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的暑期打工日志
http://followcoca.blog.163.com/blog/static/10426922620081113224968
进厂篇
开始要去珠三角进厂打工时,很兴奋但并没明确目的,只是想体验锻炼下和接触了解工人。原来对于工厂的状况不清楚,只是一些数字图片,不知道工人的生活到底怎样。当满怀期待的到东莞时,给我的感觉却是杂乱,没有真实感。在这里的二十天在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让我更多无奈沉重。回想在厂里的经历,依然很清晰,从进厂到离开……
在厚街镇的赤岭工业区有很多的鞋厂都在招工。招工条件很简单,年龄一般是16周岁以上,男的只限熟手而女的生熟手都可以。实际上一些厂对年龄的限制只是表面上,我进的第一个忠桦鞋厂有很多童工,而年龄最大的居然有70多岁。
进鞋厂面试很简单,只要有身份证就行,男的要没有纹身。招工时厂里都说待遇很好,基本是最低工资都在一千二百左右,加班到八点半最晚九点半,每星期至少有一天休息。我进了两家鞋厂,第一个厂很小只有两三百人就一条生产线,第二个有一万多人分一厂和二厂。第一个厂基本不用面试对身份证要求也不严,只要进车间能干活就行;第二家厂面试一共看了四次身份证,必须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男的不能纹身。
进第二个厂时还体检培训,体检只打了麻疹疫苗抽点血做个胸透就要40元,培训了两天,也没什么培训内容,就分宿舍、发厂牌、唱厂歌、工厂规章介绍,还有就是队列训练(由于下雨,没怎么训练)。总之,进鞋厂很容易。一般鞋厂都是直接在人流多的地方招工,不需要中介。厂里更愿意招女工,她们易管理不会在厂里闹事,而男工就难管理会打架闹事。
环境篇
第一个厂——忠桦,只有两栋四层的楼分别是厂房和宿舍。宿舍一楼有食堂、小商店和会议室,二层是男工宿舍,其他是女工宿舍。每间宿舍有7张双层床,最多能住14人,由于厂里人少一般住七八个。宿舍楼很旧,门都锁不上,宿舍里有很多老鼠,今年每间宿舍里才装了一个水龙头,没有独立卫生间。
走廊里有很多垃圾,每层楼有公共的厕所(感觉几天才冲一次),一楼分别有男女冲凉房,冲凉房门也关不上,只是许多水龙头而已。
车间里很吵很热,只有几台风扇,车间就像蒸笼。对机器的噪音,做鞋子的药水都没有防护措施也没任何安全生产说明。洗药水刷胶没有手套而且每次收线下班都是用手直接在水龙头下冲洗,对药水的刺激气味也没口罩对噪音也没耳塞。车间里的消防设施看起来都老化了,也没医药救急设备。
车间里有的工人皮肤出现红疹过敏,有的女工的手都烂了,但是工人没有向厂里反映要求改善环境,却说习惯就好了!
第二个厂——绿扬,环境比第一个厂好很多,正规些,各方面的设施基本完备。宿舍是11人间,有一个空床位放东西,有风扇空调和洗浴房。但是宿舍管理很严格,就像军训检查内务要求一样,有管理员检查,没达到要求会记过罚款。工人直接把垃圾从阳台上扔,厂里有清洁工打扫。车间里也是一样的吵一样的热,但多一些防护措施,有耳塞口罩(只有部分工人戴)还有急救药箱,有些操作也有安全生产说明。
两个厂的饭菜都差不多,两素一荤饭随便吃而菜很少。刚进厂觉得饭菜还行,但吃久就厌烦了。每天吃得菜都差不多,除了辣味就没味道,有时看到菜真像猪食。工人对饭菜都没好感,但也只有忍耐和习惯。特别是绿扬每天早餐都是用前一天的剩菜做的面条,面包只有一小块,粥里几乎没米。班长级以上的有专门较好的伙食,他们是吃小炉灶的饭。
工作篇
第一天上班时觉得时间很漫长,晚上加班到十点半。流水线的作业让我不再对打工兴奋。人和机器一起做一道生产工序,工人和机器一样是生产工具。车间里的工作一般没技术含量,工厂不需要工人有思想,只要服从工厂管理把产品做好就可以了。工厂里不需要“人”,所以我们只是生产加工的工具。厂经理说我们是一个团队,要齐心协力做好鞋子。我们确实是一个团队,是充当机器的团队,是被剥削的群体,而且还要努力的做好机器!
