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经济 > 三农关注

抓住集体经济这个牛鼻子——“双丘之路”调查

行知学社 · 2009-06-21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抓住集体经济这个牛鼻子

          ——“双丘之路”调查

咸宁学院行知学社

按:咸宁学院的“行知学社”的同学们,走出课堂,到农村、到工厂去学习、调研,与工农劳动群众相结合,写出了这篇很有独到见解的调研报告,实现了“行知”的统一。我们希望更多的同学,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这是时代赋于知识青年的使命。

 

行知学社调查组与双丘总支书记罗太平(右三)合影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六年过去了,还没有一个成功的典型范例,像过去的“农业学大寨”那样,树起一个样板来。

从报纸和其他媒体的报道来看,新农村建设的路子多半是由政府帮助和扶持,或者由政府部门来主导。比如,宣传得很多的武汉市石榴红村。基本思路是由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提出的:“以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

但这些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的钱从哪里来?农村实行家庭联户承包责任制后,许多村子原来的集体经济消失了。连村里日常行政开支,大多村也难于维持,哪来钱办“公共基础建设”。要搞,也只能靠借债或扶持。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雷大雨点小”的根本原因。

2008年底,湖北日报上报道了新上任的省社科院院长宋亚平到赤壁市双丘村去调查新农村建设,认为双丘村在四、五年的时间内,迅速改变了村里的面貌,达到了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个字的标准。他们是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的,是靠发展村集体经济来实现的。靠发展村集体经济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种思路,这种理论,在十多年来解决“三农”问题的报道中,一些经济学家、农业专家学者的文章中很少见到、很少听到了。咸宁学院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大家对这双丘之路,很有兴趣,行知学社的同学们组成了调查组,几度到双丘村去调查学习。

(一)

双丘村离咸宁市区有四十多公里,属赤壁市的官塘驿镇管辖。官塘驿是京广铁路上的一个小站,双丘离官塘驿虽只十来公里,却处在大山环抱之中,交通闭塞,是山大人稀、林多地少的贫困之乡。全村版土面积虽然有68平方公里,却只有808户人家,4168口人,平均每平方公里只61人,山多田少,粮食不够吃,林木又运不出去,生活十分艰难,有民谚道:

“双丘路不通,藏在大山中,

想要走出来,要练脚板功。

男人娶媳难,女儿嫁外冲”。

我们走进双丘,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简直是“世外桃源”。用双丘人的一句口头语说:“我们比城里人还城里人”。的确,双丘人的生活、居住环境,比城里人还要好。

在村里划定的村民集中居住区,一排排整洁的三层小楼,前花园后小院,道路两旁,是绿荫花圃,紧邻着的是“农民广场”。这“农民广场”可比一些城市的“市民广场”修得别具一格,它是依山就势而建,一层田园、一层花圃、一层池塘亭阁、一层泉水淙淙、小桥流水;最高处是层幛叠翠,双丘小学的白墙红瓦掩映在绿荫丛中,只听孩子们的歌声、欢笑声,却“林深不知处”。这样的“广场”,城里有吗?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些“大变化”,是五、六年的时间内完成的。

村委会的负责人向我们介绍了几个主要建设项目:

1、公路三通(通山、通村、通户)投入300多万元;

2、建“农民广场”,180万元;

3、建学校(帮国家投资)150万元;

4、建花坛、修下水道,装路灯100万元;

5、建自来水厂100万元;

6、建卫生室30万元。

加上一些小的配套项目,比如村民建房补贴款等,五年来共投资一千多万元。

办这些事的钱,都是双丘人自己挣来的,他们没有向国家伸手,要知道,在2003年并村时(今日双丘村是由四个村合并而成)有三个村还负债66万元。

他们是怎样由穷变富,由负债转而投入大笔资金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呢?靠发展村级的集体经济,用党总支书记罗太平的话说“我们是紧紧抓住了发展集体经济这个牛鼻子”。

(二)

 

双丘村的集体经济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他们不是收回土地和山林搞“集体化”,而是用集体的优势来开发本地的资源。

地下的煤、河里的沙、山上的竹,被双丘人称作是发展集体经济的“三宝”。

双丘楠竹工业园

煤和沙的开发且不说,这同其他地方差不多,只是好多地方是把开采权让给资本家,富了少数人,穷了大集体。而双丘人是把集体的资源财富掌握在自己手里,让这些资源财富为双丘人造福。

