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你们的努力将使大学生们愈益意识到,正是应该从他们的行列中产生出这样一种脑力劳动无产阶级,他们负有使命同自己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兄弟在一个队伍里肩并肩地在即将来临的革命中发挥巨大作用。
——恩格斯《致国际社会主义者大学生代表大会》(1893)
河南大学生自行车集体夜骑的事情这两天热度也逐渐降下来了。然而互联网总是不能没有记忆的。我们整理一下这几天来网上针对此事的舆论,会发现大致有两派的声音:
1、支持者:认为集体夜骑是青春活力的体现,青春就该如此,放飞自我,追求自由。这也是很多媒体一开始的反应。
2、反对者:温和的批评夜骑这种行为增加了当地交通管制的成本,还使得当地很多打工人上班都找不到共享单车了。更极端者则认为大学生吃饱了撑的没事干一帮造粪机器拿着父母的钱不好好读书干这种事情。这些言论从当地开始加强交通管制之后逐渐增加。
对于最后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批判大学生不负责任,不妨说是真的“站着说话不腰疼”。这边建议让这些人体验体验大学生的生活,帮同学们去那些水课上打卡,帮忙攒学分,给我们大学生做个榜样,我们也就不去“造粪”了(乐)。
事实上正如笔者在之前的文章《对大学生活的杂感:抛弃应试思维,去思考,去实践》中所说的,现在上大学一定要摈弃中学阶段的那种内卷、应试的思维模式,把该考的试过了剩下的时间完全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热爱的事情,想考更多的证件可以,想出去旅游、吃喝玩乐也没问题,毕竟人生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幸福嘛。更何况就现在大学里的那些课程设置来说,上个一学期的水课可能还真不如出去骑车旅行能增长知识与见闻。
所以很想送给这些老学究一句话:你在教我们做事啊?
人本就不应永远被保守的思想束缚着,要勇于去追求自我,去做一个勇敢的叛逆者。否则我们只会活得压抑痛苦,活成了那些条条框框的奴隶。尤其是在这个时代,更是需要一种叛逆的精神。
不过,大规模夜骑这种叛逆终究追求的只是一时的愉悦。这背后反映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当下学生是脱离社会生产活动的群体,具有“小资产阶级”的特性,也就是说,大家有时候只想着追寻自己的自由,而忽视了身边的工人群众。在这次的案例中表现为,同学们的夜骑行为,导致开封当地的上班族们无法及时找到共享单车。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追求自由与个性的叛逆精神是不能脱离群众的。所以说我们真正需要的叛逆精神,应当是去“融工”——去参与社会生产活动,体会当代人民群众真实的生活。
这里讲个历史故事:在1950年,曾经有一位阿根廷青年和他的朋友一起骑摩托车环游了整个南美洲。中途在他们身上发生了很多曲折的事情:摩托车曾多次出故障,还与当地居民闹误会、被追捕。然而当这趟旅程接近尾声时,他却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写下这些日记的人,在重新踏上阿根廷的土地时,就已经死去。我,已经不再是我。”
在这趟旅程中,他目睹了南美洲的民间疾苦、饥寒交迫——当地的矿工为美国帝国主义挖矿挣钱,却始终活在贫困里;很多麻风病人无法就医,以至于作为外来人的他在当地提供志愿医疗服务后,群众载歌载舞的欢送。在深入了解后他才明白:正是资本主义的剥削造就了人民的苦难。
从那以后,他成为了一位革命家,参与过古巴革命,领导过玻利维亚的游击队。而这一切开始于22岁那年的那场摩托之旅。
这个人就是切格瓦拉。他的上述骑行经历后来还被改编成了电影《摩托日记》。我想他的这场骑行及之后的作为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叛逆精神。
我们不需要遵循保守者们傲慢无礼的规训,我们也不需要脱离群众的叛逆;我们需要的是:走进社会,去思考,去和工农群众们站在一起。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