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困局—一个难解的死结
多年来,农村金融改革一直在摸索中进行,但至今仍没有找到农村金融发展与“三农”发展的最佳结合。一方面,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并没有实质上提高;另一方面农民贷款难问题也从来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农村金融改革越来越倾向于商业化、市场化,追逐利润成了金融机构第一目标。即便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农行改革定位于服务“三农”的方向,都无法改变金融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现实。农民获得金融服务的权利逐渐被边缘化,农村金融陷入困局。
大多数观点把产生农村金融困局的原因归咎于农村财务状况不佳、可抵押物缺乏、信用环境差等表面现象,以至于开出了一些治标不治本的药方。笔者认为,农村金融困局的本质在于“三农”的困局—在于农民的贫困、农业的停滞、农村的衰败。“三农”问题解决不了,任何企图解决农村金融困局的办法都将是徒劳的。
三十年前,农村实现了从集体农业向个体农业的改革,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农村经营体制从而形成------即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村经济体制。虽然经过三十年的实践,农村经济、社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小农经济固有的局限性同时又使农村回到一盘散沙的状态,互助合作的精神没有了,单个分散的农民没有办法抗击生产、生活带给他们的困难和风险。农民单纯依靠土地根本无法摆脱贫困,走上富裕的道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 “三农”问题日益严峻。多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都是有关“三农”问题的,可见“三农”问题已经成了党中央、国务院最头痛的问题。
农村现状:在农村,少数农民依靠较强的社会关系、家族势力、投机等富裕起来,他们只占农村人口的极少部分。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以种粮为生,实际上这部分农民生活还十分贫困。一方面,种粮成本不断上升,种子、农药、化肥、农业机械、灌溉等农业上游产业夺去了粮食生产的一部分利润,再加上下游粮食收储、运输、加工、营销等产业的挤压,粮食生产的利润被挤压到难以容忍的地步,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小,他们从农业生产中得到的报酬被无情地压缩;另一方面农民生活成本不断上升,婚、丧、嫁、娶、教育、医疗、人情往来等费用的增加远远大于他们收入的增加,单纯依靠种粮根本无法保障正常的生活需求,他们看不起病,他们的小孩上不起学,他们尽可能地压低最基本的生活消费,从牙缝中挤出可怜的一点钱以备应急之需......数量庞大的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或者从事一些小生意或较粮食生产略好的作业,这样就抽走了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当下的农村劳动力以妇孺、老人为主已是不争的事实,农民无意也无力对农业生产增加投入,农业投入严重不足,收成就越是不好,进而又进一步打击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三农”问题逐渐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农村金融需求现状:在农村,渴望得到金融服务(主要是信贷服务)的有这么几类人,一是种养殖大户用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资金需求以及普通种粮农户播种时节购买化肥、农药等农资的少量资金需求;二是做些小生意的农民临时性资金需求;三是开办一些小型加工企业和搞运输的农民经常性(有时也是季节性的)资金需求;四是较贫困的普通农民婚丧嫁娶、子女上学、建房、突发疾病等应急性资金需求。
农村金融供给现状:现阶段提供农村金融服务的正规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势单力薄,难撑大局;其它国有商业银行大面积收缩在农村的机构,基本上已经不再给农村提供金融服务;邮政储蓄一直扮演着农村金融“抽血机”的角色,从农村大量吸收存款,却几乎不对农村贷款;农业发展银行受业务范围的限制,难有作为。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已是常态。
农村金融供需矛盾:金融改革商业化、市场化取向使金融机构更多地考虑经济利益,追求利润最大化成为金融机构的第一目标,“三农”严峻的现实也是金融机构不得不考虑的风险,为了覆盖风险,金融机构制定了比较严厉的信贷政策,大幅提高贷款利率,减少以至于拒绝给农村提供资金支持。普通种粮的农民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更少,一般的他们会减少农业生产投入。当生活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时,以及从事农业之外作业的农民遇到紧急资金需求,他们求助于正规金融机构,由于苛刻的信贷条件,他们很可能难以获得正规金融的资金支持。迫切需要资金的农民转而求助于民间借贷,亲朋之间互相借贷很普遍,通常亲朋之间互相借贷不收取利息或收取少量的利息,但不是很高,一般的在月息1-1.5分以内。一旦亲朋之间的借贷满足不了他们的资金需求,万不得已他们只得求助于农村的高利贷者,高利贷利率经常在月息2分以上,甚至更高,月息5分以上的情况有时也会发生,高利贷者对农村生产力的破坏几千年来都为统治者和民间所诟病,其寄生于农村的唯一目的就是食利,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是十分残酷的,寄希望于他们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支持无异于痴人说梦。最近,民间融资合法化风声渐起,地下高利贷者也看到了走出地下的“曙光”,城市工商业资本及各种腐败、不良资金甚至外资都蠢蠢欲动,他们期望进入农村金融市场,一方面争夺高额的利息回报;另一方面,农民手中还有令资本垂涎的资源—土地,农民土地使用权抵押在法律上已没有障碍,贫困的农民除了土地几乎没有什么可以用做贷款抵押,问题在于农民还不起贷款时,他们将失去土地。所以说奢望大资本支持“三农”发展是不现实的。一旦这些食利资本进入农村,农民、农业、农村将被资本所控制,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繁荣的目标将会变得遥遥无期。
求解“三农”困局,发展农村金融:小农经济严重抑制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已被几千年封建小农经济的历史所证明。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亿万农民共同富裕是我国世代农民的梦想。现代农业的特征首先是大农业,而我国农民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农村基础设施差的现实不容许我们走西方以资本为主导的商业化大农场模式。土地是农民安身立命的最后保障,土地一旦集中到少数人或大资本手中,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将无处容身,他们只能涌向城市,而当城市无法为数量庞大的失地农民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时,结果必然是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所以说农业集体化是中国农村唯一的也是最佳的选择,也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性质。走农业集体化道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挥规模优势,提高农民、农村、农业抗风险能力,使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同时也给农村金融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农村金融改革的目标选择绝不能放在商业化、市场化取向上,支持“三农”经济、社会发展是社会主义农村金融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中主力作用,农村信用社脱胎于农村,与“三农”有着天然的不可割裂的联系,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目标绝不能脱离“三农”,走商业化、市场化方向;支持农行回归农村,给农村金融市场注入新鲜血液;限制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继续“抽血”。
加强对农村民间借贷监管力度,保护正常的民间借贷行为,严厉打击高利盘剥现象,防止城市大资本、外资进入农村控制农村经济、社会。提供政策支持,积极鼓励农民自办合作金融,让农民自己的金融占领农村金融市场。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