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村《张庄调查》读后感
赵众农
一、柳村同志1986年所作的《张庄调查》,是一篇好文章,很值得一读。柳村同志是一位革命老同志,河北省螽县人,现年87岁。抗日战争时期,他多年在华北太行山老解放区工作,1945年至1947年曾在山西省潞城县担任区委书记职务。当时,张庄是区委所在地。柳村同志离职休养后,1985年和1986年,先后用了15天时间,回到张庄作实地调查。《张庄调查》以活生生的事实证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进行农村“耕者有其田”和土地改革后,逐步地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发展了农村集体企业,这是我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一项伟大成绩。《张庄调查》解剖了一个“麻雀”,它生动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农村中尖锐、复杂、曲折的阶级斗争和党内两条道路斗争的真实情况。张庄的情况,从全国广大农村来看,是有相当代表性的。因此,认真阅读一下《张庄调查》,今天,对于我们的广大干部和工农大众,仍具有深刻启迪和重大的教育意义。
二、张庄现在属山西省长治市管辖,全国解放前后原是太行山老解放区一个比较先进的村庄。土改前有二百多户人家,一千左右人口,五千五百亩耕地。1945年实行“耕者有其田”、1947年实行土改后,推翻了封建剥削制度,广大农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之后,逐步推行了农业合作化、集体化,实行土壤改良,兴修水利,种植良种,增施化肥,推广机械化,粮食产量逐年增长。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978年,由美籍国际友人韩丁(Willam Hinton)建议,经中共山西省委批准,在张庄实行玉米全盘机械化试验,1979年至1981年获得连年丰产,社员们的物质生活和政治素质均大大提高。
三、从1982年全国解散农村人民公社后,张庄实行了分田到户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村办企业实行经理承包制,农村私有化迅速蔓延。四年来,张庄的集体经济受到巨大损失。其结果是:
(1)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萎缩,个体经济上升;(2)水利设施遭到破坏,水地变成旱田;(3)部分农业机械锈蚀;(4)村办企业利润减少;(5)粮食产量逐年下降;(6)产生了新的剥削者和被剥削者;(7)党的威信在群众中迅速下降。
在此四年期间,张庄掌权的党员干部(党支部副书记和代理村主任),带头以权谋私,侵吞集体财产,雇工劳动,个人发家致富,成为“新剥削者”。——这是土改后在农村首先出现的“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
四、远在抗日战争时期,1943年11月毛泽东即在《组织起来》一文中指出:“在农民群众方面,几千年来都是个体经济,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这种分散的个体生产,就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而使农民自己陷于永远的穷苦。克服这种状态的唯一办法,就是逐渐地集体化;而达到集体化的唯一道路,根据列宁所说,就是经过合作社。在(陕甘宁)边区,我们现在已经组织了许多的农民合作社,不过这些在目前还是一种初级形式的合作社,还要经过若干发展阶段,才会在将来发展为苏联式的被称为集体农庄的那种合作社。我们的经济是新民主主义的,我们的合作社目前还是建立在个体经济基础上(私有财产基础上)的集体劳动组织”。他又指出:组织起来,进行集体劳动互助,“这是人民群众得到解放的必由之路,由穷苦变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抗战胜利的必由之路。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学会组织群众的劳动。”1949年3月,党的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所通过的决议中指出:“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百分之九十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是可能和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他们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的,任何自流的观点是错误的。”农村土地改革后,在我党领导下逐步实现农业合作化,这是毛泽东一贯倡导的英明决策,也是我党七届二中央全会的正式决定。历史实践证明,它完全适合中国国情。
