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普通农户的劳作时间
刘 聪 秀
今年五月初我和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申端锋博士、吕德文博士等来到了赣南山区的一个客家山村高头村进行农村调查,此次山村之行,我们对当地存在的很多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收获很大。但本文我主要来谈谈有关山村农民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劳作时间问题,下面则是山村普通农民在农业劳作时间上的一个典型例子。
严清春严师傅是高头村支山下村小组的一位50多岁的普通村民,他和妻子两个人在家务农,有两个在外打工的儿子。他家里是从1990年(当地县政府刚开始号召农民种植果树)开始种果树的,当时种的较少,刚种果树的那几年还是果业、农业、副业一起搞,但由于种种因素家里经济条件还是没有多大改善,而到了2000年左右村里开始大规模地种植果树了, 现在自己家里有500棵果树,但只有350棵挂果(一般来说,如果管理好的话就是四年左右就可以挂果),而仍有150棵没有挂果。除了种植果园外,家里还种了3亩多的田,严师傅和妻子现在在家里是主要的劳动力,现在就以他家里的实际情况来计算一下他家一年当中“上山”和“下田”分别所需要的劳作时间。
我们以去年也就是2006年为例(农历时间)列出严师傅家全年劳作概况:
1、“上山”劳作时间(果园劳作)
2-3月,严师傅给家里500棵果树施肥(春肥),夫妻俩需要花费约6天时间(12天/人);3月,修剪修理果树枝苗,夫妻俩需要约10天时间(20天/人);4月,给果园果树锄草,人工手拔夫妻俩需要约15天(30天/人),机器锄草或除草药剂只需要1天左右的时间;6月,给山上果园的果树施肥(壮果肥),夫妻俩需要约15时间(30天/人);7月,修剪修理果树,夫妻俩需要约10天时间(20天/人),修剪后在本月底要给果树施肥又需要约5天时间(10天/人);9月,给所有果树施肥(冬肥)和挖沟,夫妻俩需要约1.5个月(45天)-2个月(60天)时间(90-120天/人);10月-1月(第二年),果树收获季节,连续好几个月都有果子摘(如果当天有商家收购,就当天摘果当天销售)。
2、“下田”劳作时间(农田劳作)
1月15日(元宵节)后,严师傅一家开始在农田里春耕,在耕田之前需要对农田进行锄草等处理工作,夫妻俩需要约2-3天时间(4-6天/人),然后用约1天时间可完成耕田(拖拉机耕田,50元/亩);2月,给农田播种,6月收割早稻,早稻收完后则得插秧(晚稻),这些农活总共花费约半个月时间(30天)(因为收割和插秧等都是自家较亲的内外亲人亲戚如兄弟等几家人一起换工协作完成的,共6、7个劳动力;请人工则25元/天);9月底-10月初,收割晚稻,则需要约6-7天时间(也同样是通过换工协作完成的)。
通过以上所列举的严师傅一家有关一年当中劳作的实际情况,我们就不难看出,在他家里夫妻两个人一年到头从“上山”到“下田”几乎是没有什么农闲的时间,如果要说有的话那也只是春节前后约一个多月的时间较空闲(集中)及平时阴雨天气不适于户外劳作而在家休息的部分时间(不集中),但绝不会达到像有的人所说的农民“三个月过年”、“半年休闲”的程度。
其中,这“上山”也就是管理果园的时间,在一年里整个农忙时间中是占了绝大部分的比例,而“下田”也就是我们平常意义上说的种田,却只占全年整个农忙时间的很小很小的比例,如果只从事种植水稻的话,那也许闲暇时间有会有大半年之多了。从劳动时间的分配上来看,种果树几乎已成为了他家的主业,而种水稻则成为了副业;从劳动对象上来看,果树几乎也已成为他家主要的劳动对象,而传统意义上的水稻却只是次要的劳动对象了。从中可以反映出严师傅家的农业生产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总之,像严师傅家这样的长年繁忙劳作的普通农户在当地山村甚至在我们赣南山村都是很普遍的,从而我们也可以看出,赣南山村农民在劳作时空上出现了较大转变,赣南山村也已出现了一种“上山下田”四季农忙的壮丽的农业生产景象。
(注:本文取材于笔者代表江西师范大学乡村治理与发展研究中心与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的申端锋、吕德文博士于2007年五月在江西寻乌县进行的客家农村调查)
江西师范大学乡村治理与发展研究中心 刘聪秀
E-mail:[email protected]
2007年5月25日初稿于师大瑶湖
2008年1月28日修改于家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