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一向认为对于高考,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形式的批判上,当然更不能罔顾事物的发展而采取一种僵化的思维模式。不得不承认高考制度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当下形势的,是有利处的。当然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辩证的、具有两面性的,在扎根于现实之上,我们依然看到这项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
关于高考制度的弊端,总结来去无非就是那么几大项:固定的考察模式、僵化学生思维、不利于全面综合地考察学生……现今,对高考持有如此观点的人不在少数,笔者相信这其中大部分人是善良的,他们注意到了这项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真切地在为教育事业出谋划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高考依然具备有其他任何选拔制度所不具备的公平和公正性,这是高考制度的最重要特点,也是其必然存在的坚实理由。当然,这种公平也需要预设一个前提,在其内部也蕴含着激烈的矛盾和冲突,而在此之下被掩盖的是现今教育真正的最大问题: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均。
因此,教育的真正公平不在于形式上的变更,你单纯地让学生做卷子还是在其中加入点综合素质的分数,这些实际上都无关紧要,最根本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将有限的教育资源均衡的进行分配!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如果不进行长期的摸索和社会实践是很难得出较为满意的答案的,但是我们可以在过去的一些实践中得到一些启发。
笔者过去看过的《决裂》就是一部真实反映教育改革和实践的好影片,现在我们把他拿出来依然能对当今的教育改革提供许多思考。
故事的背景是上个世纪的大跃进时期,林场干部龙国正临危受命去江西山区组建“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在此期间,面对着旧教育理念的阻拦,龙校长排除万难带领广大师生走出了一条真正能培养出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康庄大道。影片中,最令笔者深刻的是我们该如何去定义好大学的疑问。龙校长给出了答案:真正的好大学不在于有没有高楼大厦、也不在于有没有名师教授,而在于他究竟培养出了怎样的学生。这句话在如今听来依然是震耳发聩的!高考是用来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通道,但是,我们看到现今的模式是根本不可能达到如此目的的。正如笔者前面说的,造成如此局面的不是所谓僵化的考试模式,而是教育资源本身的不公平性。我举个例子,造成北京高中生以及安徽高中生命运不同的关键不在于考试题目,而在于双方悬殊的教育背景与资源。这也是笔者一直以来坚决反对现阶段推行素质教育的原因,在不对等的前提下,素质教育的实施更是拉大了这种差距。一个山区的小孩子读书就已不错,又何来的钢琴或者芭蕾呢?当然,这之后带来的更是人生境遇的再次割裂与疏远。经济资源的不平等拉大了社会各阶层的距离感,现在有种观点认为这种不平等的存在对于弱势群体来说一种好事,正所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种观点的荒谬在于它在刻意的回避客观问题,把所谓的不利因素装扮成了促发人上进的良药,但若真如此,当今中国著名大学里面的学生都应该是农民家的孩子,可结果却正好相反。所以说,现今大学生中的普遍利己思想并不是无迹可寻的,公平问题任重道远。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读书应当是一条向前的路而不是向上的。向上的路,踩的是别人的肩膀,目的是为了做人上人;而向前的路,是我们这些青年学生和人民群众走在一起,我们共同奔向光明的未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