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村婚姻调查——以江西寻乌为例
江西师范大学乡村治理与发展研究中心 刘聪秀
今年“五一”期间,我有幸和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申端锋、吕德文两位博士一起在江西寻乌高头村进行赣南山区客家农村综合问题的调查。我们在当地客家山村里,通过专访和随机走访相结合的调查方法,了解了不少当地的实际情况,也发现了许多有趣且比较值得关注、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我们在当地客家山村里的调查时间虽不是很长,但我们发现当地确实是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思考和研究,但因篇幅有限,此文主要是来谈谈当地的有关婚姻方面的问题,至于其它问题,我会在另外的篇幅以不同的主题来和大家交流讨论。
高头村是一个位于江西与广东交界处的一个客家山村,相对于当地其它山村来说它也是一个具有3000多人口的大村,从地理环境上来说,它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村,而从人文历史环境上来说,它又是一个革命老区。该村以果业、林业、粮食、养殖业为主要产业。高头村虽是人口大村,但村里还没能见到与山外相通的水泥路,进出山村全是崎岖、坑洼不平且不是很宽的泥沙路,晴通雨阻。也许正因为交通闭塞等因素,所以整个山村都还处于比较贫困落后的状态。
在高头村,就目前来说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经济发展的问题,当然还存在其它一些比较大的问题,当地的婚姻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一、光棍——全村光棍相当多。
高头村虽然是个有着3000多人口的大村,可是村里的光棍也有很多。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下当地众多的光棍现象:
首先,从年龄结构方面来看,在25到70岁这年龄层上基本上都存在着光棍。在这需要稍解释一下,因为按当地习俗,最好25岁左右就应成家,最晚也不能超过30岁。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光棍主要集中在30到50岁这个年龄层上,不过我们也遇到了一个60多岁的光棍。
然后,从人数上来看,全村30岁以上没结婚的至少有50人以上。在这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人口流动等方面的因素,我们也不能得出确切数字,而村里也没有对此进行专门的统计,所以我们只能在走访调查中从村干部、村民小组长、村民口中得出此数字,且他们认为这还只是最保守的数字。
最后,从性别方面来看,全村范围内所有的光棍主要是男性比例占了绝大多数,而女性比例极小,在一定程度上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了。特别是30岁上的女性光棍可以说几乎找不到,而25到30岁之间的未婚女性是有的,但也为数不多。也就是30岁以上找不到对象的几乎全是男性了,按当地村民的话来说,就是“女的容易嫁出去,因为女的不怕没人要,而男的就怕没人要了”。
二、结婚——青年男女难找对象。
在上面,我们分析了有着3000多人的整个高头村有相当多的光棍,用当地所提供的最保守数字说是有至少50人以上,且集中表现为以30岁以上的未婚男性为主体。那么,在这样的人口大村为什么有着这么大的光棍群体呢?这就引出了我们现在要谈的问题,即结婚难的问题。也就是说,正因为村里的青年男女难于找到对象,才造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光棍大群体现象。
那么,为什么村里会有那么多正处婚龄时期的青年男女找不到对象而成不了家呢?带着这个疑惑我们在走访调查中也就此问题对当地村民进行了访谈调查。为了从村民身上找到更多更具体的更正确的答案,我们就特意地对当地已婚和未婚的男性和女性青年分别进行走访调查。