这里单说双丘人对楠竹的开发利用,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

过去,这里山大人稀,山上长的主要是杉树,容易成林,管理也简单,木材商人多,卖了树买米吃,每年糊口也就行了。现在楠竹逐渐值钱了,从竹笋一直到竹枝、竹根,混身是宝。怎么改过来呢?这事单家独户是不行的,靠集体,引进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改造荒山。这几年,双丘党组织发动全村群众,合力改造了2800亩荒山,变成一片竹海。

山上的竹子长大了,怎么运下来,又运出山。

过去一根竹子背下山,运到市场,卖到8元钱,砍伐运费是三元到四元钱,几乎快占到一半的成本费。集体来修公路,通到每座山,成本降到一元多钱。

一根竹子增收二、三元钱,对拥有几万亩竹山的双丘,加起来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但光靠卖原料增一点值,这只能算是小打小闹,发不了多大的财。于是一座“楠竹工业园”开办起来了,引进了资金和技术,竹子就地消化,一根从八元涨到十八元,竹地板生产线,竹笋装罐生产线,竹条拉丝厂,压竹布、烧竹炭、炼竹油、废弃的竹枝条也是打捆出口……。

这些都只算是竹子的初级产品,一根竹子的产值就可提高到百元以上了。

靠着这“三宝”,村集体每年平均有600万元的收入,除积累一部分扩大再生产外,可以拿出千万元搞“公共基础”建设。

(三)

罗太平书记把发展集体经济叫做“抓住了牛鼻子”,这个比喻的确很形象。集体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个体、家庭经济的发展。

除了上面所说的每根楠竹由八元增加到十八元,从而使家庭承包的山林产值翻番外,还有一些明显的事例:

1、双丘808户村民,有一百五十多辆汽车,其中多半是运输车辆。这个比例比城市还要高。这些车辆的运营,主要靠集体企业,为煤矿拉煤,为沙场运沙,为工业园运原材料和产品,还有日益繁荣的客运。

2、双丘没有失业人口,外出务工的也比周围村子少得多,一般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人,他们习惯了城市的工作和生活。30-50岁的男女劳动力,几乎都在本村做工,每天还可以兼作家庭的农活和家务。农忙时节,还可请假务林、务农。他(她)们月平均工资1500元,我们参观工业园和工人谈话,他们不像大城市和沿海企业那样逼人喘不过气,而是从容不迫,有条不紊。有一位中年妇女,她完全是一个农妇模样,专门柯竹枝,按重量记工,每天她可得到15-20元钱的工资,家务农活还可兼顾,及或在城市,这也算是很不错的待遇了。

3、双丘还鼓励私人办企业,在楠竹工业园建成后,除引进外来资金和技术外,还帮助私人办小企业,现在私人办的拉丝厂(竹条加工)有七、八家,从平整土地,引进技术、劳力协调一直到贷款担保,都由集体扶持。有的还发展成年收入二、三十万元的大户。

双丘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可以说是以集体经济为主导的“两条腿走路”。工农业总产值从2003年的1740万元,增加到6950万元,增长了299%;人平纯收入由2003年的1700元,增加到5100元,增长了200%。这在全省农村是十分罕见的,可以说是“大跃进”。公、私的比例。大约是55:45。集体经济是由小到大,从补充村里的行政开支,到担负全村里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直到主导村里的整个经济的发展。可以说“双丘之路”就是集体经济发展之路。

从发展趋势来看,双丘的集体经济还只是刚刚起步,还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这表现在:

1、“楠竹工业园”现在还只是初加工,可以说是技术含量低的半成品,无论是“拉丝”、竹笋加工,都不是赚钱多的终端产品。我们到村委办公室,看到他们收集的各种楠竹工艺品,有茶具、盘碟、文具、竹雕、根艺……等,还有家庭用的竹制家具、精美竹簾、竹编、沙发垫等,这种环保工艺品,市场将越来越广阔,拥有几万亩竹山的双丘,可真是金山、银山了。

2、双丘虽在大山环抱之中,陆水河在这里蜿蜒于群山之间,现在只在河里采沙,下游的陆水湖已建成旅游风景区,溯水而上,进入陆水河谷,真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好一个“桃花源”。如果在翠竹丛中,山岩之巅,一座座土家吊脚竹楼搭起,眺望翠竹如海,碧水兰天,听鸟语如诉,渔歌唱晚,比之东方“香格里拉”又何如!