然而,当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后,对于“农村应该走什么样道路”的问题,在党中央领导层中,始终存在着重大分歧,曾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一种主张是,为了避免在农村产生新的剥削阶级和出现新的贫富两极分化,当完成土地改革之后,应即引导翻身农民成立具有社会主义萌芽状态的“劳动互助组”;然后逐步发展为多户联合的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合作社”;最后建成包括几十户以上人口参加的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合作社”。——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所倡导的农民走合作化、集体化的路线。另一种则主张:农村完成土地改革之后,不要急于推行农业合作化,应让翻身农民单干,发家致富,允许党员雇工,允许党员剥削,并对产生的新富农实行奖励政策;待全国实现机械化之后,再在农村推行合作化、集体化。——这是以刘少奇为代表的所谓“先机械化,后合作化”的路线。1962年这条路线,又主张“包产到户”,瓦解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很显然,上述两种路线,前者是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后者是要走资本主义道路。
关于“中国向何处去”的争论,从全国解放至今,在我们党内从来没有中断过。1976年毛泽东逝世不久,我国即推行资本主义私有化“改革”:先农业,后工业、商业、房地产、文教、医疗、财贸、金融,等等。我国便一步步地从社会主义“和平演变”为“特色资本主义”了,并逐渐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
五、旧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农业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这样讲,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是靠搞农民运动起家的,中国革命的江山是由农民参加打下来的。所以,在我国,正确处理农民问题,不论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是一个关系于民族兴衰和国家存亡的具有决定性的问题。应该看到和承认这样的事实:我国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总的来说,农民问题处理的是很好的,因而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处理农民问题上,曾出现了某些重大失误,遭到了一定挫折;其中特别是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的30年中,我党发生的偏差和错误尤其严重,从而招致资本主义私有化在农村的全面复辟。历史实践证明,能否站在无产阶级立场正确对待农民问题,是真假马克思主义者和真假共产党人的试金石。
六、简略地介绍一下著名国际友人韩丁的简历及其同张庄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亲密关系。
