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须出售他人,三鹿可浴火重生!
----- “三鹿事件”剧本最后一幕之“颠覆版”
三鹿事件演变到今天,从最初的“世人震撼”,到“人人喊打”,到“严惩害群之马”,到“赔偿受害消费者”,再到“破产清算”-------就像写好的剧本,最后一幕“出售”也许就要上演,三鹿事件将剧终人散。
且慢!1月11日,《东方早报》报道,“三鹿企业党委书记赵路新日前说,不管今后资产收购方是谁,前提是“全员接收”,不让一名职工失去工作。”
这则新闻如何解读,赵路新也许是在讨价还价,但他却提醒我们-------曾经对三鹿集团“义愤填膺、欲除之而后快”的我们不得不面对三鹿事件的另一受害群体:上万名三鹿的守法职工和几十万守法奶农,也许还有众多的材料商和销售商。
笔者不才,曾对奶业做过一定的研究,也震撼、悲愤于三鹿事件,也思考过三鹿事件的方方面面,赵路新的表态,让笔者突发奇想:三鹿“剧终”是否只能是一种必然,我们能否来一个好莱坞式的结局,看到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赵路新的“表态”使人们往深了思考
让我们来看一下网民对赵路新的“表态”的反应------
腾讯网1月11日24时前有782条跟贴,粗略分两大类:
1.支持和基本支持,代表观点有
------这个党委书记~算个人!能说出这句话!
------以前材料采购员都不能用了!还有领导和监督部门的人都不能用了!!其他的必须保留~
------虽然对三鹿有很多怨恨,但是都是对那些发号施令的领导层的,广大员工有再就业的权利,他们绝大部分都是无辜的。
------三鹿一定会卷土重来。
2.反对和基本反对,代表观点有
-------奶是人做的,还是那些人,良心坏了的人,生产出的还是三鹿奶,坚决不买!!!
-------这些人员有点象共犯,或者有相当部分是知情的.不赞同接收全部
-------为什么一个破产的企业,还有什么条件去跟其他收购的企业讨价呢~~~~???不要你的工人,怎么样?大不了,不收购,卖烂铁就好了~~~~~
-------反对!!!人家愿意接受这个条件收购吗??????
3.中立和疑惑,代表观点有
------三鹿是年年亏损的企业吗,资不抵债,钱哪去了?
------三鹿阴影难消,三元奶也不敢喝!
------先“答应”接收员工,然后低价买“三鹿”。等接管后,然后再开销相当一批人
------设备不值钱。三鹿出事后渠道、品牌都是不值钱的了。直接把市场份额空出来的,根本不用买他设备。
观察网民意见,三鹿事件引发的痛恨情绪还大量存在,但有相当多的网民认同三鹿绝大多数员工也是受害者,还有一部份网民(也许是三鹿员工)希望三鹿卷土重来。
卷土重来?这难道是痴人说梦,天方夜谭?
三鹿职工和“三鹿奶农”可否成为三鹿的新主人
关于三鹿的最终归宿,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三元将是唯一的买家。理由不外是在奶业巨头中,三元是为数不多的没有查出三聚氰胺超标的干净厂家,其品牌影响力等可以使三鹿职工再上岗、“三鹿奶农”的原奶再度有销路,将损失降到最低。
三鹿的债务由多少?重组成本有多大?
据石家庄市政府通报,三聚氰胺事件后,三鹿集团已于2008年9月12日全面停产。截至10月31日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三鹿集团资产总额为15.61亿元,总负债为17.62亿元,净资产为-2.01亿元。
2008年12月19日,三鹿集团又借款9.02亿元,付给全国奶协,用于支付患病婴幼儿的治疗和赔偿费用。目前,三鹿集团净资产为-11.03亿元(不包括10月31日后,企业新发生的各种费用),已经严重资不抵债。
--11.03亿元-------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
笔者不知道企业破产清算出售价格如何定?有一种说法设备能值10亿元(乳业专家王丁棉分析认为,按三鹿去年净资产12.24亿元计算,三鹿资产已经有一部分转移到旗下8家工厂,破产拍卖所得估计最多只有10亿元,远远不能承担其近20亿元的负债,资金总缺口至少有10亿元。)但如果假定原先的银行贷款继续执行不追还,赔偿数额不再增加,企业只是更换法人名字,即以“填窟窿”的方式托管----把资产负债率降为100%,也就是说出价11亿元来购买,三元购买三鹿也是一件划算的买卖。11亿元,如果以此来做为收购价的话,对三元来说可以算很小,甚至可以说不置一提,其他二线企业也并非拿不出。说大,则是重组之后对三鹿原企业的操控能力。
只能是完全出售一种方案?
