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居民进城定居现象盛行的观察与思考
7月20日我们到县城访问几户在此定居的万集居民。虽然他们都已在此定居,但是他们的户籍关系依然留在当地,严格意义上仍然是“农村居民”。如今在我们这个地区这种农村居民进城买房的现象相当普遍,我们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实地的进行走访,看看搬到县城的这些的人们生活现状如何。
随着农村基础道路的完善,农村人出行越来越方便。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早就告别了原来那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况。乘坐农村公交不过半小时就到了洪泽县城,半年不见洪泽的面貌又变化了许多,老城区街道周围的店铺又拆了许多,即使暂且留下的也正在清仓大甩卖做好撤退的准备。处于县城中心地带的步行街也粗具规模,而原先位于此处的体育场和电影院则难以恢复喧嚣与热闹。
到达第一户人家发现气氛有点异样。原来今天是高考的一本征求志愿填报,因为一本没有被录取,希望能够通过填报征求志愿获得上一类本科院校的机会。费劲一番心思,一家人终于为如何填报下定了主意。我们也得以松一口气观察一下他家的家庭情况。父母双方都是教师,在我们当地还属于中高收入家庭,所以整栋房子显得比较宽敞,大概有120㎡左右。内部装修也蛮符合潮流,空调、冰箱、电视、电脑等各种设备都很齐全。经介绍,由于房子购买较早价格比较便宜,每平米也就一千左右,但是如今却再也没有这么便宜的买卖,绝大部分都超过了两千元。县城新区到处都是新建的小区和商业街,让我们不得不感叹都快对洪泽县城产生了陌生感。小区的房子往往还没有开建就被抢定一通,其中买主一部分是原县城居民,到了换房周期希望改善一下居住条件;更多的则是富裕起来的乡镇居民进城买房,随着社会生活的提高,乡镇居民不在满足于手中人民币的增加,而是希望通过购置房产等方式改变农村人口的身份。
告别第一户家庭,我们来到位于洪泽商贸城的第二户家庭。由于比较熟悉所以待的时间比较长,了解的情况也比较仔细。住户为我们的成员之一的亲戚,夫妻二人原来都在上海打工。去年小孩到了小学入学年龄,为了让其接受好的教育,夫妻俩通过借钱花了8万左右购买这栋靠近民办的第二外国语小学一室一厅的二手房。为了尽快还清借款,丈夫依然在上海打工,逢年过节才能回来,妻子则在县城边上班边照顾正在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虽说房间比较小,但是为了子女着想,大人也没觉得什么。现如今乡镇学生到县城学校入学逐渐成为一种潮流,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缺乏一定的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加之家长希望通过亲自照顾子女生活提高子女的学习成绩,所以很多家庭都有家长进行陪读。其中一部分是逢初三、高三由家长陪读一年,还有一部分则是初中高中全程陪读,更有甚者从小学开始进行陪读。其中有一部分陪读家庭在学校周围租住居民房,还有一部分则是在县城购买住房。
总的来看,农村居民蜂拥购买县城房产的原因主要有这么几点:一、拆迁或者工作调动需要,比如我们拜访的这家住户就属于这种情况。二、作为一种资产的投资方式,目前房价依然处于高位而股市等其他投资方式风险较大,农村居民手中积累了一定数量货币财富需要寻找合适的理想的投资途径,房产投资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三、子女需要,其中一部分是因为子女婚嫁所需在县城购置新房以后的生活较乡镇要方便的多,另一部分则是为了子女的就学考虑,县城的教育质量较乡镇而言相对好一点。四、养老所需,县城的生活设施比较完善,对于老龄人而言在此安家享度晚年不失为一项理想的选择。
通过今天访问活动,我们对于农村居民搬迁至县城之后的生活现状有了大致的了解。其中是我们感触尤为深刻的,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成为农村居民关注的焦点。很多搬迁至县城的乡镇居民很大程度上都是从让子女拥有一个好的教育环境所考虑。越来越昂贵的教育费用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其他的成本让家长难以承受。在很多农村居民心目中,农村孩子走出农村最好的方法就是考上大学。家长对于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视,往往给子女造成了一定的压力。盲目的将子女转入县城学校,不仅造成了乡镇学校生源的缺乏影响了教育质量,也给学生和家长本身带来了压力与负担,同时由此带来的攀比现象影响了社会教育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