韩丁,原名威廉·比尔·辛顿(William Bill Hinton),韩丁是他为自己起的中国名字。韩丁1919年2月出生于美国芝加哥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早逝,母亲是个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家。韩丁在学生年代即思想进步,追求真理,他十七岁时开始只身周游世界,一路靠打杂工为生,并曾从事记者生涯。韩丁在大学毕业后深受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和姐姐激进思想的影响,从一个非暴力主义者转变为马列主义者。他在20世纪40年代曾多次来到中国,1945年在重庆曾会见正与国民党谈判的毛泽东和周恩来。1947年他作为联合国救济与重建总署的技术人员,在河北省冀县帮助中国解放区培养第一代农机人员。同年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北方大学(范文澜任校长,地址在晋冀鲁豫解放区)教授英语。1948年春,他以观察员身份,参加北方大学教职员工潞城县张庄村土改工作队,将所见所闻写成了1000多页的调查笔记。新中国成立后,他继续帮助中国培训农业经济技术人员。1953年回国后,1966年出版了《翻身》一书,具体地介绍了张庄村土地改革运动的情况。韩丁把张庄称作是他的“第二故乡”。1971年4月,韩丁应周恩来总理之邀,再次来中国访问,他花费了七个多月的时间,曾先后5次会见周恩来,细心考察了高碑店二七车辆厂(5周)和清华、北大两所大学(18天)的文化大革命情况,并访问了大寨。1972年回国。1975年韩丁携全家再次访问中国,重点考察张庄村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和文化大革命情况。他花费了近十个月的时间,于1977年、1978年、1980年和1982年,四次采访了张庄村。回国后,于1983年出版了《深翻》一书。《翻身》和《深翻》这两部纪实文学巨著,近200万言。韩丁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阶级分析方法,全面论述和分析了张庄村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1982年实行分田到户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这几十年中,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全过程以及社会情况的变化。韩丁是完全赞赏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英明正确的战略决策的。韩丁2004年5月15日病逝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康克市,享年85岁。
在这里,还有必要一提的是:韩丁1945年会见毛泽东、周恩来后,即建议他的胞妹寒春(英文名Joan Hinton)和寒春的男友阳早(英文名Erwin Engst)来中国解放区访问。两人于1948年来中国后,不久即在陕北一孔土窑洞中结婚。几十年来,寒春和阳早一直在华北解放区和新中国从事饲养奶牛的科研工作。他二人曾多次陪伴韩丁访问过张庄。全国解放以后,寒春和阳早长期在首都郊区农机试验站工作,饲养优质奶牛300多头,并发明了世界最先进的“养牛机器齿轮泵”,多次被中央人民政府评为模范工和先进科学家,两人均享受国家副部级待遇。阳早2003年在北京病逝。寒春仍健在,现年88岁。韩丁、寒春、阳早三人,都是忠诚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者。
2009年3月
附:
张 庄 调 查
(1986年11月)
柳 村
1945年到1947年我在太行区潞城县任区委书记时,区政府住在张庄,历时两年。1985年10月,1986年11月,我两次到张庄作了15天调查研究,现将了解到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张庄巨变
1947年我离开张庄的时候,这里是纯粹的农村。现在,铁路纵贯张庄,铁道部第三工程局驻扎于此,国营太行锯条厂、水泥厂、山西省服务公司所属厂,也在张庄兴建起来。张庄村的耕地减少了,但是,许多农民(约五百人)变成工人。
我走的时候,敌伪炮楼遗址历历在目,现在在遗址上兴建的张庄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学楼雄踞村北。我走时人口近千人,现有两千一百多人,新建楼房比比皆是。我走的时候,街道上旱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走。现在大街小巷多是水泥路。
我走的时候,这个村有五千五百亩地,现在仅有两千九百多亩。我走的时候,粮食亩产百余斤。合作化时期达到二百多斤。1972年后,由于实行土壤改良,扩大水利,增施化肥,种植优种,亩产达到五百多斤。1979年到1982年在部分耕地上进行农业机械化试验,全村平均亩产达到七百多斤。1983年后实行“两田制”(口粮田、责任田)已历时四年,粮食产量下降到亩产不足六百斤。