此前,三鹿经销商还向三鹿集团提出了一套债转股方案。三鹿在全国约有48家奶粉一级代理商,800多家液态奶一级代理商。在一级代理商架构下,还有众多的分销商。按照这些代理商提出的方案,三鹿只需偿还部分货款,剩下部分以“债转股”的形式处理。
提出此方案的经销商认为,此举可以减缓三鹿目前的债务负担,也可以确保经销商的利益。不过,三鹿方面没有对这一方案表态。
“债转股”方案的前提,可能还得保持三鹿品牌和整体架构。但目前的情势,三鹿品牌也成为国人心中永远的痛,情何以堪?石家庄市政府显然不会冒此风险,此路不通。
不过三元也好,还是其他企业,抑或是经销商,我相信在他们的心中,三鹿不会是一个空架子,三鹿的设备、熟练员工、庞大的奶牛数量这些硬件仍具有巨大的价值,何况此时收购无疑是抄底,未来中国乳业市场更是不可限量。
承债托管、破产拍卖、债转股?笔者看来,还是“传统”的思维,还是资本决定一切,难道没有别的路可走?
不就是11亿元人民币吗?
三鹿有1万多名员工,曾经控制的奶农至少有10万,奶牛至少有30万头吧?
如果由三鹿全体员工买下,人均10万元;如果由员工和奶农买下,人均(户)1万元,如果平摊到每头奶牛,也就区区3000多元,还不到一年的利润(较好时每年每头5000元)。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由此,笔者为三鹿事件重新设计了“最后一幕”---让三鹿职工和“三鹿奶农”成为三鹿的新主人!具体方案如下:
1.换名改制:三鹿集团更名为“三鹿牛奶合作社”,从股份制改为合作社制。
2.股份分配:职工33%,平均每人认购1万元1万股(犯法的除外);奶农按奶牛头数每头认购3300元,股本总计11亿股,资产负债率100%,净资产0元。
3.利润分配,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原则,按股分配和按农民交售合格产品数量进行分配。
4.管理框架:社员代表大会领导下设理事会,聘请职业经理人群体管理。
5.企业架构:加工销售公司、奶牛服务公司、奶牛养殖合作社三位一体。
6.政府政策:为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为工人和奶农提供股份抵押贷款(其实大部份能自己购买)、合作社运作指导和管理人员培训、奶牛养殖技术服务、奶农培训、补贴挤奶厅和养殖小区建设、执行合作社税收优惠政策、培训大学生村官帮助农民办奶牛养殖合作社等。
打造全新的“奶企体制”重塑信任
有人说这可能吗?