3、村委的负责人还告诉我们,在陆水湖边,准备发展特种水产养殖,在竹林丛中,大面积圈养山鸡,形成双丘的特色产品。这事已经摆在双丘村委的议事日程。

双丘人已经在规划着新农村建设的高标准未来。

(四)

回顾双丘发展之路,就是发展集体经济之路,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之路。小农经济不可能致富,“资本+农户”也不可能致富,农民组织起来,群策群力,才是一条致富之路,村委会负责人向我们介绍情况时,常说这样一句话:“干部的屁股应坐在集体经济这一边”。这个道理讲得很浅显,又很深刻。不仅许多专家学者听不懂,好多政治家也昏头转向,他们认为农村、农业要发展起来,只能把土地、山林等自然资源集中到少数“能人”手中,“土地流转”一时成为“科学发展观”的经典词汇。“能人治村”一时成为农村的建政规律。看看各地“村民自治”的“海选”,民主的旗帜举得多么高,实际上是一场竞标买卖,一个“能人”,拿几百万元买选票,买选票干什么?买权力,买资源。

双丘的发展,“能人”很多,村委会、党支部一班人都很能干,但他们是把自己的屁股坐在集体经济上。双丘的群众,把双丘的发展,归功于党总支,特别是总支书记罗太平。

在双丘调查期间,我们总是听到村民们讲“我们罗书记”的故事。这些故事,都归结为一个字——“公”。

罗书记从小就失去了双亲,六兄弟姊妹靠政府救济养大,因此,他没有机会读多少书,但报党和政府之恩、报社会之恩、报乡亲之恩的思想一直伴随着他,影响着他的工作和生活思路。这里摘出关于他当干部的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还是当村民组长时的事:他新婚后生了个儿子,做“九朝”,亲朋好友来祝贺,送了一些“礼钱”,他全拿出来,开了一个小煤窑。钱不够,他又去借了一些钱,甚至还拿“印子钱”(高利贷)。小煤窑开好了,赚了钱,他却送给了集体。

第二个故事是他刚上任当村支书,他姐夫把承包的煤矿转让给他,姐夫告诉他,经营得好,一年可以挣几十万,他接手过来,调整得能够赚钱了,又让给了集体。

第三件事是为村里修“三通公路”,国家只补贴给双丘村七公里的建设费,他却扩大到三十二公里,为了节省投资,他搬了一个竹床,守在浇筑现场。施工队的工人是三班倒,他却24小时守在哪里,一直到完工。公家省了许多钱,他却晒脱了一层皮,人也瘦了一大圈。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干什么的?共产党员是干么什的?是为人民服务的,是组织农民群众干社会主义的。这样一个简单的大道理,却反而被许多党建政论家,变得模糊起来。比如嘉鱼县的官桥八组,洪湖市的洪林村,明明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发展集体经济取得的成就,却被套了一个时期的政策口号:什么“发展生产力的典型”“坚持三个代表的典型”“以人为本”的典型,“能人治村”的典型……等等,就是不愿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共产党人忌谈社会主义,真叫人诧异。

双丘就冲破了这种禁忌,也只有冲破这种禁忌,才能得到大发展。

感谢双丘村的共产党员们,感谢双丘村的村民们,给我们上了一堂极其生动的“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课。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欧洲金靴|教育之乱,祸起萧墙
  2. 日本女优横宫七海自杀身亡——畸形的社会还要逼死多少人?
  3. 司马南:公开丑化河南人民,是可忍孰不可忍!
  4. 以前那么“穷”,为什么大家还怀念从前?
  5.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6. 星话大白|越南
  7. 《邓选》学习 (十)
  8. 对菲律宾斗争的关键是,让它的挑衅得不偿失
  9. 影评:电影《熔炉》看资本主义特权
  10. 大快人心,知名“电子宠物”在美落网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4.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5.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6. 这是一股妖风
  7.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8.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9.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0. 朝鲜领导落泪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大快人心,知名“电子宠物”在美落网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