全国解放后,张庄办起了10个村办集体企业。五十年代,建立了手工砖窑三座,共30十多人。建立粮食加工厂一座,两个人。六十年代开始修铁路,张庄成立了装卸搬运队,70多人。七十年代建立了锯条磨光厂,24人,为太行锯条厂加工。锯把厂,24人,为太行锯条厂造锯把。还建立了石子厂,15人;带锯厂,3人。1976年建立了张庄水泥厂,有工人五六十人,年产水泥四五千吨,年纯利润约8万元。八十年代建立了机砖厂,二三十人。到1982年农工副业产值达到94万多元。其中集体工副业产值58万多元,农业产值20多万元,其他收入4万多元,各个家庭副业收入11万元,工副业产值占了总产值的百分之七十九。1983年实行经理承包制,因为承包利润低于以前,承包办法不当,四年来仅增加村办面粉厂(三人)一座,工业发展停滞。
二、农业机械化试验
张庄现在属长治市管辖。现有420户,2123口人,男女全半劳动力860个,耕地2994亩,人均一亩四分。
1978年由国际友人韩丁提议,山西省委批准,在这个村进行玉米全盘机械化试验。
1979年开始,在四百二十亩土地上进行了玉米机械化试验。试验地点在大队西侧,试验田成方连片。
大队购买了东方红30型拖拉机,东方红75型拖拉机、铁牛55拖拉机四台。配备农机具14种,如五铧犁,41片园盘耙,播种中耕通用机、收获机、脱粒机等等,自改自创的农机具有喷灌机,烘干机等等。
试验田,架设电网,下铺低压式陶瓷管道,实行喷灌,采用除草剂。
1979年试验获得很大成功:
(一)劳动生产率有较大提高。
全年总投工3780个,每个劳动日生产粮食115斤。每个劳动日产值12.95元。每个劳动日纯收入8.4元,比1978年劳动日产值增长六倍多,劳动日纯收入提高了11倍多。
(二)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
试验田亩产玉米1035斤,比1978年亩产增长335斤,增长将近百分之五十。
(三)产值增加了。
1979年每亩产值117元,比1978年增长百分之四十八。
(四)粮食成本降低了。
1979年每亩成本41元,比1978年降低百分之十五。1979年每斤成本4分1厘5毫,比1978年的7分3厘降低了3分1厘5毫。
(五)利润加大了。
1979年每斤玉米利润0.073元,比1978年提高百分之七十。
张庄玉米机械化试验不断扩大。1980年为751亩,因为受到雹灾平均亩产773斤,其中未受灾的186亩,平均亩产1268斤。1981年为1180亩,平均亩产1027斤。1982年为1270亩,平均亩产1108斤。农业机械化是成功的,成绩是巨大的。
三、两田制和经理承包制
山西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开始长治市委书记,公社党委书记、张庄大队支部书记都主张在张庄继续进行农业机械化试验。到1982年冬,刮来了一股土地下放之风。声称:“谁不下放土地,开除谁的党籍。”在这种压力下,张庄大队下放了土地,于是,机械化试验就夭折了。
张庄实行两田制的办法是:每人分口粮田一亩(后调整为八分),共两千多亩。责任田600多亩,承包给58户社员耕种,每户平均十几亩。承包户按合同规定交售征购任务。大队实行以工补农。责任田和口粮田都由大队无代价机耕、机耙、机播。农业税(每亩10元)由大队统交。
集体的大牧畜,贱价卖给承包户,由这些户抓阄分配。
大队拖拉机、汽车包给驾驶人员,每年每辆机、车上交大队2400元。
180亩菜地,包给8户经营,这些户大都雇工经营。
工副业实行经理承包制。大队9个企业,均以较承包前平均利润为低的承包金额,包给村主任指定的人。
四、韩丁的意见和武少文等人的调查
1983年著名美籍国际友人韩丁(Willam Hinton)来到张庄,认为“两田制”(口粮田、责任田)与农业机械化有矛盾。他到北京向杜润生当面提了意见。
韩丁说:张庄在1971年至1982年12月发展很好。除了国营农场外,,张庄的农业机械化是先进的,玉米从种到收15个环节全部机械化了,亩产从600斤提高到1200斤,连续三年丰收。每斤玉米成本由八分五厘降到四分五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5倍,解放了150个劳动力,社员分配水平提高。可是1982年12月实行责任制,把地分了,工业包了,就变成一刀切了,农业机械没用了,再过一两年就会报废了。本来大有希望的一个大队,现在一切都完了。
