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中期以后至今的农村行政体制改革是朝着权力上收并弱化农村基层组织职能的方向进行的,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大幅精简机构人员,以经济利益为纲,取消或弱化基层组织的社会服务功能,财政上实行“村帐乡管”、“乡帐县管”,把农村基层组织系统作为一个经济体来经管。行政改革死板地体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则方针。
基层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它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建国后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那时的乡村组织工作人员虽然不多,但由于农民的高度组织化,基层组织的效率很高,社会功能充分发挥,干群关系一度很好。改革开放后,基层组织逐渐腐败,干群矛盾加剧,财政状况恶化,基层组织退化成食利贪腐集团,行政体制改革就成为当时的迫切课题。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农村基层组织行政改革全面铺开,经过十多年的改革,至今已基本完成。在乡一级,职数大幅栽减,一个乡就减少三名以上副职。职能部门的人数也大为减少,通常一个部门只保留一人,一些不产生经济效益的部门(如农技、文化广播、水利、妇联、团委、武装等部门)被弱化或取消。以前的“七站八所”正常保留并能在村民赶集日上班的只剩下一个计生办、派出所、国土所、林业站、司法所、经管站六个部门了,其中,经管、司法两部门虽然保留,但其职能日益退化,与农民群众基本上没有多大关系了。乡一级政府组织的核心工作有二,其一是保自身运转,其二是落实县计生局的计划生育措施。保运转可以概括为“跑资金”,这是乡里头头的经常性工作,他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到上级部门争取资金,确保本单位职员的福利。由此贿赂之风大行其道。计生工作也可以概括为两个部分:一、应付检查;二、罚款。由于农民的流动性很大,计生工作难度加大,在现行制度下根本无法扼制计外生育。为了应付检查,保住官帽,唯一的办法只能是造假。所谓“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即是由此而来。
在村一级,税费改革后,为节约财政支出,村班子只保留三到四人,大部分村只有三人,村主任和村支书实行“一肩挑”。一个正职(主任或支书)的月工资从最初(九十年代中期)的八十元涨到现在的一百六十元。政府管理一个村子的年成本控制在六千元到八千元内,不到农村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日常开支。听说计划经济之所以不行,乃是因为其管理成本过大,所以现在要采用市场经济的方法。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中国政府明白了如何把管理成本压到最低,这种本领可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就我所知,现在大部分村子的党组织都瘫痪了,什么计生协会、妇女、民兵组织、共青团都没有了。现在要问起“共青团”是个什么东东,十个人会有九个摸后脑勺的。
乡村基层组织功能弱化后,如何贯彻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这一点难不倒改革的设计者们,他们早已设计好了“直补”的方式,就是绕过乡村组织,把钱物直接发到了村民的手中,让农民享受了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开始的时候,农民确实高兴了一阵子,因为乡村组织不能揩油了。后来也就不怎么感激起来,甚而至于有许多抱怨。这原因,好像是乡村管不了倒是真的,但县一级是仍免不了要揩油的,而且他们一旦揩起油来,农民简直就没有办法,告状都没用。以前对乡村一级不满还可以上访告状甚至痛骂乡村干部,现在是什么法子也没有了。更主要的是,这种惠农的“毛毛雨”根本就没有用,在物价飞涨的现在,给一个农民一年补贴几十元到一百元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所以,种田的“直补款”是心安理得的领,但该抛荒的田还让它抛荒。这个时候政府又急了,怎么我给你发了补贴你还不种田?农民不种田难道还要当工人了不成?农民不种田大家吃什么?农民回答说,你要我种田,你得让我赚点钱呀,你不是知道成本的重要么,你们把我种田的成本降下来呀;还有,你几十年来不管农村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了,碰到干旱,田无法种啊!你们把田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我们种起田来多费力啊!你们干脆用补贴我们的钱把机耕道修好了,再送我们大伙一台拖拉机多好!你们做不到这些,我们就只好当“农民工”了。从此,抛荒的田就越来越多,“农民工”也一年年多起来,农村也就日渐荒芜了。农村一荒芜,农民当然就不高兴了。
中央应该是知道了吧,十七大提出要把改革的成果让大伙分享了。但是如何分享到改革的成果大家伙心里没有底。前不久我遇到一个乡正职领导,他抱怨说,连我们这些当官的都分不到,老百姓还能分到吗?群众有意见,我们有什么办法?权力都上收了,我们也只有千把块的工资,乡里正职干部变成叫花子了,天天上门去讨钱,哪有时间去服务农民!
基层组织被政府甩掉以后,乡村之间的利益瓜葛少了,乡村之间的矛盾的确是少了,干群关系也“好”了(其实是冷了),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政府和农民群众的联系管道却没有了。而且,政府不管农村的公共事业发展,只是一味津津乐道那种“毛毛雨”式的“惠农政策”,长此以往,农民是绝对不会高兴的。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