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伟人学习怎样读书
来源: 广州日报(广州)
陈刚
博览群书是毛泽东经纶天下的重要条件,《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生动而详尽地再现了毛泽东同志学习读书的情形,讲述了毛泽东对哲学、自然科学、逻辑学、文学的学习读书情况。毛泽东在学生时代就已刻苦用功,博学广闻,志高才大,特立独行。他曾在笔记本上写下:“人情多耽安逸而惮劳苦,懒惰为万恶之渊薮。”又写道:“夫以五千之卒,敌十万之军;策罢乏之兵,当新羁之马,如此而欲图存,非奋斗不可。”他的奋斗,应该算是从读书开始。周恩来小的时候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毛泽东则是为寻求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读书。这样的读书目的,立意高远。所以尽管后来毛泽东不管条件怎样,读书成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解决读书的立意,是解决了读书的内在动力。有了内在的需求,还需要有好的读书方法,提高读书效率。
首先是读书要系统。要对某一领域的知识有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仅读一两本书是不够的,需要成体系地读。毛泽东在读一本书的时候,会引发到对该书所涉及领域的其他方面的思考,带上这些相关的书,便于他在思考到相关问题的时候查阅、印证等。这种众星拱月式的阅读学习方式,能够迅速拓展在某一领域内的知识,深化自己的认识,引发更多的思考,能有更为深厚的积累。
其次是学思相长。“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要做到学思相长,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要有独立思考的意识,不迷信,不崇拜。毛泽东经常引用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表明他读书不盲从、不迷信,保持独立思考的态度。在他的阅读生活当中,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也就是因为这样的态度,才会有后来的《实践论》、《矛盾论》等一批闪耀着马列主义光辉的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篇章的出现。带着思考的读书是与的思想交流。
毛泽东的交流方式之一是批注。他在书篇页的天头地脚、边白中缝和段末行间,作了大量的批注,记录下了他当时阅读的思想活动。批注过的书籍过若干时间后重读,了解自己当时的阅读思想活动,可以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第三是好书、经典书籍要反复读,联系实际和实践,随着个人经历的丰富,不断领会,不断有新的认识,这些新的认识,是学养提升的表现,产生新的认识,也是阅读的精神享受。在信息社会,因为信息爆炸,容易让人产生信息焦虑,从而产生浮躁的阅读心态。对于好书和经典的阅读,应当向毛泽东学习。毛泽东对经典的马列主义理论著作如《“左派”幼稚病》、《资本论》,史书《资治通鉴》,文学书《红楼梦》、《楚辞》等都是反复读,每次读都有新的体会。
知识是为了实践而储备的,为了读书而读书,或者单纯为了精神的愉悦而读书,降低了读书的格调,太个人化的读书并没有过多的意义。要把学习到的理论和知识在工作实践中加以运用,用实践来检验理论是否符合工作实际,检验自己对理论的理解是否正确,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把工作做得更好。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