也是国学大师陈寅恪心目中的大学精神。这句话一听起来还是十分之有吸引力的,作为知识分子,这句话所达到的境界是他们所欲最求的最终目标之一,而王国维,陈寅恪等优秀知识分子作为榜样也值得后世之人的效仿。但是,这句话被放在课堂上,而不去仔细深入讨论此句话所能涵盖引申的额外意义,就会给人以一种误解,乃至于对这句话的一种误读。在我看来,我们的古代文学 史的 老师也有误读之嫌疑。
“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这句话出自陈寅恪之口。从陈寅恪的1925年,陈寅恪回国任教于清华大学。他在1929年所作的王国维纪念碑铭中首先提出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追求的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他是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博学而有见识的史学家。1942年春,有人奉日方之命,专程请他到已被日军侵占的上海授课,被他所拒绝。当时,面对民族危亡,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消极抗日积极反共,陈寅恪感到痛心,而桂林某些御用文人,发起向蒋介石献九鼎的无聊活动,劝他参加,他作《癸未春日感赋》:“九鼎铭辞争讼德,百年粗粝总伤贫”。以示讽刺。新中国建立后,陈在《对科学院的答复》中,又阐述了自己对于学术研究“独立,自由”的看法,希望能“得到毛公、刘公一纸证明书”允许“中古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不学习政治……”,在文革中收到冲击,1969年10月7日在广州去世。
由此看来,陈寅恪的一生的确是奉行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准则的。不管是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他对蒋的讽刺还是在新中国建立后要求历史研究“不宗奉马列,不学习政治”等要求的提出,都很明显的体现了其奉行其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的理想。可以说,在国民党时期还是在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在文革时期,他都是不合群,不合当时的潮流的,也就可以称之为“另类”。这种“另类”必然两个完全的社会里所不容,所以作为知识分子的他也只能深埋在故纸堆里去研究他的历史罢了。
一个人在污浊不堪的社会环境下保持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不为当时之强硬势力软硬胁迫,例如在建国前的陈寅恪,朱自清,老舍等一批知识分子,乃是知识分子之楷模;相反的,顺从于当时之时势,并与之同流合污者,即使在文学上有不凡造诣但也逃脱不了后人的口诛笔伐。
国民政府在今天仍然有许多人为其翻案,并宣称今日对于国民政府之评价乃因政治原因而对其污蔑不公正的评价。诚然,这里面必然会有政治之因素在其中,但是国民政府之不堪却是不争之事实。不管是在国内政策上,大批农民,工人生活艰难,还是在对外被小小日本打得丢了大半个中国来说,作为当时的正统政权——国民政府不可能脱离其责任。有人会说在国民政府接手前的中国是如此不堪,那么,在新中国接手后才几年的时间,又如何能与当时世界超级大国——美国打一场极度不对称的战争并且胜之?再者,国民政府如何会使的一开始仅仅被他们称之为“匪”的共产党军队建立发展最终被他们夺去了政权呢?
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许多知识分子便展现出来他们优秀的一面,也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行为准则。他们用他们文学家的身份以及功力,用他们的笔,文章作为武器,狠狠的向当局投去,鲁迅等左翼作家便是此类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也有一部分知识分子不愿同流合污,采取消极抵抗的手法来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做诠释。
说了这么多关于国民党政府时期,下面就说说文革,文革在今天算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因为文革中所批判的以及预期的在今天都奇迹般的一一成为现实,当初全盘否定文革的官方已经难以自圆其说。如何看待文革时期的社会境况以及比较客观的理解文革的内涵,这是我们来讨论主论题的一门必修课。
不管官方如何去否定抹黑文革,随着时间的推移,文革所批判的官僚主义,资本主义复辟已经逐渐明了,越来越多的人们会更加客观的看待文革。文革全称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1966年五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发表《五。一六通知》,为开端,1976年“四人帮”被捕为止,共十年的时间。
从现在官方的论调看来,文革的目的表现为防止修正主义,官僚主义,资本主义复辟等内容。但是实际上,文革的真实含义远不及此。看到这场运动的名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不是政治革命,也不是经济上的革命,是文化上的革命。我们知道,1949年新中国建立,政治革命基本完成,到了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上完成了经济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这点是仿效苏联也是马克思主义论述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内容。按照常理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论从上层建筑还是经济基础来说已经诞生,应该可以高枕无忧了。
诚如列宁所言,受到当时时代的局限,马克思不可能能够把够将今后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都预料在其中,他们所能做的乃是提供一个框架,一个方向。中国在三大改造完成够正式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按照刘XX,邓XX等一些人的看法来说,已经大功搞成。但是毛主席却不这么认为,他在不断地思考以及从现实中得出了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仍然是这段时期的主要矛盾,从而延伸出来“无产阶级领导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文革便是此理论引导下的总爆发。