1983年6月,中央书记处农村改革研究室派武少文,山西省农业机械局派办公室干部一行七八人,到张庄作了一个星期的调查,最后写出《关于张庄大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修改稿)》。调查组总的看法是:张庄大队过去办集体经济和机械化有成绩,但没有韩丁说的那么大;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过程中和实行以后,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但不像韩丁说的那么严重。农业机械使用得少了,但不是没有了。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群众要求,也是这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决定了的,并不是一阵风、一刀切、外部强迫。群众选择两田制效果是好的,但工作粗,有夹生现象和简单化毛病。
五、四年社会实践的检验
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张庄实行“两田制”和“经理承包制”已经四年,这个村的社会实践证明:四年来,集体经济受到巨大破坏。总的看来是:集体农业萎缩了,村办工业停滞了,个体运输业发展了。
(一)集体经济萎缩,个体经济发展
1982年集体劳动时期,张庄工农副业总收入为94万元。其中集体收入为83万元,个体收入为11万元。集体收入占百分之八十八,个体收入占百分之十二。
1983年开始实行“两田制”和“经理承包制”,以后集体经济逐年下降,个体经济逐年上升。到1986年全村工农副业总收入为210万元。其中集体收入68万多元,个体收入141万多元。集体收入占百分之三十三,个体占百分之六十七。应该说明的是:这两年工农副业收入总额是按当年价格统计的,这几年粮食提价,物价上涨,是不可比数字。
集体经济萎缩的原因是:强迫命令把集体的生产资料贱卖给私人;农业机械化试验停止;经理承包办法不当等。目前,萎缩趋势尚未终结。
个体经济发展,主要是因为农户购买运输工具跑运输。1982年以来,私人购买四轮拖拉机86台(每台五千元),大拖拉机9台,汽车4辆。
目前张庄集体经济已从1982年百分之八十八下降为百分之三十三。个体经济,已从1982年的百分之十二上升为百分之六十七。
(二)水利设施遭到破坏,水地变成旱地
土地改革以后,张庄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全村大力兴修水利,打井30多眼,修了干渠、支渠引漳泽水库水灌溉田地。用了约33万个工,花了许多钱,将全村两千九百亩地中的两千亩变为水浇地。全村基本上实现了水利化。
实行“两田制”后,把大片土地分散为小块农田,由一家一户经营。
从1980年开始,漳泽水库收水费,每立方米收1分钱,1984年提高为3分。水库的水从台上提灌站流到张庄有八里路,仅渗漏水费要花两千元,农民交不起水费,致使渠道荒废,草木丛生。
因为水库水流不到张庄,地下水位下降,15米深的机井干涸,机井失修,30多眼水井全部不能使用。
目前全村两千亩水地,除菜地180亩外,已全部变成旱地。
(三)部分农业机械锈蚀
实行“两田制”后,农业机械化试验停止,农业机械不能充分使用。
目前村政府对全村口粮田、责任田实行免费机耕、机耙、机播(种子由个人出),两台拖拉机还在使用;原来购买的玉米收割机、喷灌机、烘干机因为土地分散都无法使用。这些机械正在锈蚀,有的已经损坏。
(四)村办企业利润大量减少
张庄原办9个队办企业,实行经理承包制以后,由于承包交村政府的利润额都低于承包前的年平均利润额,而且承包人拒不执行合同,使集体经济受到很大损失。
张庄水泥厂,1976年投产,有50多工人,年产硅酸盐矿渣水泥四千吨至五千吨,年平均利润约8万元。承包给3个人。合同规定每年交大队3万5千元,搞了一段说赔了,村主任给减少承包金额。又搞了一段,又说赔了,不按合同上交。支部书记估计水泥厂四年至少损失31万元。
锯条磨光厂,1971年建厂,有27名工人,承包前,每年上交大队纯利润3万元。承包时合同规定每年上交村政府2万元,后又由村主任参加承包减少上交利润为1万元,支书估计这个厂四年至少损失4万元。
其余7个厂承包额都低于1982年前的平均利润。这样,这些企业只能保持原来生产规模,不能扩大再生产。四年来仅增加面粉厂一座,有3个工人。
(五)四年集体的直接经济损失
据支部书记王金红估计,从1983年到1986年张庄实行“两田制”和“经理承包制”四年内,集体受到直接经济损失,至少有48万多元,计:
水泥厂少收利润31万元。
磨光厂少收利润4万元。
农业机械损失5万元。
提灌水管被盗损失2700元。
渠道破坏损失3万元。
二级提灌站电动机被盗至少损失7千元。
柴油机、电动机被盗至少损失1万5千元。
饲养院贱卖给私人损失2万元。
集体牲口、农具贱卖给私人损失1万元。
6个队30间厂房门窗、檀条被盗损失3千元。
以上10项共计48万7千7百元。水地变旱地,机械化停顿,粮食减产受到的损失没有计算在内。
(六)粮食产量下降
据张庄会计卢成纲提供的近12年粮食亩产数字如下:
一、张庄巨变
