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风华正茂

底层知识青年将改变中国

于建嵘 · 2010-04-11 · 来源:瞭望
收藏( 评论() 字体: / /

于建嵘:底层知识青年将改变中国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于建嵘
 
2010年04月09日08:46

  30余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知识青年群体发生了很大的分化,一部分被利益结构化,成为占社会主导地位的知识精英联盟;另一部分被去利益结构化,成为底层知识青年群体,他们欠佳的处境使他们可能萌生“愤青”意识,对抗主流价值观,对未来社会影响深远。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底层知识青年群体,主要是一些有一定文化知识和见识,但没有纳入国家体制内,没有稳定工作,生活漂移的年轻人。大体上包括三类人:生在城市,大学毕业后无业在家“啃老”的城市青年;生长在农村,大学进城读书,毕业后无业,有的进入城市为“蚁族”,有的心有不甘地待在农村;随着进城打工的父母生长在城市,他们不同于城里人也不是真正的农民,在接受了相当的教育后无业的青年。

  在这三类人中,最需要关注的是农村无业知识青年和新生代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有专家估算,这群人口占农民工在城市人口的5%到6%左右,如果以农民工人口1.3亿的统计口径计算,他们也达到了六七百万的规模,而且他们是中国城市青春期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无业知识青年与农村无业知识青年及新生代农民工的区别在于,后者没有生活底线,无工作可干的他们无法维持日常生活。而城市无业知识青年可以继续待在人人向往的城市,或者“啃老”或者享受城市的基本社会保障,相对安定。但是,无论哪类“底层知识青年”没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他(她)及其背后的家庭很少认为是自己不行,往往会归咎于这个社会不行,认为是这个社会的不公平造成的。

  当前最应当关注的是底层知识青年的意识形态可能正在形成,也就是所谓的“愤青”意识。与主流价值观不同,这个意识形态反映了底层知识青年共同的社会认知。这种意识形态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这是造成底层社会不稳定的基本根源。目前在网络上,可以看到这种意识的苗头,任何一个政治主张出台,任何一个社会热点事件的背后,都可以在网络上看到“反弹观点”。这种“反弹”与国家所要表达的主流价值取向完全相反,这种“反弹”就是“底层知识青年”表达的 “不满和反抗”,如果进一步蔓延可能造成明显的官民对立。

  失业农民工同样处于弱势地位,但其问题基本上是生存问题,不会是政治问题。首先,他们终归不是政治性很强的人,缺乏共同的政治意识,难以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政治上的抗争。其次,他们有可能在某些方面带来社会动荡,例如出现什么不公平的事情后闹一闹,但是不会上升到政治层面,因为他们不会把失业认为是政府的责任。再次,他们基本需求上还是一个生存问题。农民工关注的是欠薪问题,如果找不到工作,一般都不会把它归结为政府的责任。

  然而,“底层知识青年”与农民工最大的区别在于预期值不一样,两者存在认知上比较大的差别。对于绝大多数“底层知识青年”而言,他会想到腐败问题,会进行利益比较,例如自己的同班同学,有的人活得比自己好;比如进一个机关事业单位,你可以进去,我不能进去,这里可能存在腐败问题。他会进行比较,会去追问这个制度上的问题。长此以往,他们可能会对人生冷漠,对社会不满,产生强烈的对立意识及情绪。

  当前底层知识青年的问题,与改革开放形成的排斥性体制有关。这种排斥性体制最大的特点就是社会成员层级流动存在巨大障碍。“官二代”和“富二代”在破坏着社会基本的公平和公正规则。这种破坏正在动摇“底层知识青年”心中的公平正义理念,引起对立情绪。因此,在公权领域解决权贵阶层对政治资源的垄断,给所有人特别是底层知识青年向上流动的公平和平等的平台,已迫在眉睫。同时,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走进“底层知识青年”的生活,了解他们的诉求和行为。也就是说,对政治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精英知识分子活动的层面上,需要深入到底层社会生活的内在结构中,去寻找事件发生的真正原因。