在忠桦鞋厂,早上7:50开始打卡,8:00上班到12:00下班。上下班都要排队集合。中午有一个小时30分钟的吃饭休息时间。下午是从1:30到5:30,晚上从6:30开始加班。
如果订单多就要加到十点半,而没鞋子做不赶货时加到8:30,没货就不上班。我进厂时刚好赶一批订单。前两天是加到晚上10:30,第三天是周日但仍然上班只是没加班,第四天加到11:30,第五天是凌晨12:00而第六天竟加了一个通宵。加班费每小时却只有1.5元,加五个小时只有7.5元加班费和一包泡面作夜宵。
为了提高质量,厂里放慢生产速度,反正对工厂来讲就是每小时付1.5元去延长加班时间。在生产线上,班长组长来回走动监督,鞋子出任何问题都大喊大叫责骂工人。这时工人只是默默忍受,被过分责骂时才和班组长顶嘴。这些干部只看到鞋子出问题,却没看到许多工人的手、皮肤因药水而过敏、溃烂!不管加班多晚工作怎么辛苦,从来没有过一句辛苦慰劳,都是责骂不满。
在绿扬是早上7:25开始打卡,7:30上班到11:40,中午12:55打卡,1:00上班晚上6:30加班。绿杨是团体计件,没有加班费(一年以上有加班补贴100元),工资分A、B、C、D四个等级.A级工资有壹千七八左右,然后依次递减,D级有一千多点,E级只有九百多.绿杨厂是达到产量少加班,达到产量8:30下班,达不到就延长时间到9:30,旺季加到更晚.不过规定的产量都很多,不可能提前下班。
车间里经常发生吵架打架事件,工人压力很大不满很多所以会因一些小事就起摩擦。我在厂里的几天,就有两个工人因为打架被开除,吵架则是每天的家常饭。发生吵架打架时,其他工人会很激动,有人上前劝解但大多数工人是凑热闹观看。
鞋厂一般有裁断、针车、成型、包装部门。裁断的机器噪音很大,裁机手要一直站着操作机器,刚做时腿都站肿手臂也因操作机器而酸痛失去知觉。成型车间用的化学药水对身体有害都有刺激性气味,有些药水会使眼睛睁不开不停地流泪,有些会腐蚀皮肤,更有很多看不见的潜在危害。车间里都有很大的噪音,夏天也特别热。
没进工厂时对于工厂的工作只是觉得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甚至认为工厂里的工作简单,对于描述工厂的数字图片没有感同身受。看到很多亲戚邻居进厂打工一个月拿一两千块的工资,我觉得比在家里种地干农活好。进厂后,才深刻体验到什么是血汗工厂。每天在又吵又热的流水线上工作十几个小时,无休止地重复同样的工作,一个月只有两天公休,而且还有工伤事故。现在我再也不能轻松地说工厂里工人的处境,回想以前对于工人的同情觉得太肤浅对他们来说这些微薄的同情没有任何作用,他们依然是在流水线上年复一年的靠生命青春去求生存。
娱乐篇
我不知道工人的每天是否也叫生活。像机器一样生产加工产品,除去吃饭睡觉就是上班。没有时间也没有力气去休闲娱乐。而且休闲的方式太少,手机是主要的娱乐工具,可以用手机听歌看电影。在忠桦时,我住的宿舍有个呼啦圈,下班后工友都会转很久。一个呼啦圈就可以让他们玩得很开心!