1947年我离开张庄的时候,这里是纯粹的农村。现在,铁路纵贯张庄,铁道部第三工程局驻扎于此,国营太行锯条厂、水泥厂、山西省服务公司所属厂,也在张庄兴建起来。张庄村的耕地减少了,但是,许多农民(约五百人)变成工人。
我走的时候,敌伪炮楼遗址历历在目,现在在遗址上兴建的张庄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学楼雄踞村北。我走时人口近千人,现有两千一百多人,新建楼房比比皆是。我走的时候,街道上旱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走。现在大街小巷多是水泥路。
我走的时候,这个村有五千五百亩地,现在仅有两千九百多亩。我走的时候,粮食亩产百余斤。合作化时期达到二百多斤。1972年后,由于实行土壤改良,扩大水利,增施化肥,种植优种,亩产达到五百多斤。1979年到1982年在部分耕地上进行农业机械化试验,全村平均亩产达到七百多斤。1983年后实行“两田制”(口粮田、责任田)已历时四年,粮食产量下降到亩产不足六百斤。
全国解放后,张庄办起了10个村办集体企业。五十年代,建立了手工砖窑三座,共30十多人。建立粮食加工厂一座,两个人。六十年代开始修铁路,张庄成立了装卸搬运队,70多人。七十年代建立了锯条磨光厂,24人,为太行锯条厂加工。锯把厂,24人,为太行锯条厂造锯把。还建立了石子厂,15人;带锯厂,3人。1976年建立了张庄水泥厂,有工人五六十人,年产水泥四五千吨,年纯利润约8万元。八十年代建立了机砖厂,二三十人。到1982年农工副业产值达到94万多元。其中集体工副业产值58万多元,农业产值20多万元,其他收入4万多元,各个家庭副业收入11万元,工副业产值占了总产值的百分之七十九。1983年实行经理承包制,因为承包利润低于以前,承包办法不当,四年来仅增加村办面粉厂(三人)一座,工业发展停滞。
二、农业机械化试验
张庄现在属长治市管辖。现有420户,2123口人,男女全半劳动力860个,耕地2994亩,人均一亩四分。
1978年由国际友人韩丁提议,山西省委批准,在这个村进行玉米全盘机械化试验。
1979年开始,在四百二十亩土地上进行了玉米机械化试验。试验地点在大队西侧,试验田成方连片。
大队购买了东方红30型拖拉机,东方红75型拖拉机、铁牛55拖拉机四台。配备农机具14种,如五铧犁,41片园盘耙,播种中耕通用机、收获机、脱粒机等等,自改自创的农机具有喷灌机,烘干机等等。
试验田,架设电网,下铺低压式陶瓷管道,实行喷灌,采用除草剂。
1979年试验获得很大成功:
(一)劳动生产率有较大提高。
全年总投工3780个,每个劳动日生产粮食115斤。每个劳动日产值12.95元。每个劳动日纯收入8.4元,比1978年劳动日产值增长六倍多,劳动日纯收入提高了11倍多。
(二)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
试验田亩产玉米1035斤,比1978年亩产增长335斤,增长将近百分之五十。
(三)产值增加了。
1979年每亩产值117元,比1978年增长百分之四十八。
(四)粮食成本降低了。
1979年每亩成本41元,比1978年降低百分之十五。1979年每斤成本4分1厘5毫,比1978年的7分3厘降低了3分1厘5毫。
(五)利润加大了。
1979年每斤玉米利润0.073元,比1978年提高百分之七十。
张庄玉米机械化试验不断扩大。1980年为751亩,因为受到雹灾平均亩产773斤,其中未受灾的186亩,平均亩产1268斤。1981年为1180亩,平均亩产1027斤。1982年为1270亩,平均亩产1108斤。农业机械化是成功的,成绩是巨大的。
三、两田制和经理承包制
山西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开始长治市委书记,公社党委书记、张庄大队支部书记都主张在张庄继续进行农业机械化试验。到1982年冬,刮来了一股土地下放之风。声称:“谁不下放土地,开除谁的党籍。”在这种压力下,张庄大队下放了土地,于是,机械化试验就夭折了。
张庄实行两田制的办法是:每人分口粮田一亩(后调整为八分),共两千多亩。责任田600多亩,承包给58户社员耕种,每户平均十几亩。承包户按合同规定交售征购任务。大队实行以工补农。责任田和口粮田都由大队无代价机耕、机耙、机播。农业税(每亩10元)由大队统交。
集体的大牧畜,贱价卖给承包户,由这些户抓阄分配。
大队拖拉机、汽车包给驾驶人员,每年每辆机、车上交大队2400元。
180亩菜地,包给8户经营,这些户大都雇工经营。
工副业实行经理承包制。大队9个企业,均以较承包前平均利润为低的承包金额,包给村主任指定的人。
四、韩丁的意见和武少文等人的调查
1983年著名美籍国际友人韩丁(Willam Hinton)来到张庄,认为“两田制”(口粮田、责任田)与农业机械化有矛盾。他到北京向杜润生当面提了意见。
