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大寨行
30多年来,去大寨看一看的想法一直挥之不去。之所以有这样的一个情结,大概与我当年做过生产大队干部有关。我高中毕业的第一个冬季,便参加了大队组织的“农田基本建设”——建造“小平原”。在50多天的时间里,每天5点起床,到天黑时才收工。中午在工地边的一个村落吃“大锅饭”,早、晚饭在家里吃。毕竟那个时候“少年不知愁滋味”,在这50多天里我居然一天没歇,坚持出满勤,也因此获得了“劳动模范”的荣誉。后来的两年冬春,也同样是在“农田基本建设”中度过的。也就是说,从那个时候起,对大寨就有了记忆,经常从广播新闻或工地学习中知道了大寨的事迹,也知道了大寨的带头人和著名劳模、骨干人物,比如宋立英、梁便良、贾承让等等,陈永贵、郭凤莲当然更不用说了。那时形成的印象,大寨应该是在一个山沟里,“七沟八梁一面坡”,还有“狼窝掌”,梯田层层平展展,高产田,海绵田。。。。。。
30多年后的今天终于成行了。2008年11月16日一早我们从平遥出发,经榆次、平定到达昔阳。由于路线不熟,边走边问,耽误许多时间,到大寨时已是午饭时分。
第一眼看到的大寨,与想象中的大寨相去甚远,脑子怎么也拧不过来。看完之后,才被迫接受:这就是大寨。
原来大寨离昔阳县城很近,只有几分钟车程,也就是郊区的感觉。大寨镇的办公楼也就建在大寨村口,据导游介绍,这是后来搬来的,原先大寨人民公社办公地点不在这里。
进入大寨村,映入眼帘的是两排排列整齐的平房,既是村民的住房,也是“农家饭店”。在平方的后面是窑洞式的住房。在平房的深处,是陈永贵的故居。这是两孔窑洞,一孔是宿舍,一孔做厨房。宿舍里有一个炕,房间里挂着很多照片,毛主席和陈永贵握手的大照片挂在里墙的正中间。
陈永贵故居已经没人住了,我们去参观的时候,陈永贵的孙女陈红梅在房间里“值班”——签名售书。书名是《我的爷爷陈永贵》,书的是陈春梅(陈红梅的妹妹)。除了这本书,还有《大寨纪实》、《文革反思》等光碟。当然,陈永贵生平的书籍有好多种,而我还是选择了陈春梅写的这本书。陈红梅很高兴地签了名,并与我们在房间里合影留念。
陈永贵故居旁边的邻居大姐赶来了,希望我们去她家用餐。也正因为她是陈永贵的邻居,我们没有拒绝,就选择在她家就餐。我们随便要了几个当地有特点的菜和主食,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盆炖土鸡,我一连喝了两碗鲜美的鸡汤,感觉很是舒服。
驱车来到虎头山,山上已经建成了森林公园,门票一张30元。先拜谒了陈永贵墓,然后参观了大寨纪念馆。没有想到的是,陈永贵墓建的这样恢弘、气派,有点中山陵的气势。陈永贵的雕塑像也非常逼真,透着慈祥和亲切。站在陈永贵墓地,“七沟八梁一面坡”一览无余。
因为天色不早了,还要赶路,就没有去“狼窝掌”了。回到村口顺便参观了一下当年周总理、邓小平、江青、叶剑英等人休息的房间。只有江青房间铺着两块地毯,还有一个简易制作的马桶。
在大寨,有幸见到了当年大寨党支部副书记宋立英。她已经是78岁高龄了,当年的大寨领头人也就只剩下她和郭凤莲了。她就是贾进财的夫人,贾进财是陈永贵之前的党支部书记。导游说,郭凤莲平时住在县城,工作很忙。宋立英家和陈永贵故居很近,她和他的儿子经营着商店,同时也签名售书。我在她的商店里买了《大寨纪实》光盘,她很高兴地为我签了名。应我的要求,她与我在她家的院子里合影留念。她身板硬朗,思维清晰,从她身上依稀可见当年的风采。
在大寨村口商店,同行的同事买了一尊毛主席半身塑像送我,说你对毛主席感情深厚,算是留下一个永久的纪念吧。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