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辩证法唯物论认识中国资本(6)
——农民问题上的唯心论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解放前是这样,解放后也是这样。中国农业人口解放前占全国人口的95%以上,解放后直到今天也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就是城市居民(不包括农民工)50岁以上的人口都是从农村进入城市。所以中国的一切问题,都是农民问题。
解放前,中国革命实际上就是农民的革命,解放后中国的建设也是农民的建设。由此可见,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土地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是这样),中国建设的主力军也是农民(农村建设是这样,城市建设也是这样,农业生产是这样,工业生产也是这样)。这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翻开毛泽东的著作,从1919年的湘江评论到1975年的全部著作,都一再坚持,中国的问题就是农民的问题,依靠农民,教育农民。忘记了农民就意味着背叛。依靠农民,是因为农民是革命和建设的主要力量。教育农民是因为农民是小资产阶级。
考察毛泽东的历史,从开办广东农民问题讲习所,农民问题调查,到组织农民的集体生产,到农村社会主义教育。那一件不是与农民问题有关。
我们也知道,列宁的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理论,其实质就是解决工人阶级与农民的关系问题。毛泽东的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实践,也就是为了解决中国农民问题,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社教等等不就是具体的步骤吗?
由此可见,毛泽东无论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第一,完全按照农民占多数这个中国的基本国情,组织生产,制定大政方针和具体政策。第二,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一切为了人民。人民的多数就是农民。这就是毛泽东把马克思的辩证法唯物论应用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果:一切从实事出发,一切为了人民。
解放以后,刘少奇在1951年为党中央起草了一份《关于合作化问题》的文件,在这份文件中,刘少奇的思想是,把农民组织在合作社中,然后按照商品生产,商品交换,进行经营。后来毛泽东否定了这个文件。因为这个文件并不符合刚刚解放了的农民的要求。解放了的农民根据解放战争时期的经验,只有组织起来,集体进行生产,发挥集体的力量(这就是生产力)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这种集体生产应该生产产品,直接消费产品。但是刘少奇不理解农民的这个基本要求,而是代表少数富裕农民的利益,强调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特别是当时国民经济正处在恢复时期,需要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联合起来,利用集体的力量,才能够改变战争的创伤。刘少奇显然是脱离了中国的现实,由自己脑子里想出来的,想实行商品经济的经营方式。这就是刘少奇的唯心论。这种唯心论自然就会被毛泽东抛弃。
农业合作化不是毛泽东想出来的,而是广大农民的自觉的行动。毛泽东作为人民利益的代表者,自然要保护农民的积极性,作为党的政策,号召农民加入农业合作社,这是合乎情理的。到了农业合作化高潮时期,广大农民几乎80%参加进来了。在这种情况下,刘少奇、邓子恢等甚至包括周恩来在内,都认为农业合作化的发展超过了农民的觉悟,因此提出整顿的方针,提出反冒进的方针。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不得不利用农业合作化的事实编辑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并加了按语,用事实,反驳了刘少奇等的责难。在这里刘少奇等显然是犯了脱离实际于脱离农民的觉悟的主观主义的错误,这种错误就是唯心论。
在1958年,全国农民表现出了大跃进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刘少奇等,又是脱离中国的实际,搞所谓的共产主义试点。从而犯了左倾冒险错误。后来邓小平把左倾错误说成是毛泽东的错误是毫无道理的。因此,刘少奇在这里仍然是唯心论的指导思想。
在1962年社会主义教育中,刘少奇不是根据毛泽东教育农民为主,而是以王光美的桃园经验把矛头对准少数富裕农民从而犯了扩大化的错误。这不是脱离实际,不顾事实的唯心论吗?
在毛泽东逝世以后,XXX迫不及待的要从农村开始改革开放,就是贯彻刘少奇的唯心论的农业政策,这些农业政策已经被毛泽东一个一个推翻了。但是XXX以农民的暂时困难为理由,以发展农业生产力为理由,解散人民公社,实行农民的小生产。这全部内容实质上就是刘少奇的已被毛泽东推翻了的,脱离中国实际的小农经济政策。因此,XXX就是改开后的唯心论的总代表。XXX忘记农民就是背叛!
改革开放后的一切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劳动者
2009.5.13.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