韩丁说:张庄在1971年至1982年12月发展很好。除了国营农场外,,张庄的农业机械化是先进的,玉米从种到收15个环节全部机械化了,亩产从600斤提高到1200斤,连续三年丰收。每斤玉米成本由八分五厘降到四分五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5倍,解放了150个劳动力,社员分配水平提高。可是1982年12月实行责任制,把地分了,工业包了,就变成一刀切了,农业机械没用了,再过一两年就会报废了。本来大有希望的一个大队,现在一切都完了。
1983年6月,中央书记处农村改革研究室派武少文,山西省农业机械局派办公室干部一行七八人,到张庄作了一个星期的调查,最后写出《关于张庄大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修改稿)》。调查组总的看法是:张庄大队过去办集体经济和机械化有成绩,但没有韩丁说的那么大;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过程中和实行以后,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但不像韩丁说的那么严重。农业机械使用得少了,但不是没有了。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群众要求,也是这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决定了的,并不是一阵风、一刀切、外部强迫。群众选择两田制效果是好的,但工作粗,有夹生现象和简单化毛病。
五、四年社会实践的检验
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张庄实行“两田制”和“经理承包制”已经四年,这个村的社会实践证明:四年来,集体经济受到巨大破坏。总的看来是:集体农业萎缩了,村办工业停滞了,个体运输业发展了。
(一)集体经济萎缩,个体经济发展
1982年集体劳动时期,张庄工农副业总收入为94万元。其中集体收入为83万元,个体收入为11万元。集体收入占百分之八十八,个体收入占百分之十二。
1983年开始实行“两田制”和“经理承包制”,以后集体经济逐年下降,个体经济逐年上升。到1986年全村工农副业总收入为210万元。其中集体收入68万多元,个体收入141万多元。集体收入占百分之三十三,个体占百分之六十七。应该说明的是:这两年工农副业收入总额是按当年价格统计的,这几年粮食提价,物价上涨,是不可比数字。
集体经济萎缩的原因是:强迫命令把集体的生产资料贱卖给私人;农业机械化试验停止;经理承包办法不当等。目前,萎缩趋势尚未终结。
个体经济发展,主要是因为农户购买运输工具跑运输。1982年以来,私人购买四轮拖拉机86台(每台五千元),大拖拉机9台,汽车4辆。
目前张庄集体经济已从1982年百分之八十八下降为百分之三十三。个体经济,已从1982年的百分之十二上升为百分之六十七。
(二)水利设施遭到破坏,水地变成旱地
土地改革以后,张庄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全村大力兴修水利,打井30多眼,修了干渠、支渠引漳泽水库水灌溉田地。用了约33万个工,花了许多钱,将全村两千九百亩地中的两千亩变为水浇地。全村基本上实现了水利化。
实行“两田制”后,把大片土地分散为小块农田,由一家一户经营。
从1980年开始,漳泽水库收水费,每立方米收1分钱,1984年提高为3分。水库的水从台上提灌站流到张庄有八里路,仅渗漏水费要花两千元,农民交不起水费,致使渠道荒废,草木丛生。
因为水库水流不到张庄,地下水位下降,15米深的机井干涸,机井失修,30多眼水井全部不能使用。
目前全村两千亩水地,除菜地180亩外,已全部变成旱地。
(三)部分农业机械锈蚀
实行“两田制”后,农业机械化试验停止,农业机械不能充分使用。
目前村政府对全村口粮田、责任田实行免费机耕、机耙、机播(种子由个人出),两台拖拉机还在使用;原来购买的玉米收割机、喷灌机、烘干机因为土地分散都无法使用。这些机械正在锈蚀,有的已经损坏。
(四)村办企业利润大量减少
张庄原办9个队办企业,实行经理承包制以后,由于承包交村政府的利润额都低于承包前的年平均利润额,而且承包人拒不执行合同,使集体经济受到很大损失。
张庄水泥厂,1976年投产,有50多工人,年产硅酸盐矿渣水泥四千吨至五千吨,年平均利润约8万元。承包给3个人。合同规定每年交大队3万5千元,搞了一段说赔了,村主任给减少承包金额。又搞了一段,又说赔了,不按合同上交。支部书记估计水泥厂四年至少损失31万元。
锯条磨光厂,1971年建厂,有27名工人,承包前,每年上交大队纯利润3万元。承包时合同规定每年上交村政府2万元,后又由村主任参加承包减少上交利润为1万元,支书估计这个厂四年至少损失4万元。
