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有个“中国十大农村带头人物”评选活动,河北省邢台县前南峪村党支部书记郭成志为候选人之一,他的申报材料开始是这样写的——
申报人:河北省邢台县前南峪村党支部书记 郭成志
申报理由:
多年来,郭成志带领村民走科技兴山、生态富民之路,按照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并重的原则,创立了一个农、林、牧、水相互协调的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和多功能的生态防护体系,贫困落后的穷山村终于被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2005年,前南峪村集体总收入860万元,人均纯收入5480元。1993年以来,他连续当选为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被评为省农业劳模,1989年被评为全国劳模。2006年9月,他被国家农业部评为“新农村建设功勋人物”。
经验介绍:
科技兴山 生态富民
立足村情改善生态
前南峪村地处冀南太行深山区,全村1340人,人均6分田7亩山曾是一个“光山秃岭和尚头,洪水下山遍地流,沿川冲走河滩地,十年九灾不保收”的穷山村。
1963年的一场特大洪水几乎毁掉了全村所有的山场植被和耕地。在大自然的严厉挑战面前,郭成志带领村民,从植树造林,治水造田开始,到小流域综合开发、生态经济沟建设,彻底地把村庄由大自然的掠夺者,转变为生态农村的建设者。
郭成志上任后,带领群众大搞农田水利建设,粮食总产量由1977年的26万公斤增加到48万公斤,彻底解决了群众的温饱问题。之后,他又把目光投到了8300亩山场上,经过8年苦战,他带领群众累计投工200多万个,动土石方700多万方,建起了一个以板栗为主的果品基地。近年来,他率先走出了科技兴山、生态富民的新农村建设之路,谱写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农村建设的篇章。------(http://www.sina.com.cn 小康杂志)
注意最后这一段,大家看了之后有什么想法?是不是会得到郭成志是从1977年之后经过8年苦战累计投工200多万个,动土石方700多万方,建起了果品基地?但是,这可能吗?其它不说,就算一算劳动用工的帐吧。投工200多万个,平均每年20多万个,全村1340人算700个劳动力,每个劳动力差不多要出300个工。也就是说,前南峪村从1977年到1985年全部的劳动力都在建果品基地!
什么叫不实事求是?这样的材料就是典型的不实事求是。为了巴结的需要,一个好好的事情,到了一些人的嘴上笔下就走了样。大跃进亩产万斤,大包干一包就灵一年解决吃饭问题,都是这样的人创造的神话。中国的很多事情坏就坏在这些不实事求是的人手里。
那么,前南峪这个太行山最绿的地方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人民日报》1997年1月6日的报道《治山伏水创大业——太行深处的前南峪村脱贫致富纪事》是这样写的:
不久前,曾有一批林业专家来前南峪考察,面对这3900亩用材林和4000亩经济林,他们不禁赞叹:“这是太行山最绿的地方了!”可谁能想到,60年代初,这里还是一个“光山秃岭和尚头,洪水下山遍地流,沿川冲走河滩地,十年九灾不保收”的穷山庄。1963年秋,一场无情的特大暴雨下了七天七夜,又把前南峪村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几分保命田冲个精光,乡亲们走投无路,甚至有人打起铺盖卷儿准备外出逃荒。村党支部一班人再也坐不住了,他们发誓一定要根治这穷山恶水!随即制定了前南峪20年的发展规划:5年绿化,6年造地,3年治水,7年高标准治理经济沟。从此,全村人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治山会战。
当年“抗大”在前南峪虽然仅驻了两年零六个月,却留下了一笔无价的财富,这就是抗大精神。这里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父辈光荣的过去,也不会有子孙后代美好的未来。为了治山,前南峪的父老乡亲把锅灶架在山坡上,啃干粮,喝凉水,一天两头见星星;严冬里,人们手冻裂了道道血口,为了治山,他们贴上胶布继续干;三伏天,骄阳似火,为了治山,大伙儿头顶烈日挥钎抡锤一身汗。老支书郭明跃年逾70,在施工中砸伤了腿还坚持和几位60多岁的老党员一起跟年轻人比着干。妇女们扛石头,脑后头发磨掉了,没有一个退缩的。20岁的党员郭海文在悬崖塌方的危急时刻,舍己救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63年以来,前南峪全村累计投工160万个,动土石640万方,如果把这些土石垒起1米高1米宽,能从北京至广州来个往返。
截至1977年,前南峪共修滩造地420亩,8300亩荒山全部栽上了树,打机井35眼,还兴建了一批水利工程,使310亩“望天收”岗坡变成了水浇地。
有了这个说明事情就比较清楚了。原来“投工200多万个,动土石方700多万方”是1963年开始三十余年的总和,截至1977年就已经投工160万个,动土石640万方,共修滩造地420亩,8300亩荒山全部栽上了树。把三十余年的成果含含糊糊说成1977年之后经过8年苦战的成果,不说是丧失天良,至少也是于心何忍。大于不想作太多的评价,感谢人民日报的记者实事求是的留下了这些数据,让那些不能实事求是的笔杆子自己去反思吧。没有这样的反思,中国的三农问题永远也解决不好。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