  培养“底层知识青年”对社会基本的认同感。对于农村青年而言就是地方认同,对于城市青年是社区认同,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容纳、接受和关注。各级各地管理者要给他们提供与当地人均等的公共服务,最重要的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要给他们提供利益表达机制。目前,“底层知识青年”的利益诉求得不到充分的关注,他们常常感到国家很多政策与自身利益没有关系,至少不是紧密的关系。通过各种组织或者渠道让他们的声音能够如实反映上去,政府在制定各项决策时要倾听他们的声音,这样,合理的利益表达机制才可能建立。

于建嵘:避免惨剧再发,应先消解结构对立

 来源:时代周报 : 韩洪刚
 
2010年04月01日09:38
 
    受访人:于建嵘 中国社科院农村经济发展研究所教授、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时代周报:南平血案给整个社会带来很大的冲击,您怎么看待这个事件?

  于建嵘:南平血案的第二天,我正好到了福州,与当地的一些党员干部谈了这件事情。这件事给当地带来了一片恐惧。这件事我们可以称之为个体的极端性事件。近年来发生了多起类似的事件,我认为大概可以分成四种类型。第一种我称之为具有自卫性质的,例如说邓玉娇事件,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最后却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甚至被称为“烈女”。

  第二类,称为自残性的,例如成都的唐福珍事件,近期东海的父子自焚抗拆事件,以及开胸验肺事件等。此类事件也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同情。

  第三类,我称之为报复性的攻击,以杨佳案、邱华兴案为典型,社会评价很复杂。

  第四类为宣泄性的暴力,以此次南平血案为例,当事人心中有很多不满,没有很明确的仇恨。 这种类型的暴力由于其攻击目标的不确定性,而带来了更大社会恐慌。

  时代周报:我们看到有媒体报道称,南平实验小学是当地最好的小学,其学生按片划分入学之外的,家庭背景大多“非富即贵”。而郑民生并没有在他家附近的两所小学作案,反倒舍近求远,打摩的来到这间实验小学。这一细节出来后,网上一些帖子也因此出现了微妙的转向。不知您怎么看?

  于建嵘:实验小学一般是比较好的小学。但是,我们一定要区分的是,他并不是到哪个官员家里,到哪个富人家里杀了两个孩子,而是一个公共场所—小学杀的孩子啊。所以,我们没有什么理由往这方面引。以这种方式暗示,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心理。但我们不宜强调这种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我们的社会和媒体,都不应该往这方面引导。即便按媒体的报道来看,郑民生也只是有明确的攻击场所,却不一定有明确的攻击对象,仍然是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时代周报:人们会自然地由南平血案联想到杨佳事件。可以说,都是由受害者变成了加害者。杨佳是把刀挥向了警察,比自己强大的力量;而郑民生则把屠刀挥向了比自己更弱小的孩子。

  于建嵘:是的,这次事件与杨佳案依然有所区分,郑民生所针对的对象随意性更大一些。而且杨佳身上的受害心理较为明显,而郑民生不完全是受害心理,而是对生活、对社会具备较明显的敌视心理。总的来说,南平这次事件背后反映出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的规则出了问题。我们没有办法预料我们的未来,所以我们生活在恐惧之中。郑民生也是一样,因恐惧而疯狂,需要发泄。

  时代周报:我们注意到一些细节,例如,在邻居和同事眼中,郑民生是一个“好人”,行医近20年,从未开过高价药,在邻里的杂货店,从不赊账,平时与邻里关系也算融洽,且很喜欢小孩;在获得主治医生的职称后,因待遇低而从单位辞职,想开办个人诊所,却未获得卫生局的批准。这样,郑民生人生的出路就被堵了,外出找工作又遭遇失败。如何看待这些因素?