其余7个厂承包额都低于1982年前的平均利润。这样,这些企业只能保持原来生产规模,不能扩大再生产。四年来仅增加面粉厂一座,有3个工人。
(五)四年集体的直接经济损失
据支部书记王金红估计,从1983年到1986年张庄实行“两田制”和“经理承包制”四年内,集体受到直接经济损失,至少有48万多元,计:
水泥厂少收利润31万元。
磨光厂少收利润4万元。
农业机械损失5万元。
提灌水管被盗损失2700元。
渠道破坏损失3万元。
二级提灌站电动机被盗至少损失7千元。
柴油机、电动机被盗至少损失1万5千元。
饲养院贱卖给私人损失2万元。
集体牲口、农具贱卖给私人损失1万元。
6个队30间厂房门窗、檀条被盗损失3千元。
以上10项共计48万7千7百元。水地变旱地,机械化停顿,粮食减产受到的损失没有计算在内。
(六)粮食产量下降
据张庄会计卢成纲提供的近12年粮食亩产数字如下:
年别 |
粮食亩产量(斤) |
备注 |
1975 |
553 |
人民公社时期 |
1976 |
451 |
农业机械化试验前 |
1977 |
565 |
4年平均亩产537斤 |
1978 |
581 |
|
1979 |
792 |
人民公社时期,实 |
1980 |
768 |
行农业机械化试验 |
1981 |
682 |
4年平均亩产729斤 |
1982 |
676 |
|
1983 |
592 |
实行“两田制”时期, |
1984 |
679 |
平均亩产596斤 |
1985 |
718 |
|
1986 |
397 |
由此可见,1975—1978年平均亩产537斤。4年农机化试验期间平均亩产728斤,比前一个4年高100多斤,实行“两田制”期间,又比农机化试验期间平均减少100多斤。
应当说明:农村统计数字并不精确,特别是土地分散以后,只能靠估计。但我参照一些个体农户调查,认为12年粮食产量是一个马鞍形则是正确的。因为4年来张庄水利破坏,机器不能充分使用,不少户种地不上肥,不买良种,病害增加,粮食生产萎缩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七)产生了剥削者和被剥削者
实行“两田制”和经理承包制四年来,已经产生了剥削者和被剥削者,张庄村的两极分化正在进行。
初步调查,张庄村常年雇一个人以上连续满一年以上者有10户,其中党员4人。
原村委代理主任李鸿章,党员,现在占有卡车两辆,常年雇两个司机开车跑运输,每个工人月工资150元。估计本人现有资金5万元。据反映,此人原来很穷,在实行企业经理承包制中捞了一把发的财。
现任村支部副书记张文英(女),占有四轮拖拉机两台跑运输,常年雇司机2人开车,每个工人月工资150元。
张全喜,党员,村委副主任,占有一个四轮拖拉机,常年雇一个司机开车跑运输。
李启增,党员,村委副主任,占有一个四轮拖拉机,常年雇一个司机跑运输。
郭玉田,占有50拖拉机1台,常年雇司机1人跑运输。
甄宽心,承包30亩菜地,父子2人劳动,每年劳动时间约20个月,雇工6人,一年劳动时间约20个月。
崔开荣,承包30亩菜地,本人搞运输,妻子经营菜地,常年至少雇5个工人。
郭秀清,引进资金20万元,拟建小铁厂,租李村沟50亩地盖厂房,每年交租金1500元。因资金不足,已经停工。本人现在占有拖拉机1台跑运输,雇一个司机开车,已连续4年,本人不劳动。
张宗太,水泥预制板厂厂主,常年平均雇工20人,本人只搞管理,不参加劳动。已连续3年,估计赚了30万左右。
裴满文,出租土炼焦窑6座,每座每月收租50元,一月收300元。
此外,每年雇工不足一年者,还有一批人。
被剥削者也产生了,数量多于剥削者。
仅举一例:徐进才,5口人(进才、妻、母、女、儿子)分口粮田4亩8分。土地经营不好,几年没有上粪,去年打的粮食仅供全家吃略有剩余。今年麦秋两季共打粮食1380斤,每人平均250斤,不够吃。进才本人给甄宽心种菜一个多月,每天工资1元5角。儿子徐书良,17岁,给张宗太做水泥预制板,领计件工资。徐进才说:土地下放后,我搞副业无门路,做买卖无资金,所以给人家打短工。我非常想,集体劳动时挣工分。全村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想集体劳动。
(八)关于整党
张庄已开始整党,目前正在学习文件。
张庄连续一年以上雇长工一年以上的10户中,有党员4人。据反映,这4人中,有3人是在承包中以不正当手段致富的,群众有意见。
现在,张庄村矛盾很多,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比较困难。据公社党委秘书申马群说:在干部中对农村整党有一种说法叫“轰轰烈烈搞整党,扎扎实实走过场。”走过场是整党的主要危险。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