通过走访调查,我们主要从当地男性青年自身及其家庭等方面的因素,另外结合当地女性青年的择偶条件方面,综合性地分析并初步得出造成青年男女(主要是男性)找对象困难,村里出现一大光棍群体的一些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男性青年及其家庭方面的因素。
1、经济因素。
经济条件的好与坏直接影响了婚姻问题,这也是影响婚姻问题的最主要因素。特别是在当地这样闭塞落后的山村里,往往因为家庭贫穷而致使家里的婚龄青年找到对象,成不了家,打光棍。具体来说,就是因为男青年没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又加上家庭贫穷,房子破旧,家里没有什么背景,在外又没有什么关系,这样就会造成,要么女方不敢入门,要么就是敢入门也没钱置办婚礼、支付不起聘金彩礼什么的,而使女方家里嫌弃。婚礼在现代社会其实还是一种高消费,而农村虽穷但也很讲究体面的,很多时候婚姻还是会讲究门当户对甚至更高标准。这样使很多贫穷男人因为没钱而成了光棍。
2、生理心理因素。
男性青年自身方面的条件也是比较重要的,特别是智商、生理、心理等方面的条件会影响其择偶。如果一个男性存在着天生弱智、身体残疾、精神病、容貌不雅(变相、破相、高矮胖瘦)、脾气暴虐、谈吐举止粗俗等方面的一些问题,则女性是很难选其为偶的,除非非常特殊的情况。虽农村婚姻更多讲究的是实在,不会过分追求美,但只是不是过分,必竟还会适度讲究些的,何况现在农村已基本上摆脱了婚姻包办,在自由恋爱中女方对男方稍微会有多上点的讲究。这样,因为生理或心理方面的问题两样会导致男性青年打光棍的。
3、其它方面的因素。
除了上面所说的主要因素外,其实在现实中还有其它的一些因素也会影响婚姻的,如男方家庭所在的家族旺与否,社会关系、社会交往、社会背景方面的好坏,男方本人的文化教育程度的高低及年龄的大小,家庭成员状况,家乡环境的好坏等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农村青年男子找对象的。
这几方面的因素只是我们通过走访调查后,就村民反映较多、比较普遍、比较重要的一些方面经过综合分析而总结归纳出来的,而其它一些具体、细小的因素在此没有列出。
(二)、女性青年的择偶条件。
1、“看看男方家里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什么”。
其实这个条件还是反映了经济因素是影响婚姻的最主要因素。在当地山村里,女方主要是看男方家里经济收入是主要来源于农业(种粮食)还是果业、养殖业、林业等,一般来说,果业、林业、养殖业的农户相对来说比较富裕,特别是果业专业户。如果男方家里没种或没多少果树,也没多少山林要,或也没养殖什么,而是以种粮为主,则家庭都是比较贫穷的,那么女方就不太愿意到这样的家庭去,“怕以后没什么好日子过”、“怕以后过苦日子”.
2、“看看男方家里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调查中发现当地女性青年在择偶时还比较看重男方家里和住房情况,她们主要是看看男方有没有房子住,房子够不够住,是瓦房还是楼房,瓦房是年代已久的泥瓦房还是后来的砖瓦房,瓦房的破旧程度,楼房的新旧、面积大小、楼层数目上、装修程度等。在当地,比较贫穷的家庭往往是住破旧的瓦房,而较富裕的则是住高大漂亮的楼房,所以女方为了自己能过好日子,更多的还是会选择楼房的,都怕今后在瓦房中受苦。这个条件说到底,还是经济因素在作怪。
3、“看看男方自己的工作及收入情况怎么样”。
女方在选择对象时,还会关心男方的工作及其收入情况,用她们的话来说,就是“看看他有没有稳定的工作,是在家种田种果还是在外打工,打工是在公司还是在工厂,做什么活,一个月工资有多少……”,这样的关心其实还是涉及到经济条件,如果觉得对方没工作又在家种田,或有工作但是收入太低,她们也不愿意将自己一生托付给对方的。她们更多的是考虑自己今后生活能否过好,或许她们也是为了摆脱目前的某种艰苦的现状,对于她们来说婚姻也许就是一种依靠或寄托,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看看男方身体有没有残疾(缺),有没有病(神经病),是不是傻子”。