  于建嵘:为什么那么多老实人最后发生那么大的问题,这就回到了规则的问题上。郑民生或许认为自己是符合规定,却没有被满足,而恰恰是卫生局没有按规则办事,这导致了他的失望,认为社会不对啦。杨佳之前也没有到处打架、杀人,就是因为杨佳认为自己守规矩,为什么警察不守规矩,给他造成了那么大伤害,却不平反。所以,他产生了报复心理,并付诸行动。所以,要解决社会的各种问题,要疏导老百姓的心理状况,最紧要的就是有权势的人首先要守规矩。我认为中国人人格的变异,与有权势的人不守规矩有很大的关系。

  如今,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恐惧感,因为我们都不知道底线在什么地方。要想让民众不疯狂,就要民众不恐惧,要民众不恐惧,就要有基本的规则。像郑民生这种由于恐惧带来的社会血腥事件,在其他国家也会发生。但是,像唐福珍事件在其他国家则不太可能发生。

  不过,南平惨案的背后,我们一方面需要挖掘背后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还需要剖析郑民生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很多人受到那么多的打击,也没有出路了,也没有去杀人啊。对于群体事件,我们强调的是社会稳定,而对于个体,则属于公共安全问题的范畴。对于公共安全问题,及时发现与进行心理疏导是十分重要的。

  时代周报:对于这些问题的发现与进行疏导需要什么机制来配合呢?

  于建嵘:我认为加强社区建设十分必要。而我们现在所谓的社区,主要作为社会控制的工具,而不是当做一个家园来进行建设。还有一点,我们需要检讨我们的宗教政策。如果不妥善解决上述这些问题,将来类似郑民生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我这两年就遇到过一些上访人员,他们就放出“实在不行就搞死一批”之类的狠话。

  时代周报:郑民生这种事件还具备一定社会传染性。作为一个社会边缘的失败者,结婚是他的梦想,却屡屡被女友所抛弃,原因之一是没有房子。房子在中国有特殊的含义,你认为房子的因素,在这次事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于建嵘:非常关键。我在福建听人说,郑民生在家中冬天睡客厅,夏天睡阳台。这种情况给他个人带来很大影响,这涉及到我们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怀问题。一方面,有人住高楼大厦。另一方面有人连结婚的房子都没有,这样如何才能使人平衡?

  时代周报:仇恨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在于形成了一种“我们—他们”的心理结构。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分类化导致人失去了同情心,将“他们”非人化。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么我们也许可以一定程度上来理解,为什么郑民生对自己的血腥罪恶至今仍毫无悔意。

  于建嵘:假如我们过分强调官民、富穷之间的对立,那么这个社会一定是一个非常危险的社会,这种对立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防止产生“我们-他们”之间的对立,这涉及到一个社会各阶层之间流动和流动的规则性的问题。因为,只有合理化流动的加强,这种结构对立才能得到消解。我们社会表面上不存在等级,但事实上又存在这样的等级,可称为排斥性社会,比如,郑民生之前,中专最红火的时代,考上了中专,顺利进入体制内,并成为业务能手。他被家里寄予厚望,在他的邻里当中,可以说算是一个“精英”,但后来,急剧的转型与变革,他从当地的精英阶层中被甩了出来。可以说,正因为郑民生从前风光过、后来被甩了出来这种遭遇,强化了他的失落和愤怒。我们目前的社会中,此类现象的存在还是较为普遍的,并且这种排斥往往是体制性而非个体性的。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欧洲金靴|教育之乱,祸起萧墙
  2. 日本女优横宫七海自杀身亡——畸形的社会还要逼死多少人?
  3. 司马南:公开丑化河南人民,是可忍孰不可忍!
  4. 以前那么“穷”,为什么大家还怀念从前?
  5.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6. 《邓选》学习 (十)
  7. 影评:电影《熔炉》看资本主义特权
  8. 对菲律宾斗争的关键是,让它的挑衅得不偿失
  9. 领导者没有战略眼光,谈啥雄心壮志?
  10. 大快人心,知名“电子宠物”在美落网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4.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5.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6. 这是一股妖风
  7.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8.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9.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0. 朝鲜领导落泪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大快人心,知名“电子宠物”在美落网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2024请回答,中国市场经济“边”在哪里?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