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80年代,属于标准的80后。当前网络上有一段很经典的有关80后的文言文是这样描述的:
《出师表》--80后版本夫80后者,
初从文,
未及义务教育之免费,
不见高等学校之分配,
时值扩招,
过五关,
斩六将,
本硕相继,
寒窗数载,
二十四乃成,
无分毫积蓄。
觅生计,
背井离乡,
东渡苏浙,
披星戴月,
秉烛达旦,
蓄几万。
聘岗激流中,
无栖处,
人脉存折不足首付,
遂弃工作,
笠年金融危机,
随抑郁成疾,
入院一周,
倾其所有病无果,
因欠费被逐院门。
寻医保,
不合大病之规,
拒付,
无奈带病还乡。
友怜之,
送奶粉,
饮之,
卒。
未及义务教育之免费,
不见高等学校之分配,
时值扩招,
过五关,
斩六将,
本硕相继,
寒窗数载,
二十四乃成,
无分毫积蓄。
觅生计,
背井离乡,
东渡苏浙,
披星戴月,
秉烛达旦,
蓄几万。
聘岗激流中,
无栖处,
人脉存折不足首付,
遂弃工作,
笠年金融危机,
随抑郁成疾,
入院一周,
倾其所有病无果,
因欠费被逐院门。
寻医保,
不合大病之规,
拒付,
无奈带病还乡。
友怜之,
送奶粉,
饮之,
卒。
此文貌似搞笑幽默,实则反映如今社会下类似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艰辛与不易。就拿我来说吧:大学毕业后选择直接南下,不为别的什么,就是为了能混口饭吃而不再给父母任何压力。话说回来谁不想回乡发展?但是熟不知一个象我这样的穷大学生回家后是基本上没有任何机会提供给我们的。说实在的,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而我们,就因为一个“穷”字而只能遗憾终生。
在我们县城里,我从来就没有看到任何一丝的希望。总之无论什么都离不开一个“钱”字。我喜欢公平的竞争,喜欢凭借个人能力来立足的体制,而这些在我们县,将永远无法实现。故而,南下是我唯一的选择。虽然南方的资本家也会用剥削的方式来增加资本积累,但这远不如我们的“父母官”来的黑暗。
我在南方工作了近5年,而在这5年之中所付出的辛勤与汗水是一般人无法体会的。虽然如此,我却异常开心,因为我在这些年来所得到的工作及社会经验和金钱都是通过我的努力换来的,我无怨无悔!可是就在今年年初,我被父母强烈要求召回了家。我虽然不舍,但非常理解父母的难处。两老人年龄都大了,又只有我这么个儿子。所以父母打心底不愿意和舍得我离家太远。而且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至今都是单身,所以父母希望我能回来踏踏实实的找份工作得以安家。最终我挥泪告别了南方,无奈选择了归乡。
话说我们榆林地区的经济着实发展的很快,而且家乡的日新月异都将在我眼前一幕幕的浮现。因此我心底里暗暗开心道:回家也并不是没有出路嘛?!然而,这一切希望的曙光都将在接下来的事实中溟灭。我们家乡地处黄土高原,所以地下富含丰富的煤炭,石油及天然气等矿物资源。正因如此,所以如今才建立起很多有国家控股的大型工业园,如甲醇厂,原油提炼工业等。既然有大型工厂,那肯定是要招聘人员的。而我,自然想参与其中与之尽心尽力,成为其中的一份子,以安父母之心。可是,奇怪的事情即将出现:我询问了很多关于甲醇厂招人的事,可是没有收到任何关于该企业对外招聘的信息。真得奇怪了,如此大型的工业园怎么不可能对外招聘人才呢?试想一下,良好的发展必定来源于各方面人才的贡献,这是再浅显不过的道理了,难道别人就不懂吗?
直到后来我才打听到:原来我们县上的指标基本上都被内占了,根本就没有公开招聘。什么叫“内占”呢?就是岗位让内部人士给占用了,也就是我们那那些当官的子弟。再想一下那些个当官职权人的子弟,哎...真叫人寒心呢!更令人发指的是还有一部分岗位被外界的有钱人类似于拍卖的方式用金钱给哄抬了上去。通俗一点讲就是一个岗位卖多少多少钱。据悉,目前一个岗位已经卖到了20万人民币。当然20万还未必能管用,因为我们这的有钱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见怪不怪嘛。试想用20万买一个员工做,值得吗?
还有就是县上还经常堂而荒之的为我们这样的大学毕业生提供一些类似于公务员的岗位考试,实则都是些欺上瞒下,标榜政绩的手段而已。基本上没有起到一丝有效的功用。试问:这样的发展能好起来吗?这样的进步还算是进步吗?这样的方式和手段还要进行到什么时候?这样对待穷人的不公到底要到什么时候呢?
写到这里我撕心裂肺,不愿继续下去。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我们还有明天吗?中国还有希望吗?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