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心情是紧张而期盼的,之后的心情是惭愧的,之中的心情是无悔的。从前到后从左到右我的感觉是不平常的,因为在这半个月里,我是个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在这半个月里我和队友们在实践着自己的理想在探索着新乡村建设的路,因为这次我又一次地拥有了实践检验自己日常对乡村建设的思考与见解,而不是在象牙塔里徘徊在三农之外谈三农。
这一次,我对乡村实际情况及其深层原因的见解与思考更进一步了,这一次我的理想再一次得到升华,我的生活又一次变得更加有意义更加充实更加意味深长,同时我的大学生活也变得多姿多彩不再浮想联翩。
下乡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但是每一次的实践都会有新的感动新的收获,可能我还会再次参加甚至组织类似的活动的,于己于人都是有益的,何乐而不为呢?接下来就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心得感受吧。
(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学校的日常生活学习中,我把关于三农的书籍看了一本又一本,有的书看了一遍又一遍,曾经以为自己把三农的奥秘全看透了,对其产生的原因与解决之道也能说出一大堆,以为自己再也不需要作更深的探索了,因为我在心里以为三农的问题就是书上的那些。可是到了农村的时候那些理论策略方法再也想不起哪怕一点点来。在这里我们的工作刚开始是一筹莫展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凭着多年生长在农村的浅薄印象展开实践活动的,然而我要说这是尴尬的是与先前的自以为是形成鲜明对比了的也是下乡准备工作不足的体现。尽管整个新乡村建设是处于起步阶段的是处于逐步深入逐步探索阶段的,新乡村建设还是具有很大挑战性的,所以这就需要知识分子的广泛参与需要各行各业的探索者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任何理论都是离不开实践离不开实际的。再一次,我更深一层地感觉到当前的任何理论对于中国农村都是惨白的,对于农村中的现实问题都是无力的,我们是眼高手低的,我们的很多理论是已经不符合当前变化了的实际的,不能再拿着鸡毛当宝贝还不愿创新且固步自封。这是危险的也是令人担忧的,我们的三农事业是需要先进理论与当前具体国情尤其是广大农村的实际相符合,从书上得出的结论不足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值得信赖的指导与依据。所以我们要不懈地探索不断地创新,创新需要大量人才,当前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从来就不是培养新农村建设所紧需的人才的,这也是当前中国教育的悲哀是教育历史非常悠久的中华民族所不应出现的悲剧。
(二)机遇与成功只青睐于做好了充分准备的人。
出发前我们只接受了短短四天的培训,其实也并不能称之为培训就是连入门仪式都算不上。就这样我们匆匆上路匆匆投入工作草草结束了这些天的工作,或许这要算的上好的了。当然这个培训还是有其必要性的,其自身的准备是很充分的是值得肯定的其作用还是有一些的,只是对于解决错综复杂的农村问题把握三农困境寻找深层次原因及其解决的方法来说还是杯水车薪仍是远远不够的。
由于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来自城镇城市的也有,加上我们自身对于农村工作的特点当地的实际情况把握的是远远不够也是有差距的,这就使我们从根本上缺乏对农村工作基本尺度感性上的把握与理解,更不必说更高层次的要求了。所以说我们的准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准备只是聊胜于无只是用来寻求一点点心理安慰用的。
不仅仅是理论上准备的不足,还有分组安排的滞后还有对先前调研结果的学习与接受是远远不足的。至于理论上的不足或许不是我们的过错因为我国当前的改革开放与快速发展是不允许理论如此快速的进步以致超越经济与社会发展速度的,理论总体上滞后与当前的发展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实际。至于组织上的不足就有我们自己很大的原因了,首先我们没有充分抓住这此培训时间短的特点,从一开始我们就互相认识并能进一步熟识的话下乡的前几天里就会舍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与对工作上的耽误。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注意研究关于当地的资料提前做好相对充分的准备就会得心应手一些,进入角色所需要的时间就会少一些,我们真正用于工作用于调研的时间就会相对多一点最终的效果也会相应好一点的,过程中出现的分歧甚至是不团结的可能就会少一点。
正是因为我们自己的经验与能力有限才使这次实践出现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虽然这个过程中团结是占了主流的,但是也并不可以否定我们自己急于求成自以为是个人主义的作风与倾向,对于此,我们还有相当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困难要克服要超越。
需要补充的是我是这个队伍中唯一一个老队员,我的建议与意见对于这个集体来说是很重要的,他们会很自然地倾向于我判断与决定,但是我自身的肤浅与不成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个集体进而影响了这次下乡任务的完成,不能不说我是负有责任的,是不能不吸取教训的。
(三) 探索乡村教育任重而道远