其实这并不是笔者的发明,这是国际奶业企业体制的“通用版本”
1.美国:与国内散养户通过奶站销售不同,美国奶牛场的原奶销售主要是由合作组织完成的,而合作组织是由个体的家庭奶牛场结合建立而成。合作组织的作用:一是原奶的销售,二是市场产品的加工和制造,其中以前者为主。合作组织处理了超过4/5的原奶,但加工、制造占1/3。在美国,合作组织受反垄断法的豁免,允许他们联合销售产品。
2.新西兰:乳业基本实行合作社经营形式。合作社按照现在企业制度建立,有董事会和受托经营的管理层。塔图瓦公司是新西兰最老的乳业合作社,设在牧业产区汉密尔顿近郊。公司布局紧凑,100多个合作社股东的牧场分布在周围10公里,现代化的乳品加工厂就设在公司总部一侧。公司行政总裁迈克·马休斯博士是合作社的最大“打工仔”,他和公司167名管理营销人员一道对合作社牧场主负责。公司的职能简单说就是收集牧场的鲜奶、加工成各种乳制品,卖出去,最终实现盈利。
2001年,政府性质的国家乳品局和基维乳品公司、新西兰奶制品集团合并,成立了全国性合作社方塔拉公司,成员分布在全新西兰,占新西兰全部奶农数量的95%,拥有约400万头奶牛,是世界最大的奶制品外销公司之一。
3.丹麦:丹麦的乳品工业由33家乳业公司构成,其中包括跨国乳业集团阿拉公司(Arla)以及32家规模较小的公司。这些公司在丹麦全境设有60家工厂,每年可处理原奶45亿公斤。
阿拉公司由丹麦及瑞典奶农以合作社形式组建,目前是欧洲规模最大的乳业集团。2006年,丹麦原奶总产量的91%以及瑞典原奶总产量的66%由该集团处理。除阿拉公司之外的32家乳业公司中,合作社形式与私营形式几乎各占一半。
反观中国的乳业产业链,按有关专家的说法是“畸形”的,这个链条的产供销是分割的,上游的原奶生产、中游的乳制品加工和下游的销售三个环节各行其是,恶性竞争、相互拆台。龙头企业间打价格战、广告战,奶站压级压价、掺杂使假,广大奶户受到层层盘剥,处于最弱地位,像此次三鹿事件,在产业链上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千千万万的无辜奶农。
对比中外奶业,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中国是乳品加工企业主导乳业产业链,而国外则是奶业合作社主导整个产业链,产业链的利润主要由奶农来享受。而这,才是中国奶业一系列问题的根本!
回到三鹿事件如何结局这一话题。我不怀疑三元的品质控制能力和资金能力,但为中国奶业和中国人的健康长远考虑,我不喜欢、不赞成这样的结局,因为这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三鹿事件发生至今,反思还未深刻,人们心中还有疑惑,就像许多网民担心的一样,我在此提出几个问题。
1.即便新入主的企业承诺不裁减员工,但这样的承诺能管多久?
2.原三鹿的职工在新东家那里能消除负罪感吗?尽管我没有问过那些普通职工,但我相信在国人的痛骂之下,曾经的荣誉感也许已化为心理的阴影?这样的心态能生产出好产品?
3.卖给三元或其他企业,解决了中国奶业产业链的根本问题吗?奶业利润的绝大头仍由加工商、销售商、广告商分享,而最弱势的奶农能有钱买优良奶牛、买优质饲料、买技术服务吗?能提供最好的原奶吗?
4.三鹿的资产是来源何处?当然包括三鹿的普通职工,包括千千万万奶农的贡献?胡总书记说要让发展的成果为广大人民共享。具体到三鹿的归宿,我们为什么不能创新思路,换一种方式呢?
现在有了新剧本:“三鹿奶农”和三鹿员工成为新三鹿的主人。在这样的主题下,三鹿的员工和奶农将人人自律,将激情焕发,三鹿的员工将成为最奶业中最富的员工,三鹿的奶农将成为中国最富的奶农,三鹿的牛奶将成为最好的牛奶!
有人说,太大胆了吧?您怎么就敢相信三鹿奶农和员工也这么想?确实,他们现在还是沉默的大多数,但谁知道他们就不会这样想呢?
有人说,您怎么相信三鹿奶农和员工能管理好自己的企业?笔者以为,外有国际上百年的通行经验,内有许多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功实践,还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法律保障,怎么就不可行呢?(据查,三鹿的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幸福乳业合作社,当时只有32头奶牛和170只奶羊。三鹿也曾经是合作社。)
毛主席说过:“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新三鹿”方案的推行,需要政府的决心和细致的组织工作。
三鹿集团就企业运作而言,是因为失去了消费者信任,打造“新三鹿”,就是要重树信任。三鹿如果能浴火重生!“新三鹿”运作得当,完全可以做到这点。只要消费者能认可新三鹿产品,合作社就能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