其实我们从苏联的历史就可以看出毛主席的英明论断是如何正确。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经济基础以及上层建筑完全符合马克思列宁理论的基本论述,赫鲁晓夫以及后面几个领导人都将精力头放在发展生产力上面,但是就在短短几十年后却分崩离析,成为一个悲剧。当我们在反思苏联解体的悲剧时,其笨拙的官僚体制以及不受监督的官僚作风,官员贪污腐化成为了众多学者之共识。作为中国来说,苏联的对比意义是十分之大的,在五十年代中国与苏联从政府组织结构还是经济方向来说都有明显的相似性,如果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说,如果中国继续这样走下去,苏联今天的结果很可能在某个时候在中国实现。
六十年代中苏交恶,毛主席逐渐清楚地看到苏联内部的种种危机,这也坚定了他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决心。文革不仅仅是如现在官方所言的要揪出党内的走资派,更重要的是,文革是一场冲破官僚主义,一场伟大的思想革命。中国人做了几千年的奴才(包括现在),“官本位”“等级制度”贯穿了中国整个历史,这种思想植根于中国人乃至于全世界人的心中,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内核“人民当家作主”是相违背的,这点马克思列宁没有发现,而毛主席却发现了。倘若不在文化上彻底根除这种奴才思想,就算是政治上乃至于经济上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但迟早会跌落到历史的循环中,这也就是黄炎培问毛主席的那个“历史周期率”经典问题的意义之一。所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正是毛主席意欲将人的精神重塑的一个伟大的思想运动。
不管是防止红色中国变色还是从思想教育意义来说,文革都有其伟大的现实以及将来的意义。可以说,文革的发动是完全正确的,那个时代并不像今天某些人所言是崩溃,乃至于混乱不堪的时代。这点我已经有另文表述,现不展开。如果说这段时期乃并不像国民党时期如此般不堪的话,那么作为当时具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的知识分子们,在文革里的遭遇显然就没那么好了,他们被剥夺了可以高高在上的优越条件,知识分子必须下放农村跟广大的农民一起工作,体验下层生活。知识分子一直有一个特质就是“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就连孔子当年也被老农讥讽其四肢不勤,五谷不分。文革期间毛主席要求所有知识分子下乡劳动,就是要改变知识分子这种忽视,厌恶劳动的风气,投身到广大人民中间。
在文革中人民有着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权力,这点与几千年的传统格格不入。作为当时的一些历史学家,本不应该继续的埋在故纸堆中书写帝王将相的历史,而应该将目光更多的侧重于人民反抗的历史,以于当时的潮流相适应。用知识分子的力量去为当时之大潮出一份力,用自己的笔,去努力改变更多的人,这才是作为一个具有正确思想的知识分子应该做的事。但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本人始终觉得,某些知识分子并没有明白毛主席发动文革的真实含义,他们根本不明白为什么要发动文革以及文革的伟大意义。他们只知道文革中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害,再也没有当初可以养尊处优的在自己的书房里写书的良好物质条件了。所以在毛死后,邓XX便利用这一批知识分子在文学上对毛主席发动了坚决的进攻。
这也许能解释我为什么现在对古代文学并不能提起兴趣乃至于厌恶的原因,古代文学固然有其优秀的文化成分在里面,但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更多展示出来的使其糟粕,一种具有小资情调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这种思想是与社会主义文化是格格不入的。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批判古代之文学。毛主席当年在青年时期博览群书,在晚期却道出了“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话,孰能明了之?
跟潮流,要跟历史的潮流,人民的潮流,才是正道。或许在当时的某些知识分子看来,并没有认识到文革的伟大意义,这固然可以理解。但是后人并没有必要利用文人在国民政府时期与文革时期知识分子的遭遇来贬低诋毁文革。固然在文革中不排除有些知识分子遭受了比较不公的待遇。但是谁又能够去想想在国民政府时期被杀害的闻一多,柔石等人呢?这是否是用一种不公正的眼光看到两个时期呢?
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待这句话的时候,或许可以这样来看待:跟潮流还是独立,自由并不能说是孰是孰非,真理与谬误只不过是存在于社会之转变。然则你是否认同信封马克思主义则是此问题之关键所在,不同的立场则决定真理或是谬误。这也是为什么毛主席说在社会主义国家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仍然是这段时期的主要矛盾的解释。
所谓“独立”,“自由”,并不是没有条件的也不是绝对的。独立与自由只能在一定的前提下,一定的阶级立场上的独立,自由。比如,你能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去实现你的独立,自由,但是并不能触犯其法律。然则法律是什么?法律代表的是谁的利益?这就需要去查查教材了;但是,当你看到社会主义国家的教材与西方资本主义里教材对法律不同表述,那么,或许你已经懂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的老师除了授业解惑之外,最重要的“传道”几乎已经看不见了。而还没弄懂或者说弄得半懂就传授给学生,这样的老师,只能是庸师。
2008-12-7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