无论从教师资源的奇缺还是从教学管理的质量上,无论从家庭教育的无奈上还是从教育评价体系的太过功利上,无论从现状还是从过去看,乡村教育是危机四伏的是危险至极的。尤其是学前教育更是让孩子输在了第二道起跑线上,基础教育让孩子输在了第三道起跑线上,家庭教育让孩子输在了第一道起跑线上,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为重要的老师是对其一生影响最大的老师。然而乡村孩子的父母本身就是文盲或半文盲,无论从文化知识还是从理想抱负上无论从优良习惯的培养还是从优越环境的营造上都无法为孩子保质保量地提供,他们只能将希望与爱全部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实为人之常情,人皆有之。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只能尽最大努力哪怕倾家荡产也要让孩子好好学习考很高很高的分数考生好的高中好的大学拥有体面收入很高且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好工作。因为他们不希望孩子重走他们的老路,这本是无可厚非的。
上面还不算,当前打工可以挣一些钱的,初一初二的学生一旦成绩不理想便辍学了,虽然现在所需的费用很有限但是他们认为这是浪费了他们打工挣钱的时间与机会,或许偶而也会想到这样会造成的恶性循环,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选择了这条被逼上梁山的路,只能放弃当前只能有少数人才走的通的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路,农村孩子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我们在寻找……
这还不算,当地有点钱的家庭为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就花费很高的代价到县城里到城市里上学,本来就缺乏资金与人气的农村及教育只能一再丧失资金与优秀生源,现状就是农村孩子一旦跳出”农门”就很快地远离农村,头也不回地坚定地离开了,没有一点点留恋与其他想法,丝毫也不考虑农村社会为了使他们成才付出了多少心血与代价,农村的一片天地好似不值得他们半点的留恋。
农村的发展与稳定到底需要什么?是什么偷走了农村的稳定与资源?是什么让农村积贫积弱,除了教育还有什么?
以上还不算完,乡村教育该何去何从?
(1)、办有农村特色的教育。
成立家庭教育委员会,专门负责指导督促农村家庭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办没有“围墙”的放牧式幼儿园,田野与大地就是课堂,培养乡土人才;办不同于公立学校的基础教育,探索适宜农村的教育之路,以灵活的指向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培养热爱乡村愿意为之奉献青春的人才,让其快乐地学习、成长、成才、成人;办周期短传授实用技术的技校与大学,农忙时放假,闲时就投入学习,培训后再务工者务工,务农者务农。无论怎样的形式都要切实符合农村当时当地的不断变化的各具特色的具体情况。
然而乡村教育之路的探索虽早有起步但迟迟未出成绩没有质的突破,到底如何维护教育公平维护社会正义呢?到底如何从教育上打破农村积贫积弱的恶性循环呢?
(2)办农村的全民教育
终生学习的理念应该得到传播,形成学习的良好风气,让子女的教育也随之受益,并且形成良性循环,用劳动能力致富能力心理素质水平及进步速度来衡量学生的成绩,分数只占到总成绩不到一半的比例,从而不断创新不断实践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使之全心全意为新农村建设服务,这样的教育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来说才是好的教育才是合格的教育才是受中国大多数人欢迎的教育。
(四)在校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实践的最佳形式有哪些呢?
1)关注现代农业的发展,在日常学习参与现代农业的创新与发展实践,加深对其的理解巩固对其技术的掌握,这样既克服了平时不宜远离学校的弊端又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
2)关注所在城市农民工的生活状况,关注其心理健康,关注其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展开力所能及的维权活动及相关知识的宣讲。
3)将日常对三农的思考与看法及时通过可能的途径付诸实践以检验其正确性,同时加强与队友与老师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与讨论,加紧备战,提升能力提高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
4)开展新乡村建设的长期的持续的实验,将与之密切相关转业的课堂开到农村去。
(五)路遥知马力,日久见真情
出发时,我们之间是能明显地感到陌生的;过了几天之后我们之间的距离就被共同的目标共同应对困难所做的努力被我们之间互相关照的真情抹去了,从那时起我们的心连在了一起,我们形影不离,我们白天共同与酷暑与风雨作斗争,晚上共同与自己与蚊子和思想作斗争,共同学习新的知识,共同体验不一样的人生。那一刻我们彼此不再孤单我们不再害怕夏日里的寒流,因为我们的心靠在了一起。
这些日子里,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了彼此,也加深了对自身的认识,不利于团结的因素虽时而作祟,但很快就被理解、坦诚、责任与爱的洪流融化了。这真情也是洁白无瑕的是人间至善至美的是伟大道路上盛开的绚丽的花。
当然,这些只是此次实践活动所得的一部分,比如村民的质朴勤劳智慧,天下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之情是感人至深的是不会陌生的,有志青年的实践与遭遇所带给我们的思考与启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及其现状,复新中学的尴尬处境等等都是给我带来了意义深远的思考与启示了的。
需要补充的是,我从这次活动中又一次地认识到:成功是有规律的,失败是有原因的;团结的力量是足以让所有困难闻风丧胆的;成功离我们并不遥远,每天都进步一点点每天都订立每天的计划并坚持完成,这样的话成功就更近了。
总之,不虚此行,终于又一次拥有了知行合一的机会,感觉就是爽!「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