这和我们在上面所分析的男方方面因素是差不多的,女方也一样比较注重男方在生理方面的条件。她们特别看重对方身体是不是很健全健康的,因为对于农村来说,生活靠得更多的还是体力劳动,如果先天或后天残疾,则不要说撑起一个家的生活,就是个人的生活也是难以保证的,就算对方是身体健全但天生弱智或神经不正常,这生活也一样很困难,根本撑不起一个家,再说,现在的人都喜欢讲究面子,作为正常人有谁愿去和一个残疾或傻子或神经病的人一起生活呢?就是有也会被别人笑话的。所以,在当地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男性就是因为存在着生理、智商等方面的问题而成了现在的光棍。
5、“看看男方他本人的人品怎么样”。
在调查中也发现,女方还是会去关注下男方的人品问题的。虽然经济条件对她们来说很重要,但其中有不少女性也开始从一味地追求物质转向追求一定的精神需求,那就是情感。她们也认为人品很重要,都不希望自己嫁给一个脾气暴虐、有不良嗜好、粗鲁低俗、好吃懒做、去抢去偷及道德恶劣之人,她们也者希望自己嫁给一个好男人。所以,人品不好的男人也是比较难找到对象的。
6、“看看男方的父母是不是都健在”。
其实对于上面的那些条件,我们是很容易理解的,但对于这个条件的确有点意思,我在调查中听到这样的话,也觉得奇怪。她们解释之后我才明白,她们说如果男方的父母都健在的话,那么就算是成家以后生了小孩,也可以像以前(生小孩前)一样出去外面打工,不耽误挣钱,因为公公婆婆可以在家照顾小孩、看家及管好家里原田地,种种粮食什么的。这样家里和外面两不误。所以,公婆的存在不仅不会像传统上那样因为婆媳关系而影响婚姻及家庭关系,在当地竟然对婚姻及家庭的生活生产有一定的帮助作用。这一大发现或许对于研究和解决传统的复杂婆媳关系有一定的作用。
7、“看看男方的年龄会不会与自己相差好大。”
虽然在现代社会中,男女双方的年龄对婚姻的影响不是很大了,特别是在现代都市社会,像少女嫁老头这样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已不是什么怪事了,但在比较闭塞落后的乡村社会当中,或许是因为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这男女之间的婚姻还是会讲究年龄问题的。所以,在当地这个山村里,女性在婚姻观上还是比较看重年龄差异的,她们都说“不希望自己嫁给太老的人,对方最好不应比自己大8岁以上,5岁以下还是比较正常的。”这样一来,结合当地“女的容易嫁出去,因为女的不怕没人要”的现实,且前面也说到全村30岁以上的女性光棍几乎没有,相反几乎全是男性,则25岁左右的女性就很少会去找35岁左右的男性了,就是说大龄女青年基本上只会去找35岁以下的未婚男青年了,这样就可以得出,因为年龄差异与婚姻观念的问题也是会影响婚嫁问题的。
也许当地山村里的女性择偶条件还有许多,但我在这只是通过调查分析,把她们相对集中和比较有影响作用的一些择偶条件拿出来分析和讨论,因为我觉得这些条件是影响当地婚姻问题比较重要的因素,对于我们去解释和研究当地的婚姻问题有很大帮助。
三、离婚——离婚现象增多,不容忽视。
我们在谈高头村所存在的婚姻问题时,从全村有一大光棍群体出发,追究其原因,进而就分析了当地青年男女难找对象、结婚难的问题,我们既然谈婚姻问题,则除了上面所谈的结婚问题,那很自然地就要来谈离婚问题,因为结婚和离婚都属于婚姻问题,再说近年来,国内已有不少地区的农村出现了离婚增多的现象。
我们在这个山村里调查结婚难的问题时,也顺便对村里的离婚问题进行了初步调查。但也像调查光棍问题一样,村里对离婚现象没怎么注意过,而离婚人数也就更没有去统计了,由于人口流动、农忙季节(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农忙,只是当地农户因发展果业而出现的农忙,对于此问题可以参照我的《关于山区农民劳作时空转变的研究——以江西寻乌为例》一文)、个人及家庭隐私等方面因素,我们也不便进行统计和专门调查。但从村民那了解到,以前村里极少发生离婚现象,就是近年来才出现过,但也不多发生,一个村民小组最多就二三起离婚事件,不过,从整体上来说还是呈现增多趋势,而且在这些离婚事件中,主要以青年夫妇为主,一般说来就是30到40岁左右的夫妇。