我在的忠桦厂唯一的娱乐设施就是两个篮球架。工业区很乱很吵,在街上经常有抢劫打架的,在这里生命就像蚂蚁一样。每天在嘈杂吵乱的环境里可以享受到什么精神文化啊?大街上都是卖吃的、商店,很难找到书店及其他健康向上的休闲场所。工人看的书大多也是流行小说武侠言情类的,即使上网一般也是打游戏聊天看电影,很少接触劳动法规知识技术类的。
手机、夜宵、逛街、恋爱是工人的主要娱乐。晚上下班后,工人一般会吃夜宵。我宿舍里的有时是到厂里商店里买一包泡面、面包,临近发工资时会去外面吃炒米粉等。吃夜宵时,大家一起聊天,比工作时舒服放松很多。恋爱感觉有时也是娱乐。厂里的男工会请女工出去玩,吃夜宵。厂里有的女孩就是和男友在外租房子住的。
去第二个厂的时候,遇到一个18岁的女孩,她的经历让我很震惊。她在厂里认识一个比他大八岁的湖南男子,和他在一起生活两年,流过两次产,第二次都六个多月了。后来去南方家住了三个月,现在又出来打工。她说现在她男友对他没有以前好,说她有脾气等等许多缺点。如果男友在一个星期不来东莞看她,她就不再给他机会了。她很平静地说着自己的经历,看得出她很喜欢男友。但是从话语中,我觉得她男友不会来的。她以后该怎么办?她还能像其他人一样拥有幸福的家庭吗?在厂里经常听工友说某某女孩被某某男子骗。18岁的她能承受这些吗?这就是他们的爱情吗?
绿扬厂里有杂志《绿扬人》,我看到杂志里有很多工人写的文章,但只是少数人,工人真正的参与度并没多高。我问宿舍里的怎么不写文章发表,她说写不来。
感受篇
当听到工友说我们没有选择的权利,对厂里的环境习惯就好时,当听到班长说我们出来打工的目的就是挣钱,我们是在为自己打工时,我很难过心痛。每天在又热又吵的车间里重复同样的工作,加班到十一二点,出一点错都要被骂,还要忍受劳累伤痛。像工具一样活着,而对此我们却只有习惯,习惯工厂的环境,习惯工厂的饭菜,习惯工厂的工作;就这样习惯被压榨,习惯当生产工具。我们还要忍受多少习惯?同样是生命,为什么我们要忍受这些习惯?
我们只想过正常的生活,可是为了生存,我们却以青春、健康、生命为代价。当不再年轻,不再可以出卖劳动力时,城市里还有我们的容身之处吗,还记得繁华里有我们的血汗吗?如果带着孱弱的身躯回到农村时,农村能提供最后的退路吗?谁来支付我们的血汗?
除了打工还能做什么呢?这也是听工友说的很多的一句话,今天不干,就要饿肚子。这就是工人的现实,所以班长说我们是在为自己打工。不知道未来,只是做一天算一天,而以后我们的子女又要沿着这条没有尽头的路接着打工,一代又一代的做生产工具。看着工厂那些年轻的生命,和工人聊天听他们的故事,感到很心痛。我们不是工具,我们也有喜怒悲欢,也向往好日子。可是不管有多少的故事多少的憧憬,都被当今的现实吞没在机器面前。农村的留守儿童,他们的未来也是工厂,留守老人的处境就是我们的以后。一代代人就这样被牺牲循环!这是多么的可怕啊!
进厂后觉得现在的大学和工厂很相似。开发区像大学城,工厂像大学,工人和学生太像了。工厂的培训类似大学里的军训,车间就是课堂,学院领导像班组长。进厂和上学都是为了吃饭,工厂生产规格质量相同的产品,而大学生产一样的学生。大学生与工人都未知未来,都被牺牲。离开工厂,感到很无奈,不知道我们是否有希望,不清楚未来会发生什么变化。
工厂的经历让我亲身体会了工人的处境,我觉得再也没有理由说放弃。回到家面对父母的期望,看到父母的辛苦时,又不知道怎么和他们交代,要走的路离他们的期望很遥远。现在又感觉自身了解的现实太少,糊里糊涂,脑子里经常一片空白。对以后的三年寄存很多希望,决心通过做更多的事充实自己。
在厂里,我在想我们不能再做世界的加工厂,必须要走一条新的路。继续这样的发展注定我们要被牺牲,但是这条新道路该怎么走就很迷茫了。
社会整体的改变要从哪里开始呢?先一点一滴地去做吧!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