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教传统,服务自然,白手起家!
——我们的“原生态农业”实践心得及愿望
由于我和我的同事们在集体化农场的资源分布调研、组织及布局科学性实验方面有了相对较充分的实践,而中国产业尤其是农业的虚空程度又实在惊人,一些当下较为困惑、惆怅的朋友便把振兴未来农业的希望部分地寄托在了我们身上——就象早些年一些人或有意或无意地一股脑把希望拜托给“UFO”类外星人差不多。他们不辞辛劳地从远在百里、千里甚至万里之外的“本地”赶到我们农业实践地区,或曰“取经”或曰“学习观光”或曰“合作探询”,等等。总之,让人感觉起来很诚恳也很受用。然而,尽管这些朋友走的时候看起来也蛮高兴的,但由他们走后联系热度大不如以前来看,他们还是存在一些不满意之处的。
年轻无畏负重,好事终需多磨。载负起时代和社会的些许希望或责任,我是乐意也有信心的。可客观事实我们也得尊重呢,我们不是来自其他星球的“外星人”,而是一个个发展基础和局限都客观且明晰得近乎可以计量的同时代人。有朋友自远方来,我们自是“不亦悦乎”——可着实没有什么高新技术、出众平台和超强本领的我们,又怎么就肯定能担当得起那份份诚恳、希望和责任呢?
所以,为免造成某些因本可避免而本不该有的误会,关于我们所从事的“原生态农业”的一切,于此我郑重也公开地代表我们团队展开一些必要的关联阐述,有意和我们建立交往的朋友们则请尽可能地花点时间领略下。
一,我们所以为的“原生态农业” 的准确概念是:传统文化反映出的各农作物(包括植物和动物,下同)在自然秩序下之既有的生长方式。自然秩序,即“人为干预度最小”的意思。既有,也即“已经形成或存在”的意思。
说白了,我们以为的“原生态农业”是一个以传统农业经验为实践基础的,即以民间的习惯性农耕文化为作业参照的。
二,我们以为的“原生态农业”,于传统农业有否创新,或者说两者之间有否区别呢?于此,我们只能如是地明确说:有创新但不太多,有区别但不太大。各作物间的互补关系是其作用根据和优化依附。也就是说,我们可能超越传统农业的地方便是充分利用各农作物间的互补关系,以促进关联作物的良好生长。比如,植物A和植物B(也可以是某动物)生长特性有明显互补作用,就可以把他们安排在同一块田里,有机地进行管理,从而让各物种都更好地生长。
三,我们以为的“原生态农业”的设计和规划原理是什么呢,为什么一定要这样而非那样呢?这个问题不讲清楚,可能有朋友会不明白,对之感兴趣的朋友在往后的模仿中则很可能因此而陷入误区。其实其答案是简单而明了的,因为我们追求的是“生产成本最小化,而人的作用最大化”。比如,买化肥、农药和种子的钱要尽可能地少,在负荷允许范围内一个人能从事尽可能多而必要的工作,从而使人的能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由上可见,我们认为的“原生态农业”,与山东寿光类“大棚”式“生态农业”是有着根本区别的。我们追求的不是什么高新技术、效益最大化、通常由操作复杂度或技术复合性构成的技术壁垒,而是简单、自然和互补的作业方式。其更为细致和详尽的理由,则是:我们的实践过程和结果告诉了我们“求教老农才不致大错”,我们既已形成的世界和历史认识则告诉了我们“尊重自然才不致特错”,我们综合资源特征则要求我们尽可能地“白手起家”——因而只有这三个方面都兼顾到了,我们才能充分发挥出我们的优势同时有效弥补我们的弱势,从而基本确保我们取得一个不错的结果!
新时期农业创新实践者
伟人学会(www.cnhelper.com/bbs)主持人:吴芳
2008年11月21日
友联及责联:
13939862004(三门峡)13469367634(湖南)
E-mail:[email protected]
QQ:282764265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