那近年来村里那些青年夫妇为什么要离婚呢?离婚人数虽不算多,但相比之下为什么会增多呢?由于受到上面所说的种种因素的影响,我们也只是在进行了初步性的调查后得出以下几个方面:
1、“有感情而没有爱情”。
通过对已离婚青年的调查,得出了离婚的主要原因,用他们自己的一句经典的话来说就是“有感情而没有爱情”。这些青年人说,当初自己太年轻、冲动,再加上父母当时盼儿女早日成家的迫切心理,要么通过别人介绍,要么就自己在外打工恋爱,但结果都是草率行事,采取闪电式结婚,而因互相之间缺少更多的了解与沟通,没有建立起真正的爱情,而在一起更多的只是感情,那种日久才生出来的一般感情,到婚后矛盾频起,最后就把这“闪婚”变成“闪离”了。(至于“闪婚”可以参照我的《也谈农村“闪婚”问题》一文)
2、婚姻道德问题。
不可否认,农村和城市一样,不少婚姻的失败、家庭的破坏都与婚姻道德有关系,也就是说夫妇一方或双方因出轨、有外遇、有婚外情而导致离婚。而在这闭塞落后的山村也是一样的,有的离婚也是因为夫妻因越过婚姻道德轨迹而导致的,如夫妻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时发生的婚外情,留在家里的一方或双方也有可能发生外遇,但具体的事例我们在这也不便谈了,因为这涉及到当事人个人及家庭的隐私问题,再说我们因此不便因素也没有过多地深入地进行调查,只是从其他村民的言语中所得出的信息。
3、经济及因素。
前面我们谈到了经济因素对结婚的重要影响,既然经济对结婚有影响,那么相应地它对离婚也就会有一定的影响。如村民向我们提到的,家庭十分贫困、没什么家产、夫妻中的一方(主要是丈夫)没能力、挣不到钱、穷困潦倒等使夫妻及家庭生活难以维持,这样就会导致一些夫妻离婚。
4、其它因素。
至于导致夫妻离婚的其它一些因素,在当地山村来说,如生理上的某些疾病使夫妻双方没能生育子女(主要是男方嫌弃女方不孕不育),不能实现农村社会传统上的传宗接代,以延续家族香火,丈夫及其家庭就难以接纳女方,从而导致夫妻自愿或被迫离婚(主要是男方“休妻”再娶);另外,如婆媳关系及妻子与家庭其他主要成员关系过于紧张,夫妻双方中一方因得后天性严重疾病如精神病等,夫妻双方性生活不和谐等因素也都有可能导致夫妻离婚。
四、结语。
上面所谈到的是我们在寻乌高头村的调查中所发现的比较严重的婚姻问题,其实在我国广大的乡村社会当中,很多农村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婚姻问题,出现过不少“光棍村”、因近亲通婚的“傻子村”等,结婚难的确是许多农村特别闭塞落后的农村的一大现实问题,而伴随着此问题,不少农村地区也出现了离婚问题且呈增长趋势,农村婚姻伦理道德问题也逐渐成了不可忽视的问题。
那么,农村的婚姻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各种各样的问题?农村的婚姻问题又会对农村社会造成什么影响?对农村社会结构及整个社会结构又有什么影响?我们又应如何去看待并解决农村目前所出现的婚姻问题呢?
实在是有太多太多的问题要我们去关注和思考,因农村婚姻问题事关农村家庭的生活和生产,事关农村社会及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我们必须认真地去关注、思考、研究农村婚姻及与其有关的问题,这是我们每个社会成员、社会组织及团体共同的社会责任。最后,我希望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以实际行动共同关注中国乡村社会,关注社会,关注中国。
(注:本文取材于笔者代表我江西师范大学乡村治理与发展研究中心于2007年五一劳动节期间与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申端锋博士、吕德文博士一起在江西省寻乌县所进行的客家山区农村调查)
江西师范大学乡村治理与发展研究中心
刘聪秀
2007年6月15日于南昌瑶湖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